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美國知名科技媒體《連線》雜誌,歷時60多天對馬斯克身邊人的採訪。
作者 Amit Katwala
編譯|走馬財經 來源|走馬財經(ID:zoumacaijing)
伊隆·馬斯克,科技行業有史以來最具知名度和爭議性的人物之一。美國知名科技媒體《連線》雜誌,歷時60多天,採訪了馬斯克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為你揭秘一個不為人知的全球首富。
他嗜書如命,他從不言棄,他冷酷無情,他不留退路,他絕不貪財,但也被同事們描述為一個自私貪功的人,他拼命工作,玩起來拼命享樂,他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夢想,那就是帶人類走出地球,進入火星,將來成為一個跨星球物種。
有人說他是天使墜落凡間,也有人形容他為最冷酷無情的魔鬼。
伊隆·馬斯克是科幻小說式的人物,他的一個朋友這麼說。在某種程度上,這位SpaceX和特斯拉的CEO就是典型的科幻型億萬富翁——就像託尼·斯塔克和《辛普森一家》中的漢克·斯格皮奧——擁有火箭、過山車般的個人生活和跑車——其中有些正以每小時13000公裡的速度遠離我們(指SpaceX火箭)。
了解馬斯克的人都說,他走上人生巔峰是註定的事情。
1995年,馬斯克和他的哥哥金巴爾一起創建了Zip2,一家在線地圖和目錄導航服務公司(類似於百度地圖+大眾點評),四年後他們把公司賣給了康柏,馬斯克從中獲得2200萬美元(1650萬英鎊),隨後,他將其中大部分資金投入了在線銀行X.com。這家公司最終變成了貝寶(PayPal),又為他賺了1.65億美元。
隨後,馬斯克又找到了另一個興趣所在,並將生命的最近17年奉獻給了它。在他看來,通過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火箭公司SpaceX、能源創業公司Solar City、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隧道建設公司Boring company,當然,還有大肆宣傳的超級高鐵,目標都是為了拯救人類避免於最終的自我毀滅。
馬斯克的創業之旅向來變幻莫測。
2008年,特斯拉和SpaceX雙雙瀕臨倒閉,馬斯克只能向朋友借錢來維持生活。即使經受住了那場風暴,他仍然在勝利和災難之間徘徊。
2018年2月,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成功試飛,隨後特斯拉經歷了數月的動蕩,從大眾化車型Model3的生產問題,到道路和工廠的安全問題。
在兩個多月的跟蹤報導中,馬斯克的朋友、家人和前同事們向《連線》雜誌講述了這位億萬富翁成功和挫折的原因,以及這些性格特徵對SpaceX、特斯拉和未來的火星移民可能意味著什麼。
1.嗜書如命
馬斯克的叔叔史考特·霍爾德曼:「他去任何地方都拿著書。他總是看書,而且常常是深奧的書籍。那是你從他身上最早看到的特質之一。他喜歡這樣高強度的閱讀,而且都是關於未來和成功的書籍。」
馬斯克在豐業銀行實習時的老闆彼得·尼科爾森說:「他對各種創意、宏大的想法著迷。每當我們處理問題時,他總是傾向於回到第一性原理。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討論難題,討論物理學和生命的意義以及宇宙的本質。」
馬斯克的朋友克裡斯蒂·尼克爾森:「我和埃隆的每一次談話都是以一個問題開始的。他總是說,『你覺得某某怎麼樣?』,而某某就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
