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丨10月26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2020-10-26 新京報

【新冠病毒】

抗擊新冠疫情措施或有助於預防流感

東京醫科大學一教授表示,徹底清潔手部和戴口罩等新冠疫情應對措施或有效地預防了流感。《美國流行病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自某地今年1月推行手部消毒和佩戴口罩等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以來,流感的發病率與過去兩年相比減少64%。

日本富山縣衛生研究所研究人員指出,流感病例的減少可能還因為存在「病毒幹擾」,即一種病毒的流行可能會對其他種類的病毒流行造成阻礙的現象。瑞士的研究團隊也曾在《美國流行病學雜誌》上發布報告稱,新冠疫情流行後,其他呼吸類流行病患者的數量有所減少。

【醫學探索】

研究發現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靶標

我國同濟大學一研究小組在《Cell Report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指出,抑制成纖維細胞活化蛋白(Fap)活性可以促進骨生成並抑制骨吸收,是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新型潛在藥物靶標。

研究人員構建卵巢切除術誘導的骨質疏鬆症模型小鼠,使用高選擇性Fap抑制劑(Fapi)處理,以測試Fapi是否可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處理35天後,發現Fapi對Fap的抑制作用能夠減弱卵巢切除術引起的骨質疏鬆症。與對照相比,Fapi處理小鼠的松質骨體積數量、連接密度以及礦物質沉積率和骨形成率均顯著增加,骨吸收得到了抑制。

【用藥安全】

母親服用丙戊酸鈉有損兒童神經發育

研究顯示,服用抗癲癇藥物丙戊酸鈉的孕婦生下的孩子,患上神經發育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在991名曾暴露在丙戊酸鈉的法國兒童中,50名兒童(5%)在0歲到5歲期間被診斷患有神經發育疾病;在從未有過任何抗癲癇藥物暴露的1710441名兒童中,只有15270名兒童(0.89%)被診斷出神經發育疾病。

此外,服用抗癲癇藥物拉莫三嗪、卡馬西平、普瑞巴林的孕婦生下的孩子患神經發育疾病的風險分別為原來的1.6倍、1.9倍、1.5倍;服用抗癲癇藥物氯硝西泮、加巴噴丁、左乙拉西坦或奧卡西平的孕婦生下的孩子中,沒有這種情況。

【健康提醒】

熬夜會減少唾液分泌,損害口腔健康

長期熬夜不僅會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還會損害口腔健康。這是因為,長期熬夜會使唾液分泌減少,出現口乾症狀。唾液有清潔口腔的作用,分泌減少會使口腔衛生變差、食物殘渣堆積,細菌尤其是厭氧菌大量繁殖,導致口臭。唾液含有一定的殺菌成分,分泌減少還會帶來齲齒、牙齦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專家建議,一旦熬夜需更注重口腔衛生,可選擇有抑菌功能的牙膏,在刷牙的基礎上加用非處方漱口水,降低口腔內的細菌量,預防牙齦炎和齲齒。熬夜睡覺前務必刷牙,並使用牙線清潔牙縫和食物殘渣。

【知識更新】

睡眠不足,社交接觸可能減少七成多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和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睡眠不足會影響人的社交活躍度。研究人員分析641名瑞典在職成年人的睏倦感和社交活動記錄時發現,人們犯困時社交接觸可能減少七成或更多。

研究人員還發現不同時段開展社交活動與睏倦感之間的關係。如果人們在上午較晚時段或下午較早時段開展較多社交活動,隨後的睏倦感會增加;如果晚間開展較多社交活動,睏倦感會下降。在下午較晚時段開展社交活動,夜裡睡的時間可能更長一些;如果晚間社交活動時間較長,夜裡睡的時間就會縮短。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劉越

