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30多年執勤安全無事故 武警成武中隊:哨位就是戰場執勤就是戰鬥

2021-01-12 魯網

   □ 本報通訊員 常慕城

    本報記者 吳寶書

    忠誠築信仰 隊魂代代傳

  司務長何彬調離武警成武縣中隊的那天早上,默默地用紅漆將忠誠石上的「忠誠」兩字描了又描,久久不願離開。

  忠誠石矗立在營區東邊,每逢重大節日、重要活動,官兵們都要在石前學唱《忠誠衛士組歌》。

  從1995年開始,中隊把忠誠正直作為隊魂,一茬茬官兵始終砥礪傳承,躬身踐行。每當幹部調整、老兵退伍、新兵下隊,中隊都以特殊的「接風會」「送行會」,學隊史、傳隊魂、背隊訓、講隊風。

  2014年10月30日,中隊政治指導員張志南作為武警部隊唯一一名基層代表,參加了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其間,習近平主席向基層代表們提出了殷切的囑託。返程路上,張志南思考最多的是,如何用習主席的囑託來築牢官兵的信仰之魂。而交接儀式上那一幕又出現在他的眼前,激蕩著他的血液——「張志南同志,你是第十四任成武縣中隊指導員,我們中隊已連續書寫了十餘年基層建設標兵中隊的歷史、163項省級以上榮譽,現在我把綴滿榮譽的隊旗完整地交給你,希望你創造更輝煌的榮譽。」

  忠誠於黨最基本的是忠於職守,圓滿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使命。武警成武縣中隊把強軍要求落實到一崗一哨、一兵一卒,始終用「哨位就是戰場,執勤就是戰鬥」的思想引導官兵。

  「一開始對忠誠的理解就是聽首長的話,聽中隊幹部的話。後來慢慢對忠誠有了一些理解,感覺自己身上扛著什麼。」戰士陳小龍說。

  中隊裡,「忠誠、感恩、報國」備受推崇,「隊興我榮、隊衰我恥」叫得最響。

  2007年5月,中隊軍事體育代表隊從菏澤載譽歸來,隊裡按照慣例組織錦旗籤名儀式,可戰士錢永德的名字卻沒有出現在錦旗上。

  原來,支隊舉行運動會,中隊原本各課目都遙遙領先,可400米接力時,錢永德由於衝刺過猛不慎摔倒……中隊團體總分落到了第二。

  「隊長,我給中隊拉了分,怎麼好意思和大家一起分享榮譽呢。」錢永德說。

  時任中隊長劉濤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樣的,這個籤名給你空著,等著你爭得榮譽再補籤。」

  自那以後,錢永德苦練軍事技能,在一次軍事比武中榮獲「軍事訓練標兵」,光榮地籤上了自己的名字。如今,錢永德已從濟南指揮學院畢業回隊擔任中隊長。他說:「之所以再回中隊,就是要把中隊榮譽的故事講下去。」

  轉了二期士官以後,一班班長畢雨樵感覺基礎比較紮實了,平常訓練時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一位退伍20年的老兵來到中隊,當著隊內官兵的面完成了雙槓五練習動作,標準之高就連中隊現役軍人也不一定能夠達到。畢雨樵覺得很慚愧:「就是因為有這樣一批批軍事過硬的老兵,才能讓中隊這個榮譽一直接力下去。」

  這支被總部首長稱為「沒有紅軍歷史的紅軍連隊」,連續20年被武警山東總隊樹為「基層建設標兵中隊」,2015年年初,被中央軍委授予「全軍強軍標兵單位」。

    進來是塊鐵 出去是塊鋼

  一個地處內陸小縣、沒有驚天壯舉的普通中隊,為何在軍地高層引起廣泛關注?

  2008年7月23日,班長王國啟作為菏澤唯一一名軍人火炬手,出現在濟南奧運火炬傳遞現場。然而人們並不知道,就在幾天前,他還為捍衛奧運盛會經歷了一場生死考驗。

  2008年7月18日,一夥不法分子攜帶雷管、炸藥,流竄到魯西南集結訓練。情況萬分危急,公安部門要求支隊抽調14名尖刀骨幹參與戰鬥。王國啟臨危受命,參與了行動。19日深夜,這夥歹徒將炸藥裝上雷管,正準備實施破壞,潛伏了6個多小時的王國啟和戰友們迅速出擊,一下子將其全部制服。

