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女性生娃時沒那麼痛?可能是基因變異在「幫忙」

2021-01-19 晨財經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吳施楠

編輯 | 袁月

生孩子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痛!

有過生育經歷的女性想必對生孩子過程中的疼痛都深有體會,也記憶猶新。產房中的一聲聲呻吟,都是在為孩子順利出生做準備。不過,有一部分當了媽的女性回憶起來,卻並不覺得很疼,可以忍受,真的是很令人羨慕了。她們體內難道有一種神秘力量?

近日,發表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可能的原因。該研究指出,分娩過程中對疼痛不敏感的女性,很可能攜帶一種KCNG4基因罕見變異,該變異令其擁有了天然的無痛分娩效果。

這項研究由隸屬於劍橋大學醫院NHS基金會信託的阿登布魯克醫院及劍橋大學的臨床醫生和科學家合作完成。麻醉學家Michael Lee博士招募了兩組首次分娩的女性,一組經陰道分娩,全程未使用無痛分娩(測試組);另一組也經陰道分娩,但要求使用無痛分娩(對照組)。

Lee及其同事對兩組女性進行了多項測試,包括對她們的手臂施加熱和壓力,讓她們將手伸入冰水中等。

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的女性相比,測試組的女性具有較高的熱、冷和機械壓力的疼痛閾值,說明這兩組女性感受疼痛的能力存在內在內在差異。

為了找到原因,劍橋大學醫學研究所的Geoff Woods教授及其同事對兩組女性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結果發現,測試組中的女性攜帶KCNG4基因一種罕見變異的比例高於對照組。

KCNG4基因編碼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是一扇「門」的組成物質,這扇「門」恰好控制著神經細胞電信號的傳導。測試組女性攜帶的KCNG4基因變異,降低了開「門」的敏感性。

也就是說,該遺傳變異導致神經細胞傳導出現了「缺陷」,減少了疼痛信號到達大腦的可能性。這種缺陷就像天然的硬膜外麻醉(無痛分娩)一樣,讓女性在分娩時的疼痛感減輕。而想要打開神經細胞傳導的「門」,就需要更大的刺激信號,也就是分娩過程中更強烈的收縮。

共同一作Frank Reimann教授和David Menon補充說,這一結果不僅有助於了解人們如何經歷疼痛,還可能為開發新的治療疼痛藥物開闢道路。

看完這一研究,想必很多人都在羨慕擁有這一基因變異的女性吧!但遺傳密碼無法修改,擁有神秘力量的女性畢竟還是少數。減輕生孩子時的疼痛,有沒有什麼辦法?

無痛分娩興許能幫上忙。

無痛分娩在國外開展多年,專業術語叫「分娩鎮痛」,即利用椎管內阻滯,將低濃度、小劑量的局麻藥或阿片類藥物注入硬膜外腔或蛛網膜下腔,以達到緩解產婦疼痛的目的。

無痛分娩示意圖,來源網絡

通常產婦打完麻醉後,食慾增加,心情平復,容易入睡,更加有精力和體力完成後續的生產過程。

雖然無痛分娩對產婦有很大幫助,但因為要麻醉,還是面臨著很多質疑,尤其是擔心麻醉會影響胎兒、落下腰疼、甚至截癱等後遺症。

對此,北京婦產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張青林此前接受採訪時曾指出,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表明無痛分娩對嬰兒有副作用。

「無痛分娩麻醉用藥量約3毫克,剖腹產用藥量約12毫克,而且前者藥物濃度僅有後者的1/4,單位時間內進入產婦體內的藥物遠遠低於剖宮產麻醉。此外,麻醉藥物直接注入椎管內,而非靜脈,藥物吸收入母體再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的藥物微乎其微。」張青林說。

分娩後腰疼的毛病,也不一定是無痛分娩造成的,很多產婦分娩前已經腰疼了。2014年英國進行的一項全國大樣本調查研究發現,有穿刺史的產婦和沒有穿刺史的產婦,術後腰疼概率處於相同水平。

至於發生截癱的概率,張青林表示:「這比飛機失事概率還要低。」

當然,並不是所有產婦都適合無痛分娩,如妊娠期特異性血小板減少和有腰椎手術史(內置鋼板)的產婦。頭盆不稱、骨盆異常、胎兒窘迫、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等情況也是硬膜外鎮痛麻醉的禁忌。

參考資料:

1、Nature’s epidural: Genetic variant may explain why some women don’t need pain relief during childbirth

https://www.cam.ac.uk/research/news/natures-epidural-genetic-variant-may-explain-why-some-women-dont-need-pain-relief-during-childbirth

