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三體》獲得星雲獎的《湮滅》,到底好在哪裡?

2021-01-15 澎湃新聞

從國內知名度上來說,《湮滅》絕不可與《三體》同日而語。於是,聰明的編輯趕忙在圖書腰封上註明:《湮滅》擊敗《三體》獲得美國科幻星雲獎。末了,還得添上:劉慈欣驚嘆推薦。雖然無法向大劉本人求證,但我仍對此表示懷疑。因為,除了同被歸類為科幻文學外,這兩部小說幾無共通之處。

如果有哪位讀者在領略過《三體》神鬼莫測、盪氣迴腸的宏大敘事後,抱著同樣的期待視野來閱讀《湮滅》,結果大概只能是失望至極。《湮滅》的情節和《三體》相比,簡單得「過分」:地球某處突然出現了一片被稱為X區域的神秘地帶,四位女科學家前往勘察。她們已經是政府派遣出的第十二支勘探隊,前十一支均以失敗告終。第十一支勘探隊成員在消失一年後,離奇出現在家中,不久紛紛死於癌症。這其中,就包括女主角的丈夫。

電影《湮滅》劇照

乍看之下,這部科幻小說充滿懸念,似乎能讓讀者擁有閱讀偵探小說時的快感。但事實是,作者似乎沒有為讀者解惑的熱情,也沒有設置精彩情節的興趣。翻開《湮滅》,隨處可見的是主人公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語和勘探隊員間無休止的相互猜忌。這不由令人聯想到不久前同樣被改編為電影的《你一生的故事》。易讓人昏昏欲睡,是這兩部科幻小說的共通點。

如此說來,《湮滅》擊敗《三體》獲得星雲獎豈非咄咄怪事?與其這麼想,倒不如捫心自問:我們真的「讀懂」了《湮滅》與《三體》嗎?

《三體》,象徵著高度發達的工業文明。其敘事邏輯的內核是現實的、物理的、理性的、實證的。早在2007 年中國國際科幻·奇幻大會上,劉慈欣就旗幟鮮明地宣告:「我是一個瘋狂的技術主義者,我個人堅信技術能解決一切問題。」該論點看似驚世駭俗,實際上並不新鮮。在五四時期高舉「德先生」「賽先生」大旗的熱血青年,想必會將劉慈欣引為知己。從本質上來說,「黑暗森林」也好,「降維攻擊」也罷,遵從的都是弱肉強食的科學達爾文主義。

科學真的萬能嗎?《湮滅》恰恰對此抱有深深的懷疑。在勘探隊出發時,主人公生物學家就發現,「我們沒有行動電話和衛星電話,沒有電腦和錄像機,除了腰帶上奇怪的黑菏澤,也沒有複雜的測量儀器。」在那邊神秘的X區域中,人類的科學技術毫無用武之地。雖然四位勘探隊員都是相關科學領域的專家,但讓讀者印象深刻的卻是她們在人性上的弱點。

拿主人公生物學家來說,她的最大敵人並非是X區域的神秘,而是其與丈夫的隔閡。在不斷穿插著的回憶中,生物學家不斷反思自己的生活,逐漸意識到問題的關鍵在於「我愛他,但不需要他,我覺得這很正常」。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生物學家從前未能領悟「除了外表喜好交際,我丈夫還有一個內在的自我」。而在小說的結尾處,生物學家「不得不承認,我對自己也一無所知」。儘管生活在科學昌明的時代,但要認識自身仍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正是《湮滅》拋給所有讀者的疑問。

《遺落的南境1:湮滅》

電影《湮滅》用更通俗的方式表達了這一觀念。影片伊始,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女主角在丈夫失蹤的一年間表現得生無可戀、悲痛欲絕。隨著情節的推進,觀眾赫然發現,原來她早就背叛了自己的丈夫,長期與同事偷情。她究竟愛不愛丈夫?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她與丈夫間的感情?這些問題顯示出的,是人性的複雜和幽暗之處。

