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全食有什麼用?-月全食,原理,計算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媒體...

2021-01-15 快科技

12月10日(本周六),我們將會遇到境內觀測條件最好的一次月全食。從北京時間19點33分開始,月亮進入地球的半影,到晚上22點06分,月亮全部進入本影,全食階段就此開始。
人類對月食的觀測記錄以及研究由來已久。早在古希臘時代,一些偉大的學者對包括月食在內的各種天象進行了長期的觀察。這些人沒有什麼儀器,僅僅用簡單的測量和超牛的大腦就估算出了地球、月亮和太陽三者的尺度及相互之間的距離。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地球是球形的

「地球是個球」在今天看來像廢話一樣。但對古希臘人來說,這件事卻沒那麼簡單。亞里斯多德在他的著作記述了很多用於證明地球是球形的證據。由於缺乏觀測手段和受限於活動範圍,這些證據並不都對,但確實很有意思的,比如:

— 既然落下的水滴傾向於成為球形,那麼誕生於混沌之中的地球也理所當然的是球形的。此外希臘人也鍾情於球形和圓形,例如畢達哥拉斯就認為地球應該是最完美和諧的形狀——球形。(其實沒有聯繫)

— 從希臘向西走(進入非洲)會見到大象,向東走(進入亞洲)也會見到大象,那麼西邊的大象一定是繞過了整個地球又回到了東邊。(這一條錯的比較嚴重)

— 眺望地中海上歸航的帆船,總是先看到桅杆頂,後看到船身。(這一條很著名,並且是正確的)

— 在不同緯度看到北極星在天球上的高度不同,越往北高度越高;而且會看到不同的星空。(這也是正確的)

實際上,月食的過程就能證明地球是球形的。亞里斯多德注意到月食總是發生在滿月的時候,說明地球這時候處於月亮和太陽之間,因此月亮進入的黑暗區域其實就是地球投射在月亮上的影子(地球本影)。既然當月食發生的時候,無論地月日三者的相對位置怎麼變化,地球投射在月面上的影子邊緣總是呈圓弧狀,那麼地球一定是球形的。假如地球長得像張大餅,那麼月食的時候就應該有可能看到橢圓弧。同樣的,對日食的觀測讓亞里斯多德得出了月亮也是球形的結論。

地球的尺寸

知道地球是球形的後,學者們自然就很想知道的它的周長是多少。希臘學者埃拉託斯特尼(EratosthenesofCyrene)是亞歷山大圖書館的第三任館長,他從書中得知每年的6月21日這天,太陽在正午能夠直射入埃及亞斯文的水井中(今天我們知道這是太陽在夏至能夠直射北回歸線,正午的光線和地面呈直角)。但是他在亞歷山大卻發現當天正午的光線總是以7°左右(7°12')的角度射進水井。

埃拉託斯特尼知道地球是球形的,還了解弧長和半徑的關係:

其中S是亞歷山大和亞斯文之間的距離(可以僱傭一個商船隊測量出來),r是半徑,θ是光線入射的角度。假如用C表示地球的周長,再代入公式1中的r值,則地球的周長就是:

他將測得的數據代入這個公式,算出地球周長是39,690公裡,相比我們今天知道的數值(40,076公裡)僅有2%的誤差。

實際上,公式中的幾個數值在當時都很難測的精確。比如亞歷山大和亞斯文之間的距離S就只能依賴船隊的測量,但航線並不是直線,亞歷山大也並不在亞斯文的正北方,另外只有精確地確定太陽在天頂的時刻,才能準確知道θ的值,這在當時也很難做到。因此在這樣的條件下,誤差卻小得驚人,以至於不得不說可能有點運氣的成分在內。不過即使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一方法依然是很經典的。

月亮的尺寸和地月距離

比埃拉託斯特尼年長30多歲的希臘學者阿里斯塔克斯曾通過月食來估算月亮大小。那時候的希臘人已經知道地月軌道面和日地軌道面之間有一個小夾角,因而並非每次地球處於月亮和太陽之間都會產生月食。又因為地球比月亮大,所以發生月食時,月亮可能從地球本影的上部、下部或者正中經過,因此每次月食持續的時間都不太一樣。阿里斯塔克斯假設太陽距離地球非常遠,遠到地球在月亮軌道上的投影與地球一樣大。