2、丈夫拒絕產婦無痛分娩,北京婦產醫院麻醉師卻說,這是英國女皇的享受…

https://www.sohu.com/a/226693947_104952

【來源:搜狐健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些女性容易懷上雙胞胎
    你也許已經發現,雙胞胎在某些家族裡可能特別常見。最近,研究人員發現了這個現象背後的可能原因:有兩個基因會讓女性更容易懷上異卵雙胞胎。這兩個基因都與一種能夠幫助卵母細胞成熟的激素的產生有關。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這次的研究首次發現了能夠影響這種可能性的基因變異。  雙胞胎出現機率  據介紹,女性有兩種方式能夠懷上雙胞胎。第一種情況是某一名女性的卵巢在排卵時的同一時間產生了兩枚卵子,這兩枚卵子同時受精成為受精卵,這個現象帶來的結果就是形成異卵雙胞胎。與之相對,同卵雙胞胎則是在受精卵早期分裂時形成的。
  • 產後按壓肚子的痛,和生孩子的宮縮痛,哪個更讓產婦難承受
    隨著時代的發達,人們得到信息的來源變得豐富了起來,尤其是現如今一些綜藝節目也播放出女明星生娃時的一些細節。導致人們對於女性生娃有多痛也有所了解,雖然說嚇得不少女性對生娃產生恐懼,但更多的其實是男人開始理解自己的老婆了。
  • 如果男人可以負責生娃,那麼這些家庭矛盾,或者就不存在!
    現在的新女性,上的了廳堂下的了廚房,能文能武,掙的錢不比男人少呀,憑什麼我們女人就應該在家生孩子帶孩子?如果男人也可以懷孕生娃,那我們的生活會發生什麼變化呢?首先,夫妻能減少吵架次數,家庭會更加和睦。如果男人負責生娃,就不能像現在一樣天天做甩手掌柜,把孩子丟給女人一個人帶。
  • 趣味科普:為什麼晚上生娃比白天多?產科醫生:熬夜接生接到頭禿
    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通常產房白天傳喜訊生娃的人沒有那麼多,但一到了晚上以後,生娃的就特別多,到底是為什麼呢? 記得表妹生娃的時候,也是在晚上,大概晚上十一點多,過了幾個小時,表妹出來了,母子平安。當時跟表妹同一個產房的產婦,也有好幾個生的。
  • 男性是由女性所生,那麼第一位女性從何而來?科學家道出原委!
    然而這也引發了一個世紀難題,那就是第一個女性究竟從何而來呢?我們都知道,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是由女性懷胎十月所生,那麼世界上的第一個女性,又是怎麼來的呢?實際上我們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回到本質上。即當生物還處在非常原始的時期時,是不存在性別之分的,那時候生物最原始的形態就是一顆單細胞。單細胞經過不斷的分裂,不斷地獲取能量,從而延續生命。
  • 兄弟三人都生3胞胎,9個娃整齊劃一擺床上,網友:差點生個足球隊
    那麼大家有見過一家三兄弟,都生了三胞胎的情況嗎? 2.家族中有生多胞胎的基因 其實,生多胞胎也可能有遺傳地作用。如果在家族中有生多胞胎的基因,例如說,父母本身就是多胞胎,而且體質都非常好,那麼將來在生孩子時,子女生下多胞胎的機率也很大。
  • 如果男人代替女人懷孕生娃!!!
    之前代孕風波在網上火了後,小愛看評論裡很多人建議還不如研究研究怎樣讓男人懷孕生娃。果然群眾的眼睛是錚亮的,太善於捕捉重點啦!最後沒忘加一句,這肯定是個大胖小子。老公看著我的表情都快炸了,踢來踢去很痛的好不,要是大胖小子生的時候口子又要開大好幾釐米呢。他憤憤的說。我只好拍拍他的肩膀說,別人都是這樣生小孩的,然後瀟灑的上班去了。
  • 34歲寶媽甘願淪為「生娃機器」,13年生了7個孩子:我老公基因好
    前言都說生孩子是在鬼門關走一遭,生孩子不僅要經歷十月懷胎的辛苦,還要經歷分娩時所受的痛苦和折磨,現在有很多女性婚後不想要孩子,就是因為害怕生孩子痛苦,很多媽媽在有了二胎之後就已經停止了要孩子的打算,但是也有一些女性對生孩子樂此不疲。
  • 超過40歲生娃雖有風險,但存在的這幾點優勢,也讓年輕女性羨慕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我們通常被灌輸的思想是,女人的最佳生育年齡是二十多歲,但錯過了三十,上了四十的女性,看著國家開放二胎的政策心裡直痒痒,怎麼辦?生還是不生?超過40歲生娃,顧慮的事很多,高齡產婦有風險,孩子剛成年自己就已步入花甲,還有公婆歲數大沒人照顧娃等等現實問題。但也存在下面這幾點優勢,讓很多年輕女性羨慕不來。40歲左右生娃有什麼優勢?
  • 「午時不生女,子夜不生男」?生娃時間有講究,別只看娃的感受
    相對於產婦生男生女,大家更擔心孩出生時間不妥當,其中「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的俗語流傳了多年,直到現在也有人將其作為生娃的參考條件。 不同屬相的寶寶性格確實會有些差異,那麼俗語中「午時」和「子夜」的差距又代表了什麼呢?
