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地球上最大「天眼」,直徑達350米,如今卻雜草叢生鏽跡斑斑

2021-01-19 騰訊網

在人類數千年的文明當中,始終沒有放棄對天空的期待和幻想,不過隨著科技不斷向前的發展,人們也正在一點點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

但是因為人類的能力有限,截止到如今,最遠的人類太空飛行器也才勉強飛出太陽系而已,因此望遠鏡成為了人類文明窺探宇宙面貌又一個重要的神兵利器。

而在今年的一月,一個消息同樣讓人感到振奮,我國國家天文臺研發設計的「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驗收,正式投入使用。

而到了11月,「中國天眼」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發現了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值得一提的是,它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更是超過了此前著名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10倍。

而阿雷西博,才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主角,這與國內的天文望遠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昔日光輝的它,曾經是世界上最大「天眼」,直徑達到了350米,如今卻已經是雜草叢生鏽跡斑斑。一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用於科學研究的天文望遠鏡,通常分為兩種,其中包括上述所說的「天眼」,也就是射電望遠鏡,以及光學望遠鏡。

兩者的相同點在於,都能夠觀察天體發出的電磁波,不過兩者電磁波長並不同,除此外射電望遠鏡接收的是無線電波,而光學望遠鏡接收可見光。因此射電望遠鏡在避免天氣幹擾等方面更加具有優勢,而且也不需要鏡片之內的光學鏡頭,而是由直徑幾十米到數百米的「鍋蓋」組成,模樣有些類似雷達,用於探測宇宙電磁波繪製的圖像。

1959年,美國康內爾大學的天文學家柯康尼發表論文認為,應當利用現有的設備,在1420兆赫頻率附近搜尋地外文明,因此得到了強雷的反應,而到了1960年,NASA開展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計劃搜尋地外文明的奧茲瑪工程,不過由於射電望遠鏡的功率有限,效果並不理想,這也促使了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構造。

經過數年的建設,阿雷西博觀測站於1963年11月1日正式開幕,科學家利用其對100光年以內800多顆類太陽恆星進行檢測,但一無所獲,人們的熱情大大減少。

但是它卻在科學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外天空的觀測發現了不少脈衝星,並且在1974年和1980年進行了擴建。而隨著007系列等著名電影在此地的拍攝,導致阿雷西博望遠鏡也逐漸為世人所熟知。

不過在冷戰結束後,隨著美國在太空事業投資的迅速減少,阿雷西博望遠鏡日益增高的維修費用卻日益增高。而到了21世紀,NASA開始致力於研發類似於哈勃那樣的外空間光學望遠鏡,並且在還沒有發射上天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上投入了將近百億美元的巨資,能夠用於阿雷西博的經費因此更加捉襟見肘。

