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約好的麼,每天都有人來問科普書.....
其實這幾年陸續分享過很多科普書。大概兩歲之後,叮噹的好奇心開始爆發,對萬事萬物產生興趣,什麼月亮為什麼離地球那麼遠?恐龍為什麼會滅絕?白云為什麼會變成烏雲......老母親經常被問得瑟瑟發抖。
還好有科普書這種神器。從最簡單的認知書,到大部頭DK,只要他感興趣的,我都會盡力從中找到合適地解答。
文章比較長,先上目錄:
1、看裡面低幼系列
2、親親科學圖書館
3、神奇校車(橋梁版)
4、小小牛頓幼兒館
5、拉魯斯小百科
6、DK幼兒百科全書
7、水先生的奇幻旅程
8、你從未見過的新奇科普
9、如果你有動物的鼻子
10、英國大獎科學圖畫書
11、最美法布爾昆蟲記
12、好多好多的交通工具
13、恐龍全知道
14、猜猜誰會贏
15、可愛的身體
16、肚子裡有個火車站(+牙齒大街)
17、我們的身體
18、呀,屁股+呀,便便
3歲以後,叮噹的閱讀量也大大增加,探索需求也更加旺盛,自然、人體、恐龍、屎尿屁,都是他每天十萬個為什麼的來源。
看裡面·揭秘系列低幼版
這個系列也是尤斯伯恩的經典,揭秘系列的低幼版。這套書在我家已經是翻的不成樣了,叮噹看得頻率太高了。就是到現在,他都時不時會拿出來翻翻。
全是硬精裝,內頁有N多小翻翻,整個頁面看起來比較花,但是孩子會相當的喜歡啊。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不停地打開翻翻頁,就像是揭秘一樣,每一扇小窗戶下面,都藏著一個科學的道理,孩子真的是會帶著樂趣去讀。
色彩鮮豔,而且超大頁面,全景展示很震撼的感覺。
文字內容長度較短,字體也比較大,但涉及到的科普知識還是蠻專業的,建議3歲+看比較合適。
親親科學圖書館
這書真是有魔力,自2014年中文版上市,短短幾年時間,銷量已經突破800萬冊,號稱能讓孩子一秒鐘就愛上閱讀。
去年咱公號徵集,這套書上榜率也超高,70本書,70個主題,涵蓋自然科學,人文歷史、天文地理、生活百科,還有關於電影,音樂,建築等知識。
每輯10本
精美的插畫構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場景,再把知識點穿插在故事裡。
雖然文字比較短,但厲害的是,用最簡單的語言把最複雜的道理解釋清楚,所傳達的科學道理還一點不縮水,超易於孩子理解和接受。
全套會比較貴,建議先買前一兩輯,孩子喜歡再考慮入手其它的。
神奇校車(橋梁版)
神奇校車是真愛。
叮噹最先看的是橋梁版,一共20冊。雖然說是橋梁書版,但事實上它每一頁的字並不多,主要以讀圖為主,反而是系列中最簡單的。
內容簡單,畫面不複雜,親子閱讀3+沒壓力,自主閱讀5歲也可以了,適合給孩子度過幼小銜接。
主題包羅萬象,涵蓋太空、氣象、海洋、植物,身體等各方面的自然科學知識,另外還涉及一些有趣的社會研究課題。
比如「自由女神的建造過程」,「舊物是如何回收利用的」,與其他版本主題都不重複,開闊孩子閱讀視野。
小小牛頓幼兒館(全60冊)
真的重,全套共60本,每本一個主題,感覺可以看到天荒地老了,我建議先入前面幾輯,孩子喜歡的話再剁手。
科普圍繞生活常識展開,又能在故事裡學習知識。
還有1000多個益智遊戲,叮噹特別喜歡這套書,尤其是裡面的遊戲、手工和小實驗,每次看完書都要拉著我陪他一起做。
拉魯斯妙趣百科(全8冊)
如果把叮噹反覆讀的書做個排序,拉魯斯是一定可以排到很前面的。北京科技出版的《我的拉魯斯小百科》,叮噹很喜歡,就是有點貴,而且貌似現在網上很難買到。