月亮在持續時間很長的月食中(從地球本影的正中間經過,如下圖),從本影穿過的時間大約是1小時,是它從初虧到完全進入地球影子(食既)的時間(經歷一個月球直徑)的1/2。而月球大約每30天繞地球一圈,所以每小時它在星空中移動0.5°,恰好等於月球在天上的張角,也就是視直徑。所以阿里斯塔克最初估計,月亮的直徑為地球的1/2。

但實際上,阿里斯塔克斯知道太陽與地球之間其沒有遠到那種地步,它們之間的光路其實應該如下圖所示,很顯然,地球本影在月亮軌道上的大小要小於地球的直徑。所以他得到的其實是地球在月亮軌道上的本影直徑,大小是月亮直徑的2倍。據此他求解出地球本影的大小,從而得到更為準確的月亮直徑。

我們不妨來看一下這個簡單的計算過程。設A為地球本影落在月亮軌道上的弧度,B是太陽角大小的一半。角大小(angularsize)指的是從觀察者角度看過去天體所包含的視場角度值,天文上用它來表示天體目視大小,這裡用弧度表示。由於A+B+C=π,而E、C、D同屬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所以E+C+D=π,因此

因為這些弧度都比較小,所以能得到如下的近似表達式。這裡R是半徑,D是距離;下標中的e為地球,m為月亮,s為太陽:

 

代入(3):

因為在地球上看太陽和月亮幾乎一樣大(日食的時候,月亮正好遮住太陽),所以它們的角大小几乎相等,即:

代入上式的最後一項,可以得到:

整理後就是:

由於地月距離遠小於地日距離,(Dem/Des)約等於0。所以上式可以簡化為:

這個公式告訴我們地球在月亮軌道上本影的半徑,正好是地球的半徑減去月亮的半徑。

 

此前阿里斯塔克斯對月食的觀察得到

因此

由此可得:

即地球直徑是月亮直徑的3倍,這個數據和今天所知的3.5倍有差別。這是因為初虧與食既間隔的時間大約為1小時,而從食既到復圓花費的時間是2.5小時左右。阿里斯塔克斯記錄的(或者是他從巴比倫人記載的記錄中查到的)時間比為2,這種對月食各階段時間觀察的不準確就導致了最終的誤差。

有了月球直徑這個數據後,阿里斯塔克斯又用一個巧妙的方法估算了地月距離:他舉起一個大拇指對著月亮,當拇指完全能夠遮住月亮的時候,它和眼睛之間的距離與拇指尖寬度的比值大約為110,根據相似形的原理,這個值等於地月之間距離與月亮直徑的比值,由於已經知道月亮的直徑,所以很容易求出地月之間的距離。

其實更為準確的計算地月距離的方法是利用視差。假設有兩個人在緯度不同的地方記錄月亮與背景星空的位置,通過測量月亮位置的變化,就可以得到視差的角度。再測量出兩地之間的距離,用簡單的三角關係式就可以很準確方便地求出地月距離。當年的地中海及埃及地區完全可以提供這樣的觀測條件,計時也許有難度但也並非不可能,可奇怪的是這個方法沒有被古希臘學者們採用。

太陽的尺寸和日地距離

由於太陽看起來和月亮一樣大,根據上文的方法,阿里斯塔克斯估計地日之間的距離與太陽直徑的比值也是110左右。他推斷月亮正好被照亮一半(上弦月或下弦月)的時候,日月之間的連線和地月之間的連線應該垂直,如下圖。這樣在已知地月距離L的情況下,只要求出日地連線與地月連線的夾角φ,就通過餘弦公式算得地日之間的距離S。

可惜的是,這個方法理論上正確,實踐起來卻很困難。在當時的觀測條件下,阿里斯塔克斯無法確定上弦月的準確時間,他測得的φ為87°左右,與實際值89.853°的誤差較大。阿里斯塔克斯得出了日地距離是月地距離20倍的結論,但實際上前者是後者的390倍。因為這個錯誤,他求出的太陽直徑也比真實值小了很多。

雖然阿里斯塔克斯的結果有巨大的誤差,但是他計算的邏輯確實是正確的。他算出太陽直徑遠大於地球直徑,這使得他意識到地球圍著太陽轉才是符合邏輯的。因此阿里斯塔克斯是歷史上第一位把太陽放在宇宙中心,提出日心說的人。可惜他的著作不被當時的主流學者接受,這一偉大的發現被埋沒了上千年,後人把他稱為希臘的哥白尼。

觀測月全食!你能算算嗎?

