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光的發現:
1666年牛頓用三稜鏡將白色太陽光分離成色彩光譜,他通過縫隙射進的陽光,落在三稜鏡上,並將分開的光線投射到熒幕上繼而產生紅,橙,黃,綠,藍,澱,紫七種色光,把這些光線用聚透鏡加以聚合,這些色彩又會重新匯聚成白光。
三原色光的發現:發現光的分解合成的奧妙後,牛頓在思考是不是七色光還能在分解,通過無數次的試驗,牛頓發現紅綠藍三種色光是不能在分解的,其他四種色光都是這三種光線按不同比例混合得來的,於是紅綠藍被稱為色光三原色。所以我們可以說白色光線裡含有等量的紅綠藍三色光。三原色光任意兩種色光等量相加,則成為三原色光中另一種色光的互補色光。如下:
紅光+綠光=黃光;互補與藍光 紅光+藍光=品紅光;互補與綠光
綠光+藍光=青光;互補與紅光
(註:此現象和人的視覺傳感系統有關,人的眼睛內有幾種辨別顏色的錐形感光細胞,分別對黃綠色、綠色和藍紫色的光最敏感如果辨別黃綠色的細胞受到的刺激略大於辨別綠色的細胞,人的感覺是黃色;如果辨別黃綠色的細胞受到的刺激大大高於辨別綠色的細胞,人的感覺是紅色。雖然三種細胞並不是分別對紅色、綠色和藍色最敏感,但這三種光可以分別對三種錐形細胞產生刺激。例如,紅光與綠光按某種比例複合,對三種錐狀細胞刺激後產生的色覺可與眼睛對單純的黃光的色覺等效。但決不能認為紅光與綠光按某種比例複合後生成黃光,或黃光是由紅光和綠光複合而成的)。
如果三原色光中某一種色光與三原色光以外的某一種色光等量混合形成白光,則這兩種色光為互補色光。能夠形成相互抵擋的效果。於是我們有了三對互補色光黃光與藍光;紅光與青光;綠光與品紅光;(上面紅色字體內容節選自百度百科,特此感謝)。
三原色光紅,綠,藍的互補色光品紅,黃,青我們稱為三原色素。
光源對染髮效果的影響:
我們已經了解到光也是含有顏色的,那麼在我們染髮的時候,色光是否能影響我們對顏色的判斷呢,在不同光源下,顏色所呈現的效果又有什麼差異呢?
從上圖可以看到,在太陽光線下暖色與冷色光的光波分布較均勻,所以在太陽光下我們所呈現的染髮色彩結果最能體現的完美。
在電燈的光線下,暖色,尤其紅色光波加長,所以在電燈下所呈現的染髮結果會偏向紅色。
在螢光燈的光線下,冷色的光波長度超過暖色,所以在螢光燈下所呈現的顏色效果會偏向冷色。
學員:這麼說即便色彩染的統一了也會有視覺差了?
楊會長:視覺差是永遠存在的。因為即使在同一光源下,頭髮受光的角度,距離和受光的強度也各不相同,因為我們的頭是半球體,所以就算是在相同光線下,他們反光的明度,色相,彩度也不盡相同。還有顏色也會受時辰,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比如晨,幕,晝,夜,由於自然光處於運動狀態,頭髮受光的角度,距離也跟隨變化,尤其色彩的冷暖特性變化最為明顯。
了解了光和色彩的淵源,我們再來談色彩,談到色彩,我們自然就會想到小學時代就學過的三原色,因為三原色是所有顏色的老祖宗。那麼三原色,有人說是紅綠藍,有人說是紅黃藍,到底哪個是正確的呢,呵呵,他們都是正確的,只不過運用範圍不同,所以色彩學把顏色分為加法混色和減法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