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卵要埋起來,走路比蝸牛還慢,一斤180元,燉湯是珍貴佳餚
過去只要是家裡女人懷孕了,長輩們就會想盡辦法弄一些野味給女人滋補。顯然這種做法在現在看來十分不科學,懷孕的女人是需要滋補,這一點沒有錯,但不是所有的野味,懷孕的女人都可以食用的。當今的人通過網絡知識傳播,更清楚什麼人適合吃什麼,而不是亂吃一通。
山裡有一種野味,它可以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於岸上。在繁殖下一代的時候還需要把卵給埋起來。這野味走路比蝸牛還慢,價格卻是180元一斤,燉湯是珍貴佳餚。
在外行人眼裡,烏龜和甲魚難以區分。現在生活中,烏龜更為常見,甲魚卻只有養殖場才有。那麼從常識上來看,甲魚和烏龜怎麼區分了。用一句老俗語便能簡單區分。龜笑鱉無尾,半斤八兩,意思就是烏龜嘲笑甲魚沒有尾巴,卻就是差這麼點,沒啥兩樣。
不過在吃貨人眼裡,烏龜和甲魚最大區別就是烏龜不能吃,甲魚是巨補野味。咱們食用甲魚的歷史可有幾千年了,在古代,甲魚就是一些貴族才吃得上的野味。只有近代以來,甲魚才成了人類的養殖品。
實際上甲魚和烏龜的生活習慣十分類似,在物種上也算是近親了。特別值得一說的是甲魚產卵總會爬到岸邊沙質的地方,然後靠著它那笨拙的兩個前腳挖出一個比它身體還要深的洞,最後蹲在那裡產卵,產完卵轉身把卵都埋起來,頭也不回就離開了,相似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
待小甲魚出生之後,它們的行走速度比成年烏龜要慢上許多倍,養殖者說這速度比蝸牛還要慢上一些,搖搖擺擺地看著十分可愛。或許這就是人們喜歡把烏龜當作寵物養殖的原因吧。
國外的情況筆者不是很了解,但是甲魚在國內餐桌上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至今在很多農村的喜宴上,燉甲魚是一道絕對不可以缺少的美味,唯一的變化僅是過去野生來源變成了如今養殖品。
甲魚是鱉的俗稱,也叫團魚、水魚、是卵生兩棲爬行動物,是龜鱉目鱉科軟殼水生龜的統稱。野生甲魚主要有提高免疫力、養顏護膚、祛壓降脂、預防貧血等作用,甲魚的寓意是長命百歲,特別是做壽老人食用有一種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寓意。甲魚常用於燉湯,其湯汁鮮美可口,其甲殼還具有很高藥用價值。不少人在食用甲魚僅知其肉好吃,殊不知殼的價值也很高。在農村有個比較明顯的現象,許多人吃完宴席後會特意把剩下的甲魚殼也帶走,不明所以的人總是嘲笑人家吃完了還要打包,殊不知這甲魚殼也是稀罕貨。
如今甲魚市場依舊十分火爆,野生的幾乎被人吃絕了,而養殖品也備受歡迎,各大飯店均有甲魚這種高貴菜餚。在市井小巷,時不時會有幾個擺攤賣甲魚的,價格在100至200一斤。中等個頭大小的野生甲魚可賣到180元一斤。這價格是筆者在本地市場打聽到的。各地的市場價肯定不一樣。你們那邊一斤多少錢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