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出爐;南極水龍獸或是冬眠動物的鼻祖...

2020-11-22 澎湃新聞

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出爐;南極水龍獸或是冬眠動物的鼻祖丨科技早新聞

2020-09-04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今日封面】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相關研究成果9月2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圖為藝術家對宇宙中具有不同質量的暗暈的想像圖。(來源:科技日報 喻京川繪製)

消息站

圖源:央視新聞

●2020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9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圖源:新聞聯播

●9月3日,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對備受公眾爭議的諸多「正當防衛」話題給出最新、最權威解釋,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來源:中國新聞網)

新發現

長著兩顆獠牙的水龍獸動物復原圖。圖源: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

●《通訊生物學》雜誌近日發表研究稱,生活在大約2.5億年前三疊紀早期的一種水龍獸動物可能是冬眠界的鼻祖。研究人員預測,這或許是人類迄今發現擁有冬眠證據的最古老動物。這種水龍獸動物經歷了二疊紀末期的地球大滅絕。在隨後的三疊紀時期又活了500萬年,分布在當時地球上唯一的大陸,即現在的南極洲。(來源:科技日報)

圖源:美國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官網

●據美國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網站9月2日報導,該天文臺與位於義大利的「室女座(Virgo)」引力波幹涉儀攜手,探測到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這是科學家首次探測到此類「中等質量」黑洞,也是科學家目前藉助引力波探測到的質量最大的黑洞。(來源:科技日報)

圖源:NASA、歐洲空間局(ESA)和空間望遠鏡研究所(STScI)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近日報導稱,哈勃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結果表明,著名的參宿四前所未有地變暗,很可能是由於大量熱物質噴射到太空中,形成的塵埃雲阻擋了參宿四表面的星光而造成的。相關研究在線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上。(來源:科技日報)

純科技

圖源:《物理評論快報》在線版

●近日,德國基爾大學發布公告稱,該校實驗和應用物理研究所(IEAP)的納希德·塔勒比(Nahid Talebi)教授成功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以儘可能精確地描述電子與光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一理論模型將有助於開發新穎的光譜幹涉儀。相關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來源:科技日報)

資料圖。圖源:視覺中國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日前發布公報說,該機構科研人員通過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平臺處理了1萬億個基因組「數據點」,以人工智慧技術達到這樣的處理規模在世界上尚屬首次,相關技術有助於查明人類基因組中那些特殊致病基因的位置。相關論文已發表在技術類期刊《千兆科學(Giga Science)》上。(來源:新華社)

看天下

圖源:環球網視頻截圖

●當地時間9月2日,美國著名影星巨石強森在社交網站宣布,他與妻子女兒新冠病毒的測試結果均呈陽性。他在自己錄製的視頻中呼籲公眾面對疫情要嚴於自律,增強自身免疫系統,保持健康,戴上口罩去保護家人,嚴格禁止室內聚會,樂觀面對。(來源:環球網)

