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基因突變,讓一些人不用睡很久

2020-12-07 騰訊網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早間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遺傳學·

科學家發現可減少睡眠時間的基因

人一生中有1/3的時間需要花費在睡眠上,但一些人每天睡6小時也能保持清醒。一項發表於《神經元》的研究發現,該現象與一種基因突變有關。研究分別對睡眠時間正常、時長較短的人進行基因測序,找到了與睡眠時長直接相關的ADRB1基因。這個基因負責編碼腎上腺素能β受體,突變後會導致受體穩定性下降,功能受到影響。ADRB1基因突變後,小鼠的睡眠減少55分鐘,並在光刺激後立刻醒來。研究人員還將深入研究ADRB1基因在人體其他組織中的表達,挖掘其他具有類似功能的基因。

·天文學·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完成組裝

人們期待已久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終於迎來關鍵進展。8月28日,NASA官員宣布,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完成最後的組裝工作,並計劃於2021年3月發射升空。作為觀測能力最強的空間望遠鏡,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國際空間科學項目,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的研製之路屢遭波折。自2005年以來,望遠鏡至少6次推遲了發射計劃,項目經費也由最初的10億美元上漲至近百億美元。發射升空後,它將取代哈勃望遠鏡,為我們發現遙遠太空中的奧秘。

·機器人·

可在腦內血管中穿梭的磁控軟體機器人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能用於快速治療中風的磁控軟體導絲機器人。這個機器人的內核是鎳鈦合金,具有形狀記憶功能,在穿過狹小彎曲的空間時具有靈活性;在合金外,塗覆了具有磁性顆粒的油墨,使機器人可由磁鐵控制;機器人的最外層塗上水凝膠,使其表面光滑並與血管微環境相容。這款機器人可以負載藥物或光纖,讓醫生能夠遠程操縱手術,在特定的腦部區域進行治療。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的《科學·機器人》雜誌。

·航天·

升空150米,星際飛船原型完成第二次"跳躍"測試

昨日,SpaceX的星際飛船原型「星蟲」(Starhopper)在德克薩斯州完成了第二次「跳躍」測試,飛船離地高度達150米,並在空中盤旋1分鐘,隨後在發動機的作用下降落回地面。而在7月的首次測試中,「星蟲」僅離地18米。對「星蟲」的測試,可用於評估SpaceX未來星際飛船的設計。這次測試展示了「星蟲」以可控的方式起飛、降落的能力。完成此次測試後,「星蟲」的使命宣告結束。接下來,SpaceX將打造配備3個引擎的星際飛船原型。

·物理·

新研究揭示普朗克金屬和黑洞之間存在聯繫

所謂普朗克金屬,是指金屬中電子間相互撞擊的特徵時間很短。在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的研究中,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費米子的晶格模型,這個模型可以描述了低溫下的普朗克金屬。他們發現,這個費米子晶格模型的量子力學波函數與黑洞物理中Sachdev-Ye-Kitaev模型的量子力學波函數是有聯繫的。這意味著普朗克金屬與黑洞之間存在著深刻的物理聯繫。這種深刻的物理聯繫可能來自多粒子的量子糾纏。

·發育生物學·

神經元祖細胞成熟過程被逆轉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祖細胞會依次分化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神經元,目前科學家認為這一過程是不可逆的。然而,最新發表在《自然》上的研究打破了這一定律。當研究人員將小鼠晚期胚胎的祖細胞移植到早期胚胎中時,發現在Wnt蛋白的影響下,這些祖細胞的成熟過程被逆轉了,它們再次具有幹細胞特徵。該研究似乎證明,Wnt通路調控的程度比之前認為的更強。這項研究也為治療那些在事故或疾病中損失神經元的患者提供了新思路。

·天文學·

「玻璃」表面讓大量金屬小行星躲過觀測

在太陽系早期,含金屬內核的天體在高速碰撞後,生成了大量富含金屬的小行星。但是,根據光譜觀測發現的金屬小行星數量遠低於理論預測的數量。發表於《科學·進展》的研究找到了導致這種現象的可能原因。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模擬了這一高速碰撞過程,發現撞擊導致小行星表面物質熔融後,會產生玻璃狀的矽酸鹽塗層,這會顯著改變其光譜特徵,以至於無法被望遠鏡觀測到。

·食品科學·

肯德基推出人造肉炸雞

8月27日,肯德基在亞特蘭大的一家餐廳進行了首次人造肉炸雞測試,其「雞肉」由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提供,用通過植物提取、製作的「植物肉」模擬雞肉的口感。肯德基將根據消費者的反饋,決定在全美範圍內推廣。肯德基並不是首家意圖推出人造肉產品的快餐企業。3周前,漢堡王已經在全美正式推出人造肉漢堡Impossible Whopper(供應商為Beyond Meat的競爭對手Impossible Foods),而使用Beyond Meat產品的賽百味人造肉三明治也將於下個月開始試點。

