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報訊:監視器前,一位「80後」青年攥緊了拳頭,目光如炬,隨著一聲轟鳴,他激動地跳了起來,他和團隊研製的產品通過驗證,成功了,笑容綻放在他的臉上。
他是張紀春,一位在平凡的崗位上鍥而不捨地追逐自己夢想年輕的科研工作者。
青春因磨礪而出彩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打在航空工業製造院金屬成形技術研究室的廠房裡,張紀春已經坐在電腦前開始了一天充實的工作,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把今天要完成的工作進行梳理,一項一項列在筆記本上,7年如一日。
2013年4月,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宇航製造工程專業畢業的張紀春,選擇繼續追逐自己的航空夢想,在製造院金屬成形技術研究室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張紀春是幸運的,一入職便加入了製造院重點科研項目鈦合金寬弦空心風扇葉片研製團隊,承擔全尺寸空心葉片某關鍵工藝的優化與改進任務。初出校園的他感受到了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巨大鴻溝,面對實踐性極強的新工作任務,理論知識嫻熟的他竟也一時找不著北。但他深知所擔負工作的重要性,哪怕一丁點兒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大隱患。
他沉下心來,紮根試驗現場,從查驗熱電偶敏感度、模具溫度均勻性以及工藝參數執行的準確性入手,快速熟悉工藝過程。數不清查閱了多少文獻分析問題,記不得多少次通宵達旦做實驗,他不斷沉浸於對解決方案的找尋,與團隊成員一道,疲倦時再堅持,挫折時再冷靜,通過一遍又一遍試驗,一次又一次改進、分析、迭代驗證,終於解決關鍵技術問題,保證了葉片穩定、可靠交付。
這次項目就像是一次「青春的磨礪」,他說:「就像自己種下的種子長出果實。」張紀春既收穫了攻堅克難的勇氣,積累了經驗,也練就了樂觀積極的內心。
「在科研工作中註定不會一帆風順,遇到的問題也不可能迎刃而解。我們應該有不怕失敗的勇氣和敢於挑戰困難的決心。當經歷過多次試驗失敗,最終獲得成功的經驗才最寶貴,更重要的是帶來自信的提升。」他說。
奮鬥因夢想而堅定
隨著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發展,飛行器速度不斷提高,對於構件輕質化、低成本和高可靠性要求不斷提升,未來鈦合金塑性成形技術將更加關注大型複雜整體結構件成形、低成本高效率成形工藝技術、成形與各種連接組合工藝技術、難變形耐高溫材料成形技術方向發展。這對於7年來一直專注於鈦合金超塑成形/擴散連接技術研究的張紀春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他的專業方向逐漸由普通鈦合金的塑性成形技術研究向中高溫鈦合金材料的塑性成形技術方向拓展。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參加飛彈總裝集成項目,他開展了高溫鈦合金及大尺寸翼面研究,掌握了高溫鈦合金舵面SPF/DB製造和運動機構大尺寸翼面精確成形等關鍵技術。除了負責技術攻關他還負責舵翼面產能提升、質量控制及產品交付,保障了項目的交付進度,實現年度交付目標。
他作為項目負責人,完成了某型飛彈摺疊舵的研發,突破了擴散連接質量控制、質心精確控制等關鍵技術,經過近一年的工藝試驗,不斷吸取經驗教訓、改進工藝路線。最終如期完成試驗場地測試考核。
「這種感覺就像是考試,既緊張又興奮。當在監視器中親眼看到研製的產品通過驗證,我特別激動,為自己能夠參與國家的武器裝備研製感到無比幸運。」張紀春說。
工作以來,張紀春作為主要參加人參與總裝預研、國防基礎科研等科研課題5項,發表論文及專利申報7篇(件),也收穫了各項榮譽。「與榮譽相比,我們更在乎的是科研工作向前邁進的那一小步」,他坦言。
無論對待工作和生活,張紀春都抱有極大的熱情。路在腳下,夢在遠方,努力工作,努力生活,是青年航空人追夢徵程中無比堅定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