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蟄伏七年,發表世界頂級論文的蘭大女博士,如今怎樣

2020-10-13 米醬讀書

做科研不能僅僅有「夏天」的激情,更要耐得住「冬天」的寂寞,只要自信和堅持,「春天」自然到來,「秋天」才會碩果纍纍。——中科大物理學院女教授彭新華

在一直是男性主導的科研領域,如今女性科學家也是層出不窮,在彭新華之後,有一位「女學霸」橫空出世,她就是蘭大女博士馬天瓊。

2年前的7月6日,馬天瓊在美國《Science》(科學)雜誌,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一篇世界頂級論文——有關共價有機框架材料領域中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一鳴驚人,震驚了整個科學界。

而為了這一天,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為教授課題組的博士馬天瓊,蟄伏了七年,在實驗室裡默默無聞地研究,在一次次失敗之後,依然鬥志昂揚。

一、蘭大「風雲學姐」

馬天瓊是甘肅省臨夏人,2006年以優異成績考入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本科學習。

本科四年,馬天瓊是大家口中的「風雲學姐」。她學的雖是物理專業,但不僅學習好,還愛好十分廣泛,是一個溫婉大氣的女主持人,又是思路敏捷的女辯手,也是學生們喜愛的副班主任「馬姐」,更是支持西部兒童教育,教孩子們知識的「馬老師」。

在本科四年中,馬天瓊先後獲得蘭州大學第十二屆「世紀杯」優秀辯手、西北民族大學與蘭州大學「迎新杯」辯論賽冠軍等榮譽;以及「社會實踐先進個人」、「學生標兵」等榮譽稱號。

2010年本科畢業前,她入選共青團中央第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支教一年,同時成為化學化工學院推薦免試研究生,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在榆中縣第二中學支教期間,她不怕辛勞,主動承擔了2個年級5個班的課程。工作量雖然很重,但是她覺得,這正是鍛鍊自己的好機會。

支教結束後,馬天瓊因出色的表現,榮獲「優秀支教生」、全國基礎教育英語綜合能力競賽「優秀輔導教師」等榮譽稱號。

二、蟄伏七年,一舉成名

2011年,馬天瓊完成支教,重新回到了自己喜歡的科研工作中。從此,她在王為教授課題組埋頭科研,蟄伏七年。

2011年,她合成出一例新的COF材料,命名為LZU-111。那時候,大家對這種新材料結構的了解仍然很少,幾乎都依賴於對拓撲的模型的認識、想像和猜測。許多研究者甚至最後放棄對這種未知材料的研究。

然而,在共價有機框架材料領域中的一個重大挑戰:如何獲得大尺寸和高質量的單晶,是馬天瓊認定的研究方向,她不想就此輕易放棄。她相信,只要自己耐得住「冬天」的寂寞,只要自信和堅持,「秋天」就會碩果纍纍。

天不負有心人,最終在2018年7月6日,她在美國《Science》正式發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並一舉成名。

此時,馬天瓊才坦然地參加博士學位答辯,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三、如今怎樣?

一舉成名之後的馬天瓊並沒有停下科研的腳步,這恰恰是她一個新的開始。她知道科學無止境,她將繼續追尋下一個關於單晶結構的夢想。

於是,在2019年,她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始進行博士後研究,繼續研究單晶的課題,為造福全人類而努力。

