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雄防治登革熱見聞 小朋友比賽抓孑孓

2021-01-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原標題:高雄防治登革熱見聞

  登革熱確診病例破萬,這是臺灣疾控管制部門16日公布的數字。

  雖是盧美珍不願意看到的,可還是發生了。

  14日上午,盧美珍家門口貼了一張通知單,上面寫著:「防疫人員將於9月16日下午1點50分到4點去貴宅進行家戶室內外孳生源檢查及緊急噴藥作業。」

  在臺灣,一旦有患者被確診為登革熱病例,防疫人員將在其住家及工作地方圓50米範圍內實施成蟲化學防治措施。此刻,盧美珍意識到,疫情離自己這麼近。她怎麼也沒有想到,今年的疫情如此嚴重。

  地處臺灣南部的高雄市這幾年一直是登革熱疫情的重災區。去年這段時間,盧美珍曾接到兩張這樣的通知單。

  雖然是提前兩天通知,盧美珍對配合防疫人員工作並不陌生,但是將家裡三層樓的全部物件用塑料膜包得嚴嚴實實,仍不是件輕鬆的事。「前天買了塑料膜,整理了足足一個晚上和一個上午。」她說。

  16日下午1點50分,防疫車準時達到盧美珍的家門口。趁著他們準備各種設備,盧美珍將92歲的婆婆小心翼翼地攙扶到對面一戶人家暫時休息。

  在一名疾控部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兩名防疫人員帶著防毒面罩,手握熱煙霧機,進入了盧美珍的家裡,從三樓到一樓,開始噴霧工作。不到半小時,滿屋子充滿了濃烈的藥味。

  據疾控部門工作人員介紹,工作流程要求先由他進入住戶家中檢查是否還有積水容器等孳生源,確定沒有後,再由防疫人員進入噴藥。一旁的防疫人員則補充道,噴藥要室內和室外同時進行,室內噴的藥物是除蟲菊精,主要是用來殺死蚊子成蟲的,室外噴的藥物為有機磷劑,主要是殺死蚊子的幼蟲孑孓。

  盧美珍說,噴完藥,窗戶要關閉一小時才能打開通氣,至少通氣半個小時才能進去,為了老人的健康,要通風更久才行。

  盧美珍說,登革熱疫情對自己最大的影響是「耽誤了一天的生意」。每周一到周五,盧美珍都會做蔥肉餅,賣給旁邊一所小學的學生們,生意還不錯。防疫人員來家裡噴藥的這天,只好停業。

  來自臺疾控部門的統計顯示,今年5月1日至9月15日,島內登革熱確診病例累計已達10384例。雖然高雄市的疫情沒有鄰近的臺南市嚴重,但也已突破1100例,天氣問題讓人們很是擔心後續疫情。

  記者來到高雄時,正是上午10點,趕上一場大雨。高溫、潮溼會孳生更多的蚊蟲,也會減弱各種防疫措施效果。

  同在高雄市生活,47歲的許淑華似乎對疫情的控制很有信心。她說,登革熱疫情的控制最主要是靠大家,隨著民眾防疫意識的提高,相信不會擴大爆發。

  許淑華家住高雄市林園區。一周前,同樣是接到一份通知,她才知道自己所居住的小區附近有確診的登革熱病例。「9月9日,我請了一天假,專門回家配合防疫人員噴藥。」許淑華說。

  作為當地一家醫院的護理師,許淑華更關注登革熱疫情的動向。從今年4月17日,許淑華就已經開始配合一些社會機構、幼兒園、社區開展登革熱疫情預防知識的宣傳工作。

  許淑華所在的醫院每年都會派3位護理師參與這樣的工作,她下周還要去一所小學,輔導學生如何預防登革熱。

  許淑華說,孩子們很樂意加入到尋找孑孓的活動,高雄還曾舉行過小朋友抓孑孓比賽。「趁著孩子們有興趣,告訴他們如何識別登革熱病媒,也就是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

  許淑華所在的醫院眼下對登革熱疫情保持高度警惕。記者看到,醫院前臺放著預防登革熱的資料。所有醫務人員都進行過登革熱預防知識的培訓,一旦發現疑似症狀就要及時上報。

  看不見的預防工作也在進行。「我們醫院地下道蓋子下面是一層密密的網。」該醫院負責人稱,所有的預防工作不僅要細,而且要提前到位。

  這位負責人說,前年醫院收治了一百餘位登革熱患者,去年僅有少數病例,到了今年,醫院至今還沒有一例確診病例。

  今年臺灣南部的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確診病例分布於21個縣市,98.7%集中臺南市、高雄市和屏東縣。15日新增522例,其中臺南市437例,高雄市78例。

  為建立臺南市病患分流與醫療整合,臺灣登革熱疫情指揮中心17日起依病患分類進行分流,緩解部分醫院急診擁堵情形,並由專家組成「登革熱醫療顧問團」,提供醫療院所個案診斷及臨床處置建議。

