吳讓之篆書《吳均帖》藝術特點解析

2020-12-08 騰訊網

《吳均帖》文本內容為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的一篇駢體散文,是其寫給好友朱元思的一封書信,描繪了浙江境內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一段沿岸的秀麗風光與所見所聞。看似描繪風景,實則託物言志。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官場的厭倦,體現了作者高潔的心境。

吳讓之此帖圓潤遒婉,疏朗雋逸,其飄逸俊雅的書寫風格與清新雋永的文字內容相得益彰,堪稱雙璧。

【原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藝術特點:形體結構、用筆力度、線條質感是實現書法審美價值的三個要素。

首先,吳讓之此帖獨具魅力的用筆是實現其藝術風格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吳氏用筆在繼承古法的同時,還有機融入了隸書厚重的筆觸。使篆書本易顯得單調的線條顯得遒勁沉穩。強弱對比,頓挫分明,穠纖相間,枯潤兼備,使線條質感呈現出一種立體的、多層次的審美特徵。在用筆上,大膽突破前人小篆幾何意義上的橫平豎直及左右弧線。略呈覆式的橫畫處理,轉折處筆鋒的使轉變化及收筆處精巧的出鋒,這些看似細微的用筆技巧,使字形在體現秀雅舒朗特質的同時,又有了生動別致耐人尋味的細節,構成了吳氏篆書特有的溫婉細膩美感。

在筆法技巧的運用上,中側並用,姿致多變,有效地解決了傳統小篆由於純中鋒用筆,在實現線條均勻潔淨的同時所帶來的單調感。傳統的篆書風尚,在用筆上要求藏頭護尾,筆筆中鋒。講究珠圓玉潤,勻稱工穩,其起筆、行筆及收筆的力度保持高度一致,極力體現出一種「鐵線」或「玉箸」式的均勻嚴整的審美特徵。吳讓之此帖的用筆,在繼承「二李筆法」的同時,不斷精進,以其全面的學識修養將書外功夫融入其書藝創作,極大地拓展了篆書線條藝術的表現空間。同時,其漲墨及側鋒的引入,也大大提升小篆的藝術感染力。

行筆的輕重徐疾直接影響著線條質感的產生及風格的形成。用筆提按力度的強弱變化帶來的是線條粗細對比,而筆鋒含墨量的多寡及用筆速度的快慢帶來的則是線條的枯潤變化。通過此帖,我們可以發現吳讓之在用筆上極盡節奏變化之能事,中側兼用,枯潤相生,給人們帶來極其強烈的審美體驗。如若其沒有豐富的見識學養作支撐,沒有強烈的創新精神做前導,而是傳承因襲圓潤嚴整的秦篆,便不可能有如此豐富完備的用筆技巧,也不可能將俊朗秀逸的書風臻於完善。

一,獨體結構

字有獨體和合體之分。獨體字的結構沒有偏旁,自成體勢。一般分為直勢和曲勢兩種。直勢形正,骨涵其中,要不偏不欹,嚴整端穩,如「百」。曲勢和婉,姿態生動,要掌握好重心,穩而得勢,如「下」。有懸垂筆畫的獨體字,一定要把重心上提(約在字的三分之一處),以便更好地突出吳氏篆書「吳帶當風」的秀美姿態,如「東」。有長橫託底且上為豎弧筆畫者,一定要重心下壓,使之穩妥而挺秀,如「上」。

二、向背結構

篆字體勢的向背,主要靠左右相對的兩條縱式筆畫(或偏旁)的形態來體現的。相向者,兩弧向內呈環抱式,如「夾」。相背者,兩弧向外呈背對式,如「富」。相向者,雖內抱而各有獨立之勢;相背者,雖向外而猶存聯絡之意。臨寫時務必左顧而右盼,理解左右兩部分的內在聯繫。

