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的「天眼」,花2.6億建成,如今鏽跡斑斑宛如垃圾場
幾十年來,我們都沒有能在太陽系的行星中發現任何一個工業化的文明。但是,人們普遍猜測,銀河系的其他恆星系中存在著某些帶有智能生命的行星。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人們就銀河系中某個地方存在著生命的可能性進行了認真嚴肅的思考與研究。
當時在這個方面,美國走在了前列,因為他們擁有當時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
1963年,美國在波多黎各島建造了305米口徑的阿雷西博球面射電望遠鏡。
1974年改建後擴大到350米口徑。
阿雷西博一經問世,它的名字就在科學界如雷貫耳。
當時,這個花2.6億建成的射電望遠鏡,總的能量接收面積比全世界所有其他射電望遠鏡的能量接收面積總和還大。
它有一個強有力的無線電發射機,該發射機能發射出那些最適合於星際通訊的頻率。
實際上,由這個發射機所發射的無線電波束,很有可能被銀河系中任意一個地方的、與之相類似的射電望遠鏡檢測出來,只要那個望遠鏡正好指向阿雷西博。
在此後的半個多世紀裡,阿雷西博一直矗立在世界科技的前沿,有幾千位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使用了它,發現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天文現象。
阿雷西博被評為人類二十世紀十大工程之首,其重要性甚至大於阿波羅登月。
不過,阿雷西博雖然強大,但它還是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它是一臺天線固定的射電望遠鏡,只能利用地球的轉動來改變天線指向,無法改變天線就意味著,它不能對準天區中不同的射電源,局限性很大。而且美國航天局後來不再把載人航天領域作為重心,觀察天空星體的項目也逐漸減少,阿雷西博用處就更小了。
為此,美國政府多次驟減它的維護經費,到了2016年的時候,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甚至表示,阿雷西博如果繼續運行,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惡劣影響,於是美國政府將其關閉。
如今4年過去了,阿雷西博不僅被我國的「天眼」(FAST)超越,淪為世界第二,而且因為無人維修,已經開始大面積生鏽,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大型的垃圾場,雜草叢生,曾經的風光不再,真讓人感慨。
中國天眼意味著什麼
「你的眼睛能看多遠?」這似乎是一個永恆的問題。
二十世紀,人類的眼界已經被極大地打開。無論你是在貴州的高海拔地區,還是藏北,瞬間就能收看到紐約和巴黎的消息。
人類的智慧的疆域不斷擴大,已經延伸到太陽系外面去了,中國也在追趕世界天文領域達到的視界。
在二十世紀結束之前,中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口鏡只有25米。
但是,2016年9月25日,「中國天眼」(FAST)橫空出世。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這是什麼概念?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它也是當今探測距離最遠的望遠鏡,可達到137億光年之外。
它的球面反射面積有25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足球場大小。
它對美國阿雷西博的超越,不僅僅是反射面擴大。阿雷西博的反射面是固定不動的,「中國天眼」的反射面,卻能根據需要瞬時變形,並立刻進入聚焦。它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變形的射電望遠鏡。
大家不妨試著想像一下,一個差不多30個足球場那麼大的傢伙,瞬間變形,這是什麼概念呢?
而且,「中國天眼」的綜合性能是美國阿雷西博35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的10倍!理論上說,「中國天眼」(FAST)能接收到來自宇宙邊緣的電磁信號。
當時,「中國天眼」工程,總體設計醞釀的時間超過二十年,但是僅用了五年半的時間我們就建成了。這樣一個巨大的工程,建在貴州這個大山溝裡,建築材料怎麼運進來的,又是怎麼施工的?這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奇蹟。
如果簡單地用一句「這是中國綜合國力的體現」來概括,這個「體現」中包含著多少內容,你能想像得到嗎?
這其中,科研部門的協作,貴州幹部群眾的支持,參加工程的工人群體的奮鬥,日日夜夜奮戰,這些力量凝聚在一起,讓中國在這個領域突然「彎道超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關於「中國天眼」的靈敏度問題,曾經有這樣一個通俗易懂的說法:「你在月球上打電話,這裡能聽得很清楚」。
要是這樣的話,這個傢伙的作用還可思議嗎?
小結:
我們祖先的天文成就曾使中華在農業時代獲得長久進步;西方十六世紀勃勃興旺的天文學。讓歐洲的工業時代迅猛發展。人類觀察天體,由最初的肉眼,繼而用光學望遠鏡,再到現在的射電望遠鏡。人類已經走過第一次革命進步和第二次革命進步,現在,我們是否走到了第三次革命進步的前沿呢?想到這裡,或許大家該感覺到「中國天眼」這個國之重器的非凡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