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研究新突破!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2020-09-03 中國新聞網

藝術家對宇宙中具有不同質量的暗暈的想像圖。(喻京川 繪製)

藝術家對宇宙中具有不同質量的暗暈的想像圖。(喻京川 繪製)

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備受關注的暗物質研究最新獲得一項重要理論突破——天文學家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跨越20個數量級)的暗物質暈(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這一重大天文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中德英美等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歷時5年開發、測試模擬程序,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最終全尺度解析暗暈內部結構並獲得高清圖。該成果論文已在北京時間9月2日深夜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

超級放大宇宙模擬裡暗物質密度分布示意圖:圖中展示的是其中的兩次放大過程。背景圖片裡宇宙網格裡的節點則是質量為太陽質量的星系團,而左下角裡第二張放大的圖裡最小的結構體則為太陽質量的地球大小的暗暈,其質量跨越20個等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供圖)

目前推測最小暗暈質量可能和地球相當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介紹,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其物質屬性和組成恆星、行星以及人類世界的普通物質截然不同。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而普通物質的氣體通過冷卻、聚集於暗暈中心,從而形成璀璨的恆星、星系以及整個光明的世界。

宇宙中最大質量的暗暈是包含數百個亮星系的巨型星系團,其質量大約是太陽的百萬億倍。因為恆星和星系只能在比太陽重百萬倍的暗暈裡形成,對於那些比這一質量小的暗暈,它們在整個宇宙演化歷史裡一直保持「黑暗」。它們數量極多,人類卻對其知之甚少。根據目前流行暗物質屬性模型推測,宇宙中最小的暗暈質量可能和地球相當。

完成這一超級放大模擬的中歐超級計算機——中國天河2號、英國COSMA、德國Freya(從左至右)。(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供圖)

超級放大模擬相當於在月面圖片找跳蚤

「因為它們的黑暗,我們只能依賴超級計算機通過模擬宇宙的演化來研究這些黑暗的超微暗暈。」國際團隊成員、中科院國家天文臺高亮研究員說,為了在整個宇宙的背景框架下研究只有太陽系大小暗暈的內部結構,國際團隊通過開發一種全新的技術,運行一系列超級放大宇宙模擬,質量放大倍數跨越30個數量級(即100萬億億億倍)。這些超級放大的模擬使該團隊得以可靠並詳盡地研究從地球到超級星系團質量暗暈的形成、演化以及內部結構。

來自英國杜倫大學的論文共同作者卡羅斯·弗朗克(Carlos Frenk)教授形象稱,在宇宙中一個典型區域進行的這一超級放大模擬,需要利用8個「放大鏡」接力去放大。其放大程度相當於在一張月球表面的圖片找到上面的一隻跳蚤。如何逐次去配置每一個新的「放大鏡」,使新獲得的圖像和原來的一樣精確清晰就對模擬原初條件的精度和程序的精確度和可靠度提出巨大的挑戰。「這一挑戰是我們整個領域都從未遇到過的,也是我們從業以來所遇到的最艱難的一次」。

所有質量暗暈內部結構極為相似

王傑指出,「人們一直猜測那些小的暗暈應該和我們熟悉的超大暗暈內部結構不一樣,但令人驚嘆的是我們發現所有質量的暗暈竟然均具有極為相似的內部結構——中心緻密,往外逐漸稀疏,而大量的更小的暗物質團塊在其相對較外的空間環繞。如果不知道比例尺,在圖像上幾乎很難區分一個巨大的星系團暗暈和一個只有地球質量大小的超微暗暈。」

這些新獲得的對小質量暗暈內部結構的認識將讓天文學家可以利用各種工具去探測它們,比如引力透鏡,動力學和伽瑪輻射爆的監測。根據目前的一些理論推測,大量的暗物質粒子會在緻密的暗暈中心相互碰撞,從而湮滅產生伽馬輻射爆。

暗物質可能並非「完全」黑暗

「我們的結果預測很大一部分輻射來自於那些因為太小而不能形成恆星的超微暗暈。」來自德國馬普天體物理所的合作者西蒙·懷特(Simon White)教授表示,「未來的伽瑪射線觀測極可能捕捉到這些輻射信號,從而讓我們一窺這些宇宙中的『超級小矮人』的『真容』。這將幫助我們驗證關於暗物質本質的假設——暗物質可能並不是我們想像的『完全』是黑暗的。」

