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全球「天眼」,花2.6億修建,如今一看,雜草叢生鏽跡斑斑

2020-11-12 小沐新媒體

在人類悠久的歷史上,太空一直都是處於未知的狀態,一直都有一層神秘的面紗籠罩在它的身上。但是人類對於探索太空這項工程可謂是從未停止過前進的步伐,而其中的差距最最最明顯的就是屬於望遠鏡了,望遠鏡的進步可謂是非常之大,而早在19年的後期人類在望遠鏡上邁出了重大的一步發明出了——射電望遠鏡,而射電望遠鏡其功能不言而喻就是用來觀測太空與研究來自星體中的射電波。

話題討論:曾是全球有名「天眼」,花2.6億修建,如今一看,雜草叢生鏽跡斑斑

在人類探索外太空的時候,對於這些觀測儀器的發明是非常必要的,而人類發明了許許多多的關於觀測天文的儀器,其中,相比於光學望遠鏡,射電望遠鏡的作用比光學望遠鏡要好得多,且射電望遠鏡主要功能是接受更短的電磁波,並且這個波長的電磁波不會因為天氣的原因而被受到幹擾。

與此同時,射電望遠鏡不僅不會受到天氣的影響,還能直接透過層層雲層,直接勘測,而且不會也不會因為氣象的變化而受到任何一點一滴影響,另外還能將星際以及星際上的塵埃雲的所帶來的的影響統統都給消滅掉,可以說,射電望遠鏡這是一具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的勘測外太空儀器,也正是因為這件儀器,擴展了人類觀測宇宙的範圍,為人類探測宇宙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堪稱人類在外太空史上的一大重要發明。

然而早在2019年間,國際在世界上天文學領域取得了實際性的進展,並且得到了四個重大的發現:發現了脈衝星、類星體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與星際有機分子,然而之所以會有這些重大的發現,都是是因為這項射電望遠鏡所發現的,與此同時這種大型的射電望遠鏡因為其造型與一口大鍋特別相似,所以它也有一個特別形象的稱號,那就是「天眼」,而且世界聞名的射電望遠鏡,分別集中在日本、德國、美國以及我們國內這些國家。

而在國際的天文學領域上有曾被一度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它始建於1974年,美國花費了極其龐大的2.5億的金額所打造出來的射電望遠鏡,剛開始它的直徑為305米,慢慢的在時代的發展下,以及物資的完善下,它被不斷改善再改善,最後它的直徑竟然高達350米。

為何要打造這個龐然大物呢?

是因為有其他更加遙遠的星體,為了方便觀測,各個大國的天文學家們紛紛展開空前的大規模發展,為了能夠檢測出微弱天體所發出的信號,他們必須研究並製成這種勘測設備,而在之前,1960年的時候,全世界所有的射電望遠鏡所收集到的天體射電能源非常之少,相當於一個湖泊內的幾滴湖水罷了,這點量,連研究都不夠研究。

而追溯到源頭,還是因為勘測到的很少,也就是望遠鏡的觀測能力不夠強大,無法獲得更加直觀與更為詳細的信息進行研究,而在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兩臺射電望遠鏡德國埃費爾斯貝格和美國格林班克的也才僅僅不過100米的口徑大小,根本不夠觀測進行研究的。

所以,為了能夠更加直觀更為詳細的探測月球,小行星以及各種衛星,著名的阿雷西博工程也就由此誕生了,其位置是位于波多黎各,在當時,修建完成之後為了表示熱烈的慶祝,阿雷西博還對於在那個時候最有可能存在生命體的球狀星團發射了一系列由1679個二進位的數字所組成的信號,當時那個星團距離地球大約25000光年的距離,而此次行動被稱為阿雷西博信息。

假設那個星球有生命的話,那麼將會接收到來自啊雷西博所發出的信息,到達之後會顯示出以下圖案,裡面包括了DNA所包含的化學元素序號;核苷酸的化學式;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人的外形;太陽系成員的簡單信息等等,並且在那十幾年的時候,啊雷西博一直都在努力地進行一系列的工作,為人類探測外星生命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大量的情報。

而因為阿雷西博望遠鏡其外形尤為壯觀,成為了不少影視的常駐代表,007系列的《黃金眼》以及電影系列的《接觸》的一些場景,都是在它這裡拍攝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時間的推移,慢慢的美國的宇航局已經將目光轉到了,類似於哈雷那樣的發展上面去了,安裝在地球軌道的外部上的光學鏡上,而啊雷西博也由此慢慢地被美方所淡忘,它的外形十分壯觀,由此他的體積也是非常龐大的,每年都是需要極其龐大的資金來進行保養,但美國航天局對於撥給啊雷西博的款項,卻是逐年縮水,越來越少,從剛開始的1200萬直接暴跌到100萬美金,甚至到後來,美國航天局直接的停止了對於啊雷西博的資金支持。