文:吳非、石雲雷、張華、張朵兒、謝汝雨、馬一瑗

編輯:楊心舟、吳非

相關焦點

  • 這個基因突變,讓一些人不用睡很久 | 科技早頭條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周一至周五早間第一時間掌握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遺傳學 ·科學家發現可減少睡眠時間的基因人一生中有1/3的時間需要花費在睡眠上,但一些人每天睡6小時也能保持清醒。一項發表於《神經元》的研究發現,該現象與一種基因突變有關。研究分別對睡眠時間正常、時長較短的人進行基因測序,找到了與睡眠時長直接相關的ADRB1基因。這個基因負責編碼腎上腺素能β受體,突變後會導致受體穩定性下降,功能受到影響。ADRB1基因突變後,小鼠的睡眠減少55分鐘,並在光刺激後立刻醒來。研究人員還將深入研究ADRB1基因在人體其他組織中的表達,挖掘其他具有類似功能的基因。
  • 基因突變,天生少眠,一天只睡5小時的人比睡8小時的更幸運
    然而,大多數少覺精神還好的人,是被逼的,比如生活、比如老闆......不過,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沒有被迫睡五六個小時,精神卻非常好的一類人,他們是真正的天生少眠者。少眠的原因是基因突變,簡單來說就是擁有少眠、熬夜的基因。
  • 科技頭條 : 這個基因突變讓人睡得少仍然記憶好
    ·遺傳學·基因突變讓人睡得少仍記憶好科學家之前已經發現兩種促進「自然短暫睡眠」的基因,可以讓人只睡現在,最新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的研究又發現了第三種基因,它可以防止睡眠剝奪造成的記憶缺陷。人體內的NPSR1控制大腦中促進清醒的信號通路,每400萬人中有1人的NPSR1基因存在一個單鹼基突變,這會使該基因產生更多下遊蛋白,大腦也更易保持清醒。因此,這些人即使睡眠少,也不會造成認知缺陷或身體影響。這項研究可能有助於治療睡眠障礙或防止與睡眠不足相關的認知缺陷。
  • 熬夜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擁有這個「夜貓子」基因突變
    有一些人遲遲不睡,可能是因為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睡眠時相延遲症候群(delayed sleep phase disorder)。 與多數人的生物鐘相比,睡眠時相延遲症候群患者的生物鐘像被拉長了。他們通常要到深夜(往往2點以後)才能入睡,早了睡不著。相應地,這些夜貓子要早起也很困難。
  • 張朝陽一天只睡4小時?假如沒吹牛,他可能有一種罕見的基因突變……
    也就是說,睡2個小時後叫醒自己,一定要從床上起來,讓自己徹底清醒,1個小時後再睡2個小時。對此,很多網友都指責這位網際網路大佬是在「吹牛不打草稿」、「反智反科學」,甚至還有人認為這只是為了激勵員工「996」的誇張說辭。一天睡四個小時,真的有可能實現嗎?
  • 【研究】你有「超人」基因嗎?這些基因突變讓人擁有非凡本領
    「基因突變」對現代人來說不是什麼新鮮詞彙,但你知道嗎,一些突變的基因可以給你帶來「超能力」。新華社援引英國《每日郵報》舉例說,一種名為MSTN的基因可以影響肌肉生長限制因子,讓肌肉生長不再受限,從而令肌肉細胞分化得更多、更大。出現這種基因突變的人,包括小朋友在內,即使不健身,也會擁有健美運動員一般強壯的身材。一種改名為LRP5的基因能影響細胞間的化學信號傳遞。若是這一基因出現變異,骨細胞間就會開啟新的信號通道,讓骨細胞變大、變密。
  • 這個基因突變會讓人變矮4釐米
    2014年,一項發表於《自然—遺傳學》的研究將研究人數擴大到超過25萬人後,發現在423個基因位點上,存在697個和身高相關的突變。一些基因變體通過影響腿、脊柱或是頭的長度,對人體身高造成影響;還有一些基因能在整體上影響身高。不過,其中大部分基因對個體的身高影響並不明顯,通常只有1毫米左右。
  • 短睡基因很強,但沒有也並不會差
    時間回到2019年9月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Guangsen Shi、Louis Ptáek和傅嫈惠(華人科學家)團隊發現了迄今為止第二個短睡基因——突變的ADRB1基因攜帶這種基因突變的人,每天只需要睡4~6小時就相當於普通不攜帶這種基因的人8小時的睡眠時間。
  • 這個基因突變會讓人變矮4釐米
    此前,一項涵蓋超過18萬人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發現,在至少180個基因位點上存在與成人身高相關的數百種基因變異。2014年,一項發表於《自然—遺傳學》的研究將研究人數擴大到超過25萬人後,發現在423個基因位點上,存在697個和身高相關的突變。一些基因變體通過影響腿、脊柱或是頭的長度,對人體身高造成影響;還有一些基因能在整體上影響身高。
  • 這個基因突變會讓人變矮4釐米,或與環境有關
    2014年,一項發表於《自然—遺傳學》的研究將研究人數擴大到超過25萬人後,發現在423個基因位點上,存在697個和身高相關的突變。一些基因變體通過影響腿、脊柱或是頭的長度,對人體身高造成影響;還有一些基因能在整體上影響身高。不過,其中大部分基因對個體的身高影響並不明顯,通常只有1毫米左右。