一共有32本,叮噹看這書蠻久了,細節很豐富,主題也多,分自然,身體,歷史和傳說,生活,動物5大系列。
家裡找不到全套了
每本一個主題,講的非常詳細,比如小狗主題,先從狗的馴化歷史,特徵,品種,孕育,到狗的習性,人類與狗的相處,面面俱到。
插畫也很清新明快,生動又形象,一目了然。
DK幼兒百科全書(全3冊)
這套限量禮盒裝不光顏值超高,而且還是個「混血寶寶」。
由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與英國DK公司共同策劃,編排使用的是手繪風格的插圖,將孩子需要掌握的知識以圖文形式講述出來,閱讀起來輕鬆愉快。
《那些重要的事》我之前在DK專題介紹過,可以說是彌補了DK在3-6歲年齡檔的空缺,可以作為從翻翻書、觸摸書一類的認知書,向百科全書過渡。
而且涉及的知識太豐富了!幼兒園到小學,孩子想知道的,這本百科全書基本上可以滿足。
語言很通俗,有的像是講故事,孩子很容易理解和記住。
水先生的奇幻旅程(全16冊)
一套被人遺忘的寶藏書,科學要怎樣玩兒才有趣?看看奧古斯汀·特拉尼的水先生系列就明白了。
這套書一共16本,書後面還附帶32個科學小實驗,而且用擬人化的方式來科普,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乏味。
比如專門講水的循環這本,噴水池的水,救火的水,煮麵條的水,水先生會隨意變幻形狀,最後上了天成為雲朵。
可能是因為主角可以像巴巴爸爸那樣隨意變形,所以愛屋及烏,這書也得到了叮噹一段時間的痴迷。
你從未見過的新奇科普(全4冊)
史蒂夫·詹金斯是聞名全球的科普拼貼畫大師,他擅長用拼貼畫表達主題。另外,他講科普的切入點也很獨特。這讓他的作品和其它科普書與眾不同。
這套從大猩猩鱷魚大象,講到倉鼠、角蛙、扇貝等等,史蒂芬用搶眼的配色,用1:1震撼圖片,還原動物的真實大小。
叮噹會有手跟書裡的動物比大小,在有趣的比較中,不僅可以認識各種神奇物種,還能學會用觀察、比較、測量等科學方法探索大自然。
但是每種動物的知識點不算多,主要聚焦在動物的頭腦,眼睛等局部信息。
他還有一本《動物大數據》也值得留意,凱迪克大獎,波士頓環球報號角獎得主作品。
用數據顛覆我們對動物的常規認知,通過各種令人震驚的動物事實,給孩子帶來大開眼界的新奇感。
比如長頸鹿一天只睡2.5個小時,蚊子每秒鐘拍打翅膀600次。
我們覺得鯊魚可怕,但比起不起眼的蜜蜂,它的殺傷力卻弱20倍,簡直大跌眼鏡。
再加上餅狀圖,氣泡圖,樹狀圖等多樣的呈現方式,把碎片化的知識穿插其中,科學性和趣味性算是完美統一了。
這本《這樣的尾巴可以做什麼?》是前幾天看的,也很不錯哦。
如果你有動物的鼻子(全5冊)
這套書來自中信,最初我感覺其貌不揚,畫風不能接受,沒想到叮噹反覆要求讀了好些遍。
動物類的科普書很多,但角度像這套書的方式很新穎:讓孩子站在動物的角度觀察世界。
每本書會介紹11種動物的特點。書中左邊展示的是動物的照片,右邊用幽默的插畫展示孩子的身體器官被取代後的樣子。
把動物身體特徵結合到人類的身體上,讓孩子在充滿想像力的旅途中探索自己的牙齒、鼻子、耳朵、腳或頭髮被動物的身體所取代的樣子。帶入感極強。
貼近孩子的日常又和現實產生強烈衝突,太搞笑啦。
不過最後的落腳點都會回到行為習慣,讓孩子注意健康,叮噹看了牙齒這本之後都愛上刷牙了。
英國科學大獎圖畫書(全18冊)
這套科普繪本我們之前開團過,視覺獨特,故事有趣,一共18本,剛拿到書時,叮噹一晚上五六本的節奏。
每一本書都有一個或幾個科學主題,爸爸媽媽可以從「閱讀建議」中得到對這些主題的概括,引導孩子在圖畫和文字中潛移默化地理解它們。
比如《高處有什麼》這本,比樹還高的有什麼,最高處是什麼呢?