三,迎讓結構

由於一些漢字各偏旁的自身特徵,偏旁之間要處理得渾融整體,相融相合,切不可各自為伍,相互割離,如「急」。

四,附麗結構

字的左右兩部分若有縱深或整飭之別,一定要以長帶短,以短附長,如祖領孫,相映成趣方見其妙,切不可左右一般高下,呆板失神,如「相」。

五,排疊結構

字的左右相列為「排」,上下組合為「疊」。「排」多以縱密的豎畫來體現,如「流」,「疊」多以繁複的橫畫而構成,如「望」。多豎畫之字,一定要布置停勻,多橫畫之字,一定要嚴謹縝密。

六,包圍結構

包圍結構的字要圍中有缺,氣息通達,方可富有生機。上包下或左包右的字,要有舒展秀勁之意,如「富」。左包右或下包上的字,要圍而不堵,靜穆雅逸為妙,如「底」。全包圍的字要於內布置爽然,安妥自適。

在臨習此帖時亦不可囫圇吞棗,簡單照抄。對於錯訛之處應予更正。以下對錯訛之處逐一指出:「遊魚」應為「遊魚」,「無閡」應為「無礙」,「夾嶂」應為「夾岸」,「高樹」應為「寒樹」,「兢上」應為「競上」,「成均」應為「成韻」,「不成」應為「不窮」,「望風」應為「望峰」,「由昏」應為「猶昏」。另外在用筆上,個別字因漲墨洇化稍顯過度,或多或少地削弱了其「清」「勁」「秀」的藝術特色,我們在臨習時也應注意筆鋒含墨量的控制。

臨帖只是一個過程,一種手段。臨帖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筆墨技巧的反覆訓練,及對原帖的獨立解讀,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