相關焦點

  • 晨讀丨10月24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新冠病毒】瑞德西韋獲FDA批准治療新冠當地時間10月22日,美國食藥監局(FDA)官網發布消息,吉利德科學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獲批用於12歲及以上、體重至少達到40公斤且需住院的新冠患者【醫學探索】吃堅果與肥胖風險降低有關哈佛大學一項覆蓋3項隊列研究(衛生專業人員隨訪研究、護士健康研究、護士健康研究Ⅱ),涉及近20萬人的研究發現:攝入堅果與肥胖風險降低有關。
  • 晨讀丨11月27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藥物獲批】 華東醫藥超級抗生素醋酸卡泊芬淨獲批上市 11月26日,華東醫藥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杭州中美華東製藥有限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准籤發的注射用醋酸卡泊芬浄《藥品註冊證書
  • 晨讀丨10月30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健康提醒】胃總是突然「抽筋」可能是胃痙攣總是感覺胃會突然「抽筋」,其實可能是胃痙攣。其特點是起病急驟、陣發性發作,主要表現為上腹部劇烈疼痛,疼痛呈絞痛狀,可伴有嘔吐。研究人員讓80名青壯年(年齡18-26歲)受試者快速瀏覽計算機屏幕上的物體圖片,在10分鐘的延遲期後,再給他們看第二組圖片,並要求他們指出這些圖片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更讓人愉悅還是不愉悅,或是他們之前是否見過這張圖,或是沒有與之前那組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更頻繁的媒體多任務操作或與注意力分散頻率增加有關,而這種趨勢會導致情景記憶力變差。
  • 晨讀丨11月22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新冠病毒】新冠抗體免疫反應可延續至少6個月一項英國研究顯示,感染過新冠病毒後的人,至少六個月內很可能不會再次感染。研究人員對全球五大健康資料庫進行全面搜索,並篩選截止到2020年1月16日的4729項涉及570762人的研究。研究人員從來自中國、美國、義大利和伊朗的570762人的健康和飲食記錄看出,與很少或從不吃辣椒的人相比,吃辣椒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對降低26%;癌症死亡率相對降低23%;全因死亡率相對降低25%。
  • 晨讀丨9月25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9月25日起,自費接種流感疫苗的市民,可以通過電話預約、現場登記、微信公眾號及其他網絡預約方式預約,在2021年2月底前都可以接種。60歲以上老年人和在校中小學生實施的免費流感疫苗接種工作,將在10月10日左右有組織地陸續實施,直至11月30日。
  • 晨讀丨10月27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另外,咖啡中也含有酚類化合物以及咖啡因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比如綠原酸通過抗氧化和抗炎等多種機制對健康產生影響。【健康提醒】久坐比跑步更傷膝蓋,關節炎率更高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曾提到,跑步健身者關節炎的發生率僅3.5%,而選擇靜息生活方式、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卻為10.2%。也就是說,久坐比跑步更傷膝。久坐為什麼更傷膝蓋?
  • 晨讀丨11月18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研究人員還發現,與WT相比,D614G病毒的感染複製競爭能力更強,可超出約10倍。不過,D614G突變不會明顯改變SARS-CoV-2的中和特性,目前開發的針對WT的疫苗對D614G菌株仍有功效。【健康探索】75歲以上人群降脂同樣可減少心血管事件哈佛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在75歲及以上的患者中,降脂對減少心血管事件的效果與對年輕成年人的一樣,並能減少心血管死亡。據悉,有29項試驗的244090例患者被納入本研究之中,21492人(8.8%)年齡在75歲以上。
  • 晨讀丨11月18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研究人員還發現,與WT相比,D614G病毒的感染複製競爭能力更強,可超出約10倍。不過,D614G突變不會明顯改變SARS-CoV-2的中和特性,目前開發的針對WT的疫苗對D614G菌株仍有功效。【健康探索】75歲以上人群降脂同樣可減少心血管事件哈佛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在75歲及以上的患者中,降脂對減少心血管事件的效果與對年輕成年人的一樣,並能減少心血管死亡。
  • 晨讀丨9月10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在每天攝入能量中,植物蛋白佔比每增加3%,早亡風險可降低10%。在1000千卡熱量中,取代動物蛋白的植物蛋白每增加10克,男女死亡風險可分別降低12%和14%。如果用豆腐等植物蛋白替代雞蛋,男女早亡風險分別降低24%和21%,用豆類等植物蛋白代替牛肉等紅肉,可使男女早亡風險分別降低13%和15%。
  • 晨讀丨10月22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該項目預計明年年初實施第一階段,被稱為「病毒特徵研究」,計劃招募年齡18至30歲的健康志願者,來評估引起感染並引發免疫反應所需的病毒量。所有參與項目的志願者完成試驗後都需接受兩次新冠病毒檢測,只有兩次結果都為陰性的志願者才能離開試驗場所。