劉慈欣對人性的看法則要樂觀得多。從《鄉村教師》中的鄉村教師,《球狀閃電》中的林雲,到《三體》三部曲中的持劍人,大劉的作品中永遠不缺舍己救蒼生的英雄。在法國哲學家利奧塔看來,隨著宏大敘事正在不斷被消解,具有有限性的「小敘事」將會繁榮,賦予人類新的意義價值。在當今西方文壇,擁有超人的意志、超人的智商、超人的手腕,能夠在生死關頭挺身而出,拯救整個地球,甚至整個宇宙的英雄主人公早已難覓蹤影,黯然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卡夫卡筆下莫名其妙被審判的K,是加繆筆下不知所措的「局外人」,也是穆齊爾筆下「沒有個性的人」。這不禁讓人聯想起《湮滅》裡生物學家的感嘆:「這瘋狂的世界就是要將你佔領。由裡及外,逼迫你接受現實。」看來,這位主人公是他們的同路人,和劉慈欣筆下的英雄則不會有多少共同語言。

劉慈欣與《湮滅》,哪一方對人性、對世界的看法才是正確的?在尼採宣告「上帝已死」之後,一切價值取向都陷入了被懷疑、被解構的泥潭,但事實證明,人類社會仍不能缺少信仰的支撐。畢竟,沒有人願意生活在艾略特的「荒原」之中。劉慈欣用科學構建的新型神話,不失為一條可以嘗試的進路。但另一方面,對於科學萬能的迷信也可能是危險的。《湮滅》所描述的X區域裡有兩座塔:一座是向下延伸的「地下塔」,一座是廢棄的燈塔。燈塔是明確真實的,地下塔卻給人以魔幻的超現實感。這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實一虛無疑構成了小說最為重要的隱喻。人性的黑暗面以及人類的潛意識,正如那座地下塔,至今難以被清楚地認識。又或者說,X區域本身就象徵著科學力量的局限性。

電影中的燈塔

由此可見,作出非此即彼的判斷才是最糟糕的選擇。可不幸的是,這似乎正是我們所要面對的現實。在天地出版社出版的《湮滅》末尾,附有一篇名為《湮滅:忠實記錄女子探險隊覆滅始末》的書評。這位署名為鄭重的作者,將小說情節描述為「探險隊英勇犧牲」,將主旨概括為「科學家勇於奉獻」,認為小說讚揚了生物學家與隊友間的「戰友情」。這篇書評的離題千裡而人懷疑這位作者是否讀懂了小說,而其字裡行間所透露出的簡單化思維,更令人擔憂。事實上,主人公生物學家既沒有拯救全人類的思想覺悟,也沒有關心他人的溫暖性格,而她志願進入X區域只是為了找尋丈夫留下的痕跡以及逃避現實世界的煩惱。至於出版社為何會讓這篇莫名其妙的書評通過審核,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莫非,只有《三體》式的進步主義哲學,才能被確認為科幻文學的權威話語?

劉慈欣曾說,主流文學過於關注人性,因此,它的衰落「順理成章」。而科幻文學是文學「再一次睜開眼睛的努力」,它讓文學與宇宙重新聯接起來,從而超越傳統文學的「自戀」。而在《湮滅》的封底,記錄著劉慈欣的語錄:「本書在美國科幻星雲獎上戰勝《三體》,看過之後認同這個結果。」可是,認為科學遠高於人性的他真的會認同這個結果嗎?

