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藍色小字 | 關注↑↑
我們是中科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與日本知名科普雜誌Newton版權合作的一本綜合性科普月刊。
【如需轉載,請在後臺留下您的公眾號,
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
最近丹麥生蠔泛濫,急得一眾中國網友要包機飛去丹麥幫人家解決問題。的確,現在正值夏季,看看咱們街邊的大排檔,中國人民確實對花蛤、生蠔、扇貝、還有蟶子這些貝殼類海鮮情有獨鍾!~
那今天,咱們就重點關注一下蟶子吧!蟶子,是吃貨們對縊蟶的「暱稱」,也叫竹蟶。這種貝殼近似長方形的軟體動物喜歡生活在淺海內灣的軟泥沙中,會趁著漲潮將水管伸出,進行攝食和排洩活動。
竹蟶的一生大致是這樣滴:
和很多海生貝類動物一樣,竹蟶可不是一生下來就帶著貝殼,而是要先經過面盤幼蟲期。在面盤幼蟲期,幼蟲的環狀纖毛圍成一個遊泳盤,在水中自由地遊曳5~16周。直到外殼開始發育,竹蟶便就近沉到泥沙裡,開始向下挖呀挖,將自己埋起來。經過一年半左右,竹蟶成熟,待海水溫度適宜,就可以產卵繁衍下一代了。
不過,也別總以為就咱們愛吃這些奇奇怪怪的貝類,歪果仁也很喜歡。甚至在有些國家和地區,比如美國沿海的城市華盛頓,挖蟶子已經成為當地的一項文化活動,每年只有在限定的時間內,並且在取得挖蟶子執照後,才能加入挖蟶子的隊伍。於是在每年的春秋兩季,你都能在海灘上看見這樣的場景:
圖片中主要用到的挖蟶利器就是這個「大炮筒」,將蟶子連同附近的泥沙一併挖出來!
但經常有竹蟶被漲潮的海水衝出泥沙表面,裸露在外面,這可不太妙!要趕緊把自己就地埋起來!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是竹蟶,只有一對能固定方向開合的貝殼,你要怎麼把自己埋起來能?
不多說了,直接上視頻把。小編也就反反覆覆看了幾十遍……
結尾有驚喜,在挖坑埋自己的同時一定吃進去好多沙子!所以最後竹蟶一定會把這些沙子再「噴」出去!
回復「0」,獲取微信目錄
回復「訂閱」,了解雜誌訂閱方式
❤《科學世界》2017年第5期~再談三峽~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