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徑達到350米,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現在卻鏽跡斑斑

2020-10-01 猩猩科學頻道

射電望遠鏡的發展歷程

在1931年,負責專門搜索和鑑別電話幹擾信號的美國無線電工程師卡爾·央斯基在美國貝爾實驗室發現了一種有一定規律的無線電幹擾,幹擾信號強度大約每隔23小時56分04秒就會出現最大值,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這個時間間隔剛剛好就是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間,這個時間很巧妙。隨後經過仔細分析,卡爾斷言稱,這個無線電幹擾信號是來自銀河系的射電輻射。緊接著,美國的G·雷伯就開始研究射電望遠鏡,最後在1937年製造成功一臺射電望遠鏡。從這一點來看,發現來自宇宙深處的無線電信號,或許可以認為是一個偶然的發現,因為當時並不是專門搜尋這些宇宙射電輻射,而是在對電話幹擾信號進行鑑別時無意中發現的。

雖然是卡爾發現了來自宇宙的無線電幹擾,但是G·雷伯不僅僅製造出了射電望遠鏡,還接收到來自銀河系中心的無線電波,並繪製出了第一張射電天圖,射電天文學誕生了。所以G·雷伯被稱為拋物面型射電望遠鏡的首創者。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的射電望遠鏡越來越先進,口徑也越來越大。

它曾是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說起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我們國家的500米口徑「天眼」,而在我們「天眼」出現之前,曾經最大的「天眼」是美國的阿雷西博望遠鏡。這是一款口徑達到350米(擴建前的口徑為305米)的射電望遠鏡,在過去幾十年內取得了很多成果,如在1974年發現了第一個射電脈衝雙星系統PSR191316。除此之外,很多電影也在這裡取景,所以有一些朋友可能在影片中也看到了這一臺射電望遠鏡的風採。

雖然它曾經的貢獻很大,但是由於它修建的年代比較久,很多設備已經老化,所以現在看起來鏽跡斑斑,有點像「垃圾場」。在前段時間,它還出現了意外,支撐射電望遠鏡的金屬框架輔助電纜斷裂並掉落,砸出了一個大約為30米的大坑。所以現在這一臺射電望遠鏡的處境其實不是很樂觀。

射電望遠鏡的4大發現

雖然射電望遠鏡的出現比光學望遠鏡晚了幾百年,但是在天文學方面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都與射電望遠鏡有關。

四大發現之「脈衝星」:雖然很多朋友對脈衝星都不是很了解,但是對這個名字可能並不陌生。脈衝星就是旋轉的中子星,自轉極快,直徑僅為10公裡左右,在1967年首次被我們發現,這是一種可以不斷發出電磁脈衝信號的天體,所以因此得名「脈衝星」。

四大發現之「類星體」:這一種天體很奇特,看起來像恆星(即像我們太陽這樣的天體),但又不是恆星,而光譜看起來像行星狀星雲,但又不是所謂的星雲,發出的無線電波像星系,但它又不屬於星系。所以很特別,因此天文學家將其稱為「類星體」。

四大發現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宇宙是怎麼誕生的,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宇宙大爆炸」的說法,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指的是大爆炸以後遺留下來的熱輻射,充滿整個宇宙。

四大發現之「星際有機分子」:也就是存在於星際空間的有機分子,有助於我們研究恆星、星雲的演變過程,也增加了發現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隨著射電望遠鏡越來越先進,在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發現,甚至可能會找到外星文明的跡象。我們國家的50米口徑「天眼」也具備搜尋外星文明的能力,如果外星文明存在,他們可能會在這些設備面前無處遁形。