來和書中這兩個小朋友一起,越飛越高,掠過林立的摩天大樓、高聳的山峰、巨大的飛機,遙遠的衛星和星星,經歷一段神奇的發現之旅。
最美法布爾昆蟲記(全12冊)
這是所有昆蟲記裡我和叮噹最愛的版本了。適合3歲+孩子閱讀。
日本文學大師小林清之介優美清新的講述,配上松岡達英等生態畫家逼真的繪畫,怎麼看怎麼完美。
一共選了12種常見的昆蟲,分12冊細細講來,每冊講述方式都稍有不同。
這套買了很久,家裡只找到8本
講述故事時,文風質樸,別有風趣,自成一格。畫風清新自然,視覺構圖都經過精心考量,果然是「最美的昆蟲記」。
科普時,語言嚴謹專業,就連細節,都會描述得清楚詳細。最讓我驚喜的是,每本書後還專門設計了昆蟲實驗呢。
法布爾的版本詳細對比我之前也寫過孩子一生必看的法布爾昆蟲記,看這套就夠了
好多好多的交通工具(全4冊)
作為資深車迷,叮噹對這套書寵愛有加,不光讓我陪讀了N遍,還經常一個人默默地拿著書看。
這書還真的挺有意思的,讀的遍數越多,越能感受到它的趣味性和細節。
除了8K全景大頁之外,也是被書中豐富新穎的機關震撼到了。
整套4本書,全部加起來一共有200多個,推拉、各種翻翻頁、彈跳頁、折彎、齒輪、轉盤等等。
遊戲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好玩新穎的機關,更能激發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慾。
恐龍全知道(全13冊)
叮噹是超級資深恐龍迷,只要是恐龍的書,他基本上都來者不拒。這套書買了很久,他大概是3歲半時開始看。一共13冊,講了150多個恐龍族群的各種知識。
它按恐龍的進化線進行科學分類,講述了恐龍族群之間婚配、競爭、合作等真實歷史。
但講述方式還好,沒那麼枯燥,有些部分就像一位老友帶著真情實感在和孩子聊天,把恐龍知識全方位融於小故事中。
另外,畫面形象逼真寫實,有時候我看了都感覺有點瘮人吧,適合喜歡聽恐龍故事又想了解恐龍知識的孩子。
猜猜誰會贏(全套13冊)
這書特別能吸引孩子,因為它採用了獨一無二的對戰式情景設計,還有些五花八門的小趣聞,讓人捧腹。
13本書介紹了26種相近動物的小百科,從體形、身體結構、速度、靈活性,到捕獵技巧、生活習性、智商。
比較兩種動物之間的相同點、不同點,優勢與劣勢,特長與弱點。
書中有很多孩子感興趣的知識,而且最後每本書都有一場戰鬥,讓寶寶們完全沒有抵抗力啊。
可愛的身體(全8冊)
日本人畫這種小漫畫真是挺贊,這套書也將知識點講得超有趣,童言童語,完全是從小孩子的角度出發。
講解之前,先和小朋友們互動,再引導孩子去觀察,這種方式孩子很容易接受。
8本內容涉及蛀牙、大便、肚臍、體檢、打預防針等,與孩子的身體成長密切相關,每本都很實用。
另外,生動活潑的語言闡釋豐富的健康知識,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認識可愛的身體。
《肚子裡有個火車站》+
《牙齒大街的新鮮事》
讓孩子健康飲食、認真刷牙、保護皮膚的神奇科學繪本。
《牙齒大街的新鮮事》向孩子們展示了兩個精靈古怪的小傢伙-哈克和迪克,野心勃勃地想要破壞我們的牙齒。
讀了好幾遍這個故事,我每次陪叮噹刷牙時,都會完殺蛀牙的遊戲:來,讓媽媽看看你嘴裡多少蛀牙,媽呀,一天就藏了這麼多,我要通通把它們消滅掉,刷刷刷......殺殺殺......
《肚子裡的火車站》則想像出了一群幫助食物消化的小精靈,如果吃的太多太快,精靈們就會罷工抗議,肚子就會痛哦!
這套書用孩子聽得懂、感興趣的方式,告訴孩子們吃飯要慢慢嚼,牙要好好刷,出門玩耍要塗防曬保護皮膚......
叮噹還挺吃這套的,冰淇淋吃多了,我就會把故事裡的情節和角色拿出來說說,向他強調一遍保護自己身體的重要性。
我們的身體
這書以身體認知和性教育啟蒙功能著稱,有陣子叮噹對它狂喜歡。
內容上分三部分,先是圍繞孩子從出生到長大,身體的點滴變化來展開,再講到呼吸、消化系統,最後介紹生病,身體的免疫,挺全面的。
形式上也有趣,用孩子們最愛的翻翻轉轉,從孩子視角出發,每翻一頁都像挖寶一樣新奇。
比如這頁,叮噹本以為拉出的效果是「食物怎麼在身體運轉」,沒想到拉出一坨粑粑,爆笑。
呀,屁股+呀,便便
這兩本書的作者雖然不是同一個人,但經常搭配在一個組合。都是講的「屎尿屁」生理知識科普,為孩子風趣的提供「教科書」級別的小知識。
《呀!屁股》帶著丹麥人特有的幽默,好像並沒有連貫的情節,想到哪說哪。
比如屁股的大小,特徵和顏色,動物屁股,屁股對人的重要性。
《呀!便便》這本相比《呀!屁股》會更加具有知識性一些,它的作者可是東京醫科大學的教授,專門給孩子創作的一本科普繪本。
雖然這本書的趣味性不那麼強,但對叮噹影響還是挺大的,看了這本書,他每次便秘都說因為沒有吃香蕉,才拉不出便便,嗯......老母親表示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