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最大的「天眼」,向宇宙發送了一組「電報」,如今卻鏽跡斑斑

2020-05-03 猩猩科學頻道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在電磁波譜中,根據波長的不同,可大致分為「可見光」、「不可見光」。「可見光」指的是我們肉眼可直接感知的的電磁波,其波長在400~760nm之間,「不可見光」指的是可見光以外的電波,我們肉眼沒法直接觀測到,包括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紫外線等。從區分來看,意味著在這個世界,其實還有很多我們沒法直接看得到的景象。

曾是最大的「天眼」,向宇宙發送了一組「電報」,如今卻鏽跡斑斑

曾經限於眼睛觀測範圍的限制,我們人類的視野是很有限的,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發明了光學望遠鏡,讓我們可以看得到更加遙遠的世界,包括宇宙深處的景象。但是由於光學望遠鏡相當於我們的眼睛,是一種可以用於收集可見光的望遠鏡,意味著光學望遠鏡沒法觀測到不可見光的景象。

曾是最大的「天眼」,向宇宙發送了一組「電報」,如今卻鏽跡斑斑

​在1931年,無線電工程師卡爾·央斯基在美國的貝爾實驗室裡發現了一種來自銀河系的無線電幹擾,隨後美國人G·雷伯在1937年成功研製了一臺拋物面型射電望遠鏡,其拋物面天線直徑達到9.45米。不僅接收到來自太陽及其他天體發出的各種無線電波,在1939年還接收到來自銀河系這些的信號。射電望遠鏡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宇宙「不可見」的一面。

曾是最大的「天眼」,向宇宙發送了一組「電報」,如今卻鏽跡斑斑

​為了看到更多細節,也意味著這些射電望遠鏡的靈敏度、解析度都必須足夠高,也意味著射電望遠鏡的拋物面天線口徑越來越大。在1946年,科學家開始建造口徑達到66.5米的固定拋物面射電望遠鏡,在1955年,口徑達到76米的可轉拋物面射電望遠鏡完成建造,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口徑達到幾十米、數百米的射電望遠鏡相繼誕生。

曾是最大的「天眼」,向宇宙發送了一組「電報」,如今卻鏽跡斑斑

隨著科技的發展,射電望遠鏡的口徑越來越大,靈敏度越來越高,當前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是位於我們國家貴州省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即「天眼」),口徑排名第二位則是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意味著,在我們「天眼」出現之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其口徑經過擴建以後達到350米。

曾是最大的「天眼」,向宇宙發送了一組「電報」,如今卻鏽跡斑斑

這個曾經「最大」口徑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始建於1963年,隨後在1972~1974年改建。從外形來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和我們的「天眼」其實是比較相似的,看起來都像一口大「鍋」。當然,這也是射電望遠鏡的一個共同的特徵。當來自宇宙深處的無線電波傳到射電望遠鏡時,是很微弱的,所以需要「聚焦」才能被監測到,所以通過拋物面作鏡面作為反射面,將電波「聚焦」反射到接收機,再對這些無線電信號進行加工,轉化為可以顯示的信號。所以一般的射電望遠鏡的反射天線都是拋物面。

曾是最大的「天眼」,向宇宙發送了一組「電報」,如今卻鏽跡斑斑

作為曾經的最大口徑的「天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除了接收到來自宇宙深處的信號以外,也曾經想宇宙深處發出了一些無線電信號。在1974年,科學家向距離我們地球大約25000光年遠的武仙座球狀星團M13發射了一組「阿雷西博信息」。如果在這個星系團中存在高級的地外文明,如果他們能夠接收到這一組「電報」,將會知道我們地球的位置、我們人類的NDA等信息。

曾是最大的「天眼」,向宇宙發送了一組「電報」,如今卻鏽跡斑斑

當然,由於武仙座球狀星團M13距離我們非常遙遠,達到25000光年,意味著這一個電報預計在25000年以後才會達到這個星系團。如果這些潛在的地外文明接收到這些信號後向我們「回信」,當我們接收到他們的「來信」時,也就是5萬年以後的事情了。也是鑑於距離非常遠,意味著這些信號削減也會非常明顯,距離越來越遠,信號越來越弱,估計沒法到達這麼遠的距離。從這兩點來看,其實也不必太擔心因此而暴露我們地球的位置。

