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陵饒荊榛,白日愁春雨。」宋六陵屹立在江南一帶,南宋的興衰演變凝聚於此,明代詩人顧炎武為這段歷史寫下的一首輓歌。
這塊土地承載了許多了滄桑的過往,也有過輝煌的燦爛,只是最後都化為煙消雲散。可是也有沒消逝的東西,它以另一種方式流傳下來,就是難以被磨滅的忠義之魂。
一、冬青樹是忠義的象徵,也曾象徵著女性貞節
一棵樹有它的歷史,有它的被賦予的另一種精神象徵。柳樹象徵著離別,楊樹代表了質樸,這些被賦予象徵的樹出現在詩人的一首首詩篇中,再一次活了過來。冬青樹也有著它的意涵,在歷史的長河中,它是生命力強盛的代表。也曾代表著女性貞節,那一曲曲的佳話歌頌映射著冬青樹和女性貞潔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結。
1.生命力的強盛延展了精神的不衰
找到一種象徵意味著能夠從其中發現曾經的故事,冬青樹就是曾經歌頌女性貞節故事的一個落點。這裡我們可以來探究一下為何是冬青樹而不是其它樹呢?也許沒有這麼多的必然,可能是因為它恰好出現在女性貞節故事裡,接著人們開始對其添加了種種意義。這部分由於偶然成就的故事裡面,慢慢地人們開始找另一些特質來加強這兩者的聯繫。
冬青樹自古被視為生命力強盛的象徵,「青」字就有綻放生命力的表徵。女性在古代地位低下,男尊女卑的古代傳統一直對於女性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和不合理的約束。歷史上那些忠貞女性在那種環境下更加體現了其精神力量是多麼強大,因為貞節對於古代的一些女性而言是大於她們的生命的,這是刻在她們內心深深的價值觀念。
一首首詩歌感嘆這種力量的強大,為了貞節付出生命的故事化作詩句,那些墓碑旁,種下的就是冬青樹的樹種。所以精神生命力就這樣貫穿著時間,生命雖逝,可種下的樹會再次展現它的生命力,這種象徵著生命力延續的故事正體現了女性貞節精神的不衰。
於是,冬青樹一開始承載的是這部分的精神,後來,歷史上永遠會發生不一樣的變數,人們都會試著再賦予其他的意義,對冬青樹也不例外,它的文化意義在演變,那麼這個轉變過程發生了些什麼?
2.冬青樹的象徵是如何轉變的
發生於南宋末年那段忠義的往事,因為有了故事而後有了意義,這段故事,發生在凝聚著南宋興衰變化的宋六陵。南宋滅亡後,皇陵猶存,可是時間不久它就被盜墓者盯上了,外族的盜墓者無視這個朝代留存的最後尊嚴,將皇陵裡攪動的一片狼藉。甚至將屍體也被掘出,挫骨揚灰,這個朝代的最高統治者竟落到這般下場。
可是有一部分人,他們的忠義之魂驅使著他們的身體,不顧危險將這些屍體遺骸收集起來,再將他們重新安葬。他們是誰,僅僅是幾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唐珏、林景熙、王英孫、謝翱和鄭樸翁。
他們將這些遺骸秘密安葬在蘭亭天章寺,和以前貞節女性生命力延續象徵般,他們希望自己的君主的精神力永不消逝,於是種下冬青樹作為生命延續的標識。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冬青五義士」。冬青樹的象徵,在原本的貞節轉向了對忠義的歌頌。
二、忠義為何成為時代難以磨滅的一部分
冬青樹承載著忠義之魂,強盛的生命代表著它們是不易逝去的,長存也常青。忠義的意涵在歷史上也不單只有冬青樹這一載體,每個時代忠肝義膽的人物鮮活地照亮了他們的朝代,也留下了他們的精神力量給後世。時間會流逝,朝代會更替,君王會落幕,可是忠義似乎不曾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忠義之魂就像會不停的傳承一樣,在每個時代的英雄上重生,為何忠義難以被時間磨滅呢?