  「武藝練不精,不算成武兵」,這是中隊的隊訓。因漢高祖「成就武功」而得名的古城成武,素有尚武習武的傳統。中隊把風行成武的大洪拳、小洪拳、梅花拳引進中隊,每逢訓練間隙、課餘時間,都喜歡在操場上耍上幾套、練上幾招。

  十幾年前,中隊老營房是由倉庫改建的,低矮破舊。但斑駁牆體正中,一個由戰士自己書寫的碩大「武」字卻歷久彌新,為營區平添了血性和虎氣。為這個字「描紅」,是中隊傳揚「尚武」精神最莊重的儀式。

  一下子練不出「兩下子」。官兵們堅持每天踢沙袋、打拳靶、劈啞鈴、抓沙包「四個一百」。中隊曾2次搬遷,每次未建營房先建訓練場、未添生活設施先添訓練器材,官兵鍾愛訓練場勝過自己的宿舍。他們始終堅持迎著風雨練瞄準、冒著酷暑練攀登,每周至少1次五公裡武裝越野、每季1次長途拉練,讓官兵在挑戰極限中摔打鋼筋鐵骨,磨礪出「皮膚最黑、軍裝最舊、眼睛最亮、口號最響」的特有標誌。

  單兵強不算強,整體強才是真的強。在中隊,灶臺前的廚師也許就是訓練場上的「武教頭」,養殖種菜的小能手也許就是比武競技場上的「刀尖子」。有兩次總隊組織軍事考核,抽到了中隊炊事班,竟然都奪得了第一名。

  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在中隊,這句口號變成了一組閃現著利劍鋒芒的數字:中隊連續30多年實現執勤目標安全無事故,先後制止犯人企圖脫逃事件39起,圓滿完成處突維穩、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20餘次。在上級組織的軍事比武中,中隊先後奪得26個第一、創造11項紀錄,連續21年保持軍事訓練成績總評優秀,先後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11次。

  成武縣委書記魯志成,早在15年前就與中隊結下了不解之緣。不論在成武擔任什麼職務,他都首先帶領機關人員到中隊對標學習。經過長期接觸,他深有感觸:「這個中隊不一般,這些官兵不一般!中隊是一所大學校、一座大熔爐,走進來是塊鐵,走出去是塊鋼。」

    草木皆故事 點滴見精神

  訂閱32年的《解放軍報》《人民武警報》一張不少;31年前的縫紉機、小推車仍在使用;不抽菸、不喝酒、不下館子、不向家中要錢的約定堅持了17年;一棵石榴樹,凝結了幾代官兵的感情;一間工具房,裝滿了全體戰士的智慧。

  在武警成武中隊,一草一木有故事,一點一滴見精神,角角落落有文章。

  戰士謝怡卓剛到中隊時,班長讓他用小毛刷清掃門窗角落,他覺得很無聊、不情願。指導員知道後對他說,中隊的榮譽就是這樣一招一式幹出來的。

  簡單的事做精緻就不簡單。他們清整營區衛生,打掃工具有區分:宿舍、食堂、衛生間工具一一作標記,不混用亂用;具體實施有步驟:室內打掃先笤帚掃一遍、後溼拖把拖一遍、再幹抹布擦一遍、死角處小毛刷清理一遍;維護保持有要求:早飯前值班員檢查、午飯後值日員巡視、晚點名值班幹部講評。

  平常的事堅持做就不平常。中隊1993年開展正「三相」、糾「三手」、緊「三帶」、查「三扣」、剪「三長」、揚「三聲」活動以來,幾十年如一日,官兵的站相走相、警容儀表成為駐地的一道風景線。

  難落實的事大家做就不難。中隊經過多年實踐,把各項工作都細化到每個人頭,大到執勤訓練、教育管理,小到門窗玻璃、電燈開關。傳承了近30年的工具箱,至今仍貼著一張1987年至1999年的責任人名單。

  一次,一位支隊領導的駕駛員到中隊,伸手就摘營區的蘋果,戰士楊心株發現後,當即制止:「我們中隊的蘋果都有編號,誰都不能隨便摘!」

  鐵鍬壞了還得自己去修,為什麼不再買一把?鐵鍬用完以後,把土衝乾淨,上面還要擦上油,這不是浪費時間嗎?中隊文書張路剛來的時候就是這種想法。融入了中隊之後,他慢慢學會了勤儉,學會了勤快。

