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大教授破學科魔咒:冀復興陶瓷技術至世界領先

2020-11-29 今日科學

中新網蘭州11月29日電 (記者 丁思 李亞龍)「如果讓我選擇,在黑暗中摸索,或者走一條光明大道,我想走一條沒人走過、沒人想過的路。我不害怕在黑暗中摸索,沒有黑暗也就沒有光明。」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李建功教授團隊用20年時間,研製出製備韌性氧化鋁陶瓷的原料——剛玉納米顆粒,他接受記者採訪談及他所認為的「科研的美妙之處」。

與陶瓷「較勁」,黑暗中摸索20年

之所以鍾情於陶瓷研究,在李建功看來,「這是中國人最為寶貴的文化」。「中國的陶瓷技術在歷史上享譽世界,china用作陶瓷的英語也可以顯示出,陶瓷就是中國的標誌。」李建功說,希望再次復興陶瓷文化是他研究陶瓷的「文化」情懷;其次,陶瓷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性,有著耐高溫、耐腐蝕等諸多優點,但「脆弱易碎、韌性不足」是它的致命弱點。

陶瓷,屬於材料家族的一份子,比塑料硬朗,比木頭光滑,比金屬耐腐蝕、抗氧化、耐高溫;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也是現代社會生產生活最常用到的三大材料之一。

氧化鋁陶瓷是「陶瓷家族」中綜合性能最好、價格最低、最常用的陶瓷。阿爾法氧化鋁,也叫剛玉,是大塊氧化鋁熱力學上最穩定的一種。

1997年,本科期間學習金屬材料,80年代師從國際著名材料科學家、納米材料研究領域開創者、德國科學院院士赫伯特·格萊特教授的李建功,無意間看到《Science》發表的普林斯頓大學Navrotsky團隊的一篇論文,上面寫道:阿爾法氧化鋁(剛玉),當比表面積高於100㎡/g,或顆粒尺寸小於15納米時,成為熱力學非穩定相,這成為了剛玉納米顆粒製備的瓶頸和「魔咒」,很多人嘗試多年都無法突破。

「《Science》否定了的方向肯定是很難突破的,通常人不會選擇,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無人競爭的好機會,我不需要和他人比速度。更重要的是,如果開發出剛玉納米顆粒,這件事本身就非常有價值。哪怕最後我失敗了,失敗本身也是一種成果。」李建功的「逆向思維」,讓他決定與剛玉納米顆粒「死磕」。

春去秋來,送走20屆學生,李建功帶領團隊一走就走了7000多個日夜。

打破學科「魔咒」,解決卡脖子難題

當剛玉納米顆粒尺寸小於15納米時,每個顆粒因為表面能過高而就變成了一個個活躍的「熊孩子」,在一起「抱團兒」。它們「親密無間」,怎麼拽也拽不開,專業術語稱之為燒結或硬團聚。科學家們怎麼「拉扯」它們也「扯」不開,得不到分散的顆粒,也就不能用來製造性能優異的氧化鋁陶瓷,這也成為了剛玉納米顆粒製備的瓶頸和「魔咒」。

1998年至2003年間,李建功笑言,是團隊「驗證別人觀點都是正確的5年」,他們嘗試了此前研究者提出的各種方法,都行不通,看來《Science》那篇文章說的可能是真的。

2003年至2008年,李建功帶領學生通過第二相包覆來降低剛玉表面能,或者提供充足能量讓剛玉納米顆粒在非平衡條件下形成。2008-2013年間,多名研究生按照李建功的思路做實驗,卻只得到了15納米以上的顆粒。

10多年過去了,仍舊沒有打破「魔咒」,團隊裡有不少學生放棄。2013年6月的一天,李建功的研究生蒲三旭隨手將離心分離後看似清澈無物的離心清液倒入用過的廢鹽酸燒杯中,原本清澈的廢液突然變渾濁,沒想到這一次意外竟成為了團隊科研突破的重大轉折點。

用不同濃度的鹽酸讓不同尺寸的納米顆粒沉降的「分級聚沉法」、共沉澱-煅燒-選擇腐蝕法、球磨法……就這樣,團隊從幾百納米做到30納米、再到20納米,再到偶爾見15納米的顆粒,最終做到3.3納米。

這一進步用了近20年,李建功團隊真正在剛玉納米顆粒方向達到世界最高水平。

加強國際合作,冀復興中國陶瓷技術

李建功團隊不斷改進位備方法、分離工藝,獲得尺寸更小、比表面積更高、尺寸分布更窄的分散、超細、等軸剛玉納米顆粒。該項進展在2020年5月29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以評論文章形式發表,引發世界關注。

「困擾這麼多年的難題,竟然是關於化學的問題,如果我早一點請教化學相關的同行,可能會提前突破這個卡點。」20多年在黑暗中的摸索,也讓李建功更加明白,「國際合作非常重要。」