霍爾德曼:「即使在很小的時候,他也總是會去找房間裡最成功的人,他只是站在那裡,傾聽,然後問非常尖銳的問題。他們總是非常聰明,非常有目標感。他會離開堂兄弟姐妹,來到這裡和他認為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功的人共度時光。」
Playway Global聯合創始人彼得·巴雷特,管理過在火箭科學協會實習期間的馬斯克:「他總是表現出好奇心——這是我在風投界尋找的企業家特質:為什麼會這樣?它是如何工作的?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它不能以其他方式運轉呢?」
克裡斯蒂·尼克爾森:「(我們第一次見面)我去了他們位於多倫多北部的公寓。那裡很小,大概有12個人。我記得很清楚,可能是因為我走進了一間我不認識任何人的房間。他們都是家人和親密的朋友。我們打了招呼說『嗨』,兩句話之後,他就開始問我『你覺得電動汽車怎麼樣?』」
「而令我震驚的是,他以多快的速度進入一場極富思辨色彩的對話。與他交談時,您必須全神貫注,因為他會很快把談話引入哲學或科學領域。他絕對不會浪費時間,而且我認為他根本沒空搭理那些對這些話題不感興趣的人。」
Zip2的前執行長,同時也是Jupiter Intelligence的創始人兼執行長裡奇·索爾金:「我認為Elon總是在考慮所有事情——無論是在接下來十分鐘需要立即完成的短期戰術任務,還是十年內的長期戰略任務。」
火星學會的創始人羅伯特·祖布林說:「當我遇到Elon時,很明顯,儘管他有科學的頭腦並且了解科學原理,但他對火箭一無所知,完全沒有概念。那是在2001年,到2007年,他對火箭已經無所不知——他真的非常了解所有細節。您必須進行認真的研究才能了解他現在掌握的有關火箭的知識。這不僅僅是與專業人士談話能學會的,你必須啃透一些書才行。」
2.永不止步
霍爾德曼:「他有那種難以置信的動力,可以每周不停地工作70、80乃至90小時。我第一次真正注意到這一點是有一年聖誕節,當時他和他哥哥創立了Zip2,他們拜訪了我們家。當天每個人都在拆禮物,而伊隆從起床到聖誕節結束,他都在那工作,每天都是如此。」
馬斯克的第一位員工,Zip2的銷售代表傑夫·海爾曼說:「我曾經去過他的公寓。一間臥室的地板上有一個床墊,還有約30個中餐外賣盒。就這些東西。也許你認為擁有公寓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其他人這樣做了,但是從功能上講,它(擁有公寓對於馬斯克)沒有任何作用。它沒有意義,因為他住在辦公室。」
Zip2產品開發副總裁吉姆·安布拉斯:「伊隆大概每三個天就有一個晚上睡在辦公桌下,有時甚至是兩個晚上就有一個。那是水泥地上的工業地毯。他沒有枕頭,也沒有睡袋。我不知道他是怎麼睡著的。」
傑夫·海爾曼:「他會熬夜編程,然後讓我們在早上來踢醒他,因為他會睡在睡袋椅上,但他不想睡覺。睡覺並不是對他努力工作的獎勵,而是障礙。聖誕節、社交騎行、甚至睡覺——馬斯克認為這些要麼是幹擾,要麼是挑戰。
安布拉斯:「我通常比其他人來的早,所以通常我是要叫醒Elon的那個人。有時候,如果我們早上有客戶會議,我就不得不讓他回家洗個澡或之類的,因為他那個樣子沒法開會。」
索爾金:「Zip2有一眾山地自行車好手。有一條非常難、但相當受歡迎的登山坡道——這條坡道把海灣和海洋隔開,他們會定期參與這項運動。」
安布拉斯:「我們邀請伊隆周六上午參加騎行,他同意了。這是我和伊隆在工作之餘唯一的社交活動。要爬很長一段路,非常陡峭,而且那天很熱。我們都覺得那很有挑戰性。其中有個人是他的表弟拉斯·瑞夫,他也在Zip2工作,特別有運動天賦。他在那裡擊敗了我,但當我騎到山頂時,拉斯扔了他的午餐。他吐了一地,這說明這活動有多難。」
