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條英國狗很有名氣哦。
上個月英國新首相詹森和他的未婚同居女友正式入住唐寧街10號,這可是開創了英國歷史先河哦。
對喔,說狗呢!
新首相的女友領養了一隻狗叫「迪倫」,因此「迪倫」有幸「雞犬升天」一起搬進了首相府。
這隻出身貧賤的小狗還要努力與首相府的老住戶御貓「拉裡」融洽相處。
相比之下,白金漢宮的萌寵,英國女王的柯基卻天生富貴命、備受恩寵。也是上個月,這不就登上了大熒幕嘛!
還上過《名利場》的封面哦!
但你知道嗎?
女王的柯基還是兒童繪本的主角呢!
心喜閱童書剛剛出版了這套有意思的輕科普讀物,快來看看柯基到底在裡面扮演了什麼角色吧!
文/一波
還記得孩子幼時的好奇天真和奇思妙想嗎?那些有趣的念頭、自由的語言,常常會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同時也心生敬畏——每個孩子天生就是無拘無束的探索者啊!
可是,也見到不少孩子,隨著年齡增長,他們變了,變得束手束腳,像個小大人。作為父母,該怎樣呵護孩子,讓他們常常保留著一份自由的探索心呢?
「女王與奇妙博物館」系列繪本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這一系列繪本將坐標定位於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英國女王和她的寵物狗「布朗先生」是故事的主角,他倆在這座擁有八千萬件自然標本的世界級博物館中開展了奇妙的探索歷程。
這一系列包括《恐龍日》《博物館之夜》和《大鼠王國》三本,由英國繪本創作者詹姆斯·弗朗西斯·威爾金斯創作。
保護好孩子的探索心
「女王與奇妙博物館」系列中的女王,忠於職守,安享現實賦予她的一切,然而她的內心,卻永遠藏著一位小女孩,「想過一種不同的生活」。
三本繪本中,有唯一的一頁用色與眾不同,不是明快的五顏六色,而是褐色,就像褪了色的老照片,畫著遙遠的美好童年。那是女王小時候,她還可以赤腳匍匐在草叢裡,睜大眼睛,觀察自然。
這與很多孩子小時候一摸一樣——他們可能會為一隻小蟲、一根小草痴迷半天。
現實中,這份童年樂趣往往轉瞬即逝。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面對學習、競爭等各種壓力,要是孩子能在生活的間隙保留著這份快樂,那是多麼可貴的事情!
就像這套繪本中的女王,她像一位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在宮殿裡,她有時感覺像被關在籠子裡;接見賓客時,她見到一隻斑鶲,很想歡呼雀躍,卻得注意禮儀。
然而,即使是這樣,女王還會抽時間,帶著放大鏡去觀察自然現象,思考「蝴蝶怎麼遷徙,鯨魚怎麼唱歌,為什麼恐龍滅絕了,為什麼蜜蜂越來越少了……」
女王尚且如此,我們的孩子更要保留那份探索心了。要是我們在孩子幼時就想到去培養TA熱愛自然的性格和探索自然的本領,孩子的人生仿佛多了一位好友,多了一份屬於TA的珍寶。
要讓孩子擁有探索自然的快樂,必要的知識儲備也是必須的。女王在短暫的休息日,即使遇到大雪,即使在夜裡,她也要去自然歷史博物館看恐龍標本,看動物標本。不光看,她還會認真閱讀介紹,仔細探索和思考。
當我跟孩子共讀這套繪本的時候,講到女王思考「鯨魚怎麼唱歌」這一句,孩子提出來:有些鯨魚會唱歌,但不是所有的。她還告訴我,這歌是怎麼唱的。
我想,看來經常帶她去自然類的博物館、科學館,閱讀科普書籍,這些閒工夫沒有白費。愛好和學習,該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帶著這套繪本,去自然歷史博物館
出於對自然的喜愛和對探索的嚮往,早前我帶孩子去倫敦旅遊時,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周多時間,還是特地安排了一天時間,完全浸泡在自然歷史博物館裡。也因此,最近讀到「女王與奇妙博物館」這套繪本感覺特別親切。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圖片源自網絡
這套繪本介紹了不少恐龍和動物知識,涉及霸王龍、猛獁象、巨嘴鳥等等,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裡全都可以找到展品。
繪本將這些展覽的樣品畫得栩栩如生,比如那塊患了關節炎的禽龍右腳展品,我記得在展館裡看到過,相信繪本創作者威爾金斯肯定在倫敦自然博物館裡花了大功夫。
博物館裡也有這樣的設計,它有一面展示牆,讓參觀者在館內臨摹了動物樣品後,把作品放在那裡展示分享。我家孩子認真地畫了一條蛇,然後把自己的畫擺上了展示牆的架子。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的樣本跨越了漫長的45億年,展廳主要分為恐龍到哺乳動物、行星進化、地球、達爾文中心及野生花園四部分。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了這套既有趣又長知識的繪本,再去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相信會讓孩子更有收穫。
繪本故事中,女王向館長要求了一項特殊待遇:在閉館後不被打擾地入館學習。我們普通觀眾沒法獲得這樣的優待,但我有一個小竅門可以分享給大家:在人頭攢動的博物館展廳裡欣賞之後,帶著孩子走進館內的探索中心。
這個區域在每個開館日下午的固定時間開放,不容易被遊客注意到,卻有個大大的好處——給孩子免費探索的機會!