  • 進化史上最幸運的8項基因突變
    但是基因突變並不是產生表型(就是表現出來和突變前不一樣)充分條件。其中一些對人類有益有:1、乳糖耐受突變乳糖耐受突變使人類得以消化牛奶,這一較為年輕的突變大約出現在1萬年前的土耳其。中國人攜帶ALDH2*2的比率非常高,大約有18%的中國人攜帶這個基因,其中最高的是廣東漢族,高達31%;日本人群中的這一比例也比較高,在從不喝酒的人群中檢測到的突變比率高達41%,而在經常喝酒的人群中的突變比例僅為2%-5%;而在歐美白人裡面,幾乎沒人攜帶這個基因。
  • 一次基因突變,讓尼安德特人開始畏懼疼痛,自此這個種群走向衰落
    由於目前考古學家在歐洲地區發現的尼安德特人有限,因此從已發現的尼安德特人相關化石中獲取少數基因組。而且大多數基因組的解析度十分低,這導致了考古研究員很難從測得的基因組中判斷是否存在基因突變。但帕博和澤伯格的團隊在過去幾年分別在克羅埃西亞和俄羅斯的一些洞穴中發現了尼安德特人遺址,並從中提取出了尼安德特人3個高質量的基因組。
  • 一切罪惡根源於基因差異 性別起源於基因突變?
    她告訴醫生,囚犯X並非這個家族惟一出問題的人,當她還小的時候,她自己的哥哥曾經拿著刀子強迫她脫掉衣服;她的另一名親戚曾經試圖用車壓死自己的老闆;另外兩個男性親戚犯過縱火罪;還有一個男性親戚有露陰癖,而另一個則有觀陰癖。這些問題男孩對自己的姐妹騷擾非常嚴重,以至於一些女孩因此逃離了家庭。
  • 基因突變能不能使我們成為超級英雄?
    那麼變異我們究竟能不能成為超級英雄,我們的基因為什麼會變異?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基因】什麼又是【基因突變】。【基因突變】是指基因組DNA分子突然的,或者遺傳性發生變異現象,基因在結構上發生【鹼基對】組成或排列順序的改變。基因就像人類的編碼結構,是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他通過複製把遺傳信息再傳遞給你的後代。那麼是什麼導致了基因突變呢?
  • 研究:基因突變可能會使人變笨
    出處:新浪科技作者:葉傾城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最新一項研究顯示,損害人類健康的基因突變可能使我們變得更笨,但是修復這些基因突變之後,會使人們變得更聰明。一項研究發現,聰明人群擁有對智力和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的較少基因突變,而不是擁有更多使他們變得更聰明的基因突變。
  • 這些基因突變在你身上,那你也算有超能力啦!
    在2008年的時候,遺傳學家在優秀的短跑和舉重運動員身上發現了他們身上帶有兩個有缺陷的ACTN3基因,此後就將它們稱為「運動基因」。hDEC2睡眠不足是現代人常常遇到的事情,隨之而來的健康問題也困擾著很多人。但有一些人,每天晚上只用睡四個小時起來後依舊精力充沛,這些人被稱為「短睡眠者」。
  • 沒有基因突變也能吃靶向藥?不是謠言!這類靶向藥物不用基因檢測
    自從2003年問世以來,靶向藥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大多數患者及家屬都知道,服用靶向藥之前需要行基因檢測,如果有突變就可以吃靶向藥。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一種「廣譜靶向藥」無需行基因檢測。這類靶向藥需要有基因突變才有效果。 2、抗血管生成(VEGFR)的靶向藥。比如:甲磺酸阿帕替尼(艾坦)、安羅替尼(福可維)、貝伐珠單抗等。 這類靶向藥的作用點不在某個突變的基因上,其作用靶向在血管內皮細胞,可以抑制腫瘤的血管生成,從而「餓死」癌症。
  • 基因突變不一定都是壞事兒,比如這8個?
    中國人攜帶ALDH2*2的比率非常高,大約有18%的中國人攜帶這個基因,其中最高的是廣東漢族,高達31%;日本人群中的這一比例也比較高,在從不喝酒的人群中檢測到的突變比率高達41%,而在經常喝酒的人群中的突變比例僅為2%-5%;而在歐美白人裡面,幾乎沒人攜帶這個基因。
  • 晚上不想睡,早上起不來?你可能是基因突變了
    新的研究表明,你夜貓子的傾向可能是天生的,由基因決定。在此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 6 個家庭的 70 個人,發現其中存在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DSPD)的個體的 CRY1 基因存在共同的突變。這些患有 DSPD 人,生物鐘較常人要靠後些,也就意味著他們起床更晚,也更晚睡覺。
  • 基因突變不是啥好事兒:直接讓人變笨
    最新一項研究顯示,損害人類健康的基因突變可能使我們變得更笨,但是修復這些基因突變之後,會使人們變得更聰明。一項研究發現,聰明人群擁有對智力和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的較少基因突變,而不是擁有更多使他們變得更聰明的基因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