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久經考驗的陳腔濫調總是在取悅觀眾的同時讓我們有些許崩潰。從視覺上看,後期合成畫面的效果遠遠比真實場景酷的多,尤其是主角從爆炸中逃跑的慢鏡頭,這要是發生在正常人身上,估計早就嚇得屁滾尿流,逃之夭夭了。從恐怖片到動作片再到科幻片,每種類型的電影都有一個不折不扣的爛俗橋段庫可供挑選。那麼請接著讀下去吧,看看自己最愛或最不忍直視的劇情有沒有上榜!
10.壞蛋沒事總獨白
電影中,壞蛋最愛做的事莫過於一邊像看放大鏡下的螞蟻一樣看自己的獵物驚恐地掙扎,一邊滔滔不絕地360度無死角解釋自己。這種詳盡的獨白可能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但其實我們都知道這個經典橋段出現的真正原因是——壞蛋都愛吹牛。經典橋段出現的真正原因是——壞蛋都愛吹牛。同義:反派死於話多。
9.種族成見難拋卻
種族成見都已經是過去時了,但當然要把電影排除在外才敢這麼說,電影裡中東人一般都是恐怖分子,義大利裔美國人總是帶著金鍊子,狼吞虎咽地吃著千層面。影片配角一般就是這種陳詞濫調的集中反映。
還有壞消息?這種套路已經變得老掉牙了(並且還有侮辱性),尤其是同種族的人在電影中總是扮演某種固定的角色。在20世紀30年代的電影中,一個黑人最有可能演繹的角色就是風趣而品格高尚的僕人。而到了21世紀,黑人則有了
8.側身射擊為耍帥
如果你玩過射擊,就會知道這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容易。如果擊中了目標,只要誤差足夠小子彈就能打入目標體內最深處。幸運的是,電影和現實還是有差距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欣賞到的只是極不規範的槍械操作技術。我個人最喜歡的場面是側身射擊,這看起來是那樣的酷炫、彪悍且堪稱完美,但是不看準星會讓人無法瞄準目標,這樣的射擊也無任何精確度可言。
儘管電影完全可以讓那些頻繁出鏡的過時動作看起來更加有趣,但是觀眾更願意欣賞不可思議的完全用意念驅使的懸浮。不管怎樣,在現實生活中,火器之類的把戲最好還是留給受過專業訓練的軍人吧,對吧?
7.救命之物純擺設
例如主角深陷無人區,或是被困在沙漠裡、車裡、小鎮的危險區域裡,但手機卻沒有信號。嚴肅地問一句,這些人用的哪家通訊公司的手機卡?(PopSugar曾經彙編過一個有趣的清單:關於手機無信號或遭遇其他通信障礙的66部電影)
而這絕不是電影中可用工具故障的唯一例子,還有沒電的汽車蓄電池、空空如也的油箱、冒著黑煙的發動機。於是你就懂了,電影裡最普通、最常用的物件往往都沒有什麼用,尤其是在某個人物被困在某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最需要它們的時候。
6.雞同鴨講無障礙
若按以往的科幻電影所說,宇宙中存在著極其多樣化的生命形態,他們有著不同的穿衣偏好,甚至會頂著各種愚蠢的髮型。那麼,為什麼誰都會說或者能完全理解英語呢,這麼巧嗎?啊,確實如此,因為如果觀眾不能理解每一個角色到底說的什麼鬼,就會遺漏大量的故事情節。
5.精編舞蹈全上陣
在現實生活中,群舞和搖擺舞、滑步舞一樣複雜。不僅如此,對於那些未經訓練的舞者來說,還有可能扭傷腳踝。所以如果電影中十幾二十歲的人想要迅速精進舞藝、跳出與劇情無關的專業水平舞蹈,那就必須要先熱愛它。我可不是在抱怨——但如果每天工作之餘在休息室即興跳上一支舞,生活會更加酷炫,不是嗎?
4.英倫口音領風騷
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超過5300萬人認為英國是自己的母國。這個數字本身已經夠大了,然而跟地球上現有的70億、且還在不斷增長的人口比起來,也只是滄海一粟。儘管如此,只要任何時候電影人物需要一開口就讓人覺得或其品位高雅,或出身高貴,或聰明絕頂,或陰險邪惡,或來自異國,英國口音就會霸佔美國票房。英國口音的出現完全不考慮電影裡故事的發生地,你甚至能在背景設定於英國成立前的電影中聽到這熟悉的調調,英音成了這些電影的一大特色。或許是因為英音對白能讓美國觀眾聽得懂,聽得舒服,同時又仿佛這故事發生在別的時空,這種錯覺讓觀眾們感覺很棒。此外,充滿異國情調的口音也能讓演員迅速走紅。
3.家中安全護不住
我家的地下室裝滿了玩具,寬敞而明亮。然而,電影中的地下室總是精神病患者、死屍的棲息地,或者直接是酷刑室。為什麼電影人物聽到奇怪的響聲時非要走下這些關鍵的臺階呢?因為這是一部恐怖電影,就這麼簡單。
為了我們的觀影體驗,電影裡的人似乎總在做著最愚蠢的決定。為什麼開門時不先在貓眼那看一下來人是誰?搭載一個乘順風車的人或者安裝窗簾前為什麼不三思而後行?拜託,虛構的人物你記得媽媽教過你不要拿陌生人的糖果吧?
2.改變形象成焦點
我知道許多極受歡迎的名人都戴眼鏡。然而在電影中,任何一個年老的角色如果以戴眼鏡的形象出現,那基本上預示他已經遠離社交生活了。換了副新面孔後變得多麼受歡迎。若這些人物轉變的過程能用蒙太奇手法展現,再配上一段流行歌曲做背景音樂,那就更好了。
1.辣妹腿長臀又翹
電影中女主角的形象已大有改變,臀翹腿長、身著緊身褲、髮型完美不凌亂的年輕辣妹,總比往昔黴運當頭還懦弱無助的女性看起來強太多,但這也逐漸成了電影中的陳詞濫調。雖然如此,銀幕上的此類角色只會更多,因為挑選演員的職業電影人深知相比於或楚楚動人或令人驚奇的人物形象,觀眾們還是更喜歡女主兩者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