  「稍微不注意,疫情都會擴散的很快。」許淑華說,該區已有多位登革熱確診病例來自臺南。

  疫情形勢不能掉以輕心,許淑華的同事說,前天她在參加晚宴時被蚊子叮後,一直有些害怕,因為登革熱的潛伏期是3到8天。記者看到,臨出門前,她戴上了長長的袖套作為保護。

  清除病媒孳生源是防治登革熱最根本的方法,已是人們的共識。許淑華說,只有大家動起來,才能織出預防登革熱最強大的網。(記者 孟昭麗 曹檳)

相關焦點

  • 臺南市登革熱疫情失控 灌海水有用嗎
    臺灣《聯合報》28日社論說,臺南市登革熱疫情失控,除囊括今年全臺病例數的9成,還創下單周新增病例近千、死亡人數4名的新高。包括新北市發現5個登革熱病例,5人皆有臺南旅遊史,這絕非偶然。讓人憂心的是,入秋才是登革熱的疫情高峰,而賴清德市長指揮的防疫體系尚未能壓制疫情,即將登場的灌海水、灑漂白水滅蚊,則近乎是「病急亂投醫」。
  • 登革熱,滅蚊防蚊是重點,快來看看,蚊子孳生地都在哪裡?
    登革熱,禍禍的主角就是「花姑娘」--白紋伊蚊。是它,就是它!
  • 一場暴雨一場蚊,滅蚊先得滅孑孓,北京有人專門幹這個
    工人向綠植噴灑藥液。它通常在戶外活動,白天尤其是夏季清晨5-8點及下午4-8點之間攻擊性強,而且是登革熱、寨卡病毒病及黃熱病的傳播媒介。喜歡「貓」在居民家中,或者於居室附近活動的,多半是淡色庫蚊,俗稱「灰蚊子」。它主要在黃昏、夜間叮咬人,會傳播絲蟲病和流行性乙型腦炎。中華按蚊則多在夜間活動,因為會傳播瘧疾,又有「瘧蚊」之稱。
  • 《怪物獵人世界》孑孓女王捕捉位置介紹 孑孓女王在什麼地方
    導 讀 怪物獵人世界孑孓女王在什麼地方?
  • 孑孓是什麼?水裡的秘密
    【消殺公司奔奔蟲控】孑孓是什麼?孑孓(jié jué)是蚊子的幼蟲,在水中生存,如果在它還沒有變成蚊子的時候將其消滅,我們將不再受蚊子的侵擾,那麼怎麼消滅孑孓呢?1、孑孓是什麼?,是蚊子的前身,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孑孓總是在水面上頭朝下地遊動,這是為什麼呢?
  • 如何消滅蚊子的幼蟲孑孓?
    蚊子的幼蟲孑孓,胸部比頭部和腹部寬大,遊泳時身體一屈一伸,因此又稱稱為跟頭蟲。孑孓從幼蟲變成成蟲蚊子,只需要半個多月的時間,所以我們要早早開始消滅孑孓。因為孑孓直至羽化完成都是要生活在水中的,所以在春末時期,我們便要防止家裡出現死水。也可以在家裡的一些房間內,放盛肥皂水的盆子。因為肥皂水是鹼性的,而孑孓在鹼性環境中是不能生長的。當然,是有一個前提條件的,肥皂水也要經常更換。
  • 認識蚊子幼蟲—孑孓
    孑孓(jié jué),是蚊子由卵成長至蛹的中間階段,由蚊卵在水中孵化而成,身體細長,相對頭部或腹部而言,胸部較為寬大,遊泳時身體一屈一伸
  • 怪物獵人世界孑孓頭套已是當紅炸子雞,你是不是連怎麼做都不知道
    怪物獵人世界孑孓頭套已是當紅炸子雞,你是不是連怎麼做都不知道 最近怪物獵人世界的孑孓頭套成為了遊戲裡人氣最高的道具,這個頭套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於它的外形
  • 孑孓不獨活是什麼意思 易燃易爆炸表達了什麼
    孑孓不獨活是什麼意思     盼我孑孓不獨活,出自獨立民謠歌手陳粒的單曲《易燃易爆炸》 陳粒曾解釋過關於孑孓這一詞的意思。    意思為:孑孓不獨自生活下去。    孑孓,蚊子的幼蟲,是蚊子由卵成長至蛹的中間階段,由蚊卵在水中孵化而成,身體細長,相對頭部或腹部而言,胸部較為寬大,遊泳時身體一屈一伸,俗稱跟頭蟲。孑孓身體細長,呈深褐色,在水中上下垂直遊動,以水中的細菌和單細胞藻類為食,呼吸空氣。    「孑孓」的本義並非指蚊子的幼蟲。
  • 東南亞登革熱高發 出遊謹防蚊蟲叮咬
    (原標題:東南亞登革熱高發 出遊謹防蚊蟲叮咬) 新華社深圳
  • 滅治蚊子最重要的是消滅蚊子幼蟲孑孓
    孑孓這個名稱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其實就是蚊子的幼蟲,它們在水中孵化後長大了就是我們熟悉的蚊子,孑孓身體細長,呈深褐色,在水中上下垂直遊動,以水中的細菌和單細胞藻類為食,呼吸空氣。如庫蚊(家蚊)的孑孓尾端具有1條長呼吸管,管端為呼吸器的開口,呼吸時,身體與水面成一角度,使呼吸管垂直於水面;按蚊(瘧蚊)無呼吸管,孑孓尾端的呼吸器開口於身體表面,呼吸時身體與水面平行;若受驚,則馬上潛入水底。孑孓經4次蛻皮後發育成蛹,初期蛹仍可活動,將羽化時則基本不可動,而後羽化為成蚊。孑孓之所以總是在水面上頭朝下地遊動,是因為它們要用位於腹尖上的呼吸管來呼吸空氣。