索爾金:「伊隆當時的身體狀況遠不如其他人好,也遠不如一個經驗豐富的山地自行車手,但他不可能放棄。」
安布拉斯:「我們都在山頂等他,我們以為他轉身回家了。然後我們看到他在拐彎處過來,全身都是紅色,是那種紫紅色。他當時騎著自行車,而不是步行,很明顯他的舉動無異於自殺,他看起來像是在自虐。當人們問我伊隆有什麼不同時,我知道世界上其他任何人都會轉身回去,因為他們的身體條件不允許他們騎完。」
3.冷酷無情
索爾金:「伊隆是我這輩子見過的最冷酷無情的人。如果你有合適的人,建立了正確的文化,這確實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這和我跟史蒂夫·賈伯斯一起工作時看到的情況非常相似。」
安布拉斯:「他總是談論像維亞康姆的雷石東這樣的人如何努力工作,如何逼迫自己,如何折磨自己。他崇拜那些為了成功不惜犧牲生命的人。」
Peloton Technology聯合創始人、特斯拉前工程總監戴夫·萊昂斯:「2007年12月,我們四個人穿越美國飛到底特律,查看變速器的研究進展。這段時間,他把自己逼到了極限,他認為他的一切都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我得解釋一下,他說:『我把所有的錢和友誼都賭在了這件事上。它必須成功。你需要做任何事來實現這個目標——你需要使用特種部隊的方法來做出這個變速器。那天晚上,我從他的眼睛裡看到了這個人是多麼投入。在我的生命中,我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人願意像我那晚看到的他那樣賭上一切。」
阿姆布拉斯:「他在日程安排上總是極端激進。每個項目要麼是一小時,要麼是一天。沒有一件事會超過一天。幾周後,我意識到,每當他說一個小時,就像是一天或幾天的工作量。如果他說一天,那至少是一周的工作量,也許是兩周。他的預期與其他人不在一個數量級。」
SpaceX前測試工程師傑裡米·霍爾曼:「他從不向我們提出成本方面的要求,他總是提出時間方面的要求。時間是金錢,最後,我們只有更努力、更長久地工作。」
安布拉斯:「我記得有一次,他晚上9點在辦公室裡走來走去,他很生氣,因為他們的閣樓裡沒有多少工程師(加班),要知道那已經是晚上九點。我偶爾會嘗試周末休假,伊隆在辦公室,他會給我打電話,找一些理由讓我去幫他。我想他只是想讓我周末去辦公室加班。」
霍爾曼:「我是在獵鷹1號首次發射前結婚的。伊隆對此不太接受——他不認為這是我請假的一個好理由。他把我叫進他的小辦公室,問我改期要多少錢。我的回答是,那要花比他更多的錢。他不太明白我的意思,因為他很有錢,但我說將因此失去我的未婚妻,你賠不起。」
安布拉斯:「他肯定和人發生過很多衝突。部分原因是,有些人有不同的意見,而伊隆有時只是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這就會引發一些問題。他對任何程度的不稱職都不能容忍。」
索爾金:「那種時候,伊隆很快就會產生解僱別人的想法,而我本可以用一種更成熟、更平衡的方式來處理這些事。我們有一個非常緊張、苛刻的企業文化,這是非常不寬容的,在某種程度上,由於我有20多年的經驗,這對我們取得現在的成果是不必要的。」
萊昂斯:「這基本上就像『你最近為我做了什麼?',最近指的是這周,今天,而不是你上周可能已經解決的問題。」
4.不留退路
Vector Launch執行長,同時也是SpaceX聯合創始人吉姆·坎特雷爾:「當他生氣的時候,他真的很生氣。我和他第一次發生衝突,是因為獵鷹1號的燃料箱問題。當他看到我關於這些燃料箱要花多少錢的郵件時……他那最出名的能讓人耳聾的電話來了。我當時正在路上,我想在鹽湖城國際機場的停車場裡找個停車位,我開車到處轉,他在電話裡對我大喊大叫。他嚷嚷著那些燃料箱要花那麼多錢是胡扯。我記得他說,『如果這些燃料箱一套要花100萬美元,我會讓你和我親自去焊接它們。』」