最終它也就逐漸荒廢,而就在12月,阿雷西博就因為鋼纜斷裂導致盤面受損,被砸出了30多米長的裂痕,科學觀察因此中止。

如今也未曾啟動修復工作,它早已經是鏽跡斑斑,這一位老「天眼」的壽命,很有可能就此走向盡頭,也希望將來包括中國天眼在內的科學儀器,能夠為人類的探索事業,發揮更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曾是全球「天眼」,花2.6億修建,如今一看,雜草叢生鏽跡斑斑
    話題討論:曾是全球有名「天眼」,花2.6億修建,如今一看,雜草叢生鏽跡斑斑而在國際的天文學領域上有曾被一度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它始建於1974年,美國花費了極其龐大的2.5億的金額所打造出來的射電望遠鏡,剛開始它的直徑為305米,慢慢的在時代的發展下,以及物資的完善下,它被不斷改善再改善,最後它的直徑竟然高達350米。
  • 曾是全球的「大天眼」,花2.6億修建,如今卻雜草叢生鏽跡斑斑
    望遠鏡的發展歷程非常漫長,由新的觀望設備出現就會有舊的觀望設備遭到拋棄,曾是全球最大的「天眼」,花2.6億修建,如今卻雜草叢生鏽跡斑斑。射電望遠鏡的有著面積巨大的大口徑,它的外形有點類似於一個大鍋,因此人們便很形象地把它稱為「天眼」。世界上著名的幾大「天眼」射電望遠鏡分別坐落於美國、中國、德國以及日本等國家。我們今天主要講講來自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 口徑達到350米,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現在卻鏽跡斑斑
    它曾是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說起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我們國家的500米口徑「天眼」,而在我們「天眼」出現之前,曾經最大的「天眼」是美國的阿雷西博望遠鏡。這是一款口徑達到350米(擴建前的口徑為305米)的射電望遠鏡,在過去幾十年內取得了很多成果,如在1974年發現了第一個射電脈衝雙星系統PSR191316。除此之外,很多電影也在這裡取景,所以有一些朋友可能在影片中也看到了這一臺射電望遠鏡的風採。
  • 曾是世界第一望遠鏡天眼,如今鏽跡斑斑,淪落成大型垃圾場!
    我們都知道望遠鏡是人類觀測宇宙的重要方式之一,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的望遠鏡已經越來越先進了,而中國的「天眼」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望遠鏡之一。曾是世界第一望遠鏡天眼,如今鏽跡斑斑,淪落成大型垃圾場!
  • 曾是最大的「天眼」,向宇宙發送了一組「電報」,如今卻鏽跡斑斑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即「天眼」),口徑排名第二位則是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意味著,在我們「天眼」出現之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其口徑經過擴建以後達到350米。從這兩點來看,其實也不必太擔心因此而暴露我們地球的位置。
  • 口徑350米,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如今卻像一個垃圾場
    有時候看到「不明飛行物」時,有一些朋友會問到,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天眼」為什麼沒法拍攝到「不明飛行物」,其實這是不了解射電望遠鏡的功能,它們並不是拍攝這些飛行物的。那這些射電望遠鏡到底是「看」什麼的呢?
  • 口徑350米,它曾是世界最大的「天眼」,如今卻無人問津成垃圾場
    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坐落於貴州,又名天眼。它是自1994年建設動工以來,直到2016年才正式投入運行。天眼的口徑達到了500米,遠超過世界第2大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口徑達到了350米,在中國天眼出現之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也被人類寄予了厚望,和中國天眼一樣,都發現到了很多顆的脈衝新星以及類地行星。相比較光學望遠鏡而言,顯然射電望遠鏡能夠捕捉到太空中更多微弱的信號。即便這些信號並不能等同於地外文明發射到地球上的信號,但對於人類來說都是可探知的。
  • 曾經的「天眼」,如今鏽跡斑斑,像個大垃圾場
    中國的「天眼」是指一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
  • 曾是世界最大「天眼」,花2.6億美元建成,如今鏽跡斑斑雜草叢生
    阿雷西博望遠鏡這個名詞大家一定都十分陌生,但如果提到「天眼」大家一定就十分熟悉了。提到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大家想到的基本都是中國貴州在2016年建成的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但實際上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在美國的阿雷西博天文臺。而他們統一使用的,都是單口徑的射電望遠鏡。這是一種人類設計出來的特殊的天線以及無線電的接收器。用於接收來自天空中的無線電波。普通的光學望遠鏡是傳統的天文學中光學的主要研究觀測儀器,研究的是來自天體頻譜的光波。
  • 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鋼纜再次斷裂,鏽跡斑斑,像個垃圾場
    兩大「天眼」還是有區別的 世界上第二大「天眼」現狀如何我們國家的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在我們的「天眼」出現之前,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則是曾經最大的「天眼」,其口徑達到305米,後期改建後口徑達到350米。
  • 曾最強的「天眼」,如今鏽跡斑斑像垃圾場,網友:中國天眼的未來
