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
其實看電影的時候,我就覺得帆高會受到一些爭議,因為男主的決定使得東京被淹了,這種決定很自私。(不理解的話也歡迎評論區說說你們的看法。)其實說實在的,帆高確實是自私的。雖然說是為了陽菜,但是為了愛人要犧牲整個東京乃至日本甚至全世界(畢竟日本被淹也或多或少會影響全球海平面)從個人與群體的利益角度來看,並不是正確的。但是,我對他卻表示理解甚至是認同。
雖然我們的課本有教導我們,當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衝突時,應該站在群體的利益上。從道德層面或者說理性方面上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我的觀點是:帆高為了陽菜犧牲他人是自私。那麼別人要犧牲陽菜來換取晴天其實也是自私的。只不過是他們的自私為的是用一個目的所以構成了群體。總的來說,就是如果站在客觀角度,即個人與群體角度,帆高的做法是錯誤的。但是站在主觀角度,即自我與他人的角度來看,帆高的做法是正確的。(其實也就是利他主義與利己主義)
以上其實都是客觀的分析,那麼站在我個人的主觀上看。我也是個自私的利己主義者。因為人與人的人格不同導致性格不同。有的人願意為他人付出,所以他們覺得利己主義是錯誤的。而有的人認為,人生就只有一次,要為自己而活,也就是側重於利己主義。這兩種主義切實並沒有什麼明確的錯誤,只有認同與不認同而已。畢竟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樂於助人,同時也被教育要做自己,這本身就使得我們在利他和利己中矛盾。
用感性一點的說法:要我犧牲我的愛人來拯救你們的世界,那我就失去了我的世界,那我還要這個世界做什麼。(比較中二)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要我犧牲愛人然後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我還不如和愛人一起,共同迎來世界的終結。
用理性一點的說法:選擇權在我的手裡,我救你們是我的權利而不是義務。並沒有法律要求我一定要犧牲愛人來就你們。我不救你們,頂多算是缺德,而不算違法。你們要以站在群體的利益上來教育我,其實在某種層面上也是一種道德綁架。再加上我本身就是站在利己主義一方,那我本身就不會有什麼罪惡感。
確實,君名的表現要比天氣之子要好。客觀來說,君名的故事流暢度很高,人物情感的遞進很充實地被刻畫了出來。而天氣之子過於注重高潮部分,也就是對女主的救贖,以至於主角團的關係變化表現得很平庸,如果代入感不夠甚至會很突兀。君名的結尾看完給人一種「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微妙感慨,而天氣之子的結尾則只給觀眾留下「這兩人是cp」這樣的略顯敷衍的關係鏈。不過我個人更喜歡天氣之子,無論畫質還是配樂,還是那讓人起一身雞皮疙瘩的高潮部分都比君名要更打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