  • 陽臺上養的睡蓮周圍很多孑孓,應該怎麼殺蟲?
    蚊子的幼蟲好像有個專屬的名字叫做孑孓(jiejue),一般來說,孑孓滋生的地方肯定是潮溼陰暗而且水藻過多,水質發臭。因為這些地方非常適合蚊子幼蟲生長,因為隱蔽性好,而且水藻和有機質多,這些都是孑孓最好的食物。
  • 海南日報數字報-沃爾巴克氏菌可應對登革熱
    新華社新加坡10月18日電 (記者陳濟朋)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日前說,一個協助新加坡應對登革熱的專家委員會建議
  • PLoS Pathogens:沃爾巴克氏菌有望控制登革熱疫情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研究人員4月1日公布研究報告稱,他們開發出一種利用沃爾巴克氏菌阻止登革熱傳播的方法,這項成果將有望用於控制登革熱疫情。研究人員表示,自然界中約28%的蚊子體內天然攜帶共生菌沃爾巴克氏菌,不過登革熱的主要傳播者——埃及伊蚊體內卻不攜帶這種細菌。
  • 記者手記: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穿越「冰上絲綢之路」見聞
    新華社「天健」輪9月22日電 記者手記: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穿越「冰上絲綢之路」見聞新華社記者劉詩平當地時間21日清晨,中國貨輪「天健」輪沿著挪威西海岸駛出北極圈,繼續向丹麥埃斯比約港進發
  • 夏天蚊子那麼猖狂,是因為蚊子幼蟲孑孓在不斷產生
    肯定是耳朵不斷響起嗡嗡聲的蚊子,不斷吸你血,不斷在蚊帳外影響你休息睡眠,打死了一隻又一隻的蚊子,蚊子何為滅不掉,那是因為蚊子幼蟲孑孓在不斷產生!    孑孓(拼音為jié jué),成蟲後是蚊子,蚊子的幼蟲就是孑孓,又稱為跟頭蟲、方學蟲,生活中水中,身體細長,呈深褐色,遊泳時身體一屈一伸,水中的細菌和單細胞藻類是它們的主要食物!
  • 終於,消除登革熱的方法
    世界蚊子計劃的科學家正在用沃爾巴氏菌感染蚊子,這種細菌可以防止它們感染登革熱,這意味著昆蟲不再能夠將其傳播給人類,從而極大地消除了登革熱。「如果蚊子無法感染登革熱,那麼它就無法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科學家們試圖用細菌感染蚊子,以防止它們登革熱。
  • 花腳蚊「偷渡」入境被攔 是登革熱傳播媒介之一
    廈門網(微博)-廈門日報(微博)訊(通訊員 田怡 記者 李曉平)近日,廈門東渡檢驗檢疫局對一批來自日本的進境貨櫃貨物實施衛生檢疫查驗,該批貨物為舊塑料包裝箱,起運地為日本東京,在實施預防性衛生處理後,檢驗檢疫人員在箱內發現蚊蟲蟲樣,經鑑定為白紋伊蚊
  • 對付登革熱 此蚊來「幫忙」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林霞虹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駱昌威基本消除兩個野外試驗點蚊蟲種群每年,全世界有約一半的人口面臨登革熱的危險。每年蟲媒病就要殺死約47萬多人。在全球範圍,白紋伊蚊就是最具有侵越性的入侵物種之一,同時也是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病的主要傳播媒介。然而,傳統的化學消殺法對白紋伊蚊的控制效果不佳。奚志勇團隊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利用共生菌和射線相結合的技術,釋放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雄蚊,讓白紋伊蚊「斷子絕孫」,以達到種群控制的效果,最終阻斷登革熱等疾病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