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完整看完後大家肯定都有一個疑問,男主為何要離家出走?電影沒做正面解答甚至連他父母的面都沒露,即使結局男主被迫回到家鄉去完成學業也沒提到一點。
在我看來,電影雖然沒直接回答卻給出了很明顯的暗示,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了男主手邊經常出現的那本書他還經常拿來蓋方便麵。
書倒也很知名,那就是《麥田裡的守望者》。
電影正式開始的第一幕就是男主一個人隨輪船駛往東京,之後和小慄旬配音的須賀交流中已經可以猜測他是離家出走了。
這個時候他手邊的那本書就不止一次地給到鏡頭,為什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會帶著很少的財產離家出走,隨身帶上這本特定的書?確實,這是一個有點不合邏輯的敘事決定。
但是,如果了解了這本書的背景的話,不光能夠解釋男主離家出走的原因也能更深刻了解電影的主題。
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創作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51年。塞林格講故事的起止局限於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紐約遊蕩的三天時間內發生的事情已經霍爾頓心態的不斷轉變。
《黑麥麥田守望者》的主題是保護純真,因為主角(霍爾登·考菲爾德)與成人世界及其「虛偽」作鬥爭,展現成人的虛偽與青少年的無辜與叛逆情懷。
他給全世界無數彷徨的年輕人心靈的慰藉,小說一問世,霍爾頓這個對虛偽的周圍環境深惡痛絕的少年形象竟然被千萬讀者看成是迷人的新英雄。
而《天氣之子》中的男主應該也是受此影響,他或因中二或因青春期不滿足於現在平靜且處處受管制的生活,但又沒有目標只是單純的想要反抗於是他來到了東京。
電影中有一段他做夢追陽光,他拼命的努力卻最後止於懸崖,都在反應他想要衝破固有牢籠找到方向的內心。
就像霍爾頓在紐約遊蕩的這三天遇到各種困難一樣,我們的男主好不容易找到了方向卻又突然失去,無不體現青少年的一種迷茫和掙扎。
男主對阻止他去找女主的警察說:「你們都不知道,你只是假裝不知道」 和《麥田裡的守望者》結尾時,霍頓開始理解孩子們應該能夠「搶金戒指」並承擔自己的風險,這與天氣之子中男主選擇營救女主而不顧水淹東京方面得到了體現。
男主在女主和東京上,做出了「即使放棄世界,我也選擇你」的決定,在我看來這種選擇是基於前期對男主心裡的鋪墊以及《麥田裡的守望者》的暗示而做出的選擇。
是僅限於少年的一種終於不在迷茫找到方向的選擇,而這個方向究竟如何並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