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裝甲——太空衣的進化史

2020-10-23 AZSpace紫微科技

在太空的太空人們,穿的太空衣是什麼樣子?


是這樣?


或者,這樣?

都不是,都不是……

2020年5月30日,NASA太空人道格·赫爾利鮑勃·本肯乘坐人類首個商業航班SpaceX「載人龍飛船」,啟程前往國際空間站。此次任務中,兩位太空人所穿的太空衣,迥異於以往南瓜色笨重的太空梭太空衣,由現代感十足的黑白兩色拼接而成。


儘管現在的太空衣輕便、安全,還有酷酷的現代感,但它的進化歷史可謂相當漫長。

世界上最早的太空衣原型之一產自澳大利亞,可以追溯到1894年。那件太空衣採用線框結構,覆蓋防水材料。至於它在太空中的實用性如何,無人知曉。

1918年,美國人弗雷德·桑坡首次為抗壓服申請專利,這套服裝可為飛行員飛越高海拔地區或者登山者攀爬高山時提供氧氣。早期的抗壓服採用彈性材料製成,和現代太空衣有許多共同之處,比如都是氣密性服裝頭盔可自由穿戴擁有可提供壓縮空氣的管道


十多年後,美國飛行員威利·波斯特抗壓服進行改進,在面料中加入棉花,並改換成帶有環形玻璃面罩的金屬頭盔,整個抗壓服也由好幾層組成,看起來和現代太空人非常相似。他穿著自己設計的裝備,成功飛越了4萬英尺的高度。



第一個真正進入太空的航天服是前蘇聯的SK-1 航天服。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他當時穿的太空衣是由NPP Zvezda公司製造的被命名為「SK-1」加壓太空衣。SK-1做為第一款真正進入太空的太空衣,簡陋到只配備了最簡單的生命維持系統和加壓設計,但這款太空衣的設計奠定了未來太空衣的基礎。


同年5月5日,美國不甘落後,發射了「自由7號」載人水星飛船,首次進入環繞地球軌道。照片上這這七個穿的銀光閃閃的蹦迪男孩,不對,是「水星七傑」,他們身穿的「水星航天服」,編號「XN-1」,是美國海軍高空噴氣式飛機抗壓服的改進版。該航天服是美國宇航局的首款航天服,最初設計的目的只是幫助太空人抵禦來自太空的紫外線和熱輻射,因此僅能在飛船艙內穿著(即艙內活動IVA),並不能出艙進行太空行走。


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實施「雙子座計劃」時,美國又開發了第二代航天服。這種航天服在封入空氣壓的壓力囊外,蒙上了一層用特氟綸混紡材料織成的網。由於「雙子座計劃」要求太空人進行艙外太空活動,因此與「柔軟」的水星航天服相比,雙子座航天服加壓時周身充滿彈性,並且具有極佳的運動性。


而美國所開發的第三代太空衣,即最知名的太空衣,則是阿波羅登月用的A7L了。1969年7月20日,當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踏出「自己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時候,穿著的正是型號A7L的太空衣。當時這套裝備報價10萬美元(換算成今天相當於67萬美元)。它是由氯丁人造橡膠和金屬化聚酯膜等21層複合材料製成,以抵禦月球表面極熱極寒的溫度差和致命的太陽輻射,以及高速飛行的隕石碎片的威脅。阿波羅航天服與過去的航天服相比,根本的差別是採用了可攜式生命保障系統,即將生命保障系統固定在背上,以進行供氧、二氧化碳的淨化和排除體熱。


NASA從1981年開始使用新一代艙外機動套裝EMU(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s),顏值提升了一個數量級,在電影《Gravity》開篇男主角穿著它瀟灑的繞著太空梭盤旋。該套裝是二件一套的航天服,不同於之前登月航天服得給每一位太空人量身定做,EMU採用模具化設計,許多部件可以單獨更換,全身金屬剛性結構,只有關節是折皺的軟性結構。目前,最大型號的EMU總重約180公斤,包括了液體冷卻通風外衣、尿液採集裝置、頭盔、通信設施、飲水袋和生理指數監測系統,可讓太空人在太空停留8小時。


俄羅斯也有一套大名鼎鼎的太空衣——Orlan/Орлан/海鷹航天服,由NPP Zvezda設計和製造。俄羅斯,美國,歐洲,加拿大和中國的太空人都使用過Orlan太空服。


2019年,NASA推出了新一代太空衣「探索艙外機動單元」xEMU,為再登月做準備。這一代更安全,甚至更換個模塊就能上火星,雖然NASA的大升級提升了太空衣的性能,但卻遭到了推特網友的無情吐槽:太空衣的性能很贊,但是真的醜。


但是至少不用兔子跳了,不是麼?