  • 影響你的戀愛關係的,可能是基因變異
    CD38基因的一種變異CD38.rs3796863以三種組合的形式存在:AA、CC和AC。其中CC基因型的人群可以更好地與另一半交流,負面情緒較少,還能及時調整與伴侶之間的關係。如此看來,談戀愛的本事還真有可能是與生俱來的。母愛激素與親密關係人作為一種社會動物,親密關係對我們影響巨大。
  • 影響你的戀愛關係的,可能是基因變異
    CD38基因的一種變異CD38.rs3796863以三種組合的形式存在:AA、CC和AC。其中CC基因型的人群可以更好地與另一半交流,負面情緒較少,還能及時調整與伴侶之間的關係。如此看來,談戀愛的本事還真有可能是與生俱來的。
  • 為什麼有人一直生兒子,有人一直生女兒?跟遺傳基因有關
    有人說:二胎政策放開之後,那些生二胎的家庭中有一半是追求兒女雙全的,而另一半是想多生一個兒子的。其實每個家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現實卻往往未必能如願。在我們周圍,經常發現在不少家庭中生了好幾個同樣性別的子女,特別是老一輩家庭裡面,有的連續生了四五個兒子,有的卻連續生了六七個女兒。
  • 什麼原因阻礙年輕人生娃?網友:女的越來越獨立,男的越來越媽寶
    01生育窘境年輕人不願生娃,女性變得更加獨立,「媽寶男」越來越多。很多城市人口一般結婚較晚,生完第一個孩子後,職場上沒有上升的男性,又面臨35歲中年危機,養一個孩子比較吃力,更不敢輕易提及生二胎的事情。養一個孩子是長期投資,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玩樂等,都需要經濟來承載。當於一個孩子出生時,親戚朋友會圍一圈,慶祝孩子的到來;而一個老人去世時,能夠圍在身邊的親戚、孩子,又能有幾人?
  • 女性福音!科學家發現分娩無痛的「秘訣」,未來生孩子或將不再劇痛|...
    通常來講,絕大多數女性生孩子時都會感到十分疼痛。如果按照網絡上流傳的12級疼痛等級歸類,被棍棒毆打的強烈疼痛是7級,而孕婦分娩時的疼痛可以達到頂級。為什么女性分娩時會有這麼強烈的疼痛感?這主要與第一產程過程中的子宮收縮和宮頸擴張有關。不過,有些女性生孩子時似乎疼痛感並沒有如此強烈。
  • 變異基因的奇怪效應,人們一半以上智力差異由基因變異導致
    變異基因的奇怪效應遺傳多樣性對一個物種的生存至關重要。我們都從父母那裡繼承了各種基因,其中一些遺傳了幾代人。在此過程中,這些基因經常會發生突變——例如,在複製過程中,我們DNA中的一個鹼基可能會被隨機替換成另一個鹼基,或者可能會錯誤地刪除或複製整個片段。許多這種DNA突變是無聲的,只能在實驗室的分子水平上被遺傳學家檢測到。
  • 輻射避難所人口增加捷徑 懷孕生娃注意事項
    7月29日消息:輻射避難所人口增加捷徑,懷孕生娃注意事項!輻射避難所中人口是我們玩這個遊戲最重要的資源,畢竟有人再有一切,而輻射避難所中有著可以依靠生孩子提升人口的設定,那麼輻射避難所這款末日遊戲中生孩子都需要注意哪些呢?
  • 可能是這個基因變異了
    同樣是一條魚,有些人覺得很鮮,有些人覺得很腥,這是為什麼?一項新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表明,人們對魚腥味的敏感程度可能受到其攜帶的嗅覺受體基因變異的影響。為了探索嗅覺的遺傳基礎,冰島 DeCode Genetics 公司的研究人員對 9,000 多名個體開展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這些人同時參與氣味測試,嗅聞六種不同氣味的樣本。
  • 轉移腫瘤驅動致癌基因的變異同質性
    結果發現腫瘤患者的轉移腫瘤組織中驅動基因變異情況基本一致、同質性很高。那些在不同腫瘤樣品變異不同的驅動基因根據特徵也很可能並無增長優勢。作者根據腫瘤轉移和驅動基因變異動力學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解釋這些觀察。這些發現說明轉移腫瘤變異測定並不一定需要多位置取樣、一線治療也可能相對簡單,當然一線療法失敗、腫瘤進展後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情況。
  • 四十歲後生娃風險挺大 高齡父親生下的孩子可能基因突變
    他們發現,高齡父母生下的子女,他們的DNA上存在著與孤獨症和精神分裂症等有關的基因突變,且97%的基因突變來自父親。  而這個突變基因,與母親的年齡無關。「通常社會更關注母親的年齡問題,但研究表明子女出現精神分裂症和孤獨症與父親的生育年齡有直接關係,而不是母親。」該項研究負責人解碼遺傳公司的凱裡·史蒂芬森博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