  去年的一件小事,張路記憶猶新。一天吃午餐的時候,餐廳米飯炒得不是很熟,吃的人也不是很多,剩下的米飯就被倒進了餵豬的槽子裡。剛吃完飯沒多長時間,指導員檢查時發現了倒掉的米飯,立即集合所有官兵。指導員先是講中隊勤儉節約的傳統,然後自己吃了一口剩米飯,其他官兵人人都上去,一人吃了一口,把米飯吃完了。這件事情也給官兵們敲響了警鐘:糧食都是老百姓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人人都要勤儉節約。

  這些年,中隊物質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但艱苦奮鬥的傳家寶始終沒丟,官兵天天都過「艱苦奮鬥日」,周周都聽「艱苦奮鬥課」。中隊的小木工、小電工、小焊工、小泥瓦工自帶「徒弟」,仍在傳承。

  1996年從成武縣中隊退伍的王蔭才,把武警部隊的好傳統、好作風帶到了廠子裡,從流水線工人幹起,先後被破格提拔為車間主任、副廠長,直到自己創辦了天津本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如今已到了不惑之年的王蔭才,時常惦念著中隊。「我常想,如果時間可以倒流,如果上天再讓我年輕一次,我還當兵,還當成武兵!」王蔭才說。

 

 

 

 