以分散、超細、等軸剛玉納米顆粒為原料,煅燒出緻密度99.5%和平均晶粒尺寸30納米的氧化鋁陶瓷,其韌性比常規多晶氧化鋁陶瓷高60%。

目前,團隊正在以超細剛玉納米顆粒為原料,與國內外合作,通過超高壓熱壓技術,朝著緻密度99%以上和平均晶粒尺寸15納米以下的超細晶氧化鋁納米晶陶瓷發起衝擊。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蘭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機構科研人員合作,在塊體納米晶和超細晶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提出「超均勻納米晶材料」的概念,並進行了系統的理論分析和實驗論證。

讓李建功欣喜的是,就在前幾日,導師赫伯特·格萊特被聘為蘭州大學兼職院士,這也是蘭州大學歷史上選聘的第一位外籍雙聘院士。

格萊特院士將在蘭大促進材料、納米科技及相關學科的發展,指導青年教師、培養研究生;以適時開設前沿講座、選修課程形式,開展前沿科學介紹和研究理念指導;推動相關領域人員深度開展國際合作。

「如果有一天,我們把納米陶瓷也做到世界第一,那麼也是為復興中華文化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李建功心中復興中國陶瓷文化至世界領先的夢想越來越近了。

在未來,也許你手中的納米陶瓷水杯掉在地上不會摔碎;將納米剛玉顆粒塗在車床高耐磨度刀具表面,「削鐵如泥」就會變成現實。

相關焦點

  • 蘭大教授二十載破學科"魔咒":冀復興陶瓷技術至世界領先
    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李建功教授團隊用20年時間,研製出製備韌性氧化鋁陶瓷的原料——剛玉納米顆粒,他接受記者採訪談及他所認為的「科研的美妙之處」。圖為李建功指導學生。受訪者供圖與陶瓷「較勁」,黑暗中摸索20年之所以鍾情於陶瓷研究,在李建功看來,「這是中國人最為寶貴的文化」。
  • 蘭大教授二十載破學科「魔咒」:冀復興陶瓷技術至世界領先
    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李建功教授團隊用20年時間,研製出製備韌性氧化鋁陶瓷的原料——剛玉納米顆粒,他接受記者採訪談及他所認為的「科研的美妙之處」。圖為李建功指導學生。受訪者供圖與陶瓷「較勁」,黑暗中摸索20年之所以鍾情於陶瓷研究,在李建功看來,「這是中國人最為寶貴的文化」。
  • 蘭大數學學科再次上榜「2019全球最好大學學科排名」世界百強
    原標題:蘭大數學學科再次上榜「2019全球最好大學學科排名」世界百強  中國甘肅網12月12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導(首席記者 武永明 通訊員 黃敏)美國權威網站《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近日發布了2019年「美國新聞全球最好大學排行榜」,蘭州大學數學學科排名全球第
  • 蘭大引進首位外籍雙聘院士:將促進材料、納米科技等學科發展
    會議邀請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大學Herbert Gleiter(赫伯特·格萊特)院士擔任榮譽主席,德國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德國明斯特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主任Harald Fuchs教授擔任外方主席,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院士擔任中方主席。
  • 厲害了,一門八院士——記自強不息的蘭州大學化學學科
    在2017年自然出版集團最新自然指數排名中,蘭大化學學科排名位列全球第41位(蘭大位居第96位),亞太地區第20位(蘭大位居第25位),國內高校第11位(蘭大位居第10位),蘭大化學學科的排名顯示和帶動著蘭州大學的排名,代表著蘭州大學乃至西北地區科研的頂尖水平。
  • 首屆先進材料論壇暨蘭大材料人年會隆重舉辦
    來自美國、日本、新加坡等世界各地的產學研用等200餘位蘭大材料人重返校園、齊聚一堂,特別邀請到中國科學院詹文龍院士等傑出校友。本次會議以大會報告、分會報告、項目路演、產學研合作沙龍等形式開展交流,內容涵蓋了耐高溫抗輻照能源材料研究、先進材料及應用、能源材料與技術、材料計算與表徵、功能器件等14個新材料熱點方向,共組織了10個大會報告,60個分會報告。
  • 他放棄國外終身教授回國,2個月獲2項國際大獎
    然而放棄國外終生職務的侯小琳教授卻用實際成就打臉了這一群人!2007年被聘為丹麥技術大學裡瑟國家實驗室核技術中心終身教授,成為全丹麥第一位華人教授,也是丹麥唯一的放射化學教授,身兼科研和教學雙重重任,同時還擔任國際核化學學會主席團成員,歐洲化學與分子科學學會放射化學分會理事,十幾種國際期刊的評審專家,發表SCI論文60餘篇,被引用近500次。
  • 蘭大迎來首位外籍雙聘院士
    蘭州晚報訊 在近日蘭州大學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行的「Gleiter納米科學國際研討會」開幕式上,校長嚴純華代表蘭大宣布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同意蘭大授予Gleiter(赫伯特·格萊特)名譽博士學位的決定。並籤署聘書,聘任他為蘭大兼職院士。這也是蘭大歷史上選聘的第一位外籍雙聘院士。
  • 陶瓷可彎曲摔不破你信嗎?
    該研究的領導者、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和工程學教授克里斯多福·舒解釋道,擁有形狀記憶意味著,當這種材料被彎曲接著被加熱時,它們會回復到原初的形狀。上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首次知道這種擁有形狀記憶的材料。舒說:「人們一直認為金屬和某些聚合物才具有這種屬性,從來沒有想過陶瓷也會有。」從原理上來講,陶瓷的分子結構可以使其具有形狀記憶,但陶瓷脆弱易碎是個障礙。