回顧了人類探索宇宙尺度的早期歷史之後,你是不是被牛人們的智慧震驚了呢?其實只要用上本文介紹的一些知識點,配上簡易的工具——相機,你也可以測量月亮的大小。當看到或者拍到一張月食照片時(如上圖),在知道地球大小的情況下,你能算出月亮的尺寸嗎?試試看吧。(文/果殼網)

相關焦點

  • 月全食是什麼意思?月食月全食現象出現的原理及怎麼形成的
    月全食是什麼意思  月全食(total lunar eclipse),天文學術語,是月食的一種,當月亮、地球、太陽完全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地球在中間,整個月亮全部走進地球的影子裡,月亮表面變成暗紅色,形成月全食。
  • 超級藍血月全食什麼時候_超級藍血月全食原理
    超級藍血月全食什麼時候?是在1月31日,月亮女神上演了一場「月全食血月+超級月亮+藍月」三景合一的天文奇觀,據說150年一遇,而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看到「血月」,這場視覺盛宴,也是攝影師們拍攝的最佳機會。
  • 月食形成示意圖 月食月全食是怎樣形成的原理是什麼
    [2018月全食紅月亮最佳觀測時間地點]月食月全食的光線基礎月食月全食原理是什麼  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之間),太陽到月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蓋,產生月食。
  • 月食月全食是什麼意思?2018年什麼時候有月全食?
    月食是什麼意思    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 (或幾乎) 在同一條直線上。月食可以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種。月食只可能發生在農曆十五前後。
  • 152 年的浪漫之約:IT之家 「超級藍血月全食」直播實錄
    152年一度的「超級藍血月全食」將會在今天於我國各地上演,這將成為今年最值得人們觀賞的天文現象之一。在這次月全食中,東部地區要比西部地區的觀看角度要好。對於這一次的最值得觀賞的天文現象,IT之家為大家準備了觀看指南。
  • 月全食有什麼用?
    這些人沒有什麼儀器,僅僅用簡單的測量和超牛的大腦就估算出了地球、月亮和太陽三者的尺度及相互之間的距離。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地球是球形的「地球是個球」在今天看來像廢話一樣。但對古希臘人來說,這件事卻沒那麼簡單。亞里斯多德在他的著作記述了很多用於證明地球是球形的證據。
  • 152年一遇月全食今晚全國上演 月全食什麼時候開始在哪可以看月全食
    月全食是最容易觀測,也是辨識度最高的天文現象之一。相比於同一地區六十年一遇的日全食,月全食的出現頻率更高。但是本次月全食恰逢月亮位於近地點位置,而且全食時間為晚上8點51分到10點07分,長達1小時16分鐘,非常易於觀測。從天文學角度看,本次月全食全名叫」超級藍月月全食「,上一次出現還是152年前。
  • 7.28月全食觀賞指南 月全食持續時間原因介紹
    7月底又有天文大戲上演——月全食。  這次月全食將出現在北京時間7月28日凌晨,不管你在中國什麼地方,都將有機會目睹。如果以前沒有認真欣賞過月全食,或者沒看夠,這次千萬別錯過。  因為,據報導這次月食的全食階段長達1小時44分鐘,可能是本世紀持續時間最長的月全食。
  • 科學網—月全食:你了解多少
    這次月全食在亞洲(除西部)、北冰洋部分區域、印度洋東部、大洋洲、太平洋、北美洲西部、南美洲西部、南極洲大部等地區均可看到。 疑問: 此次月全食有何不同?月全食發生是否有規律?發生的時間、可見地點又是如何計算的呢?
  • 超級血月月全食是怎樣形成的 月全食形成過程
    超級血月月全食是怎樣形成的 月全食形成過程時間:2018-01-31 21:1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超級血月月全食是怎樣形成的 月全食形成過程 2018年1月31日,月全食將現身天宇,屆時將會我們帶來一場震撼的天文奇觀現象。 那麼,月全食是怎麼形成的呢?
