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增長受限 全球老大聯想如何再增50億美元營收?

2020-11-27 新京報

楊元慶。

新京報訊(記者 馬婧)繼美國羅利站之後,4月11日,聯想集團在葡萄牙裡斯本舉行了全球誓師大會的第二站。在楊元慶看來,每一個企業在增長到達一個頂點的情況下,應當要制定新的發展戰略。「對聯想來說,我們像在登山一樣,登上了一個山的山頂就會考慮下一個要登的高山是什麼,然後制定新的戰略去爬山。」2000年前後,聯想登上了中國個人電腦業務第一的寶座。此時的聯想正在醞釀一個「大計劃」,聯想認為個人PC領域實現進一步增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003年通過併購IBM個人電腦業務,成為一家跨國企業。通過優化整合,逐步把在中國的業務模式推廣到全球市場,在2013年成為了全球PC市場上的老大。此後,聯想將自己的觸角伸向智慧型手機、數據中心領域,謀求更大的增長空間。如今,聯想重奪PC市場第一後,定下了要徵服的下一座「高山」,希望能夠成為智能化變革中的領先者。為此,聯想在今年的誓師大會上發布了3S戰略。楊元慶在誓師大會裡斯本站演講中稱,新的一年要繼續保持雙位數字的增長,公司營業額至少提升50億美元,恰好是4年前聯想收購摩託羅拉加IBM system x兩個全球業務的總投入。移動業務盈利後,今年營收要增加10億美元此前,聯想集團公布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第三財季(去年第四季度)業績,營收同比增長8%至140.35億美元,連續第六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值得注意的是,聯想移動業務,自2014收購摩託羅拉以來首次扭虧為盈。錄得除稅前溢利300萬美元,較2017年同期虧損1.24億美元得到顯著改善。楊元慶稱,這得益於聯想大力削減費用、優化產品組合、聚焦關鍵市場的戰略執行。「這不是聯想的最終目標,希望能夠取得盈利性的增長。」在移動業務扭虧為盈後,楊元慶給聯想手機業務定下了一個小目標, 2019年移動業務營收增長10億美元。「今年不會特別強調利潤大幅度的改善,只要強調不虧損,在盈利的前提下獲得增長。」過去一年,聯想移動業務更加專注在比較有競爭力的市場,比如拉美、北美市場。財報顯示,移動業務繼續在拉丁美洲保持盈利,同時在阿根廷和墨西哥實現了市場份額的大幅增長。由於消費者對主流機型的需求不斷增加以及集團與運營商擴大合作,北美的出貨量也大幅增長,同比增幅達30%。北美的移動業務於本財季也實現了盈利。接下來,聯想的移動業務將會重點發展拉美、北美、歐洲、印度、中國市場。5G元年,不少手機廠商已經宣布了5G手機發布計劃。不久前,運營商Verizon在美國的芝加哥、納波利斯開通了第一個5G網絡,唯一能使用的終端就是聯想Moto Z3加上模塊化解決方案。聯想下半年會推出單獨的5G手機。在楊元慶看來,4G網絡只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5G時代會產生更多的人與終端、人與物體、物體與物體的連接。4G網絡大約80%是為消費者服務, 預計5G網絡的80%都是商業用途。聯想PC份額創新高,晶片短缺影響仍在繼續聯想在財報中提到,根據初步的行業資料,在全球個人電腦市場上創下了24.6%的市場份額紀錄新高,並且是前五大個人電腦供應商中增長最快的一位。調研機構Gartner數據顯示,PC市場仍在下滑。2018年全球PC出貨量總計為2.594億臺,比2017年下降1.3%。公司繼續購買PC,但仍然難以說服消費者購買。楊元慶認為,保持個人電腦市場的第一的位置依然非常有意義,這是聯想現在的核心業務,是公司的現金流,可以讓聯想有底氣實現下一步轉型,落實新的戰略。「聯想正在向智能物聯網轉型,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智能物聯網終端。這些終端都需要有計算、通信技術,聯想在這些領域的積累會延伸到智能物聯網領域。」此前,楊元慶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CPU短缺是行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尤其是上個季度,以及今年上半年,這主要是由於英特爾的轉制,從14納米轉向9納米。對聯想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至少少賣了幾百萬臺電腦。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因為中國更多的是桌上型電腦市場,英特爾因為短缺,把重心轉向筆記本等,使得桌上型電腦的CPU供應更加緊張。」儘管要應對供應緊缺,市場疲軟和競爭加劇的挑戰,聯想依然定下了PC業務新增營業額30億美元的目標。楊元慶稱,今年上半年依然會受到英特爾晶片短缺的影響,預計到下半年將緩解。聯想通過多樣化晶片產品的選擇,比如AMD,ARM等,來克服晶片短缺所帶來的影響,保持增長目標。