曾是最大的「天眼」,向宇宙發送了一組「電報」,如今卻鏽跡斑斑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從建成至今,已經有幾十年,很多設備都老化,再加上缺少維修、維護經費,所以現在這個射電望遠鏡看起來已經是鏽跡斑斑,像一個垃圾場,面臨關閉的問題。現在最大口徑的「天眼」寶座已經讓位於我們國家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我們的「天眼」已經正式開啟地外文明搜索,未來是否會找到地外文明,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曾是世界第一望遠鏡天眼,如今鏽跡斑斑,淪落成大型垃圾場!
    我們都知道望遠鏡是人類觀測宇宙的重要方式之一,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的望遠鏡已經越來越先進了,而中國的「天眼」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望遠鏡之一。曾是世界第一望遠鏡天眼,如今鏽跡斑斑,淪落成大型垃圾場!
  • 曾經的「天眼」,如今鏽跡斑斑,像個大垃圾場
    中國的「天眼」是指一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
  • 曾是地球上最大「天眼」,直徑達350米,如今卻雜草叢生鏽跡斑斑
    在人類數千年的文明當中,始終沒有放棄對天空的期待和幻想,不過隨著科技不斷向前的發展,人們也正在一點點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 但是因為人類的能力有限,截止到如今,最遠的人類太空飛行器也才勉強飛出太陽系而已,因此望遠鏡成為了人類文明窺探宇宙面貌又一個重要的神兵利器。
  • 它曾是世界最大「天眼」,鋼纜再次斷裂,鏽跡斑斑,像個垃圾場
    由於射電望遠鏡接收到的是來自宇宙深處的無線電波,非常微弱,所以射電望遠鏡的口徑遠比一般的衛星鍋口徑大得多,也更加先進,靈敏度也更高。我們國家的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在我們的「天眼」出現之前,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則是曾經最大的「天眼」,其口徑達到305米,後期改建後口徑達到350米。
  • 曾是世界最大「天眼」,花2.6億美元建成,如今鏽跡斑斑雜草叢生
    阿雷西博望遠鏡這個名詞大家一定都十分陌生,但如果提到「天眼」大家一定就十分熟悉了。提到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大家想到的基本都是中國貴州在2016年建成的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但實際上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在美國的阿雷西博天文臺。而他們統一使用的,都是單口徑的射電望遠鏡。這是一種人類設計出來的特殊的天線以及無線電的接收器。用於接收來自天空中的無線電波。普通的光學望遠鏡是傳統的天文學中光學的主要研究觀測儀器,研究的是來自天體頻譜的光波。
  • 口徑達到350米,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現在卻鏽跡斑斑
    它曾是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說起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我們國家的500米口徑「天眼」,而在我們「天眼」出現之前,曾經最大的「天眼」是美國的阿雷西博望遠鏡。雖然它曾經的貢獻很大,但是由於它修建的年代比較久,很多設備已經老化,所以現在看起來鏽跡斑斑
  • 曾是全球「天眼」,花2.6億修建,如今一看,雜草叢生鏽跡斑斑
    話題討論:曾是全球有名「天眼」,花2.6億修建,如今一看,雜草叢生鏽跡斑斑與此同時,射電望遠鏡不僅不會受到天氣的影響,還能直接透過層層雲層,直接勘測,而且不會也不會因為氣象的變化而受到任何一點一滴影響,另外還能將星際以及星際上的塵埃雲的所帶來的的影響統統都給消滅掉,可以說,射電望遠鏡這是一具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的勘測外太空儀器,也正是因為這件儀器,擴展了人類觀測宇宙的範圍,為人類探測宇宙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 全球第一「天眼」,耗資2.6億建成,如今卻鏽跡斑斑垃圾遍地
    而在近代歐洲,還有一位奧地利裁縫弗蘭茲·瑞切特曾自製過一件飛行衣。而他滿懷信心,穿著這件衣服從艾菲爾鐵塔上跳下去後,卻當場墜亡。 一直到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第一架飛機後,人類才總算開啟了對天際線的天梭。而就在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後不久,1908年,廣東的馮如也研製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架飛機。
  • 曾經最大「天眼」已變垃圾場,向宇宙發出「電報」,會暴露地球嗎
    在我們國家「天眼」出現之前,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由於年代久遠,年久失修,美國這個「天眼」現在已經鏽跡斑斑,變成了垃圾場。在1974年,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朝著距離我們地球大約25000光年遠的武仙座球狀星團M13發出了一組「阿雷西博信息」,這個「電報」包含們地球的位置、我們人類的NDA等信息。
  • 曾是「世界天眼」射電望遠鏡,現卻是鏽跡斑斑,像一個巨型垃圾場