相關焦點

  • 與《三體》同級別的小說,曾經擊敗《三體》,劉慈欣對它讚不絕口
    今年上映的好萊塢大片《湮滅》,正是由《遺落的南境:湮滅》改編而成的。影片雖然沒有像漫威的《復仇者聯盟3》那麼火,但是在眾多科幻迷眼裡是一部完成度極高的影片,雖然有一些地方進行了大膽的改編讓原著黨直罵撒狗血,但也不應影響片子的質量,是一部硬科幻片。
  • 《湮滅》:加蘭的啟示錄
    越靠近燈塔,動植物越顯現出各色各樣的奇觀,所以只有走進燈塔,莉娜才能破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二「湮滅」(《annihilate》),一個物理名詞,意為物質與其所對應的反物質碰撞後消失並產生高能光子的過程。20世紀70年代,美國第一次觀測到湮滅現象,那時一種足以點亮整個可見宇宙的強烈能量在太空出現,讓五角大樓一度陷入恐慌,以為是蘇聯研發的某種新型核武器。「湮滅」這個名字取得太好,有抽象的禪意,特別符合這部電影的基調。
  • 燒腦的《湮滅》,原來從頭到尾都只是一段謊言?
    《湮滅》作為2018年最燒腦電影,原著小說《遺落的南境》曾擊敗《三體》並獲得星雲獎,那麼你看懂這部電影了嗎?小編帶你解析這部電影的燒腦之處。湮滅片段大家如果去看了這部電影則會提出很多疑問,外星生物來地球的原因是什麼?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生命體?
  • 2018年第一腦洞科幻片,原著3年前就打敗《三體》
    提到科幻片,很多人都會想到即將被拍成電影的科幻小說《三體》,時至今日人們對這部作品的熱度依然不減。無數的國人都滿心期待著,希望有一部可以揚眉吐氣的優秀國產科幻片出現。然而,就在這兩天一部號稱原著擊敗《三體》的電影出現在觀眾面前,有些看過的朋友對其大為稱讚,甚至說這部電影將鎖定今年年度最佳科幻片的位置。
  • 這本書是劉慈欣眼中的神作,獲得國際科幻獎項數量超出三體1
    他和庫布裡克共同構思的《2001太空漫遊》是世界科幻史上的經典,而他的另一部作品《與羅摩相會》斬獲了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木星獎、約翰坎貝爾獎等諸多科幻大獎,相比之下大劉的《三體1》雖然獲得了雨果獎,卻在星雲獎的評選中敗給了《遺落的南境:湮滅》,軌跡獎也只有提名。劉慈欣這樣評價《與羅摩相會》:「《與羅摩相會》是太空科幻的經典之作,引領我走上科幻之路的作品,其帶來震撼至今難忘。」
  • 除了《三體》,這幾本科幻小說也值得一看
    這裡了除了《三體》,推薦幾本國外同樣精彩的科幻小說,希望能讓大家打開一個不一樣的科幻世界,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每個人的口味和喜歡的風格也不一樣,所以這裡推薦的是我覺得很不錯,值得一看的,至於好不好看,那就見仁見智了。一、《遺落的南境》三部曲這個應該是熱度很高的。
  • 擊敗劉慈欣《三體》的科幻片 明年有望衝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
    有一部曾在美國「星雲獎」擊敗劉慈欣的《三體》獲得冠軍登頂的小說《遺落的南境》。這部小說有三部曲,第一部即為《遺落的南境:湮滅》,講述了一隊由政府派出到降落在地球上X地區的女子探險隊隊員進入X區域探險的故事。
  • 曾擊敗《三體》的科幻神作終於被搬上了大銀幕!
    《黑天鵝》的精彩表演讓她獲得了那一年的奧斯最佳女主角。後來,無論是《雷神》中索爾的人間女友,還是《第一夫人》中的甘迺迪太太,無論是配角還是主角,她的表演都讓人印象深刻。今年女神又將帶來一部新片,這部新片稍微與女神以往的風格不同,科幻中帶著驚悚風格,這就是近日已經在北美上映的《湮滅》。
  • 《三體》獲德國庫德•拉西茨獎「最佳翻譯小說」提名
    至此,《三體》三部曲各個語種的譯作已累計19次獲得國際科幻文學獎項提名、獲獎或入選國際知名媒體/書店評選出的年度好書。國際科幻文學獎項提名/獲獎情況Ÿ   2017年5月,《三體》德文版獲德國庫德·拉西茨獎「最佳翻譯小說」提名。
  • 〖星美•定檔〗幹掉《三體》的口碑力作《湮滅》來了
    三個噱頭讓人幾乎不得不看:1、打敗了中國最牛逼的科幻神作《三體》;2、被提前預定為今年最好看的科幻片;3、好看到.壓根看不懂《湮滅》該片改編自同名小說《湮滅》,由科幻屆新貴導演亞力克斯·加蘭執導。2015年憑藉《機械姬》,亞歷克斯·加蘭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 2016星雲獎蓄勢待發 《銀河之心》《天年》受熱捧
