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年前發表中國首篇《Nature》

2020-09-07 材料material

能夠在CNS(Cell+Nature+Science)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對於大多數科研人員來說,可謂是孜孜以求,其實,早在139年前的清朝末期,中國人就在《Nature》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考證律呂說》。


Nature雜誌由英國Nature Publishing Group創刊於1869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綜合性科學技術期刊


這篇《考證律呂說》登載於《格致彙編》1878年第7卷,後由《格致彙編》的主編傅蘭雅(John Fryer,1839—1928)譯為英文在Nature發表,這也是中國科學家在Nature發表的第一篇論文。文章糾正了著名的伯努利定律,引起了國際巨大的反響,nature編輯評價道:&34;,也是這篇文章,使得Nature創辦以來,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的名字。


其作者就是被稱為晚清科技總設計師,啟蒙了整個中國近代科學的徐壽


徐壽(1818—1884)

徐壽,號雪村,1818年出生於江蘇無錫一個沒落的地主家,5歲喪父。


除了是第一個發《Nature》的中國人,徐壽還有許多與清朝格格不入的「第一」。


中國第一臺蒸汽機、第一艘輪船、第一艘軍艦、第一所教授科技知識的學校、第一場科學講座、第一本科技期刊、第一批化學翻譯本...

相關焦點

  • 幸福來得很突然,中山大學兩篇論文同一日被《nature》Online發表
    of the gravitational constant using two independent methods》,這是中山大學在2018年的首篇《nature》主刊論文,羅俊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引力物理專家,2015年從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的崗位上直接空降中山大學出任校長,因此此篇論文也是中山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合作的科研成果之一!
  • 論文大灌水,我只服南郵教授,三年半時間發表300篇IEEE論文
    說到論文灌水,可以說各位都是深惡痛絕,因為很多論文都是毫無價值,除了騙些經費,然後全是廢紙一張,中國科研非常落後,但是中國的論文灌水水平,說自己是第二,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比如咱中國,一方面微電子非常落後,一方面搞微電子的都在大量灌水論文:什麼石墨烯,鈣鈦礦,納米啥都都能灌水幾篇論文,但是實際價值都是0。
  • 今年最受媒體關注的百強論文,歐巴馬居首、中國學者參與5篇
    其中有第一篇由美國現任總統發表的醫保評估報告,有引力波與比鄰星B這樣的重大天文學發現,有最早的生物化石和五千年歷史的釀酒配方…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今年的前100名中有哪些論文吧。>Altmetric指數:8063 論文標題:United States Health Care Reform: Progress to Date and Next Steps期刊:JAMA 《美國醫學會雜誌》DOI:10.1001/jama.2016.9797本文是首篇由美國現任總統發表的學術論文
  •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級別論文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網絡截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4日16時20分訊(記者 馮茴花)今(4)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重大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任宏教授和蔡偉光副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多位研究者共同完成的論文「Dilution effect of the building area on energy
  • 2017年,中國科學家已發表9篇NSC論文!表現最突出的大學竟然是…
    2017年剛剛了過去一個多月,中國科學家已在這三份期刊發表了9篇研究性論文,勢頭強勁!(內容來源於微信公眾號青塔 ID:cingta-com)  隨著近年來科研經費的持續增加,中國基礎科學研究進步明顯,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中國科學家發表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也越來越多,部分研究領域經常會有重大突破性進展。
  • 湖南大學等《Nature》發文!作者曾為該校發表第一篇Science
    湖南大學段曦東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段鑲鋒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合作報導了一種可利用金屬性過渡金屬硫化物和半導體性過渡金屬硫化物製備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構陣列的通用合成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為「General synthesis of two-dimensional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 arrays」的文章在線發表在
  • 中國高校4篇研究登上Nature!浙工大與清華北大上交並列,校友群被點燃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蔡佳燕 最新一期的Nature,可謂是「中國高校大爆發」。 同一天,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工業大學等中國高校,在學術頂刊Nature上各發表了一篇研究。