【終】

書法字帖·書法字典

相關焦點

  • 圓起圓收,這種篆書十分有趣,書法家周秀良作品欣賞
    篆書 ,在我國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五體書中,位居首位,充分說明了它與其他四種書體的關係。也就是說,其他四種書體均由篆書演變而來,從中可看出篆書在中國書體發生、發展中的首要地位。篆書相對於其他書體,起收簡淨,大多以圓為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篆書還具有形體勻稱的特點,它的對稱不僅存在於左右對稱,上下對稱,而且還存在於字的局部對稱,圓弧形筆畫左右傾斜度的對稱。屈曲流美是篆書的審美特徵。
  • 中國歷史名人傳:吳讓之
    《清史稿》稱吳讓之「博學多能」。吳讓之幼而好學,嘉慶十四年(1809)他十一歲時,黃春谷自岑溪任上罷歸,吳即從黃氏學詩,與梅植之、王翼鳳、王西御共稱「黃門四君子」。故讓之其後與魏源、梁章鉅諸名士遊,宴飲唱和,詩作皆頗為可觀。吳讓之曾作《梅花詩謎百首》,100首詠梅詩皆為謎語,每首隱一物,即為謎底。前有《小引》雲:「借南枝而說法,無非一片婆心;向東閣以傳情,總是百般寓意。
  • 戴丕昌老師 鄧石如《白氏草堂記》臨摹解析
    《白氏草堂記》,鄧石如62歲時所書,是其晚年篆書的代表作之一。《白氏草堂記》既充盈著濃濃古氣,又漾溢起層層新意;既老成持重,又清秀灑脫;功力與情致並重,行氣整飭,韻味醇厚。此帖篆字結體開合自如,收放隨意,合處、收處緊實,如月照密林;開處、放處疏朗,似走馬平川。行與行之間,字與字之間,似「各自為政」,卻互有關照,彼此呼應。
  • 書法名家石開篆書非驢非馬,網友批其鬼畫符,專家:篆書的大貢獻
    石開教授中國書法發展這麼多年來,人們對這門藝術的認知也在不斷變化,但是無非是兩種。一種是堅持傳承,要在傳統的書法特性上一成不變的繼承下去;一種是要在傳統的書法特性上有創新的去發展。石開篆書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關於書法故事是石開教授。石開教授是福州人,他學習書法較早,又接受過謝義耕等書法名家的書法指點。
  • 篆書:煙霧繚繞
    中國文字是大美。篆書是中國文字華美之巔。本是秦始皇統一之後使用的文字,遠看像一張畫,一張由曲線和弧度構成的畫,近看,仍然是畫。看著那樣古樸,卻又那樣煙霧繚繞。篆書,刻在甲骨文上,也刻在青銅器上。那石鼓、毛公鼎上,全是這樣的文字。書法的美,歷經歲月洗禮,達到了無法述說的程度。而篆書多麼華美,像可遠觀不能近愛的女子,著裝太過華麗,密不透風的華麗。
  • 阿富汗在帖木兒王朝時期就開始了文藝復興運動,它的特點是什麼?
    帖木兒帝國統治時期,中亞和阿富汗地區的文化得到了復興。儘管帖木兒喜歡戰爭和徵服,也沒受過多少教育,但他卻是一位「藝術之友」,每到一個地方總是把當地的建築師、設計師、藝術家等有學問的人帶回都城,還慷慨地對學者和詩人進行獎勵,開創了著名的「帖木兒藝術時代」。他用富麗堂皇的清真寺、宮殿和宗教學校裝飾首都撒馬爾罕,還在各地修建了許多重要的公共工程。
  • 2008年奧運會體育圖標7日發布 名為「篆書之美」
    北京2008年奧運會體育圖標設計名為「篆書之美」,包括35個圖標,體育圖標設計遵循了北京奧運會人文奧運的理念,展現出中國人民歡迎世界、祝福世界的熱情。    奧運會體育圖標是奧運會基礎形象元素之一。2005年12月,北京奧組委正式批准「篆書之美」設計方案為北京奧運會體育圖標。國際奧委會於今年6月8日正式批准了北京奧運會體育圖標。
  • 聽之無名看之有味——書法家蔡家海藝術作品賞析
    聽之無名看之有味一一潮州人士書法家蔡家海是廣東潮州人,土生土長於"中國瓷都"潮州楓溪,在古城潮州濃厚的藝術文化積澱的薰陶下,他自小就喜愛書法。他不追求虛名,尋求銜頭,以實際功底看書法、學書法。蔡家海先生多才多藝,他的書法具有由知識之助所升華的人格、性情、氣質和內涵的藝術特點。他曾在中國科學院屬下的研究所工作,從事計算機軟體開發技術工作,歷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在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刊等國級、省級雜誌上發表技術論文十多篇,四項計算機軟體開發項目獲得省級和部級科技進步獎、並享受國家特殊津貼,人們稱他為"學者型書法家"。
  • 古樸典雅,秀美圓融:評李陽冰的書法藝術
    李陽冰(字少溫)是唐代著名的文字學家和書法家,他的仕途平坦,在篆書藝術領域成就非常顯著,復興了小篆,並且對唐代篆書藝術領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具體分析李陽冰學書思想之前,了解和梳理李陽冰的書學背景以及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是十分必要的。
  • 篆書入門基本技法:如何藏頭護尾?圓起圓收?
    編者按:應書友的要求,我們從今天開始,連載刊發《篆書技法45例》。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學習篆書的基本線條質量要求,以及達到此要求的、最基本的45個技法。圖1-1 篆書筆法圖(首尾圓起圓收)篆書(無論大篆還是小篆)都是以書寫線條為主。在線條的兩端,必須謹守「藏頭護尾」的筆法要領。在起筆和收筆時,可以呈橢圓形軌跡行筆。當筆鋒轉回後,必須蓋住先前的筆鋒痕跡才能獲得藏頭和護尾的效果。在篆書中幾乎筆筆如此。
  • 章草特性及筆畫解析
    章草草法特徵 章草的形成是草書藝術成熟時期的開端,章草的主要特徵是保留隸書波磔,字形方扁端正,字字獨立,偶用連筆牽引,簡化了隸書結構,但筆畫清晰,斷多連少,正像張懷瓘所說「字字區別」,不過由於自身的演變和發展也含有了草書連綿等因素。
  • 教程|解析《聖教序》裡的秘密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於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