  • 跨越萬裡 繪製南極植物圖譜——蘭大教授的南極科考之旅
    跨越萬裡 繪製南極植物圖譜——蘭大教授的南極科考之旅 來源: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馬文豔 圖:蘭大提供
  • 中國實驗室: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熱電發電 材料研國際領先,清華重陶瓷...
    李懋峰主管向記者介紹,「以汽車尾氣與工業廢熱用熱電轉換材料與器件為例,近年來,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在中高溫和中低溫熱電發電和製冷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許多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研發出一系列面向工業化應用的新型高性能熱電轉換材料,產品性能居於世界先進水平,目前正與上海汽車集團、美國CORNING公司等知名公司開展合作研究。」
  • 西北實力最強的985大學,有45個碩士一級學科,如今卻「沒落」了
    蘭州大學簡稱甘肅省省會蘭州市,是國家重點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大學,蘭大位於國家211、985工程大學,是雙一流A類大學、34所自主下線學院之一,現在,這個學校授予45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23個博士學位,是18個碩士學位的授權類型,有博士學位授權類型和19個博士課程後的研究流動站,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這個學校的實力很強。
  • 蘭大教授再登南極大陸:恨不得與每一棵植物親密邂逅
    圖為登上南極大陸的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馮虎元拍攝到的「南極的月亮」。 蘭州大學供圖中新網蘭州4月13日電 (孔子俊 段伊航)「南極的月亮真是又大又圓,好像就在頭頂,伸手就能夠著似的!」回憶起南極之行,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馮虎元忍不住用雙手比划起他在千裡之外看到的那輪明月,語氣中難掩激動與興奮。
  • 2年前,蟄伏七年,發表世界頂級論文的蘭大女博士,如今怎樣
    ——中科大物理學院女教授彭新華在一直是男性主導的科研領域,如今女性科學家也是層出不窮,在彭新華之後,有一位「女學霸」橫空出世,她就是蘭大女博士馬天瓊。2年前的7月6日,馬天瓊在美國《Science》(科學)雜誌,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一篇世界頂級論文
  • 最新自然指數學術排名,蘭大一鳴驚人超過哈工大
    蘭州大學是一所紮根西北的百年老校,西北賦予了蘭大獨樹一幟的獨特氣質,但在浮躁社會大環境中無疑也拖累了蘭大的師資和生源。前些年,蘭州大學也經歷了慘痛的人才大地震,被一線城市著名大學挖牆腳,一大批院士長江和學科骨幹出走,使得蘭州大學甚至出現了人才斷層、元氣大傷。
  • 金意陶與武漢理工大學,共建建築陶瓷新材料研究院
    11月29日,金意陶與武漢理工大學產學研戰略籤約暨金意陶-武漢理工大學建築陶瓷新材料技術研究院揭牌在佛山金意陶總部舉行,金意陶集團董事長何乾及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吳超仲、武漢理工大學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導吳建鋒、佛山市佛山市工信局局長劉銘恩、佛山市市科技局調研員賈煊、佛山中科院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昌群
  • 武漢理工大學與廣東金意陶陶瓷集團開展產學研戰略合作
    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吳超仲、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吳建鋒、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中心有關負責人,金意陶集團董事長何乾及公司全體中高層管理人員,佛山市工信局、科技局、中科院產業技術研究院、禪城區、南莊鎮等單位領導參加了本次籤約。
  • 彩色步道、炫彩夜景…煥然一新的北港河兩岸(復興路至平安路段),等...
    [導讀]這幾天,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和期待的「兩河一湖」景觀綠道貫通工程首開區段北港河兩岸(復興路至平安路段)正在陸續揭開神秘面紗。    此次建成投入使用的區段為北港河兩岸(復興路至平安路段),總長約4.5公裡,重點營造濱河廣場、風情舞臺兩大核心景點,通過對濱河延岸、綠道沿線、植物空間、橋梁設施的美化亮化,點狀設置兒童活動區、休閒健身區和親水觀景平臺等,同時融入「風雅桐鄉」文化元素,打造北港新姿活力生活段。    經過改造提升後的北港河兩岸(復興路至平安路段),有哪些變化?
  • 江西省胸科醫院呼吸介入學科通過醫學領先學科驗收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袁小蘭報導:日前,江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召開的江西省醫學領先學科建設計劃項目——呼吸介入學科驗收評審會在江西省胸科醫院舉行,江西省胸科醫院院長許斌、副院長宗佩蘭、陳中書,以及呼吸介入科團隊成員、醫院各學科帶頭人、職能科室主要負責人等20餘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