  • 祝賀:山東理工大學發表首篇《Nature Commun》!
    1月5日,綜合類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線發表了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黃昊飛副教授最新研究成果——「Enantioselective extraction of unprotected amino acids coupled with racemization」,報導了一種液—液兩相手性萃取拆分製備光學純胺基酸的新策略和新方法
  • Nature Plants同日發表中國學者三篇研究論文
    7月13日,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5篇論文,其中三篇中國學者的研究論文,分別如下:
  • Nature評出年度10大科學發現!中國團隊研究入選
    這十大科學發現,包括了14篇研究論文,其中2篇發表在 2020年11月4日,Nature 雜誌同期發表了三篇論文值得一提的,第三篇論文來自中國團隊,第一作者為這也說明了中國的天文學家可以憑藉中國的望遠鏡做出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
  • 直到2015年武漢大學才斬獲第一篇《nature》
    頭版首頁的論文2020年3月11日,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袁聲軍教授與國內外研究團隊關於石墨烯氣體通透極限的最新研究成果,武漢大學用頭版首頁的新聞做了報導,雖然石墨烯屬於非常熱度高的材料學科,但是該篇論文並不是屬於材料化工領域灌水的應用論文
  • 80後女教授發表石家莊鐵道大學首篇 Nature
    據石家莊鐵道大學官方報導,這是該校研究成果首次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學校稱其為建校70周年的一份厚禮。材料學院和機械學院分別為該研究成果的貢獻單位。趙晉津教授師從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施劍林院士和陳航榕研究員,自2010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就職於石家莊鐵道大學,近年,趙教授已先後在Advanced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Energy 等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總引用
  • 十年磨一劍,基礎科研的不易,浙江大學連續發表多篇SCI頂刊論文
    基礎科研的重大突破在科技部不唯SCI論文的大潮流下,2020年3月5日,浙江大學再次在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發表論文,這是2020年浙江大學收穫的第五篇頂級NS主刊論文,一月份兩篇《Science》,2月份一篇《nature》一篇《
  • 圖片來源存疑,中國工程院院士範上達9年前發表的論文被撤稿
    圖片來源存疑,中國工程院院士範上達9年前發表的論文被撤稿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實習生 朱周晨 瞿依賢 2015-10-27 20:10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少年連發兩篇Nature震驚世界,為什麼中國論文要發英文期刊?
    我國24歲天才少年曹原與其導師一天之內連發兩篇《Nature》,介紹了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曹原是第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以及和導師共同為文章通訊作者。在第二篇論文中曹原和其他兩位作者並列為第一作者。
  • Nature子刊,今年首個IF就突破12分,明年或可衝18分
    來自WoS截圖今年是Nature Sustainability拿到的第1個IF,作為Nature子刊,首個IF就超12分,確實值得我們關注~期刊基本信息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atsustain/
  • Nature Plants |中國學者開年三篇重要研究論文~
    近日,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四篇研究論文,其中三篇由中國學者完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77-020-00826-5第三篇:湖南師範大學研究團隊題為「Dynamic allometric scaling of tree biomass and size」的 研究論文。
  • 周佳海/唐奕已合作發表2篇Nature、2篇子刊
    前言上海有機所/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周佳海研究員和UCLA的唐奕教授可謂是酶催化界的黃金拍檔,兩人合作的論文已有兩篇子刊,兩篇正刊。2016年,兩人合作的第一篇子刊發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DOI:10.1038/nchembio.2202);2018年,兩人合作,運用以抗性基因為導向的基因組挖掘技術成功發現了一種新型天然產物除草劑,發了一篇Nature(Doi: 10.1038/s41586-018-0319-4);2019年兩人再次合作,揭示了多功能周環酶LepI的催化分子機制,發了一篇Nature
  • 新裡程碑 | 2019年中國學者發表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
  • 他24歲,4篇Nature在手,也會關心學不懂C語言怎麼辦
    最新一期Nature,連發兩篇魔角石墨烯的最新進展,來自麻省理工學院Pablo Jarillo-Herrero課題組。其中一篇,曹原是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而另一篇Nature的共同一作中,曹原的名字同樣在列。似曾相識?恭喜你答對了。就在2年前,Nature同樣在同一天裡連刊2篇曹原的一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