相關焦點

  • 「我在哨位上向黨報告」 武警桐鄉中隊:用「紅船精神」鑄魂育人
    作為駐守在中國共產黨夢想起航地的部隊,武警嘉興支隊桐鄉中隊,緊緊圍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把「崇文尚武」和駐地紅色文化相結合,內塑官兵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外樹中隊堅不可摧的剛毅形象,努力立起「桐鄉衛士」的好樣子。中隊連續31年被武警浙江總隊評為基層建設先進中隊。日前,記者隨「我在哨位上向黨報告」網絡媒體採訪團,走進了這個具有紅色印記的中隊。
  • 【十九大精神進軍營】極寒凍土難敵熱血擔當 武警漠河中隊最北哨位...
    近日,武警部隊政治工作部在中央網信辦和軍委政治工作部網絡輿論局有力指導支持下,組織策劃了「我在哨位上向黨報告·網絡面對面」系列採訪宣傳活動,20餘家中央主流網媒和商業網站的編輯記者,來到東海之濱,跋涉西部天山,登上南海三沙,走進神州北極,踏上中原鄭州,深入武警部隊位於祖國東西南北中5個具有地標特點的執勤哨位,切身感受武警官兵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火熱場景,現場聆聽武警官兵在哨位上向黨報告的錚錚誓言
  • 培育執勤目標安全的「蜂毒素」,阻斷「癌細胞」增殖
    同樣,在執勤安全中也有諸多「致癌因子」,它們品類繁多且極易「變異致癌」。武警重慶總隊借力科技強勤大勢,從夯實執勤根基入手,培育目標安全的「蜂毒素」,推動新時代執勤安全向打造「智慧磐石」工程目標邁進。該總隊執勤哨兵正在高度警惕,嚴密觀察警戒區域。
  • 春晚執勤的武警官兵,為何不穿軍裝而穿西裝?真實原因很暖心
    當然也有很多人非常幸運的能夠到春晚現場觀看,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保護春晚現場的武警官兵們。首先春晚已經開辦了有36年的時間了,也就是已經總共開辦了36次,在這36年來一直都是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五支隊16中隊負責的,每一屆春晚在這支部隊的保護下,從來都沒有發生過任何意外,安保工作做得十分到位。
  • 武漢長江大橋上為什麼會有軍人和武警站崗執勤?
    橋身為三聯連續橋梁,每聯三孔,共八墩九孔。每孔跨度達到了128米,使得萬噸巨輪全年航行無憂。 許多外地遊客來到武漢長江大橋參觀時發現,在大橋上穿梭不息的車流、人流中,有一群英姿颯爽的武警哨兵,晝夜巡邏在大橋上下,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那麼,武漢長江大橋為什麼會有武警哨兵站崗、執勤呢?
  • 春晚執勤的武警士兵為什麼不穿軍裝穿西裝?並不是為了帥氣!他們想...
    節目忘詞無所謂、節目事故無所謂,但是安全不能出問題,今天就來說說在春晚執勤的武警士兵們! 春晚已經舉辦了37年的時間,也就是37次,在這37年來一直都是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五支隊16中隊負責的
  •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東莞支隊武警東莞支隊執勤一、三中隊防暴...
    廣東三方誠信招標有限公司受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東莞支隊的委託,就「武警東莞支隊執勤一、三中隊防暴車庫建設工程」項目(項目編號:0832-SFCX19DG241A )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0832-SFCX19DG241A
  • 【影像紀實】深山哨所:武警戰士用青春守護「生命源」
    武警甘肅總隊執勤支隊昌馬河哨所。  攝影報導 侯崇慧  快進入四月了,戈壁灘依然寒冷異常,橫衝直闖的漠風整日裡刮的天昏地暗,石子、沙塵,在悽厲的風聲中肆意飛揚。位於玉門關外祁連山深處的昌馬河水庫,方圓80多裡渺無人煙,冬季最低氣溫零下40度。武警甘肅總隊執勤支隊六中隊的10名官兵常年駐守在這裡,守護著「生命源」的安全。
  • 【十九大精神進軍營】駐守南海孤島 這些武警穿越天堂人間地獄
    近日,武警部隊政治工作部在中央網信辦和軍委政治工作部網絡輿論局有力指導支持下,組織策劃了「我在哨位上向黨報告·網絡面對面」系列採訪宣傳活動,20餘家中央主流網媒和商業網站的編輯記者,來到東海之濱,跋涉西部天山,登上南海三沙,走進神州北極,踏上中原鄭州,深入武警部隊位於祖國東西南北中5個具有地標特點的執勤哨位,切身感受武警官兵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火熱場景,現場聆聽武警官兵在哨位上向黨報告的錚錚誓言
  • 執勤和交通事故處理現場防護分別劃分為五個等級
    公安部    為進一步規範交警輔警執勤執法安全防護工作,預防和減少執勤執法傷亡事故,公安部交管局10月17日印發修訂完善後的《交通警察和警務輔助人員安全防護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執勤執法實行分級防護,細化了路面執勤執法、查處交通違法、攔截檢查違法犯罪嫌疑車輛和處理交通事故時現場安全防護工作要求。
  • 1996年副國級高官李沛瑤在家中遇害,大批武警高官被撤職,發生了什麼?
    李沛瑤的住處是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外大街4號院,這裡住在40多位副部級以上的幹部,駐有27名武警官兵,設有6個固定值勤哨位和1個流動哨,按理來說一般人很難有機會進入。執勤哨兵張金龍有重大作案嫌疑。 經過審訊,張金龍承認了殺害李沛瑤的事實。1996年2月2日,張金龍潛入李沛瑤家中準備行竊,結果將熟睡的李沛瑤驚醒,李沛瑤嚴厲斥責張金龍的行為。張金龍見事情已敗露,擔心受到懲罰,遂持刀與李沛瑤搏鬥,並最終將其殺害。 得知結果後,人們將目光聚焦在了張金龍身上。張金龍何許人?
  • 交警執勤聞出天然氣洩漏 幸發現及時未致損失
    交警執勤中聞到奇怪味道  前天上午10點50分左右,江岸區交通大隊民警司宇正在金橋大道興業路口執勤,忽然聞到一股特殊氣體的味道。司宇順著氣味走近金橋大道高架橋,發現氣味似乎是從橋墩處附近發出的。他稍微走遠些,味道沒有了,再走近,味道又出現了。  「很可能是天然氣洩漏了!」
  • 武警小哥正在南京路執勤,一年沒見的奶奶突然出現......
    10月1日武警上海總隊機動第二支隊戰士胡申輝在上海外灘執勤入伍一年多來一次也沒有見面過最近胡申輝曾向指導員傾訴過自己想念爺爺、奶奶沒想到在執勤時候
  • 讓黨旗飄揚在額爾古納河畔執勤一線
    這絕對不是一句口號,在呼倫貝爾市森林消防支隊額爾古納大隊亞洲第一溼地、額爾古納國家溼地公園、白樺林三處景區執勤點上,處處可見正在執勤的共產黨員。正是他們,讓黨旗在執勤一線上飄揚的更加鮮豔奪目。節日執勤以來,大隊黨委在執勤一線成立巡護突擊先鋒隊、愛民助民先鋒隊、宣傳勸導先鋒隊三支執勤隊伍
  • 追夢火焰藍 | 沒有戰功就是我們最大的戰功
    但數百年木結構的宮殿建築群,加之多年無人管理,火災隱患十分突出,文物安全危如累卵,歷史上大小100多起火災曾使故宮滿目瘡痍。防火,就是故宮的「命根子」。為保衛故宮,在周恩來總理親切關懷下,當時北京公安軍管會消防支隊臨危受命,派「共和國第一消防站」——府右街消防中隊一個「排」進駐故宮,當年紀曉嵐編四庫全書的旁邊,就是他們的營區,消防車就停在「御馬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