由於阿雷西博所需要的款項太大,美方沒有太多精力與資金去投入到這方面上去,且有了新的支持目標,新的設備,啊雷西博已經被美方直接否決掉了。而阿雷西博因為常年無修,經常處於破損的狀態,現如今,那裡雜草叢生,更是沒人打理,使得那裡亂七八糟的,看上去像是一個大型的垃圾回收站,而在以前它曾被萬眾矚目,成為所有人的焦點,但現如今已經跌至了谷底、無人過問。

在21世紀初期的時候,我國建立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而以前啊雷西博的記錄也隨之被我國所打破,而現在的阿雷西博被來自於達大學的一個科學小組所接管,現如今只能勉強的維持現狀,只能勉強的進行勘測,而研究人員們制定了在將來的某一天全面關閉這裡的計劃,也被大家一致認可,讓這個經歷了顛覆,又跌至谷底的探秘者正式退休,事實上,它已經跟不上時代了,這是它最好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曾是全球的「大天眼」,花2.6億修建,如今卻雜草叢生鏽跡斑斑
    望遠鏡的發展歷程非常漫長,由新的觀望設備出現就會有舊的觀望設備遭到拋棄,曾是全球最大的「天眼」,花2.6億修建,如今卻雜草叢生鏽跡斑斑。射電望遠鏡的有著面積巨大的大口徑,它的外形有點類似於一個大鍋,因此人們便很形象地把它稱為「天眼」。世界上著名的幾大「天眼」射電望遠鏡分別坐落於美國、中國、德國以及日本等國家。我們今天主要講講來自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 曾是地球上最大「天眼」,直徑達350米,如今卻雜草叢生鏽跡斑斑
    但是因為人類的能力有限,截止到如今,最遠的人類太空飛行器也才勉強飛出太陽系而已,因此望遠鏡成為了人類文明窺探宇宙面貌又一個重要的神兵利器。 而在今年的一月,一個消息同樣讓人感到振奮,我國國家天文臺研發設計的「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驗收,正式投入使用。
  • 全球第一的「天眼」,花2.6億元建成,如今鏽跡斑斑宛如垃圾場
    全球第一的「天眼」,花2.6億建成,如今鏽跡斑斑宛如垃圾場幾十年來,我們都沒有能在太陽系的行星中發現任何一個工業化的文明。但是,人們普遍猜測,銀河系的其他恆星系中存在著某些帶有智能生命的行星。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人們就銀河系中某個地方存在著生命的可能性進行了認真嚴肅的思考與研究。
  • 曾是世界最大「天眼」,花2.6億美元建成,如今鏽跡斑斑雜草叢生
    阿雷西博望遠鏡這個名詞大家一定都十分陌生,但如果提到「天眼」大家一定就十分熟悉了。提到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大家想到的基本都是中國貴州在2016年建成的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但實際上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在美國的阿雷西博天文臺。而他們統一使用的,都是單口徑的射電望遠鏡。這是一種人類設計出來的特殊的天線以及無線電的接收器。用於接收來自天空中的無線電波。普通的光學望遠鏡是傳統的天文學中光學的主要研究觀測儀器,研究的是來自天體頻譜的光波。
  • 全球第一「天眼」,耗資2.6億建成,如今卻鏽跡斑斑垃圾遍地
    而在近代歐洲,還有一位奧地利裁縫弗蘭茲·瑞切特曾自製過一件飛行衣。而他滿懷信心,穿著這件衣服從艾菲爾鐵塔上跳下去後,卻當場墜亡。 一直到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第一架飛機後,人類才總算開啟了對天際線的天梭。而就在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後不久,1908年,廣東的馮如也研製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架飛機。
  • 曾是世界第一望遠鏡天眼,如今鏽跡斑斑,淪落成大型垃圾場!
    我們都知道望遠鏡是人類觀測宇宙的重要方式之一,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的望遠鏡已經越來越先進了,而中國的「天眼」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望遠鏡之一。曾是世界第一望遠鏡天眼,如今鏽跡斑斑,淪落成大型垃圾場!
  • 曾經的「天眼」,如今鏽跡斑斑,像個大垃圾場
    中國的「天眼」是指一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
  • 耗資2.6億,曾是全球最大「天眼」,如今鏽跡斑斑成超大垃圾場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秒懂新世界】」,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消息資訊 從古至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望遠鏡的出現給了人們眺望遠方的機會,美國曾耗資2.6億建造全球最大「望遠鏡」,但如今卻雜草重生淪落成垃圾場
  • 曾是「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現卻是鏽跡斑斑,像一個巨型垃圾場
    比如20世紀60年代美國科學家製造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它曾經被人譽為世界天眼,但是這個望遠鏡現在的情況卻比較糟糕,如今其鏽跡斑斑,宛如一個巨大的垃圾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美國當年為修建這個望遠鏡,花費了大量的錢財,該望遠鏡從建立到現在,為整個人類的宇宙觀測,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很多科學家都曾利用這個望遠鏡獲得天文信息。
  • 全球第一的「天眼」,花2.6億元建成,如今卻鏽跡斑斑如同垃圾場
    佛語有云:「於眼,得色界四大造清浄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見,自地及下地六道中眾生諸物,若近,若遠,若麁,若細,諸色無不能照。」在佛教中,「天眼」是可以透視六道、遠近、上下、前後、內外及未來等的存在,十分尊貴。
  • 耗資2.6億,曾是世界第一望遠鏡,如今鏽跡斑斑成超大垃圾場