萊昂斯:「他有一種快到斬亂麻的本領。他一直在挑戰現狀,不能容忍任何推諉搪塞。他絕對是破釜沉舟,不留退路,唯一的辦法就是勇往直前,他會帶領他的團隊不惜一切代價做到這一點。伊隆總是能通過這種策略(不留退路)創造自己運氣,我對他這種能力絕對印象深刻。我永遠不會賭他輸,但我個人不知道是否還能在這樣嚴酷的環境裡待下去。」
祖布林:「他可以提出一些大膽的想法,然後開放地向大家徵詢意見修正它們,使之朝著實用的方向發展,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如果他是純粹的大膽,他會是一個科幻小說作家,不會是現在的他,這很難描述。雖然伊隆不是一個科幻作家,但他是一個科幻人物。如果說科幻小說預言了潛艇和火箭飛船,那麼它也會預言伊隆·馬斯克這樣的人物 。」
萊昂斯:「這是一種自上而下完全以結果為導向的文化。從根本上說,當他描述特種部隊的方法時,至少當我聽到這句話時,這裡面隱含的意思是,『我並不在乎你如何得到結果,只要得到結果就行了。這種「結果導向」的文化可能會促使很多人開始走捷徑。(特斯拉)現在(指2018年的危機)是我上任以來第一次陷入困境,你會發現一些人受到激勵,去做一些從本質上來說很危險的事情。因為這是你升職的方式,這是升職加薪的動力。獲得晉升的人不一定是真正做了所有偉大工作的人,只是這些人能夠以一種伊隆喜歡的方式展示自己。」
特斯拉底盤動力工程總監拉爾斯·莫拉維:「每天,他都不會浪費時間。他走進會議室,闡明自己的觀點,然後出來了,繼續下一個挑戰。伊隆不會花太多時間在運轉良好的事情上,而是會參與到運轉不暢的事情中去。他喜歡解決問題。」
5.錢不是目的
祖布林:「人們有時會問我,是什麼激勵了伊隆·馬斯克,我告訴你不是錢。伊隆當然喜歡錢,覺得錢有用,但這不是他的目的。」
彼得·尼科爾森:「他剛剛賣掉Zip2的時候,那年聖誕節,他和女朋友一起回到了加拿大。他們倆乘坐一輛通宵巴士,在聖誕節後的第二天來到蒙特婁。他打電話給我,說。『我就在汽車站這兒。我想去看看你。』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我開車去蒙特婁市中心的公交車站,他和他的女朋友站在人行道上,形單影隻,是你能想像到的最孤獨的一對情侶。他拿著一個很大的曲棍球行李袋,裡面裝著他們所有的東西,他們站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這真是太奇怪了。這個人剛剛賣掉了自己的公司,賣了兩千多萬美元,你根本不會想到他會這麼寒酸。我認為這反應了這個人的一條本質。錢只是他達成更大目標的手段,不是目的。」
巴雷特:「好奇心和弄清事情真相的能力與你賺了多少錢無關。他的成功意味著他能(承擔)更大更艱難的挑戰。我認為,他對錢唯一感興趣的地方,就是能夠以別人無法做到的資源做一些事情。」
6.獨享榮耀
對於馬斯克來說,錢可能是實現更大目標的手段,但他對講故事和好萊塢的痴迷表明了他對聚光燈的熱愛
克裡斯蒂·尼克爾森:「他是被人類偉大的善念所驅使。就我觀察,他完完全全被改變世界的願望所驅使。他想接受一些最大的挑戰並克服它們。這是許多偉大發明家的特點,但對他來說,讓他與眾不同的是,他會接受最瘋狂的想法,而且實際執行它們,並讓它們成為現實。」
霍爾德曼:「你不會有他想成為億萬富翁的感覺,也不會有他想出名的感覺。他想做的是有所成就。他基本上是想拯救人類——這聽起來很宏偉,但他認為他將通過清潔能源,節能汽車,高效太陽能加熱和太空旅行為拯救人類做出貢獻。他認為人類需要逃離地球。」
祖布林:「他不是特蕾莎修女。他並非沒有自私自利,但他的自私自利是莎士比亞戲劇亨利五世式的,他為了榮譽而自私。」