四、結語

為了一篇頂級論文上,馬天瓊潛心耗費了七年,才得出成果,讓人敬佩萬分。

其實,許多學術界的研究者何嘗不都是這樣,在默默無聞中,深藏功與名,也許一輩子也研究不出什麼結果,但是他們依然是那麼執著和堅持。

憑藉這股韌勁,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馬天瓊再次驚豔世人。

對於蘭大博士馬天瓊的故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面留言!(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蘭大女博士馬天瓊:潛伏7年發表世界頂級論文,或解決世界級難題
    蟄伏了七年的蘭大女博士馬天瓊就以她發表的一篇世界頂級論文驚動了世界。七年磨一劍在研究的過程中馬天瓊發現自己的晶體學是一大漏洞與其到時候悔不當初,還不如現在就放棄,還不如早點完成畢業論文,抓緊時間畢業。但是馬天瓊全部都善意的拒絕了,這個時候她變得很倔。此時的晶體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任何一位「母親」都不可能放棄自己的「孩子」吧。當時的馬天瓊已經下定了決心,即使全世界都不支持她,她還是要堅定地走下去,因為是她自己選擇的路,她不會後悔的。
  • 七年磨一劍!發表世界頂級論文的蘭大女博士馬天瓊,近況如何?
    這些年高學歷人才的自殺事件依然屢有發生,我們很難想像他們這些常人眼中受盡矚目的明日之星,背後肩負著怎樣的痛苦。  初出茅廬,就是巔峰  2018年的時候,有關於馬天瓊的這樣一則消息不脛而走,她在世界頂級刊物美國的《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名字叫做《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structures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 讀博7年,終以一作發Science畢業的蘭大女博士,近日再發Science!
    馬天瓊在博士畢業季與曾使用多年的實驗設備合影  七年蟄伏,厚積薄發  >成就兩篇Science  說起在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的經歷,還得追溯到十年前馬天瓊保送至王為教授課題組時。2020年10月23日,這篇工作以「Design of higher valency in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為題在Science上發表,馬天瓊為第二作者。  蟄伏是成功的人生不可缺少的階段,沒有這一階段,也就沒有驚蟄,沒有騰飛。
  • 「復旦女博士劈腿」事件背後,是你不知道的「SCI論文」!
    大家可能對這名女博士,周旋於4名男博士之間,獲得的房子、車子比較感興趣。可大多人忽視這位「勇於獻身」的「自殺男博士」獻給我們的主角「女博士」5篇SCI論文到底有多值錢!SCI論文是指被《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期刊論文。而對於所有博士生來講,SIC論文簡直就是讀博路上最為艱難的一關,能不能順利畢業,或者能不能畢業,往往都決定於有沒有一篇SIC論文。
  • 「三無學者」發表國際頂級論文:韓春雨現象
    (原標題:「三無學者」發表國際頂級論文:韓春雨現象) 「不鳴則已,
  • 中科院女博士論文造假真相:數據造假難以發現
    其實早在今年3月,一封以該博士生導師林國強院士的名義發表的「公開信」,就在網絡上流傳。信中披露,林院士發現自己的一名女博士生在畢業論文數據中造假,於是撤回了這篇已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ACS)上的論文,並提請國務院學位辦撤銷女博士的學位。中科院有機化學研究所位於上海,被認為是中國在該領域「最牛」的一個科研單位。
  • 他是在世界頂級經濟學雜誌發表論文最多的華裔經濟學家
    黃教授在經濟學、哲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數學、宇宙學、信息學等學術期刊(包括AER, Economica, EJ, JET, JPE, RES等)發表近三百篇審稿論文,是在世界頂級經濟學雜誌 (Top 10) 發表論文最多、且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華裔經濟學家。美國經濟學家、諾獎得主肯尼斯·阿羅稱讚他 「是研究經濟政策分析基礎理論的許多學者當中,最具原創性想法的學者之一。」
  • 復旦女博士情感糾紛牽出學術不端 5篇SCI到底是啥
    事件回顧日前,網傳復旦大學女博士捲入情感糾紛,導致一名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青年研究員自殺未遂。網傳女博士照片這位自殺未遂的研究員曾發文稱自己曾送5篇SCI論文給該名女博士,同時為其拋妻棄子。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其中以 SCI 最為重要。在我國,晉升教授(研究員)、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先決條件之一就是必須發表一定數量的SCI論文。因此,SCI不僅是一部權威的文獻檢索工具,也是評價科研成果的一種重要依據。