    繼劉慈欣的《三體》和郝景芳的《北京摺疊》先後獲得雨果獎,《美人魚》《蒸發太平洋》等華語科幻題材電影成功上映後,華語科幻產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華語科幻電影市場成為新一片藍海。本著探討如何繁榮中國科幻產業,讓中國科幻走向世界。本屆星雲獎也是邀請到來自全世界在傳播領域、創作領域的權威人士進行學術研討與互動交流,強勢定調未來科幻發展方向。
  • 比三體星更詭異的三體系統,星雲嚴重扭曲,可能還隱藏著行星
    在劉慈欣著名小說《三體》中,作者描述了一個三體世界——半人馬座α。在這個系統中,一共有三顆恆星,還有一顆行星。在三顆恆星不穩定的運轉下,三體行星的氣候也不斷發生著戲劇性的變化。在宇宙中,由三顆恆星組成的三合星系統並不非常罕見。
  • 中國科幻《三體》首曝先導海報
    時光網訊 6月7日,獲得「星雲獎」提名的《三體》作者劉慈欣,在美國芝加哥參加「星雲獎」頒獎典禮,《三體》英文版雖然沒能最終獲獎,卻已經創造了亞洲科幻文學同時入圍世界兩大幻想文學獎可以說片方此次有意藉助海報證明三體電影版不會拍成偶像電影,以硬科幻感大片風正面回應了粉絲們的擔憂。       此外,《三體》小說提名星雲獎,星雲獎堪稱世界科幻文學界的「奧斯卡」,是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所設立的獎項。幾乎所有的科幻作者都以獲得星雲獎為榮,此前獲獎作品絕大部分被科幻基礎雄厚的美國包攬,亞洲作品鮮有出現。
  • 安利一部我不敢看的科幻驚悚電影《湮滅》
    曾擊敗了《三體》的科幻神作《三體》大家都不陌生了2014年,《遺落的南境》憑藉著強大的實力幹掉了大IP《三體》於是,有了這樣牛逼哄哄的小說,被改編成電影的日子就不久遠了(改編自長篇小說《遺落的南境:湮滅》)
  • 它4年前打敗《三體》拿下大獎,今改編成的電影讓觀眾脊背發涼!
    關注「青石」好電影 ·不會錯過!在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獲得了號稱科幻文學諾貝爾獎的雨果獎,劉慈欣因此成為亞洲首位雨果獎獲得者此外科幻文學獎項還有另一個巔峰——星雲獎,如果同一部作品能夠全部拿下這兩個獎項
  • 電影《三體》首曝先導海報 紅岸基地初露端倪
    電影《三體》首曝先導海報 紅岸基地初露端倪 《三體》曝光首張海報    1905電影網訊 6月7日,獲得「星雲獎」提名的《三體》作者劉慈欣,在美國芝加哥參加「星雲獎」頒獎典禮,《三體》英文版雖然沒能最終獲獎,卻已經創造了亞洲科幻文學同時入圍世界兩大幻想文學獎:星雲獎及雨果獎的歷史紀錄
  • 據說比《三體》還好看的科幻巨著!你認為呢?
    如果你也想走進這奇幻的世界,如果你也對科幻無比的痴迷,如果你的天馬行空穿梭在那摺疊的未知空間,如果你也想乘坐穿梭過去和未來的時光機器,那麼請你跟我一起走進遺落的南境,一起探索X區未知的秘密,你準備好了嗎?
  • 腦洞打敗了《三體》,有著令人窒息的恐怖
    《湮滅》來頭不小。該片改編自美國科幻小說作家傑夫·范德米爾《遺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首部,小說當年獲得星雲獎最佳小說,擊敗了中國科幻小說奇蹟之作《三體》。華盛頓郵報評價:《湮滅》是一部相當成功的驚悚小說,也是一部背景設置在不久未來、有著古典風格的哥德式恐怖小說。
  • 《三體》英文版突出女權色彩
    [摘要]劉慈欣憑《三體》(英文版)獲得雨果獎,可以說中國科幻已經走出了本土,並為世界科幻貢獻出了一位大家級的作者。(圖片來源於網絡)【聚光燈】昨天下午消息傳來,劉慈欣憑《三體》(英文版)獲得雨果獎!這不但是中國科幻作家第一次獲得這一美國的科幻小說褒獎,也是亞洲人第一次贏得雨果獎。由此,可以說中國科幻已經走出了本土,並為世界科幻貢獻出了一位大家級的作者!雨果獎和星雲獎一起,並稱美國(其實也就是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兩大科幻獎項。其中星雲獎接近於專家獎,因為評委都是專業的科幻作家;而雨果獎更像是讀者獎——只要交了40多美元的會費,加入世界科幻協會的會員都可以參與投票。
  • 《三體》早已拍成電影,為什麼遲遲沒上映?小說中到底在說什麼?
    影版《三體》早在2015年就拍攝,但是該片至今都未上映。那究竟電影《三體》為什麼被停了?又為何被禁播?而三體到底講什麼?三體到底講什麼《三體》是 劉慈欣 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其中《三體》經美籍華裔科幻作家 劉宇昆 翻譯後獲得了 第73屆雨果獎 最佳長篇小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