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第三顆:地球(Earth)。
太陽系八大行星位置圖
地球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是第三顆,距離太陽平均距離為1個天文單位,也就是1.5億千米。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時間為一年,也就是365天6小時9分10秒。地球自轉一圈就是一個恆星日,也就是23小時56分4秒。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地球照片
地球是一個呈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三軸橢球體),但是由於赤道班級和極半徑相差太少,從太空中來看基本還是很接近正球體的。
地球衛星圖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裡,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主要是因為大氣對於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地球磁場及內部結構
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地球磁場的保護
為什麼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呢?地球自身主要有以下幾方麵條件:
1、適宜的溫度
地球表面平均溫度為15攝氏度,而且溫差較小,保證了生命的溫度需求。其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是地球離太陽距離適中,1.5億千米剛好,太近如水星、金星接受太陽輻射太強,溫度就高;太遠如天王星、海王星接受太陽輻射很弱,溫度就低。全球海洋和陸地表面溫度
另一方面,由於地球大氣的存在,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使得地球維持較小的晝夜溫差,不會像月球那樣白天陽光照射,溫度達100多度,夜晚沒有太陽輻射,溫度降到零下100多度。
2、液態水的存在
有水的地球和抽乾水後的地球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15攝氏度的平均溫度保證了液態水的存在,從而產生了孕育生命的搖籃。
3、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
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從而剛好能夠吸附現在這麼厚的大氣,同時經過億萬年的演化,目前大氣的成分適宜生物的生存。太陽光線照射下的大氣層
我們在宇宙中尋找地外生命,其主要依據的條件也就是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體積和質量。如果找到各方面數據很接近地球的,那麼就很有可能會有生命。地球和克卜勒452b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