  • 晨讀丨11月20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新冠病毒】義大利去年9月或已存在新冠病毒《腫瘤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義大利去年9月就可能出現SARS-CoV-2受體結合區域特異性抗體呈陽性的人群。研究人員表示,在採自義大利各地的血清樣本中,抗體從2019年9月到2020年2月呈現這樣的分布:959名無症狀個體的血清進行SARS-CoV-2特異性抗體檢測,共發現111例陽性血清。其中,23份來自2019年9月,27份來自10月。2019年9月的陽性血清中有超過一半(13份,56.5%)來自倫巴第大區,也是義大利疫情最嚴重的地區。
  • 晨讀丨11月20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新冠病毒】義大利去年9月或已存在新冠病毒《腫瘤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義大利去年9月就可能出現SARS-CoV-2受體結合區域特異性抗體呈陽性的人群研究人員表示,在採自義大利各地的血清樣本中,抗體從2019年9月到2020年2月呈現這樣的分布:959名無症狀個體的血清進行SARS-CoV-2特異性抗體檢測,共發現111例陽性血清。其中,23份來自2019年9月,27份來自10月。2019年9月的陽性血清中有超過一半(13份,56.5%)來自倫巴第大區,也是義大利疫情最嚴重的地區。
  • 晨讀丨10月21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健康探索】長期吃宵夜 血管老得快《美國心臟學會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沒有重大慢性疾病的成年人群中,習慣性夜間進食與動脈僵化的進展有關,而動脈僵化是動脈硬化和生物老化的標誌。該研究納入了7771名成年參與者,平均隨訪3.19年,通過有效的食物頻率問卷進行飲食評估。
  • 晨讀丨7月22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新冠病毒】鍾南山團隊聯合騰訊研發新冠重症AI預測7月21日,新京報記者從騰訊獲悉,日前,鍾南山院士團隊與騰訊AILab披露了利用AI預測COVID-19患者病情發展至危重概率的研究成果,可分別預測5天、10天和30天內病情危重的概率,有助於合理地為病人進行早期分診
  • 晨讀丨11月7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藥物獲批】莎普愛思左氧氟沙星片獲藥品註冊證書11月6日晚,莎普愛思發布公告,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發的左氧氟沙星片的《藥品註冊證書》。該研究在2006年至2011年間,招募了1503名健康的單胎妊娠婦女,採用多變量線性回歸分析了孕中期25羥維生素D的血漿濃度與後代4歲至6歲時智商得分之間的關係。在控制了其他幾個與智商有關的因素之後,結果顯示,母親孕期維生素D水平較高與後代4歲至6歲時的智商較高存在相關性。不過,研究人員表示,還需進一步研究以確定懷孕期間維生素D的最佳水平。
  • 晨讀丨1月8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疫情防控】新冠疫苗接種地圖上線覆蓋多個城市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與騰訊健康聯合發布「新冠疫苗接種地圖」,用戶可在「新冠疫苗接種地圖」上查詢新冠疫苗接種點一覽,並便捷地導航至距離最近的接種點。用戶打開手機微信-我的-支付,點擊「醫療健康」,或者直接在微信頂部搜索「騰訊健康」小程序,進入「騰訊健康-疫苗-新冠肺炎疫苗」即可找到「新冠疫苗接種地圖」。截至1月7日,「新冠疫苗接種地圖」從各地官方公布中整理收錄疫苗接種點,已覆蓋13個省份25個城市,並持續更新。
  • 晨讀丨11月5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這項研究表明,確保準媽媽能獲取所需的心理健康支持至關重要。 【醫學探索】 阻止膠質母細胞瘤生長找到新方法 膠質母細胞瘤是最致命的腦癌。卡爾加裡大學和阿尼·查博諾癌症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阻止膠質母細胞瘤生長的方法。
  • 晨讀丨11月6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約翰尼斯堡維茨生殖健康與愛滋病毒研究所研究小組研究分析了70份專家評議過的關於27個富裕、貧窮和中等收入國家的研究報告。在涉及早產的47份研究報告中,有40份報告顯示早產在較高溫度環境下更常見。根據新的研究結果,平均來看,氣溫每上升1攝氏度,早產的機率就增加5%,而在熱浪天氣增加16%;氣溫每上升1攝氏度,死產的機率增加5%。
  • 晨讀丨11月19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健康探索】增加植物蛋白質攝入對長壽有益《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的一項最新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增加每日攝入蛋白質中植物蛋白的比例,對長壽有益。研究人員對40餘萬名參試者的相關數據梳理分析發現,在每天攝入能量中,植物蛋白佔比每增加3%,早亡風險可降低10%。在1000千卡熱量中,取代動物蛋白的植物蛋白每增加10克,男女死亡風險可分別降低12%和14%。如果用豆腐等植物蛋白替代雞蛋,男女早亡風險分別降低24%和21%,用豆類等植物蛋白代替牛肉等紅肉,可使男女早亡風險分別降低13%和15%。
  • 晨讀丨11月19日,關注健康每一天
    【健康探索】增加植物蛋白質攝入對長壽有益《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的一項最新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增加每日攝入蛋白質中植物蛋白的比例,對長壽有益。研究人員對40餘萬名參試者的相關數據梳理分析發現,在每天攝入能量中,植物蛋白佔比每增加3%,早亡風險可降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