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消費時代,在2000年進入PC網際網路時代,主要的終端形態是PC;在2010年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主要的終端形態是手機,每個時代都歷經十年左右,未來公認將是一個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智能物聯網時代。
智能物聯網時代的PC,是一種什麼體驗?或許你會納悶,PC都已經是上個時代的「老古董」了,在智能物聯網時代還會有什麼變化?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11月25日,華為發布全新的華為MateBookD14/D15,就再一次刷新了業界對於PC的認知,讓我們看到了智能物聯網時代的PC新體驗。
華為MateBookD14/D15最大的驚喜,是「多屏協同」。
在深入講這個技術的價值之前,不妨先來說說我的苦惱。作為一個自媒體,隨時隨地寫稿那是家常便飯,苦惱就來自於筆記本電腦和手機之間的協同。比如,客戶從微信上傳過來一個很大的文件,我需要將它傳到電腦上編輯,這時候麻煩就來了,要麼需要連接數據線,裝上專門的軟體傳輸;要麼就需要先將電腦連接上網,打開PC微信,然後再傳輸、下載,實在是不勝其煩。
還有,有時候客戶在微信上著急要一個東西,用手機鍵盤輸字實在是太費勁,PC有很好用的鍵盤,但是卻干著急沒有辦法,因為如果要用PC鍵盤輸字的話,還得先在PC上打好文字,再傳輸文件到手機上,再打開編輯粘貼拷貝……就是太麻煩。
一句話,筆記本電腦和手機之間仿佛隔著一個高高的壁壘,我們這些經常移動辦公的人真是苦其久矣!
所以,在體驗了華為MateBookD14/D15的多屏協同之後,我才會驚喜不已。多屏協同,可以將手機界面鏡像到PC屏幕,實現兩"端"同屏。比如,上面提到的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傳輸文件就變得太簡單了,只需要在將文件互相拖拽就可以了。同時,我也可以直接使用PC的鍵盤,在手機的微信上敲字,相當於手機配備上了PC的鍵盤。還有,我能直接用PC使用手機上的APP,是不是很神奇?
熟悉華為筆記本的人們看到多屏協同,肯定會覺得似曾相識。對,華為有一個叫做一碰傳的技術,可以實現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一碰傳輸文件,現在這個多屏協同堪稱是一碰傳的升級版,功能更加強大。
打個比喻,如果說一碰傳屬於移動時代的連接,那麼多屏協同就是智能物聯時代的連接。
多屏協同的背後,是華為的分布式技術,這個技術將各種終端的硬體能力和終端分離開來,放到了一個池子裡,然後各種優勢能力組合在一起,將能實現超級終端的強大能力。這個時候,終端之間的邊界被打破了,他們不僅僅是連接在一起,更是集每個終端最強的優勢於一身,雖然分屬不同終端,但卻如同在同一個終端一樣。
這樣的技術,將能打破一切終端的壁壘,讓所有終端都只服務消費者的場景需求。人用手機時,信息就在手機上面;人用平板時,信息就在平板電腦上;人用筆記本時,信息就在筆記本上;人在看電視,信息就在電視上面。這時候,不是人去做複雜的連接、傳輸等操作,而是信息隨著人走,「端」隨人動。
想像一下,這將是一種什麼體驗?比如,我可以用PC的鍵盤,智慧屏的大屏,手機的操控,智能音箱的音效……將各種終端的優勢聚合在一起,獲得超強的體驗;我可以用手機的攝像頭給平板電腦使用,用平板電腦能實現大屏高清視頻通話……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曾經說,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是華為未來五到十年最重要的戰略,沒有之一。多屏協同,就是這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打破了各種終端之間的壁壘,真正地實現了消費者為中心。
從這個角度來看PC,可以看到華為的PC絕不僅僅是PC,而是升維了,它有了華為全場景智慧生活整個體系的加持。試想一下,華為的PC可以通過多屏協同這樣的超連接能力聚合其他終端的優勢能力,這是其他PC所能比擬的嗎?還有,華為的PC可以通過多屏協同使用手機的APP,等於可以充分借勢手機的大生態,這又是其他PC所能比擬的嗎?