    相信大家對於「天眼」都不陌生,有我國自主建成的一大科技設施,不僅是國內也是全世界直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被稱為「中國天眼」。中國天眼據了解,天眼在今年1月11日正式投入運行;但是今天要講的是在沒有中國天眼之前,其實世界上還有一個「天眼」,不過這個「天眼」現如今已經像個廢棄的垃圾廠一樣,特別糟糕。
  • 美國最大「天眼」已鏽跡斑斑,像個垃圾場,我們天眼現在如何
    我們分布看看世界上第一大、第二大天眼的現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是我們國家的「天眼」,口徑達到500米。在我們「天眼」出現之前,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是曾經最大的「天眼」,它的口徑為305米,在擴建以後達到350米。從外形來看,兩個「天眼」都相似,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這樣的射電望遠鏡用來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無線電信號,其中的原理前文已經提到,所以這些望遠鏡都像一口鍋,造型自然相似了。
  • 全球第一的「天眼」,花2.6億元建成,如今鏽跡斑斑宛如垃圾場
    全球第一的「天眼」,花2.6億建成,如今鏽跡斑斑宛如垃圾場幾十年來,我們都沒有能在太陽系的行星中發現任何一個工業化的文明。但是,人們普遍猜測,銀河系的其他恆星系中存在著某些帶有智能生命的行星。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人們就銀河系中某個地方存在著生命的可能性進行了認真嚴肅的思考與研究。
  • 曾經的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如今鏽跡斑斑像「廢棄垃圾場」
    說起「天眼」,現在很多人都可能想到的是位於我國貴州省的射電望遠鏡FAST,FAST射電望遠鏡由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這個射電望遠鏡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射電望遠鏡,其口徑達到500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超級天眼」慘遭不測,曾是全球第一,如今被砸出30米大裂口
    眾所周知,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人們從未停止對於科技領域的探索,而隨著近年來各國科技實力的不斷提升,為了更好地探索,更是打造出了功能極為強大各種儀器設備,就比如,有我國打造出的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 不僅讓我國整體的實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也為人類的科學技術提供了重要的貢獻
  • 曾是「世界天眼」的射電望遠鏡,如今卻鏽跡斑斑,宛如巨型垃圾場
    探索外太空,不僅可以滿足人類的好奇心,還可以幫助人類了解地球以外的事物,對全人類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科學家創造出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被譽為「世界天眼」。然而時過境遷,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已鏽跡斑斑,像一個巨型垃圾場,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曾是「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現卻是鏽跡斑斑,像一個巨型垃圾場
    從古至今,人類對宇宙空間的好奇,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比如中國歷史上的嫦娥奔月,就是古人對太空的幻想。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對太空的探索越來越深入。時至今日,已經實現了載人航天,可以通過宇宙飛船,在太空觀測整個地球的外貌。
  • 全球第一「天眼」,耗資2.6億建成,如今卻鏽跡斑斑垃圾遍地
    我國明朝時的萬戶便開了先河,15世紀末,萬戶為了飛上藍天,將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竹椅上,手裡還舉著兩個巨型風箏。結果自然可想而知,隨著一聲爆炸,萬戶、風箏和竹椅全都化為了灰燼。 儘管前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飛上天空依然對人類有著致命的吸引力。而在近代歐洲,還有一位奧地利裁縫弗蘭茲·瑞切特曾自製過一件飛行衣。
  • 耗資2.6億,曾是全球最大「天眼」,如今鏽跡斑斑成超大垃圾場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秒懂新世界】」,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消息資訊 從古至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望遠鏡的出現給了人們眺望遠方的機會,美國曾耗資2.6億建造全球最大「望遠鏡」,但如今卻雜草重生淪落成垃圾場
  • 曾是世界第一的「天眼」,如今卻被破壞,砸出30米的大口子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類掌握的科技是越來越先進的,曾被西方人戲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早已崛起,這隻沉睡的雄獅,如今向世界展現了超強的科技,我國取得的科研成就也已經遙遙領先,在國際上佔據了重要的地位。中國天眼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是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並且還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