1.忠義之魂彰顯了人性可貴的一面
偉大的事物總是因為它超脫了人們固有的想像力,固有的認知而被人銘記,偉大的人亦此,他們做出常人無法做到的,付出常人無法企及的,而後留下的背影是人們可以去追隨的。忠義之人就是這樣留下一個個背影。
忠肝義膽的關羽就是以這樣一種形象成為了後世的精神力量,各個寺廟或多或少能看到關公的身影。甚至它影響到了海外,從日本的江戶時代開始,關帝信仰走進了人們的心中,關公的忠義之魂活在許多人的心中。
關羽代表的忠義形象在某種程度上讓人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這一面在人們生活的時代可能並不是時常能夠感受到,所以顯得可貴。我們能夠感到人們對於人性可貴一面的嚮往,他們通過祭祀,建廟等方式來紀念這些為了國家獻出了自己忠義之魂的英雄。也通過這種方式告訴人們人性可貴一面是存在於世的,應該使自己朝著他們盡己所能地展現人性可貴的一面。
2.值得被推崇的忠義是構建社會穩定的一環
每個時代都需要這些擁有忠義之魂的人,因為人們在什麼時候都需要希望,而這些人能帶給他們希望。我們得承認在某些時候人沒有那麼勇敢,有其他價值和忠義產生衝突的時候,有些人會選擇放棄忠義,歷史上這些人並不少見。可見忠義於他們來說並沒有那麼強大的執念去堅守,所以忠義是需要去推崇的,當這種價值能夠影響足夠多的人時,它才能產生更大的力量,更加廣泛的力量。
社會的構建需要人們的共識,當社會共識產生動搖的時候,將會對社會穩定產生破壞,我們需要對社會保持理性思考的空間,也需要對它擁有信心,忠義的推崇正是我們相信我們有能力去建設好這個社會。在朝代衰落,社會動蕩不安時,或許忠義能夠去喚醒人們的力量去堅守這個帶給他們美好和繁華的時代。
三、文化意義的演進是否會影響其本質
冬青樹作為某種意義的載體在不同的時間表達不同的意涵,從象徵女性的貞節到後來成為凝聚忠義之魂的存在,它的文化意義是在演進的。這和歷史的演進一樣,它可能沒有按照預示好的方向前進,跌跌撞撞地遇到不同的賦予方式。我們會因此認為這是多餘的嗎?總會發生變化的意義能夠帶給別人安慰嗎?
解答這些疑惑總是需要更加寬容的面對事物本身,我們需要來看看其中的本質是什麼,才能看到文化意義的演進有沒有對它的本質產生影響。讓我們來試圖拉長我們的視角,探尋一下這些文化意義是從何而來的,在拉扯一條繩子一樣,抓住一頭順著線找找另一頭在什麼地方。
1.文化的意涵是如何被賦予的
文化和藝術的發展在人類歷史中並非保持均勻的速度前進著,有文化繁榮的階段,當然也有黯淡的時光。對於南宋這段歷史,它的文化發展是不黯淡的,甚至是處於一個比較繁華的時期,詩人的創作有著較高的自由度。有了創作,人們就會從作品中發現各種各樣的意義,這些逐漸被人們所接受,所認同,形成了一種共識,在這個朝代布滿著這樣的文化薰陶。
這個文化的來源可能就是創作者根據他的所見所聞所感而寫下的詩篇,文化的意涵最初被他們所賦予。而這些作品被人們看到了,人們能夠看到別人能寫下他們心中已有感悟的東西,於是在民間傳播開來,這些象徵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無論是貞節還是如今的忠義,這樣的變化是隨著時間,隨著不同朝代變化而流動。
人們更需要的是什麼,這些文化的意涵就會不斷地湧現。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更印證了在南宋時代忠義之魂的不滅,冬青樹的文化意涵被人們牢牢地賦予了忠義二字。
2.文化的意涵拉長了時間的長度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巨大的時間跨度孕育了無數的文化,有的文化能夠保持鮮活的生命力流傳至今,也有的文化會被時間遺忘。就是在這樣的歷史過往中我們會感嘆,也會惋惜。南宋的故事留下的也不單只是冬青樹的文化意涵,這個曾經富饒的文化國度也曾孵出許多令人讚嘆的文化結晶,我們無法一一展開,這些文化給了當時生活在這個朝代的人些許生活慰藉,仿佛拉長了他們生命的長度。
這種體會在楊德昌的電影《一一》裡面提到過,說電影的發明延長了人壽命的三倍,我們從電影裡面汲取的經驗是平常生活可能獲取不了的。對於那個時代而言,可能沒有電影這項技術,可是他們也擁有其他文化的載體,詩歌,繪畫等等。被人們賦予的這些文化意涵都能夠拉長人的生命體驗,時間能夠暫時掙脫物理的束縛,被文化的意涵給拉長。
四、結語
一顆冬青樹被賦予了這麼多的故事,至今仍然留存在人們中,樹依然還是樹,可是人們對於它的感受決不只是一顆單純的樹而已。它的文化意義在演進,可是其精神內核依然沒有發生改變,鮮活的生活力仍在時間長河中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