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天文學家首次獲得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2020-09-04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9月4日消息(記者朱敏)北京時間3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一項重要理論發現。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質量到最大質量的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

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最大質量的暗暈是包含數百個亮星系的巨型星系團,它們的屬性已經被天文學家廣泛研究。那些質量小的暗暈,數量極多,人類卻知之甚少。因為黑暗,天學家只能依賴超級計算機通過模擬宇宙的演化來研究它們。來自中國、德國、英國和美國的國際研究團隊耗時5年,開發、測試模擬程序,並運行了一系列超級放大宇宙模擬,質量放大倍數跨越30個數量級,也就是一百萬億億億倍。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王傑介紹:「每放大一次,你要保證周邊的這些結構,還有放大的結構要跟以前是一模一樣的。就像你放個放大鏡,比如你有三個放大鏡,放好了,然後中間再加個放大鏡,之後生成的圖像就必須把原來的三個放大鏡生成出來的圖像放到這個放大鏡的焦點上,第四個放大鏡才能讓它成一個清晰的相。所以你必須仔細調節它,保證它每一次得到的圖像,跟放一個放大鏡看到的圖像是一模一樣的。這個難度很大。」

通過觀察,團隊驚訝地發現,所有質量的暗暈竟然均具有極為相似的內部結構,都是中心緻密,往外逐漸稀疏。王傑說:「如果我們從每一個暗暈的裡面向外面去度量它的密度輪廓,所有量級的輪廓都是相似的,通俗講,裡面密度更大,外面更小。所有暗暈密度的變化趨勢是一樣的。」

對小質量暗暈內部結構的認識,可以讓天文學家利用各種工具去探測它們,比如引力透鏡、動力學和伽瑪輻射爆的監測,從而將幫助科學家們驗證關於暗物質本質的假設,比如暗物質可能並不是我們想像的「完全」是黑暗的。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1/1)
    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1) "← →"翻頁 9月3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消息稱,備受關注的暗物質研究獲得一項重要理論突破
  • ...暗物質研究新突破!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供圖)  備受關注的暗物質研究最新獲得一項重要理論突破——天文學家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跨越20個數量級)的暗物質暈(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暗物質研究新突破!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喻京川 繪製)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備受關注的暗物質研究最新獲得一項重要理論突破——天文學家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跨越20個數量級)的暗物質暈(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暗物質研究新突破!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喻京川 繪製)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備受關注的暗物質研究最新獲得一項重要理論突破——天文學家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跨越20個數量級)的暗物質暈(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新突破!天文學家首次獲得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質量到最大質量的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最大質量的暗暈是包含數百個亮星系的巨型星系團,它們的屬性已經被天文學家廣泛研究。那些質量小的暗暈,數量極多,人類卻知之甚少。因為黑暗,天學家只能依賴超級計算機通過模擬宇宙的演化來研究它們。
  • 科學家首次獲得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9月4日消息 據中國《科技日報》報導,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報導說,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天文學家首次獲得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質量到最大質量的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最大質量的暗暈是包含數百個亮星系的巨型星系團,它們的屬性已經被天文學家廣泛研究。
  • 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出爐;南極水龍獸或是冬眠動物的鼻祖...
    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出爐;南極水龍獸或是冬眠動物的鼻祖丨科技早新聞 2020-09-04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首次獲得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
    他們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跨越20個數量級)的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其物質屬性和組成恆星、行星以及我們人類世界的普通物質截然不同。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
  • 天文學家首獲全尺度暗物質暈內部結構
    經過多年研究攻關,來自中、德等國的研究團隊利用超級計算機,採用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這一成果昨天(9月2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按照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其物質屬性和普通物質截然不同。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根據模型推測,宇宙中最小的暗暈質量可能和地球相當。
  • 天文學家首獲全尺度暗物質暈內部結構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經過多年研究攻關,來自中、德等國的研究團隊利用超級計算機,採用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這一成果昨天(2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按照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其物質屬性和普通物質截然不同。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
  • 宇宙全尺度暗暈什麼樣
    【科技前沿】  從地球質量大小到超級星系團質量大小宇宙全尺度暗暈什麼樣  光明日報北京9月3日電(記者齊芳)3日凌晨出版的科學期刊《自然》發表了一項由我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理論發現:科學家們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模擬出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的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跨越了20個數量級。
  • 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出爐;南極水龍獸或是冬眠動物的鼻祖
    【今日封面】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相關研究成果9月2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圖為藝術家對宇宙中具有不同質量的暗暈的想像圖。(來源:科技日報 喻京川繪製)
  • 中外聯合團隊揭示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
    人民網-人民日報本報北京9月3日電(記者吳月輝)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物質暈(簡稱暗暈)。那麼,暗暈到底長什麼樣?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巨型星系團大小的暗物質暈的內部結構清晰圖像,跨越20個數量級。據介紹,在宇宙中一個典型區域進行的這一超級放大模擬,需要利用8個「放大鏡」接力去放大。其放大程度相當於在一張月球表面的圖片上找到一隻跳蚤。
  • 宇宙全尺度暗暈清晰圖已get! 用了8個"放大鏡"
    我國科學家領銜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研究成果2日由國際知名期刊《自然》在線發表。研究人員耗時5年,藉助超級計算機,獲得了從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巨型星系團大小的暗暈的清晰圖像,跨越20個數量級。
  • 科學家耗時五年「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簡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科學家耗時五年「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簡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這一重要發現已於北京時間2020年9月3日凌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科學家耗時5年成功「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科學家耗時5年成功「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這一重要發現,已於北京時間2020年9月3日凌晨由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圖為藝術家對宇宙中具有不同質量的暗暈的想像圖。
  • 首次!宇宙全尺度暗物質暈有了清晰照片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相關研究成果9月2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