安布拉斯:「我的團隊夜以繼日地工作,為《紐約時報》創造了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內容演示機會。伊隆和我爭論由誰來做演示——他想做,但他不知道演示是如何進行的,而且當時他在給客戶做演示時也不是很流暢。但伊隆想要成為拋頭露面的人——在Zip2時已經是這樣,在Zip2之後更甚。」
「你不會有他想成為億萬富翁或想出名的感覺。他想拯救人類"
斯科特·霍爾德曼
蒂姆·芬霍爾茲,《火箭億萬富翁:伊隆·馬斯克、傑夫·貝佐斯和新的太空競賽》一書的作者:「他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充滿激情——他喜歡談論它。像其他有權勢的人一樣,他喜歡控制自己的形象,所以當媒體同意他的觀點時,他很高興,當媒體不同意他的觀點時,他會表示反對。」
克裡斯蒂·尼克爾森:「他一直對講故事和好萊塢很著迷,也許這是因為他長期生活在洛杉磯,但我認為,他性格中就有喜歡成為焦點的一面。」
Cyph聯合創始人喬什·勃姆,前SpaceX公司軟體質量分析師:「有很多名人會來工廠參觀,他喜歡親自帶這些人參觀。我記得有一次我去洗手間的時候,碰到了(演員兼企業家)約瑟夫·高登-萊維特。還有一次,我面朝外坐在餐廳裡,發現伊隆坐在我對面的一張桌子旁,正和詹妮弗·安妮斯頓一起吃午飯。」
祖布林:「人們有時會說,『好吧,他是個表演者,他是個混蛋,他想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好吧,他想成為偉大事業的焦點。這既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這同時是關於他的最有吸引力和最令人不安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你幾乎從來沒有在SpaceX聽到其他人的原因,因為他不與任何人分享榮耀。這些都是伊隆(的個性)。他想為人類創造偉大事業,也要為此而獨享榮耀。」
7.拼命工作 拼命玩樂
巴雷特:「在我們發出的職位描述中,一個要求是你必須會玩《毀滅戰士》,另一個要求是要有命運感。可以說他在這兩方面都幹得不錯。《毀滅戰士》消耗了Rocket Science的大部分網絡帶寬。大家並沒有開外放,因為他們不想搞得人盡皆知,所以你會聽到鍵盤敲擊的微妙聲音,也會聽到當有人拿火箭筒突然發射時引發的竊竊私語的叫罵聲。這都是伊隆的創意。」
弗恩霍爾茲:「當你遇到他時,他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人,他對自己生意背後的科學非常認真,但他也有一種幽默感,有時會把你逗笑。''
勃姆:「他確實有幽默感。我記得我的入職迎新視頻,Elon真的討厭首字母縮寫詞,在這段視頻中,他解釋了我們有一個『無首字母縮寫詞政策』,簡稱NAP。」
霍爾曼:「隨著SpaceX越來越大,節日派對也變得聲名遠揚。第一次假期聚會只是在Elon的家中舉行,只有12個或15個人帶著自己的配偶或至親參加。然後他們一步一步變得越來越名聲響亮,那曾經非常有趣。從各種高檔餐廳到工廠裡的盛大派對,裝滿了狂歡節之類的東西。Elon真的很善於鼓動他人努力工作,但當機會來臨時,他會確保大家真的玩得開心。」
勃姆:「伊隆的許多異想天開和犯傻的一面顯露無疑。假期派對是最大的聚會,他們為此不遺餘力。這是我見過的最瘋狂的事件之一。我們有一個巨大的成人規格的球坑,就像你在Chuck E. Cheese ' s或其他孩子們玩樂的地方看到的一樣,裡面有大大的彩色球,人們會跳進球坑裡。那裡有很大的特技墊,你可以從三樓跳下去。場地太大了,大家甚至需要一張地圖才能走遍各地。我從來沒見過伊隆那樣瘋狂地跳舞,他顯然非常享受,我覺得他參與了整個計劃。」
