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6個億建造的全球第一望遠鏡「中國天眼」現在如何了?

2020-11-01 科學驛站

中國天眼」近兩年的科學報導相對較少,於是就有人跳出來鼓吹「天眼無用論」或者「天眼勞民傷財論」,但科學驛站認為,批判的精神固好,但在沒有做深度調研前就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這無疑會讓天眼的締造者,已經駕鶴西去的南仁東老師心寒。

這篇文章,科學驛站就來給大家聊聊「中國天眼」——當年投資6個億建造的全球第一望遠鏡。

南仁東老師

我們俗稱的「中國天眼」,它的專業名稱叫做「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它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就技術指標而言,它是當之無愧的NO.1,它在觀測宇宙天體方面的靈敏度比德國波恩100米望眼鏡高10倍有餘,比美國雷西博300米望眼鏡綜合性能提高10倍。

那些吹噓「天眼設計之初已經落伍」的人士如果否認它的先進性,請拿出直接證據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中國天眼」望遠鏡

「中國天眼」的先進性

說起「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很多人會提到服役50年之久的美國西博望遠鏡。

和FAST一樣,美國這個望遠鏡是世界上唯二利用喀斯特地貌中的天然盆地修建的超大口徑射電望遠鏡,它口徑為305米,與FAST的500米口徑小了不少。

但在FAST落成前,阿雷西博望遠鏡已經獨霸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寶座50多年了,利用其拔群的靈敏度做出了很多重大天文學發現。

下圖是阿雷西博望遠鏡。

阿雷西博望遠鏡

咱們新建成的FAST除了口徑方面大了不少外,還具有很多優勢。

比如,阿雷西博望遠鏡的主鏡面是完全固定的球面,成像是不完美的,為了對像差進行改正,上圖所示的饋源艙本身需要對信號做二次、三次反射,複雜的光路讓它不得不變得非常笨重:它重達500多噸。

但FAST的主鏡面則創新性地使用了主動面技術,每一塊面板都可以在促動器的驅動下上下運動,把鏡面從初始的球面形靈活地變成拋物面型,通過主鏡的主動變形來實現對天體的跟蹤,同時實現對像差的改正。

所以FAST望遠鏡的饋源艙外觀非常簡潔,沒有複雜的懸架結構,只要用6根柔性索吊著就可以。

下圖是FAST望遠鏡的饋源艙。

FAST望遠鏡的饋源艙

「中國天眼」是世界上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中國天眼不僅是世界最大單口徑的望遠鏡,還是世界上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我們前文提到,它在觀測宇宙天體方面的靈敏度比德國波恩100米望眼鏡高10倍有餘,比美國雷西博300米望眼鏡綜合性能提高10倍。

我舉個例子,就在南仁東老師駕鶴西去的幾天後,位於澳大利亞的帕克斯望遠鏡就傳來了好消息:它在驗證觀測中,確認了FAST望遠鏡在8月22日發現的一顆脈衝星候選體:這是FAST望遠鏡確認發現的第一顆新脈衝星,被稱為FAST脈衝星一號(FP1),自轉周期1.83秒,距離粗估1.56萬光年

而且FAST望遠鏡發現這顆脈衝星時,只用了52.4秒的觀測,得到的信號/噪聲比值(信噪比)就達到了帕克斯望遠鏡驗證時所用2100秒觀測的3倍!FAST的靈敏度之高,果然名不虛傳!

圖片來源:國家天文臺

上圖中,A上為FP1脈衝星的平均脈衝輪廓;A下為多個單脈衝輪廓。B為FAST脈衝星二號的多個單脈衝輪廓。

「中國天眼」發現的脈衝星有啥意義?

看到這裡很多人就問了,脈衝星是幹嘛的?中國天眼發現脈衝星有啥用?