相關焦點

  • 口徑350米,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如今卻像一個垃圾場
    有時候看到「不明飛行物」時,有一些朋友會問到,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天眼」為什麼沒法拍攝到「不明飛行物」,其實這是不了解射電望遠鏡的功能,它們並不是拍攝這些飛行物的。那這些射電望遠鏡到底是「看」什麼的呢?
  • 口徑350米,它曾是世界最大的「天眼」,如今卻無人問津成垃圾場
    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坐落於貴州,又名天眼。它是自1994年建設動工以來,直到2016年才正式投入運行。天眼的口徑達到了500米,遠超過世界第2大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口徑達到了350米,在中國天眼出現之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也被人類寄予了厚望,和中國天眼一樣,都發現到了很多顆的脈衝新星以及類地行星。相比較光學望遠鏡而言,顯然射電望遠鏡能夠捕捉到太空中更多微弱的信號。即便這些信號並不能等同於地外文明發射到地球上的信號,但對於人類來說都是可探知的。
  • 曾是地球上最大「天眼」,直徑達350米,如今卻雜草叢生鏽跡斑斑
    而在今年的一月,一個消息同樣讓人感到振奮,我國國家天文臺研發設計的「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驗收,正式投入使用。 而到了11月,「中國天眼」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發現了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值得一提的是,它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 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鋼纜再次斷裂,鏽跡斑斑,像個垃圾場
    之所以會有點熟悉,那是因為我們國家的500米口徑「天眼」就是一款非常先進、靈敏度非常高的射電望遠鏡。而之所以會感到有一些陌生,這是因為我們很少會接觸到這些射電望遠鏡,我們平常使用到的望遠鏡一般都是光學望遠鏡,即將遠處的可見光景象「拉近」到我們的眼前。而射電望遠鏡不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那些不可見光的景象,即肉眼沒法看到的景象。
  • 曾是最大的「天眼」,向宇宙發送了一組「電報」,如今卻鏽跡斑斑
    在1946年,科學家開始建造口徑達到66.5米的固定拋物面射電望遠鏡,在1955年,口徑達到76米的可轉拋物面射電望遠鏡完成建造,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口徑達到幾十米、數百米的射電望遠鏡相繼誕生。,靈敏度越來越高,當前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是位於我們國家貴州省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即「天眼」),口徑排名第二位則是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 美國最大「天眼」已鏽跡斑斑,像個垃圾場,我們天眼現在如何
    我們分布看看世界上第一大、第二大天眼的現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是我們國家的「天眼」,口徑達到500米。在我們「天眼」出現之前,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是曾經最大的「天眼」,它的口徑為305米,在擴建以後達到350米。從外形來看,兩個「天眼」都相似,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這樣的射電望遠鏡用來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無線電信號,其中的原理前文已經提到,所以這些望遠鏡都像一口鍋,造型自然相似了。
  • 曾是世界第一望遠鏡天眼,如今鏽跡斑斑,淪落成大型垃圾場!
    我們都知道望遠鏡是人類觀測宇宙的重要方式之一,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的望遠鏡已經越來越先進了,而中國的「天眼」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望遠鏡之一。曾是世界第一望遠鏡天眼,如今鏽跡斑斑,淪落成大型垃圾場!
  • 全球第一的「天眼」,花2.6億元建成,如今鏽跡斑斑宛如垃圾場
    全球第一的「天眼」,花2.6億建成,如今鏽跡斑斑宛如垃圾場幾十年來,我們都沒有能在太陽系的行星中發現任何一個工業化的文明。但是,人們普遍猜測,銀河系的其他恆星系中存在著某些帶有智能生命的行星。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人們就銀河系中某個地方存在著生命的可能性進行了認真嚴肅的思考與研究。
  • 曾經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如今鏽跡斑斑像「廢棄垃圾場」
    說起「天眼」,現在很多人都可能想到的是位於我國貴州省的射電望遠鏡FAST,FAST射電望遠鏡由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這個射電望遠鏡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射電望遠鏡,其口徑達到500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曾是世界最大「天眼」,花2.6億美元建成,如今鏽跡斑斑雜草叢生