外連其他終端,讓華為的PC超越PC,成為超級終端;內在打通全場景的智慧大生態,讓開發者一次開發、全場景適用,也讓一度停滯不前的PC共享全場景的大生態,這就是華為PC的升維能力。
華為MateBookD14/D15,不僅有多屏協同這樣的超連接技術,以及打通其他終端的全場景智慧生活體驗,在具體產品功能上,也繼承了華為PC的特殊基因。
王銀鋒在一次採訪中曾經說過華為PC的三個基因:唯美,創新和智慧,這在華為MateBookD14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以華為MateBookD14銳龍版為例,其具有超窄邊框,上、左和右邊框4.8mm,屏佔比高達84%,讓PC用戶也能享受到全面屏的視覺體驗。輕薄也是顏值的重要組成部分,華為MateBookD14薄至15.9mm,重量輕至1.38千克,帶來唯美的新境界。華為MateBookD14也是一個極具創新的產品,一鍵開機解鎖、30分鐘即可充電46%的快充、電源適配器可為華為手機超級快充、雙天線WiFi等眾多創新功能,給用戶帶來諸多便利。
華為做PC,為什麼能夠帶來如此多的新意?答案是思維方式的差異。大多數PC廠商是產品視角,而華為是用戶視角,它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產品,所以能夠深諳消費者的痛點,帶來產品的革新。
一鍵開機解鎖就是如此。在華為之前,所有的PC廠商都是需要兩個步驟,按電源鍵開機,然後再按指紋鍵解鎖,沒有廠商覺得有什麼不妥。但是站在用戶的視角,為什麼要兩步?為什麼不能化繁為簡、一鍵搞定呢?華為就是因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看到了消費者的痛點,所以用技術來實現創新。
最後便是筆者要講的重頭戲,安全,HUAWEI MateBook X電源鍵位於右上角,圓形加上CNC拋光,非常有質感。與一些產品會在電源鍵上集成指示燈不同的是,HUAWEI MateBook X選擇集成了Windows Hello的生物識別,支持指紋識別使得整部機器在移動辦公時的安全性也大為提升。另外,在點擊電源鍵開機時就可以實現Window Hello的錄入,可以一鍵直達桌面,節省了時間。
所以,華為做PC,並不僅僅是技術強,更是擁有不同於很多傳統PC廠商的視角,才能發現痛點,實現創新和突破。
王銀鋒在採訪時透露,截止目前,華為筆記本電腦比去年全年增長214%,預計明年還有希望增長三倍。第三方的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華為筆記本電腦在消費筆記本市場佔據了15%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
這是一個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數字,華為進入PC領域僅僅兩年多,就能逆勢取得如此強勁的成績,到底是為什麼?筆者認為,這就藏在華為的筆記本電腦產品中。無論是華為的全面屏、一鍵指紋開機,還是華為的一碰傳、多屏協同,都說明華為做的不是現在的PC,而是未來的PC。未來的PC,是智能物聯網時代的PC,最大的特點就是全連接、智慧化、高效能,這三個特徵在華為的筆記本電腦產品中都體現得很明顯。
展望未來,伴隨華為全場景智慧化戰略的深入推進和落地,包括華為筆記本電腦的每一個產品都將不斷進化,插上新的翅膀。拿華為PC來說,與只做PC的廠商相比,華為的筆記本電腦背後是生態的超疊加效應,即華為所構建的這個全場景智慧化生態中,每多一種設備,每多一種應用,都將讓生態中的每一種設備、每一個用戶受益,而且這種疊加帶來的效應不是相加,而是乘數效應。
這就是華為這個PC領域的新進入者所帶來的「鯰魚效應」,也是智能物聯時代的PC所帶來的新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