    從古至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望遠鏡的出現給了人們眺望遠方的機會,美國曾耗資2.6億建造全球最大「望遠鏡」,但如今卻雜草重生淪落成垃圾場,背後真相讓人無可奈何。美國建造出全球最大「天眼」通過各國的發展,目前著名的幾個射電望遠鏡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德國還有中國等地,其中美國走在世界前列,於1974年建設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該射電望遠鏡在1972年到1974年曆經了兩次改造,耗資2.6億,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讓人們第一次看到太陽系以外的世界,吸引了不少國家的注意力。
  • 曾經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如今鏽跡斑斑像「廢棄垃圾場」
    目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並不太樂觀,從各種影像錄像來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已經鏽跡斑斑,很多地方都布滿了灰塵,有些地方已經出現損壞,看起來已經很久沒有人維護了,所以從遠的地方看過去,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更像是一個垃圾場一樣。那為何曾經的世界第一射電望遠鏡會落到今天這般田地呢?
  • 投資2.6億,曾經世界最大「天眼」,如今卻成了垃圾場
    今天我們說說曾經世界最大的「天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它正式的名稱是:阿雷西博天文臺,於1963年創建,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直徑長305米,後來擴建到350米,佔地8萬平方米,由38778塊專門設計的鋁板組成。
  • 世界上最大的「天眼」曾耗費2.6億元打造,如今卻成了垃圾場
    導語:耗費2.6億元!它曾是世界上最大「天眼」,如今卻變成垃圾場人類天生就對神秘的星海有著無盡憧憬,自古以來人們對天穹的探索就從未停止,到了現在人們對於星空的探索更被世界各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耗費了2.6億建造,一個影響一個時代的「天眼」,現在卻變成了垃圾場,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就是位於美國的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是世界最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為了觀測星空天體和科學探測,接受天外信息,並與外星智慧生物取得聯繫,在1963年美國建造了該望遠鏡,總共耗費2.6億之多,期間經過兩次改建,再度提升了性能。
  • 曾是「世界天眼」的射電望遠鏡,如今卻鏽跡斑斑,宛如巨型垃圾場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科學家創造出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被譽為「世界天眼」。然而時過境遷,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已鏽跡斑斑,像一個巨型垃圾場,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曾有一位物理學家通過使用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研究引力波,結果大獲成功,一舉拿下了諾貝爾獎。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建立後,讓很多人對它稱讚不已。與此同時,它也引起了世人的注意,有不少人從世界各地趕去波多黎各,就為看一眼舉世聞名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 曾是全球最大的「天眼」,共花費2.6億,如今卻雜草叢生面臨荒廢
    」,建造它就花了美國2.6億,但是隨著科學發展更迭,這裡已經荒無人煙雜草叢生了,甚至面臨著荒廢。但是隨著時間的變遷,科技的發展,阿雷西博望遠鏡已經逐漸衰落了,科學發展建造起來的越來越多的儀器都取代了它的重要地位,所以它不再是很多科學家探索宇宙的首選之地,失去了這樣高的科學價值以後,國家對於它的維護也不再十分傷心,於是這裡開始很少有人來,環境逐漸破敗,因為沒有人打理,阿雷西博望遠鏡周圍都生出來很多野草,很多人看見那個景象都會感覺無比荒涼,很難想像它曾經繁華一時。
  • 曾是最大的「天眼」,向宇宙發送了一組「電報」,如今卻鏽跡斑斑
    隨著科技的發展,射電望遠鏡的口徑越來越大,靈敏度越來越高,當前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是位於我們國家貴州省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即「天眼意味著,在我們「天眼」出現之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其口徑經過擴建以後達到350米。
  • 世界第一的「天眼」,耗資2.6億建成,如今卻鏽跡斑斑雜草叢生
    1963年,「阿雷西博」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被稱為全球第一「天眼」。在「阿雷西博」誕生之前,德國和美國已經各有一臺可跟蹤信號的射電望遠鏡了,但是無法技術上還無法達到能夠探測更弱的射電信號,能接受的射電信號少得如滄海一粟。為了接收到更多的天體中的射電信號,美國「阿雷西博」運勢而生。
  • 口徑達到350米,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現在卻鏽跡斑斑
    它曾是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說起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我們國家的500米口徑「天眼」,而在我們「天眼」出現之前,曾經最大的「天眼」是美國的阿雷西博望遠鏡。雖然它曾經的貢獻很大,但是由於它修建的年代比較久,很多設備已經老化
  • 「超級天眼」慘遭不測,曾是全球第一,如今被砸出30米大裂口
    ,讓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射電望遠鏡上鏽跡斑斑,無人機鳥瞰照片顯示,反射鏡板中部和邊緣出現了大面積鐵鏽,不少人將它比喻成是一個「垃圾場」,儘管現在能勉強運行,但靈活度大打折扣,由於維修成本過高,根本負擔不成,成為了「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