楊元慶。

面對PC增長局限,聯想劍指3S

2000年前後,聯想登上了中國個人電腦業務第一的寶座。此時的聯想正在醞釀一個「大計劃」,聯想認為PC領域實現進一步增長存在一定的局限,2003年聯想通過併購IBM個人電腦業務,成為了一家跨國企業。通過優化整合,聯想逐步把在中國的業務模式推廣到全球市場,終於在2013年成為了全球PC市場上的老大。此後,聯想將自己的觸角伸向智慧型手機、數據中心領域,謀求更大的增長空間。如今,聯想鞏固PC市場第一的寶座後,聯想希望能夠成為智能化變革中的領先者。為此,聯想在今年的誓師大會上發布了3S戰略,包含智能物聯網、智能基礎架構、智能行業解決方案。Smart IoT(智能物聯網),以5G和AI為技術基礎連接一切,實現機器之間的高效自然的溝通互動,數據和服務在不同終端自由流轉。Smart Infrastructure(智能基礎架構),在伺服器、存儲、HPC、雲計算以及軟體和服務等方面提供定製化的服務,滿足新數據中心的差異化需求。Smart Vertical(智能垂直行業),針對不同垂直行業,提供端到端智能解決方案,助力行業的智能化轉型。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作為聯想全球化戰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該區域的營收佔比約四分之一。據悉,聯想是EMEA地區排名第二的個人電腦廠商,第三財季的市場份額達到24%,正在縮小與第一名供應商的差距。

