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我國西部地區的四川省,可以說是我國地形狀況最為複雜的省份,四川省的總面積約為48.6萬平方千米,在我國所有省區中位居第五位。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可以分為三級階梯,四川省剛好位於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之間,地形類型複雜多樣,高原、丘陵、平原、山地和盆地等地形類型在四川省都有分布,地勢起伏大,地勢落差十分巨大。
四川省的地形分部可以分為東西兩部分,川西地區以高原、山地地形為主,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越往西部總體海拔越高,從地形單元的角度來說,屬於我國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的組成部分,其中貢嘎山是四川的最高山峰,海拔為7556米。川東地區以盆地地形為主,主要的地形單元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的「四川盆地」,從川西地區到川東地區,海拔快速降低,從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下降到四川盆地內的500至600米左右。
四川盆地是我國四大盆地中氣候最為溫暖溼潤的盆地,北部的大巴山和秦嶺阻擋了北方的冷空氣,使得四川盆地成為了「天府之國」。四川盆地內部的地形分布還可以分為兩部分,盆地西部為地勢十分低平的「成都平原」,面積約為1.88萬平方千米;盆地東部為川東平行嶺谷,面積約為5.3萬平方千米。川東平行嶺谷區域分布著大量呈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山脈總數超過30條以上,這些山脈呈平行狀分布,使得這一地區成為我國山脈組合最整齊的地區,是世界上特徵最顯著的褶皺山地。
川東平行嶺谷分布區,形成了山脈和谷地間隔分布的特徵,在山脈之間的谷地往往發育有河流,因而就形成了小規模的「山河相間」格局。那麼,這些山脈是怎樣形成的呢?很明顯,既然它們屬於「褶皺山脈」,也就是受到了內力的擠壓作用,其形成的主要動力是地殼的水平擠壓,主要由於地球不同緯度自轉線速度不同,產生了向赤道方向的擠壓;此外由於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會形成東西向的水平擠壓,在這兩個力量的作用下產生了東南-西北方向的擠壓,從而形成了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在擠壓過程中向上隆起的部分,形成「背斜山」;而在擠壓過程中向下彎曲的部分,形成「向斜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