其實,脈衝星就是旋轉的中子星,它能夠周期性地不斷地發出電磁脈衝信號,所以人們稱之為脈衝星。

脈衝星的研究意義重大,比如,如果我們能夠掌握脈衝星的周期規律,它就能作為一個導航星。試想一下,當幾百年後人類的星艦駛向太陽系之外,脈衝星就成了茫茫星海中名副其實的燈塔。通過對脈衝星周期的監測,星艦可以隨時掌握自身的運動速度,進而推算在宇宙中航行的坐標,這就是所謂「脈衝星導航」,下圖是脈衝星導航的假想圖。

脈衝星導航

文章敘述到這裡,相信很多讀者都能夠了解到「中國天眼」的先進性以及建造的重大意義。

「中國天眼」的研究需要繼承者

不過,儘管天眼FAST的研究意義重大,但畢竟這個設備建在了貴州的大山深處,而貴州畢竟身居內陸,交通不便,所以,如何尋找「中國天眼」的繼任者就成了讓人頭疼的事。

21世紀畢竟不像五六十年代,老一輩科學家靠著情懷就能在大山深處隱姓埋名幾十年。

所以,在前兩年,「中國天眼」10萬年薪難覓駐地科研人才的消息就上了熱搜。

「中國天眼」10萬年薪難覓駐地科研人才

我們先來看看貴州基地人員緊缺的現狀:

FAST正式投用後,已經啟動24小時觀測,科研人員需三班倒輪流值班,而現有的駐地人員只有20多名,人手上「捉襟見肘」。

為此,FAST在全國範圍內啟動了一輪又一輪的人才招聘,招聘的人員將分配在數據處理、數據中心運營和通信維護等崗位,要求科研人才能夠長期在FAST現場工作,表現優秀者年薪大概能達到10萬元左右。

但是,FAST公開招聘的結果是——只招到半數科研人才,與預期相去甚遠。

「中國天眼」10萬年薪難覓駐地科研人才

那麼,「中國天眼」10萬年薪為何吸引不來科研人員呢?

一方面,貴州畢竟不如沿海城市發達,駐地偏僻、條件艱苦,一般情況下,科研人員駐地半個月後才能回趟家,會和家人長期分居兩地,如果年輕人有更好的選擇,很多人就不會選擇這裡。

其次,FAST驗收後,工作人員主要進行數據處理和設備維護等方面的工作,這可不像建設期和調試期那麼有挑戰性,工作會比較枯燥。

再次,天文研究的結果充滿了不確定性,儘管我們對宇宙的認識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誰也說不準FAST究竟是否能有大的發現,短期內可能不會有重大的科研成果,這就需要年輕人有坐十幾年「冷板凳」的準備,對一些急功近利的科研人員也沒有吸引力。

天文望遠鏡

感謝「中國天眼」的締造者

最後,我們感謝「中國天眼」的締造者,已經駕鶴西歸的南仁東老師。

你也許讀過南老的故事,南仁東老師胼手砥足20多年,帶領團隊在祖國西南連綿的大山裡翻山越嶺,克服無數艱難險阻,一磚一瓦的修建起了讓世界矚目的國之重器——「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

然而就在FAST望遠鏡即將迎來初光一周年之際,他卻因肺癌晚期病情惡化,撒手人寰。

天眼之父——南仁東

FAST望遠鏡雖然蹣跚稚嫩,但它是載著中國天文學邁向星辰大海的第一步。

中國在天文領域的發現,他老若在天有靈,當會感到快慰。

FAST不僅讓中國的天文學家為之振奮,全世界的天文學家也在緊盯著它——寄希望於這個最大的「天眼」或許能找到外星人,並解開宇宙起源之謎。

宇宙

我是科學驛站,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博士,是一名熱愛科學、熱愛分享的科普答主,同時也是科學領域優質創作者、今日頭條青雲獲獎者,如果我的文章有幫助到你,歡迎點讚和關注哦。