安布拉斯:「伊隆一直很喜歡汽車。他曾經經常談論麥拿輪F1——當時世界上只有64輛,而且是當時速度最快的量產車。Zip2被AltaVista收購後,我說:『伊隆,現在你應該去買輛麥拿輪F1。』他看著我,然後說,『真的嗎?』 『是的,夥計,你剛剛賺了2500萬美元,就拿出賺了2500萬的樣子來!』這只是一輛價值100萬美元的車——買它。』所以一周後,他就買下了。他在佛羅裡達州找到了一個人,那人有兩輛這個車,然後伊隆花了100萬美元,從出售Zip2中拿出一筆錢來買下了麥拿輪F1。」
X.com和PayPal的運營及公關副總裁朱莉·安德森:「當第一位行業記者來到我們新辦公室進行採訪的那天,我確信我期待著一些正常的事情——我們討論了話題,制定了一個採訪計劃——但結果我們卻在一個停車場裡,伊隆展示了他上周抵達的麥拿輪F1。『炫耀』甚至不是一個準確的詞,因為伊隆就像一個在糖果店裡的孩子一樣,對那輛車興奮不已,他甚至可以說愛上了那輛車,愛它的稀有、昂貴和酷炫。但考慮到當時,對於伊隆到底是真才實學還是滿嘴跑火車的騙子還沒有定論,我感到自己的公關專業身份受到了極大的羞辱 。」
阿姆布拉斯:「有趣的是,當我跟他談起這件事時,他似乎更興奮的是,兩小時後埃爾頓·約翰試圖從佛羅裡達的那個傢伙那裡買那輛麥拿輪F1,但伊隆搶先了一步。我想他可能對這一點感到更驕傲,而不是買了這輛車。」
坎特雷爾:「他會開著這輛百萬美元的麥拿輪,把它停在埃爾塞貢多的大街上。我當時的反應是,『伊隆,有人會搶走你的車,』但轉念一想,他們可能以為他是個毒梟之類的,沒人敢碰他的東西。」
8.走出地球 逐夢火星
祖布林:「2001年,火星協會在矽谷舉辦了一場資金籌集活動。入場券是500美元一頓的晚餐,我們從某人那裡得到了一張5000美元的支票。那個人叫伊隆·馬斯克。」
巴雷特:「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也在場,他、伊隆、鮑勃·祖布林和一群美國宇航局的人坐在一起談論機遇和未來。」
祖布林:「他讀過我的書《火星案例》,對擴大人類的觸角進入火星,從而使人類成為太空文明的想法非常感興趣。」
霍爾德曼:「他反覆說過,太空旅行一直盤旋在他的腦海裡。他最喜歡的書是《銀河系漫遊指南》——那是他十幾歲的時候讀的。」
巴雷特:「我記得他說過,除了追求這個夢想,他別無選擇,因為一旦他想到這個目標,他就永遠無法釋懷。」
坎特雷爾:「他最初的想法是把老鼠送上火星。我稱之為色情之旅——他想證實它們可以繁殖,然後返回地球。」
祖布林:「他對此非常感興趣。當時最便宜的運載火箭在俄羅斯。我把他介紹給了我的朋友吉姆·坎特雷爾。」
坎特雷爾:「他說話嘰裡呱啦的非常快。不是「你好,你好嗎?」這種銷售式開場白。就像在聽電視上的布道或是朋友來電。我幾乎可以背誦我聽過很多次的演講。他說,『我是伊隆·馬斯克,網際網路億萬富翁,我創立了PayPal和X.com,以1.65億美元現金將X.com賣給了康柏,我本可以在海灘上喝雞尾酒度過餘生,但我認為人類需要成為跨星球物種,我想用我的錢做一些事,證明人類可以做到,我需要俄羅斯火箭,這就是為什麼我給你打電話。」
祖布林:「他們(坎特雷爾、馬斯克和邁克·格裡芬,未來的美國宇航局局長)去了俄羅斯,體驗了一番那裡的盜賊文化。每個人都想敲他們一筆。」
坎特雷爾:「(俄羅斯火箭公司NPO mashinostroroyeniya)有一個人,又瘦又矮,牙齒還掉了幾顆。我們被告知他就是總設計師。伊隆開始了他在電話裡對我說過的演講。你可以看到那個人明顯變得不高興。他什麼也沒說,但開始坐立不安。他問了我們幾個問題,然後開始斷斷續續地回答說這是一種戰爭武器,說這根本不是資本家用來去火星執行什麼狗屁任務的,然後他往我們鞋子上吐唾沫!伊隆轉向我,問道,『他朝我們吐口水了嗎?』我說,『是的,我想他是這麼做的。我認為這是一種不尊重的表現。』」