  • 論文涉嫌造假?網友:頂級學者也P圖?
    網友:頂級學者也P圖由於我並非醫學專業,所以針對質疑內容只能做翻譯解讀。」一些網友議論道,「原來頂級學者也P圖?」而且,PubPeer也質疑七年前的一篇文章中的HIF1α 的數據也是複製粘貼得到的。學術造假頻發,打假勢在必行這些年,我國無論是發表學術論文的影響因子還是數量,都在逐年增長。
  • 復旦女博士,當代學術圈妲己
    前段時間鬧得轟轟烈烈的翟博士的論文是抄的,但你知道嗎,這位復旦女博士的論文是別人送的!!一大早看到某條新聞,復旦大學的某科研天才,昨天為愛吞藥自殺了...
  • 「博士生不再強制發表論文!」會產生這10種結果?現實可能是什麼?
    日前,清華大學公布最新版《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眾媒體解讀清華大學不再強制博士生在讀期間發表論文。我們做個假設:清華大學開學術風氣之先,眾多高校隨後紛紛搖旗吶喊,循清華之風骨,紛紛廢除博士生發表論文的硬性指標,那時候真是風輕雲淡,天高氣爽,一種嶄新的學術風氣應運而生。最為一名苦逼舊制度下走來的博士,難免對新世界有種種遐想。
  • 復旦大學最出名的兩位女博士,一人千夫所指,另一人卻被萬人追捧
    如今復旦大學裡有兩位最出名的女博士,知名度非常高,但情況卻大不相同。一人成千夫所指,另一人卻受萬人追捧。她們是誰?我們來看看。第一位、李敏前段時間,網絡上突然曝光了一起復旦大學女博士劈腿四名男博士的新聞,瞬間引發了網絡的熱議。
  • 合肥學院在化工領域國際頂級期刊IECR發表論文
    合肥學院在化工領域國際頂級期刊IECR發表論文 2011-06-28 13:37:18   來源:安青網
  • 29歲成為中科大博導,發表11篇頂級論文,如今他全職回國工作!
    博士期間,他總共發表40篇論文,並且獲選全國百篇博士優秀論文,並以優異的成績提前一年畢業。要知道博士想要提前畢業,那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科研之路,自由翱翔得益於良好的科研環境以及導師的指導,段路明在中科大的研究工作非常的順利。他與郭光燦教授合作,在國際上第一次提出量子概率克隆原理,成為一個突破性的理論公式。
  • 為何高校發表那麼多的頂級期刊論文,但仍感覺用處不大?
    近年來我國很多高校都在自然或者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不少的頂級期刊論文,為此一些高校也給予這些認為的作者很高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但是從公眾實際感觸來看,並沒有感覺到這些。論文有多大的用處,仍然讓人感覺用處不大。結合最近天津大學碩士舉報其導師學術不端這一現象,作為老師談談自己的看法。
  • 論文怎樣發表期刊呢
    除本科的學士論文沒有發表要求外,碩士、博士、職稱評定等,都需將論文發表到期刊上,且對期刊的專業等級或全國評級有著嚴格的要求,論文如何發表期刊,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 華南理工大學2名研究生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上發表論文!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鍾裕與謝嘉睿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在線發表題為「Single-cell landscape of the ecosystem in early-relaps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論文,首次揭示肝癌原發腫瘤與早期復發腫瘤的免疫微生態系統的顯著差異。
  • 75張圖,4.2萬字!北科大在頂級期刊發表長篇綜述論文
    9月22日,國際材料領域頂級綜述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IF=31.56)以題為「Recent advances in hot tearing during casting of aluminium alloys」在線發表了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宏祥研究員與合作者的長篇綜述論文,闡述了鋁合金鑄造過程
  • 近日,湖南教授團隊在世界頂級期刊發表開年封面論文!
    近日,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譚靜強教授領銜的跨學科研究團隊在Reviews of Geophysics發表了題為&34;的長篇論文,系統研究了新型波形類定位方法在多尺度地震定位中的重要進展和應用前景。
  • 139年前發表中國首篇《Nature》
    能夠在CNS(Cell+Nature+Science)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對於大多數科研人員來說,可謂是孜孜以求,其實,早在139年前的清朝末期,中國人就在《Nature》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Nature雜誌由英國Nature Publishing Group創刊於1869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