同時,科學驛站目前正在參與「2020今日頭條百大人氣創作者」評選活動,如果您有時間,可以到我的主頁點擊【助力】,每位粉絲每天有5次助力次數,每助力5次即可獲得1次抽獎機會,獎品包括蘋果12、beats耳機和小愛音箱等獎品哦,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投資6個多億建造的全球第一望遠鏡「中國天眼」,現在如何了?
    作者:文/虞子期 「中國天眼」是包括中國在內的10國天文學家,共同提出建造的新一代射電「大望遠鏡」,是我國國家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2016年9月21日的時候建成,著落在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大窩凼。
  • 投資6個億建造的全球第一望遠鏡「中國天眼」,現在如何了?
    中國天眼,旅遊景點。實際上,中國天眼遠遠不是一個旅遊景點那麼簡單,也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簡單。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強的射電望遠鏡,擁有500米口徑球面,總面積有30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已經將它的前輩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遠遠地甩在後面了。
  • 投資6億多建造的第一望遠鏡「中國天眼」,究竟發現過什麼?
    中國天眼,耗時22年,總共耗資人民幣6.67億。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設想,以我國為主導,10個不同國家參與,2016年9月份完工,而天眼之父卻在落成一年後(2017年9月)與世長辭。天眼不僅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人類的驕傲。
  • 全球第一望遠鏡「中國天眼」,耗資6個多億建造,至今有什麼發現?
    說到望遠鏡可能很多人都有一定的了解,當我們的肉眼無法看清遠方景象的時候,就會藉助望遠鏡,但是這次我們要說到的望遠鏡卻有所不同,它的直徑長達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這個望遠鏡的名字就叫做「中國天眼」!
  • 投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除了發現脈衝星,它有什麼作用?
    中國天眼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當然比美國天眼是大了很多,是一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天眼工程投資約6.67億人民幣,所以是超過了6億。從價值上來說,中國天眼投資是值得的,畢竟開展的科學實驗是非常多的,很多人這個時候就在疑問了,投資上億到底中國天眼發現了什麼,現在如何了?
  • 中國天眼是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那曾經的第一現在怎麼樣了呢?
    中國天眼是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那曾經的第一現在怎麼樣了呢?大家提到天眼肯定就會想到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架望遠鏡,這是中國所創造出來的,位於貴州這一帶,作為國人自然會感到很驕傲,但是大家知道曾經最大的望遠鏡嗎?
  • 曾是全球最大的「天眼」,花20億建造,如今為何成了一堆廢鐵?
    而在一系列的天文觀察儀器中,射電望遠鏡因為能夠接受電磁波,不會被天氣幹擾,因此到現在都一直在應用。20世紀全球天文界有四個重要的發現:脈衝星、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這些發現都依賴於射電望遠鏡。而大型的射電望遠鏡遠看就像一隻巨大的眼睛,因此也被稱為「天眼」。天眼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有條件建立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幾個天眼集中在日本、德國、美國和中國。
  • 斥資2.6億建造的天眼,多年後竟成廢鐵,看完以後令人難以置信
    在地球上,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其中有一種望遠鏡就是用來探測外來星體的。它是射電望遠鏡,用來巡視宇宙中的未知物質以及探尋地外文明,世界上第一個斥資2.6億的天眼,曾不斷地向宇宙發送人類編碼,都2020年了它究竟如何?還能一如既往的發揮它的作用嗎?那我們中國的天眼發展如何?
  • 全球第一的「天眼」,花2.6億元建成,如今鏽跡斑斑宛如垃圾場
    全球第一的「天眼」,花2.6億建成,如今鏽跡斑斑宛如垃圾場幾十年來,我們都沒有能在太陽系的行星中發現任何一個工業化的文明。但是,人們普遍猜測,銀河系的其他恆星系中存在著某些帶有智能生命的行星。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人們就銀河系中某個地方存在著生命的可能性進行了認真嚴肅的思考與研究。
  • 中國「天眼」,世界第一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介紹接收面積:25萬平方米邊框:1.5千米地址: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大窩凼口徑:500m建成:2016年9月21日工程投資:約6.67億人民幣反射面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設施級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總工程師:南仁東(2017年去世
  • 美國射電望遠鏡全毀,全球僅剩中國「天眼」