祖布林:「他意識到,如果想要便宜的運載火箭,就必須有人在美國製造。」
坎特雷爾:「他離開時決定不要在俄羅斯建造任何東西,因為,用他的話說,這對他來說就像一個瘋人院,他不希望自己的錢消失在俄羅斯的某個倉庫裡。他寧願在美國做。」
坎特雷爾:「我們逃了出來,登上了達美航空返回紐約的航班。(邁克和我)坐在後面。伊隆就在我們面前,一邊瘋狂地在電腦上打字。邁克用胳膊碰了碰我,說:『你覺得那個白痴天才在幹什麼?'然後伊隆轉身說,『嘿,夥計們,我覺得我們可以自己造火箭。'」
祖布林:「歷史上一直有億萬富翁決定成為開拓太空前沿的人。無論如何,他們都會投入至少500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給一些有遠見的工程師,讓他們去啟動遊戲,然後到了一定程度,困難會增加,他們就會退出。當伊隆創建SpaceX時,我們很多人也認為這將會發生。這個俗套的模式就像:你有一個有錢的孩子,得到了火星蟲,玩了幾秒然後走開了。」
坎特雷爾:「2001年秋天,火箭專家約翰·加維帶他參觀了他所有朋友的家。他們甚至帶他去做火箭引擎測試,火箭炸了,就在試驗臺上。埃隆並沒有被這一切嚇倒。他突然意識到,嘿,如果你們這些有點小錢的人能在自己的車庫裡造火箭,那麼我們能用真金白銀和矽谷式的領導力做什麼呢?這就是伊隆真正獲得靈感的地方。在這次火箭試驗中,他好像改變了宗教信仰。」
祖布林:「伊隆的做法非常特別。他不只是把錢投進去。他把他的心、他的靈魂和他的思想都投入進去。他在這方面傾注了他的天賦——不只有他的技術天賦——雖然我認為他的技術天賦也是一流的,但還有其他人可以與他比肩。無與倫比的是他的商業才能,招募合適的人才,創造合適的公司文化,打敗那些想要通過政治摧毀他的人。」
坎特雷爾:「伊隆真的不在乎錢,他想去火星。它總是專注於火星,而不是市場。我是那個關注市場的人,我說,『嘿,伊隆,你看,我們必須獲得投資回報。'他對我的回答是,『我真的不在乎投資回報。'」
霍爾曼:「他非常重視他賦予公司的獨特抱負。無論是特斯拉還是SpaceX,無論他在做什麼,總有一個崇高的遠大目標。從SpaceX一開始,我們就知道獵鷹1號是一個測試飛行器,獵鷹9號會更大,然後最終我們會發射更大的東西去火星。整個計劃是降低成本和加快使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的速度。」
坎特雷爾:「他甚至不會想像自己會失敗,真是難以置信。我們在SpaceX的第一家工廠時,隔熱材料從天花板上掉下來,地板很髒,我無法上網,他因為別的什麼事情還衝著我大喊大叫。我走到廚房往外看,看到一隻老鼠在他的麥拿輪下面穿過。我想,『是的,我們要在這裡造火箭嗎?』」
「你必須對你正在做的事情充滿信心和激情,你正在做的事情才能成功,而他做到了。我們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不知道他怎麼可能成功。他看不出自己怎麼會失敗。」
克裡斯蒂·尼克爾森:「我認為SpaceX是他的心臟和靈魂。我知道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特斯拉,但我認為SpaceX才是他的心之所在。他的靈魂在SpaceX,我想他會為此放棄其他一切。」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走馬財經(ID:zoumacaijing),譯者:馬踏,TMT產業資深(也就是老)觀察者
本文來源走馬財經,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