原標題:《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出爐;南極水龍獸或是冬眠動物的鼻祖丨科技早新聞》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出爐;南極水龍獸或是冬眠動物的鼻祖
    【今日封面】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相關研究成果9月2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圖為藝術家對宇宙中具有不同質量的暗暈的想像圖。(來源:科技日報 喻京川繪製)
  • 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1/1)
    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翻頁 9月3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消息稱,備受關注的暗物質研究獲得一項重要理論突破——天文學家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
  • 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背景圖片裡宇宙網格裡的節點則是質量為太陽質量的星系團,而左下角裡第二張放大的圖裡最小的結構體則為太陽質量的地球大小的暗暈,其質量跨越20個等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供圖)  備受關注的暗物質研究最新獲得一項重要理論突破——天文學家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跨越20個數量級)的暗物質暈(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藝術家對宇宙中具有不同質量的暗暈的想像圖。這一重大天文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中德英美等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歷時5年開發、測試模擬程序,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最終全尺度解析暗暈內部結構並獲得高清圖。該成果論文已在北京時間9月2日深夜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
  • 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藝術家對宇宙中具有不同質量的暗暈的想像圖。(喻京川 繪製)藝術家對宇宙中具有不同質量的暗暈的想像圖。(喻京川 繪製)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備受關注的暗物質研究最新獲得一項重要理論突破——天文學家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跨越20個數量級)的暗物質暈(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2.5億年前的這種南極水龍獸,可能是冬眠動物的鼻祖
    圖片來源: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如今,動物冬眠已是常見現象。對於那些生活在極地地區的動物,在食物匱乏、氣溫逐降的冬季,需要依靠冬眠來艱難度日。但在物種進化歷史中,到底哪種動物才是冬眠界的鼻祖,目前還沒有確切說法。
  • 科學家首次獲得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9月4日消息 據中國《科技日報》報導,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報導說,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天文學家首次獲得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質量到最大質量的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最大質量的暗暈是包含數百個亮星系的巨型星系團,它們的屬性已經被天文學家廣泛研究。
  • 宇宙全尺度暗暈什麼樣
    【科技前沿】  從地球質量大小到超級星系團質量大小宇宙全尺度暗暈什麼樣  光明日報北京9月3日電(記者齊芳)3日凌晨出版的科學期刊《自然》發表了一項由我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理論發現:科學家們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模擬出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的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跨越了20個數量級。
  • 天文學家首次獲得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質量到最大質量的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最大質量的暗暈是包含數百個亮星系的巨型星系團,它們的屬性已經被天文學家廣泛研究。
  • 天文學家首次獲得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質量到最大質量的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最大質量的暗暈是包含數百個亮星系的巨型星系團,它們的屬性已經被天文學家廣泛研究。那些質量小的暗暈,數量極多,人類卻知之甚少。因為黑暗,天學家只能依賴超級計算機通過模擬宇宙的演化來研究它們。
  • 2.5億年前的這種南極水龍獸 可能是冬眠動物的鼻祖
    &nbsp&nbsp&nbsp&nbsp2.5億年前的這種南極水龍獸 可能是冬眠動物的鼻祖&nbsp&nbsp&nbsp&nbsp新解&nbsp&nbsp&nbsp&nbsp科技日報訊 (記者聶翠蓉)
  • 宇宙全尺度暗暈清晰圖已get! 用了8個"放大鏡"
    我國科學家領銜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研究成果2日由國際知名期刊《自然》在線發表。研究人員耗時5年,藉助超級計算機,獲得了從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巨型星系團大小的暗暈的清晰圖像,跨越20個數量級。
  • 中外聯合團隊揭示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
    人民網-人民日報本報北京9月3日電(記者吳月輝)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物質暈(簡稱暗暈)。那麼,暗暈到底長什麼樣?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巨型星系團大小的暗物質暈的內部結構清晰圖像,跨越20個數量級。據介紹,在宇宙中一個典型區域進行的這一超級放大模擬,需要利用8個「放大鏡」接力去放大。其放大程度相當於在一張月球表面的圖片上找到一隻跳蚤。
  • 科學家耗時五年「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簡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科學家耗時五年「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簡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這一重要發現已於北京時間2020年9月3日凌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首次獲得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
    藝術家對宇宙中具有不同質量的暗暈的想像圖。背景圖片裡宇宙網格裡的節點則是質量為太陽質量的星系團,而左下角裡第二張放大的圖裡最小的結構體則為太陽質量的地球大小的暗暈,其質量跨越20個等級。這些超級放大的模擬使該團隊得以可靠並詳盡地研究從地球到超級星系團質量暗暈的形成、演化以及內部結構。「人們一直猜測那些小的暗暈應該和我們熟悉的超大暗暈內部結構不一樣,但令人驚嘆的是我們發現所有質量的暗暈竟然均具有極為相似的內部結構——中心緻密,往外逐漸稀疏,而大量的更小的暗物質團塊在其相對較外的空間環繞。」
  • 科學家耗時5年成功「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科學家耗時5年成功「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這一重要發現,已於北京時間2020年9月3日凌晨由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圖為藝術家對宇宙中具有不同質量的暗暈的想像圖。
  • 天文學家首獲全尺度暗物質暈內部結構
    經過多年研究攻關,來自中、德等國的研究團隊利用超級計算機,採用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這一成果昨天(9月2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按照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其物質屬性和普通物質截然不同。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根據模型推測,宇宙中最小的暗暈質量可能和地球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