    近日,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稱,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巨型射電望遠鏡平臺發生坍塌。隨著眾多反射鏡面的落下以及一聲巨響,地球的兩隻"眼睛"只剩下了一隻,那就是"中國天眼"。對於未知的宇宙,射電望遠鏡就像是一把打開探索之門的鑰匙,是推動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手段。
  • 美國射電望遠鏡全毀,全球僅剩中國"天眼"
    近日,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稱,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巨型射電望遠鏡平臺發生坍塌。隨著眾多反射鏡面的落下以及一聲巨響,地球的兩隻"眼睛"只剩下了一隻,那就是"中國天眼"。
  • 中國投資超6億建成的天眼,如今使用這麼久,那有什麼重大發現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中國天眼」,中國天眼指的是我國位於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是我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是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是著名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十倍天眼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對我們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對我國在天文學,以及科學探查上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 西南山嶺中的「中國天眼」 讓全球科學家大開眼界
    來源:第一財經西南山嶺中的「中國天眼」 讓全球科學家大開眼界作者: 錢童心這是一臺射電望遠鏡的悲劇,卻意外令全球科研人員收穫驚喜。去年11月,由於年久失修經費不足,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宣布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Arecibo)望遠鏡退役。
  • 全球第一「天眼」,耗資2.6億建成,如今卻鏽跡斑斑垃圾遍地
    1926年3月16日,僅在萊特兄弟發明飛機23年後,美國人羅伯特·戈達德又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從此,將人類從航空時代帶入了航天時代。 再之後便是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了,不可否認,美蘇冷戰確實給全人類帶來了半個世紀的「三戰」陰影,但由於兩國的太空軍備競賽,人類的航空航天技術也迎來了騰飛。
  • 美國「天眼」阿雷西博望遠鏡崩塌,全球僅剩中國貴州「天眼」
    中國嫦娥五號成功降落月球,開始人類44年以來首次月巖採集之際,國際太空探索界別發生另一件大事。美國最大球面射電望遠鏡,波多黎各阿雷西博望遠鏡(Arecibo Telescope)發生災難性意外,望遠鏡鏡面遭上方懸吊設備墜下砸毀。 由於阿雷西博望遠鏡直徑達數百米,整個損毀場面猶如戰區廢墟。
  • 中國耗資近7億,建造世界最大望遠鏡,相當於30個足球場
    當然我國也不例外,為了探測到太空信號,擁有無窮智慧的中國人研究出了中國天眼,這個直徑500米的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堪稱世界第一。 而且均為我國自主研發,可以說非常厲害了!
  • 耗資2.6億,曾是世界第一望遠鏡,如今鏽跡斑斑成超大垃圾場
    從古至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望遠鏡的出現給了人們眺望遠方的機會,美國曾耗資2.6億建造全球最大「望遠鏡」,但如今卻雜草重生淪落成垃圾場,背後真相讓人無可奈何。美國建造出全球最大「天眼」通過各國的發展,目前著名的幾個射電望遠鏡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德國還有中國等地,其中美國走在世界前列,於1974年建設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該射電望遠鏡在1972年到1974年曆經了兩次改造,耗資2.6億,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讓人們第一次看到太陽系以外的世界,吸引了不少國家的注意力。
  • 美國天眼閉眼,耗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將要全球開放,有何成就了?
    阿雷西博天文臺進入拆除倒計時,曾經風靡全球的「美國天眼」在2020年落幕,根據Space發布的消息指出,在12月1日,坐落在美屬波多黎各叢林深處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Arecibo Observatory)崩塌,重達900噸的電子接收器墜落到140米下的球形鏡盤上。
  • 美國天眼閉眼,耗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將要全球開放,有何成就了?
    阿雷西博天文臺進入拆除倒計時,曾經風靡全球的「美國天眼」在2020年落幕,根據Space發布的消息指出,在12月1日,坐落在美屬波多黎各叢林深處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Arecibo Observatory)崩塌,重達900噸的電子接收器墜落到140米下的球形鏡盤上。所以這直接讓整個天眼徹底崩潰了,所以拆除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