    阿雷西博望遠鏡這個名詞大家一定都十分陌生,但如果提到「天眼」大家一定就十分熟悉了。提到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大家想到的基本都是中國貴州在2016年建成的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但實際上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在美國的阿雷西博天文臺。而他們統一使用的,都是單口徑的射電望遠鏡。這是一種人類設計出來的特殊的天線以及無線電的接收器。用於接收來自天空中的無線電波。普通的光學望遠鏡是傳統的天文學中光學的主要研究觀測儀器,研究的是來自天體頻譜的光波。
  • 在中國天眼之前,它曾是世界第一射電望遠鏡,如今淪為垃圾場!
    即使在中國天眼出現之前,世界上還有一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它就是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它的直徑達到了305米,在上個世紀60年代建成。是當時世界上單口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它的建成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驚嘆。
  • 曾經的「天眼」,如今鏽跡斑斑,像個大垃圾場
    中國的「天眼」是指一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
  • 曾是全球「天眼」,花2.6億修建,如今一看,雜草叢生鏽跡斑斑
    話題討論:曾是全球有名「天眼」,花2.6億修建,如今一看,雜草叢生鏽跡斑斑而在國際的天文學領域上有曾被一度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它始建於1974年,美國花費了極其龐大的2.5億的金額所打造出來的射電望遠鏡,剛開始它的直徑為305米,慢慢的在時代的發展下,以及物資的完善下,它被不斷改善再改善,最後它的直徑竟然高達350米。
  • 曾是全球的「大天眼」,花2.6億修建,如今卻雜草叢生鏽跡斑斑
    望遠鏡是一種極其強大的發明,它的出現迅速地推動了大家探索宇宙的進程,讓大家終於可以親眼所見想像之中的茫茫宇宙。望遠鏡的發展歷程非常漫長,由新的觀望設備出現就會有舊的觀望設備遭到拋棄,曾是全球最大的「天眼」,花2.6億修建,如今卻雜草叢生鏽跡斑斑。
  • 這臺射電望遠鏡曾是最大「天眼」,如今卻生滿鏽,像個垃圾場
    ,現在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已經可以達到500米,即我們國家的「天眼」。在我們國家500米口徑「天眼」誕生之前,曾經最大口徑的「天眼」射電望遠鏡是美國的阿雷西博望遠鏡,它的口徑達到350米。不過,現在美國這一個「天眼」阿雷西博望遠鏡已經年久失修,鏽跡斑斑,看起來像一個垃圾場。
  • 這臺射電望遠鏡曾是最大「天眼」,如今卻生滿鏽,像個垃圾場
    曾經最大的「天眼」像個垃圾場射電望遠鏡,顧名思義,其實就是用來觀測和研究來自天體的射電波的觀測設備,可以測量來自天體的射電強度、頻譜及偏振等基本參數。從射電望遠鏡的發展歷程來看,可以追溯到1931年。當時無線電工程師卡爾·央斯基在貝爾實驗室裡發現來自銀河系的射電輻射,隨後G·雷伯在1937年製造成功第一臺拋物面天線直徑為9.45米的射電望遠鏡。
  • 曾是「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現卻是鏽跡斑斑,像一個巨型垃圾場
    從古至今,人類對宇宙空間的好奇,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比如中國歷史上的嫦娥奔月,就是古人對太空的幻想。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對太空的探索越來越深入。時至今日,已經實現了載人航天,可以通過宇宙飛船,在太空觀測整個地球的外貌。
  • 它曾是世界上最大「天眼」,如今卻變成垃圾場
    人類天生就對神秘的星空有著無盡憧憬,自古以來人們對天穹的探索就從未停止,到了現在人們對於星空的探索更被世界各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人們不相信偌大的宇宙就只有地球一個孤零零的生命行星,堅定的認為宇宙中還存在智慧生物,為此建立了觀測星體的巨大天文設施,也就是天文望遠鏡。可是你知道嗎?
  • 曾是「世界天眼」的射電望遠鏡,如今卻鏽跡斑斑,宛如巨型垃圾場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科學家創造出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被譽為「世界天眼」。然而時過境遷,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已鏽跡斑斑,像一個巨型垃圾場,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曾有一位物理學家通過使用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研究引力波,結果大獲成功,一舉拿下了諾貝爾獎。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建立後,讓很多人對它稱讚不已。與此同時,它也引起了世人的注意,有不少人從世界各地趕去波多黎各,就為看一眼舉世聞名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 35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被砸出個大洞,像個垃圾場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我們國家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天眼」和美國350米口徑「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外形很像,看起來都像一口大鍋。這是因為這些射電望遠鏡主要用來觀測和研究來自天體的射電波的基本設備,可以對宇宙深處的天體射電強度、頻譜及偏振等量進行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