    時至今日,已經實現了載人航天,可以通過宇宙飛船,在太空觀測整個地球的外貌。比如20世紀60年代美國科學家製造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它曾經被人譽為世界天眼,但是這個望遠鏡現在的情況卻比較糟糕,如今其鏽跡斑斑,宛如一個巨大的垃圾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曾是「世界天眼」的射電望遠鏡,如今卻鏽跡斑斑,宛如巨型垃圾場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科學家創造出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被譽為「世界天眼」。然而時過境遷,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已鏽跡斑斑,像一個巨型垃圾場,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自建立以來,為全世界人民認知宇宙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同時科學家們也可以通過它獲取了很多信息。在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運作期間,科學家們用它拍攝到很多極為珍貴的畫面,這對人類對外探索有著極大的意義。曾有一位物理學家通過使用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研究引力波,結果大獲成功,一舉拿下了諾貝爾獎。
  • 世界上最大的「天眼」曾耗費2.6億元打造,如今卻成了垃圾場
    它曾是世界上最大「天眼」,如今卻變成垃圾場人類天生就對神秘的星海有著無盡憧憬,自古以來人們對天穹的探索就從未停止,到了現在人們對於星空的探索更被世界各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人們不相信偌大的宇宙就只有地球一個孤零零的生命行星,堅定的認為宇宙中還存在智慧生物,為此建立了觀測星體的巨大天文設施,也就是天文望遠鏡。可是你知道嗎?
  • 曾是全球的「大天眼」,花2.6億修建,如今卻雜草叢生鏽跡斑斑
    望遠鏡是一種極其強大的發明,它的出現迅速地推動了大家探索宇宙的進程,讓大家終於可以親眼所見想像之中的茫茫宇宙。望遠鏡的發展歷程非常漫長,由新的觀望設備出現就會有舊的觀望設備遭到拋棄,曾是全球最大的「天眼」,花2.6億修建,如今卻雜草叢生鏽跡斑斑。
  • 口徑350米,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如今卻像一個垃圾場
    現在我們已經沒有這些生存問題,我們有了更多的追求,在科技的幫助下,我們開始向外太空探索。為了看到宇宙深處的景象,各種先進的設備相繼出現,其中一個就是我們常說的「望遠鏡」。有時候看到「不明飛行物」時,有一些朋友會問到,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天眼」為什麼沒法拍攝到「不明飛行物」,其實這是不了解射電望遠鏡的功能,它們並不是拍攝這些飛行物的。那這些射電望遠鏡到底是「看」什麼的呢?
  • 美國最大「天眼」已鏽跡斑斑,像個垃圾場,我們天眼現在如何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是我們國家的「天眼」,口徑達到500米。在我們「天眼」出現之前,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是曾經最大的「天眼」,它的口徑為305米,在擴建以後達到350米。從外形來看,兩個「天眼」都相似,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這樣的射電望遠鏡用來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無線電信號,其中的原理前文已經提到,所以這些望遠鏡都像一口鍋,造型自然相似了。
  • 曾是「世界天眼」的射電望遠鏡,如今卻鏽跡斑斑,宛如巨型垃圾場!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科學家創造出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被譽為「世界天眼」。然而時過境遷,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已鏽跡斑斑,像一個巨型垃圾場,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自建立以來,為全世界人民認知宇宙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同時科學家們也可以通過它獲取了很多信息。在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運作期間,科學家們用它拍攝到很多極為珍貴的畫面,這對人類對外探索有著極大的意義。 曾有一位物理學家通過使用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研究引力波,結果大獲成功,一舉拿下了諾貝爾獎。
  • 全球第一的「天眼」,花2.6億元建成,如今鏽跡斑斑宛如垃圾場
    全球第一的「天眼」,花2.6億建成,如今鏽跡斑斑宛如垃圾場幾十年來,我們都沒有能在太陽系的行星中發現任何一個工業化的文明。但是,人們普遍猜測,銀河系的其他恆星系中存在著某些帶有智能生命的行星。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人們就銀河系中某個地方存在著生命的可能性進行了認真嚴肅的思考與研究。
  • 曾是世界最大「天眼」,如今卻成「垃圾場」,我國天眼會怎樣?
    人類探索宇宙離不開天文望遠鏡,在2016年前,全球僅僅只有一個天眼,那便是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在2016年之後,我國天眼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天眼。我國天眼承擔著全世界探索宇宙的厚望,大家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也漸漸淡忘,如今這個天眼已經完全沉沒在也沒有當年的盛世了。
  • 它曾是世界上最大「天眼」,如今卻變成垃圾場
    人們不相信偌大的宇宙就只有地球一個孤零零的生命行星,堅定的認為宇宙中還存在智慧生物,為此建立了觀測星體的巨大天文設施,也就是天文望遠鏡。可是你知道嗎?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耗費了2.6億建造,一個影響一個時代的「天眼」,現在卻變成了垃圾場,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耗資2.6億,曾是全球最大「天眼」,如今鏽跡斑斑成超大垃圾場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秒懂新世界】」,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消息資訊 從古至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望遠鏡的出現給了人們眺望遠方的機會,美國曾耗資2.6億建造全球最大「望遠鏡」,但如今卻雜草重生淪落成垃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