這裡有大量的資源,包括可以觸摸的狐狸標本、鱷魚皮等,顯微鏡、參考書、測量儀器等各種工具,還有和藹可親但不會越俎代庖的工作人員。
我注意到,這些工作人員總是密切關注著小朋友的需求,但不該出聲的時候,他從不吱聲,更不包辦,甚至總要等到孩子確實需要幫助時,他才出現。他的出現往往也只是提醒,或者提供一些有關工具的建議。在這裡,我們父母可以靜靜觀察,學著該怎樣給孩子創造一個探索環境。
鼓勵孩子探索的關鍵問題
鼓勵探索的方式是什麼?讓孩子放棄標準答案。
這是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廳內洋溢著的一種氛圍。館內的布展有知識介紹,同時也提出很多問題,並對每個問題給出不同的答案選擇。「女王與奇妙博物館」這套繪本把這一點展示得很清楚。
比如關於恐龍的滅絕,不少教科書、科普書上有一種標準答案,流傳很廣。
但這套繪本則以相當童趣的方式告訴小朋友,標準答案只是一種可能,還存在著其他各種可能性:「也有可能它們從懸崖上跳下去自殺了……或者它們被自己的糞便燻死了……或者無聊死了……或者外星人把它們當早餐吃掉了。」
孩子讀到這幾頁時,笑得前仰後合。我就想,給孩子自由,允許TA犯錯,孩子才敢於去探索,未來才可能成為最終真相的發現者。
繪本的基調就是這樣幽默輕快、自由自在。繪本特地引入了女王的寵物狗——懵懂的「布朗先生」。有了這樣一個角色,故事變得更加有趣:包括他倆到地下的大鼠王國去探險、自然歷史博物館裡的動物輪流向女王展示本領、女王在博物館裡做了奇怪的夢等。
以這個夢為例,夢的靈感來自於女王真實的愛好——騎馬。然而在故事裡,女王騎的是恐龍,她還在領先的情況下,被「小球一樣」的布朗先生莫名其妙地趕上並超過了!最後,布朗先生獲得騎恐龍大賽冠軍。
也許,在這套繪本當中,創作者威爾金斯也正是用了異想天開的創作方式,演繹了他想告訴我們的探索的本質吧。
不管是藝術創作、科學探究、還是商業創新……甚至包括孩子們未來的整個人生,探索精神和能力都不可或缺。然而,目前相對整齊劃一的教育環境,給普通孩子留下的探索空間並不充足。因此,這件事情就落到了父母身上。
希望,我們成為幫助孩子探索世界的人,而不是相反。
- End -
·作者介紹·
一波,曾獲2018年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第三屆陳伯吹兒童文學創作大賽一等獎,曾發表小說於《少年文藝》,曾翻譯《紐約時報》最佳插畫兒童繪本《院子裡的樹》。
本碩畢業於上海兩所最好的高校,曾是上海兩大電臺資深教育、科技記者。現為倆娃全職媽媽,閒暇時打理個人微信公眾號「愛花媽媽讀書筆記」,寫寫閱讀、育兒、旅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