  • 1月31日全國大部可賞超級藍血月全食 月全食紅月亮形成過程直播入口
    2018年1月31日晚,天空中將會上演一場萬眾矚目的月全食。小編友情提醒您:千萬別錯過,因為這是一個月全食+藍月亮+超級月亮組團亮相,屆時,天空中將出現150年來的首次「超級藍色月全食"!讓我們翹首以待。
  • 月全食時月亮為什麼是紅色的 月全食火星大衝紅月亮時間介紹
    2018年算是出現月全食比較頻繁的一年,7月28日凌晨第二輪月全食正式上演。月全食時月亮為什麼是紅色的  月全食的發生頻率其實並沒有日全食頻率高,但月全食覆蓋的面積大,每次有大概一半的地球人能看見。
  • 超級藍血月全食?基督徒有必要對此大驚小怪嗎?——小護衛
    如果僅僅是「藍月+月全食」組合,下一次將出現在 2028 年 12 月,下下次將出現在 2037 年的 1 月。我有生之間,也許還能看到幾次呢!4、「血月」?綜上,「月全食」、「超級月亮」、「藍月」這三者都不是什麼值得基督徒大驚小怪的事情。有讀者可能要按耐不住了,我們最最關心的是「血月」啊!
  • 2018年1月31日超級藍血月全食來襲 什麼是超級月全食?
    2018年1月31日超級藍血月全食來襲 什麼是超級月全食?時間:2018-01-31 23:1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年1月31日超級藍血月全食來襲 什麼是超級月全食? 在日常生活中,月全食是很特別的一種天文景觀,通常都是很難遇到的,好幾年才會出現一次。
  • 月全食是代表什麼意思 這些知識臨沂人一定要記住
    月全食作為一種天文現象,在古代被叫做「天狗吃月」,但隨著現代科技的逐步提高,月全食的出現時間以及形態,都會被提前公布出來,那麼月全食有什麼含義?   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種。當月亮、地球、太陽完全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地球在中間,整個月亮全部走進地球的影子裡,月亮表面變成暗紅色,形成月全食。
  • 今晚月全食時間幾點 2018年1月31日月食月全食什麼時候出現
    中新網1月31日消息,北京時間1月31日晚,天文愛好者等待已久的「 超級藍月 +月全食」將在天幕現身。除了長槍短炮,觀月還需儲備哪些知識點?收下這份觀月攻略,讓你有備而去,盡興而歸。[2018月食月全食是什麼時候]【月以稀為貴】今晚月全食時間幾點出現  一次月全食有初虧、食既、生光、復圓等重要時間點。趙之珩介紹說,本次月全食的初虧為北京時間19時48分,食既為20時52分,生光時刻為22時08分,復圓時刻為23時11分。
  • 明晚重慶有望看到「超級月全食」
    說起這次「超級月全食」,不得不從它超長的名字說起:天文界稱本次月全食為「超級滿月+藍月亮+月全食紅月亮」。什麼是藍月亮?什麼又是月全食紅月亮?重慶市天文科普教育協會資深愛好者陳雨解釋說,所謂的「藍月」並不是指月亮出現藍色,而是指月亮在同一個月份之內第二次復圓,相對罕見,因此被西方人稱作 " 藍月亮 "。
  • 月全食傳說是什麼 臨沂朋友知道天狗食月嗎
    明天凌晨,今年第二次月全食現象將開始上演,這樣的天文現象放在現在來講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科學家們甚至可以準確的推測出發生的時間,但是古代就不一樣,甚至還有一些神話傳說。   天狗食月   中國古代歷史上,早在公元前1136年就有對月全食的記載。
  • 民間有「天狗食月」的說法,難道月全食真的是不祥之兆?
    恐怕沒有什麼天文事件能像日食或月食那樣激起人類的想像力了,通常它們都被看做是不祥之兆,象徵著戰爭的來臨或者帝國的命運。民間更是有天狗食月的說法。在《聖經 新約》中,預言世界末日將至的《啟示錄》裡,「日黑如褐,月赤如血」就是末日降臨的最後一個徵兆。
  • 有關月全食的傳說和故事(圖)
    據悉,本次月全食的初虧為北京時間12月10日20時45分,食既為10日22時06分,生光時刻為10日22時57分,復圓則發生在11日0時17分。其中,食既到生光為全食階段,這意味著,對於觀測者而言最精彩的全食時間有51分鐘。關於月全食,古今中外都有著不少的傳說,以下是三則有關月全食的傳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