新京報記者 馬婧 編輯 徐超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PC業務佔集團營收近8成,成聯想主要收入來源
    2020年上半年,其營收1899.48億元,同比增長7.03%;稅前利潤為54.70億元,同比增長45.85%;淨利潤達到35.65億元,同比增長43.52%。 據聯想集團20/21財年第二財季業績顯示,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的2021財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8.8%至220.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26.15億元),佔集團總收入的79%;除稅前溢利13.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0.4億元),同比增長22.7%。 移動業務方面,聯想集團在20/21財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3.3%至26.12億美元。
  • 聯想稱營收、稅前利潤新高,市值逼近700億港元
    (文/觀察者網 呂棟)2月20日,聯想集團(00992.HK)發布2019/2020年第三財季(去年10-12月)財報,當季實現營收141億美元,同比增長0.5%;實現淨利潤2.58億美元,同比增長11%;當季毛利率為16.1%。
  • 聯想高層反擊做空機構 駁"增長主要驅動力來自併購"
    隨後,聯想召開了投資者溝通會,聯想CFO黃偉明否認有關對該公司財務報表的指控,並強調其財務報表的編制全面遵守一切適用的會計規定。黃偉明表示,「該機構視頻中提出的核心問題主要源自對聯想銷量和營收動向的解讀,以及一些他的觀察。其陳述或措辭完全是錯誤的。」資料顯示,Bucephalus做空主要焦點在於:一是聯想應收增長不合理超過營收增長,二是收入增長源於收購,內生業務堪憂。
  • PC之後聯想中國下一步棋如何走?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亮點提前看
    「2020財年,聯想中國區智慧服務業務力爭實現70億元營收!」距離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在今年4月聯想集團誓師大會上定下的「小目標」已經過去了半年。聯想中國如何去規劃、實現這70億的「小目標」,如今進展如何?這些問題一直備受業界關注。
  • 賽默飛2019營收255.4億美元 中國市場雙位數增長
    儀器信息網訊 近日,全球科學服務領導者ThermoFisher (以下簡稱:賽默飛)公布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務業績。財報顯示,第四季度賽默飛收入達到68.3億美元,2019全年收入達到255.4億美元,同比增長均為5%。
  • 賽默飛Q2財報:營收增10%,新冠疫情相關收入13億美元
    第二季度按公認會計原則(GAAP)計算的攤薄後每股收益(EPS)增長5%,至2.90美元。第二季度調整後的每股收益增長28%至3.89美元。2020年第二季度業績亮點利用賽默飛行業領先的規模和專業知識來滿足全球對COVID-19產品和服務的強勁需求。
  • 各種增長背後 聯想的動力是什麼?
    「PC寒冬」的輿論言猶在耳,這一輪增長從何而來?「大象不會跳舞」的故事比比皆是,在PC站穩全球第一的位置之後,聯想又如何催化智能服務的創新與轉型?財報發布前,投資機構對聯想的業績已顯示出信心。美銀美林給出「買入」評級,中金維持「跑贏行業」評級,交銀國際維持「買入」評級,光大證券則給出「增持」評級。
  • 聯想集團多面開花最新財季稅前利潤同比增長超130%
    數據顯示,聯想2018/19財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達140億美元,實現連續六個季度業績同比增長,是四年以來最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稅前利潤方面,第三財季聯想收穫3.50億美元,同比大幅上漲2億美元,增幅高達130%, 實現連續五個季度的強勁增長,所有業務利潤均有所改善。
  • 臺積電2020年四季度營收126.8億美元 5nm製程佔比20%
    據了解,臺積電目前最先進位程的5nm工藝在2020年第一季度進行大規模投產,為華為、蘋果等公司提供代工服務,他們從三季度開始披露5nm工藝的營收。     臺積電CEO魏哲家曾多次在財報會議上提到過,他們預計5nm工藝貢獻了臺積電全年8%的營收,從臺積電最新公布的財報來看,5nm營收達到了這一預期。
  • 搜狗(SOGO.US)一季報圖解:營收2.5億美元 AI將成驅動業務增長核心...
    美股 搜狗(SOGO.US)一季報圖解:營收2.5億美元 AI將成驅動業務增長核心引擎 2019年4月29日 17:03:05
  • 貝萊德(BLK.US)2020年營收162億美元,淨利潤同比增長10%
    財報顯示,Q4營收44.78億美元,同比增長13%;淨利潤15.48億美元,同比增長19%。攤薄後每股盈利10.02美元,上年同期錄得每股盈利8.29美元。 公司資產管理規模(AUM)為8.68萬億美元,去年為7.4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7%。 貝萊德第四季度產生了1269.33億美元的淨流入資金。
  • ...至300億美元;小鵬汽車上市首日股價暴漲41%;今年電影票房破50億元
    惠普第三財季營收143億美元,淨利潤同比下降37.7%惠普今天發布了2020財年第三財季財報。報告顯示,惠普第三財季淨營收為14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6億美元下降2.1%;淨利潤為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億美元下降37.7%;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淨利潤為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億美元下降20.2%。
  • 2018元器件分銷商TOP 50公布,安富利跌出全球前二!
    2018元器件分銷商TOP 50公布,安富利跌出全球前二!其中,艾睿電子以268億美元的年銷售額正式成為全球電子元器件分銷老大,大聯大則以175億美元的銷售額升至榜單第二位,安富利的全球排名首度跌出前二,去年營收174億美元。
  • 拆解小米:2000億營收的年輕巨頭
    五年下來,小米營收從200多億漲到了1749億,漲了8倍,堪稱奇蹟;再看看格力,從1200億漲到1980億,漲了60%,作為一個傳統製造企業,表現也非常傑出。   2015年-2019年,小米來自海外市場的營收從41億元增長至912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17.78%。2020年上半年,小米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5%達到1020 億,海外營收貢獻了約一半比例。
  • 馬斯克放話,星鏈率先分拆上市,曾預計帶來300億美元營收
    當然,馬斯克也說了,前提是在營收平穩增長且可預測的情況下。Starlink如何創造營收從一開始,Starlink的目標很明確,靠提供「高速寬帶服務」來實現營收。SpaceX的發射業務為何不能成為SpaceX的營收增長的穩定來源。
  • 賽默飛2017財年營收破200億美元
    至此,2017財年營收成績全部「出爐」——總額為209.2億美元,增長了14%。1 2017年成績單2017年全年,賽默飛的營收為209.2億美元,較2016年的182.7億美元增長14%,超過分析師預估的205.9億美元。有機收入增長5%,收購收入增加9%。
  • K12國際學校(LRN.US)Q3營收同比增長1.5%至2.6億美元 管理式公立...
    數據顯示,K12國際學校Q3營收為2.572億美元,同比增長1.5%。機構業務總營收為1675.3萬美元,同比下滑21.4%;其中,非管理式公立學校項目的營收為817.3萬美元,同比下滑36%;機構軟體及服務業務營收為858萬美元,同比增長0.6%。私立學校和其它業務的營收為1206.6萬美元,同比增長29.7%。
  • MKS 2019年營收19億美元 雷射應用相關市場收入9.71億美元
    2019年MKS實現營收19億美元,同比下降8%,淨利潤1.4億美元,整體毛利率為11.6%。而第四季度營收5億美元,同比增長8%,淨利潤0.43億美元,整體毛利率為13.2%。MKS表示,2019年營收比2018年下降了8%,主要是由於半導體市場在2019年上半年的周期性疲軟以及地緣政治的不利因素。
  • 特斯拉市值兩天飆升5000億,馬斯克確診期間身價一夜暴漲84億美元
    ,比爾蓋茨的差距僅剩50億美元,特斯拉市值兩天飆升5000億。周二至今,特斯拉股價累積漲22.34%,單單美股周三收盤,市值也一夜大增約42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03億元。 截至目前,特斯拉市值已高達4613億美元,繼續在全球車企中穩居第一,創始人的馬斯克身價也水漲船高一夜暴漲84億美元,以個人財富1230億美元,位居榜單第三位,距離比爾蓋茨的差距僅剩50億美元。
  • Niko Partners:2022年中國玩家超7.68億 遊戲營收為420億美元
    在未來數年內,中國依舊將會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遊戲市場,中國的這個地位短時間內不會出現改變。據市場研究機構Niko Partners預測,截止到2022年,中國的遊戲玩家總數將會超過7.68億人,遊戲帶來的總營收將達420億美元。該機構最新發布的PC線上遊戲和移動遊戲報告顯示,在未來5年內中國的遊戲產業將會繼續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