據了解,實現暗物質研究重要突破的這一超級模擬,是在中國天河2、英國COSMA、德國Freya等超級計算機上完成,研究論文作者包括中、英、德、美四國7位科學家。(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1/1)
    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1) "← →"翻頁 9月3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消息稱,備受關注的暗物質研究獲得一項重要理論突破
  • ...暗物質研究新突破!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供圖)  備受關注的暗物質研究最新獲得一項重要理論突破——天文學家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跨越20個數量級)的暗物質暈(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暗物質研究新突破!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喻京川 繪製)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備受關注的暗物質研究最新獲得一項重要理論突破——天文學家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跨越20個數量級)的暗物質暈(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天文學家首獲全尺度暗物質暈內部結構
    經過多年研究攻關,來自中、德等國的研究團隊利用超級計算機,採用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這一成果昨天(9月2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按照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其物質屬性和普通物質截然不同。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根據模型推測,宇宙中最小的暗暈質量可能和地球相當。
  • 新突破!天文學家首次獲得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質量到最大質量的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最大質量的暗暈是包含數百個亮星系的巨型星系團,它們的屬性已經被天文學家廣泛研究。
  • 新突破!天文學家首次獲得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質量到最大質量的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最大質量的暗暈是包含數百個亮星系的巨型星系團,它們的屬性已經被天文學家廣泛研究。那些質量小的暗暈,數量極多,人類卻知之甚少。因為黑暗,天學家只能依賴超級計算機通過模擬宇宙的演化來研究它們。
  • 天文學家首獲全尺度暗物質暈內部結構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經過多年研究攻關,來自中、德等國的研究團隊利用超級計算機,採用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這一成果昨天(2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按照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其物質屬性和普通物質截然不同。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
  • 天文學家首次獲得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質量到最大質量的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最大質量的暗暈是包含數百個亮星系的巨型星系團,它們的屬性已經被天文學家廣泛研究。
  • 科學家首次獲得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9月4日消息 據中國《科技日報》報導,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首次獲得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
    根據目前流行暗物質屬性模型推測,宇宙中最小的暗暈質量可能和地球相當。「因為它們的黑暗,我們只能依賴超級計算機通過模擬宇宙的演化來研究這些黑暗的超微暗暈。」來自國家天文臺的合作者高亮研究員說,「為了在整個宇宙的背景框架下研究只有太陽系大小暗暈的內部結構,我們需要開發一種全新的技術。」
  • 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出爐;南極水龍獸或是冬眠動物的鼻祖...
    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出爐;南極水龍獸或是冬眠動物的鼻祖丨科技早新聞 2020-09-04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宇宙全尺度暗暈什麼樣
    :科學家們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模擬出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的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跨越了20個數量級。
  • 宇宙全尺度暗物質暈有了清晰照片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相關研究成果9月2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
  • 如同在月球照片上找到一隻跳蚤,科學家在超算中讓暗物質「現形」
    (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全尺度解析了暗物質暈的內部結構。,太小的暗物質暈中無法形成可見物質,所以對於那些小於太陽百萬倍的暗暈,它們在整個宇宙演化歷史中,一直到今天都一直保持著「黑暗」,而且天文學家認為這樣的暗物質暈數量極多,目前我們對其所知甚少,而且模型推演認為宇宙中最小的暗物質暈總質量只像地球這麼大。
  • 宇宙全尺度暗暈清晰圖已get! 用了8個"放大鏡"
    我國科學家領銜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研究成果2日由國際知名期刊《自然》在線發表。研究人員耗時5年,藉助超級計算機,獲得了從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巨型星系團大小的暗暈的清晰圖像,跨越20個數量級。
  • 科學家耗時五年「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神秘的暗物質暈究竟長啥樣?科學家有了最新發現。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簡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科學家耗時五年「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神秘的暗物質暈究竟長啥樣?科學家有了最新發現。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簡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科學家耗時5年成功「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神秘的暗物質暈究竟長啥樣?科學家有了最新發現。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科學家耗時5年成功「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神秘的暗物質暈究竟長啥樣?科學家有了最新發現。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中外聯合團隊揭示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
    人民網-人民日報本報北京9月3日電(記者吳月輝)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物質暈(簡稱暗暈)。那麼,暗暈到底長什麼樣?2日,國際期刊《自然》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的一項重要理論發現。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巨型星系團大小的暗物質暈的內部結構清晰圖像,跨越20個數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