(文章整合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美國太空衣進化一覽(組圖)
    第1頁:美國太空衣進化一覽1 第2頁:美國太空衣進化一覽2 第3頁:美國太空衣進化一覽3 第4頁:美國太空衣進化一覽4 第5頁:美國太空衣進化一覽5   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航天服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進化」,不斷以新的形象和功能出現在世人面前。
  • 太空衣能防住最強等級的核洩漏輻射嗎?
    兩者防護卻是類似的,因為最終都需要防護γ射線,如果需要相當的防護效果的話,一般都是重金屬的防護服,質量大,行動不便,但這並沒有特別好的方法,因為即使是厚厚的坦克裝甲也不能徹底屏蔽中子流!中子彈的強大殺傷力就是這樣造就的!
  • NASA公布新一代登月太空衣 百年來太空衣有了多大突
    來源:新京報新京報記者陳沁涵第一款真正進入太空的太空衣出自蘇聯,名為「SK-1」NASA 公布了最新一代太空衣,主要為2024年登月和未來火星探索準備。NASA新一代太空衣發布會現場。圖/NASA直播截屏從上世紀70年代阿波羅計劃中的初代太空衣到現在,NASA首次對太空衣進行大升級,更新之後最大的特點就是:「更加靈活」。雖然NASA提升了太空衣的性能,但是其顏值遭到了一波無情的吐槽。推特網友:太空衣的性能很贊,但是真的醜。天啊,太糟了。最新一代的兩套太空衣究竟先進在哪裡?百年來各國是如何一步步改進太空衣設計的?
  • 盤點人類太空衣的進化歷程,最新款的生態太空衣高科技滿滿!
    提到太空人大家都就會想起那些穿著厚厚的白色太空衣在太空中行走的樣子,事實上太空衣為了保障生命確實挺笨重的,太空衣主要分為兩種:艙外活動(EVA)太空衣和艙內活動(IVA)太空衣,每一代太空衣的功能都越來越強大,而體積也由臃腫變得越來越貼身
  • 在車諾比核事故現場穿太空衣搶險,能防住核輻射嗎?
    兩者防護卻是類似的,因為最終都需要防護γ射線,如果需要相當的防護效果的話,一般都是重金屬的防護服,質量大,行動不便,但這並沒有特別好的方法,因為即使是厚厚的坦克裝甲也不能徹底屏蔽中子流!中子彈的強大殺傷力就是這樣造就的!
  • 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之太空衣的變遷
    而自人類進入太空以來,作為保護自身的最強護甲,太空衣也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從原始太空服到2019年劍指火星的技術進步,我們能夠看到太空服的進化以及將來會發生什麼。1973年以來,俄羅斯太空人(蘇聯)就開始配備索科爾太空衣了。
  • SpaceX的酷炫太空衣是「蝙蝠俠」服裝設計師監製的!
    Jose Fernandez的Ironhead Studio工作室曾經打造了《蝙蝠俠大戰超人》電影中的反超人裝甲,「神奇女俠」戰衣也是由其打造。他還曾在《蝙蝠俠歸來》、《永遠的蝙蝠俠》和《蝙蝠俠與羅賓》中設計了蝙蝠俠戰衣。
  • 太空人的太空衣為什麼是白色的?換成黑色的會怎樣
    而太空設備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的太空人擁有眾多高科技,加加林時代或者阿姆斯特朗時代的太空人肯定是不敢想像的,但是無論時代怎麼變,太空人的一樣東西卻始終沒有改變,這就是太空衣的顏色了,無論是加加林還是阿姆斯特朗時代,至今為止,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衣一直都是白色。
  • 艙外太空衣的歷史變遷——第二代艙外太空衣
    和所有太空人一樣,塞爾南體格強壯,精力旺盛,但是艙外活動的勞累對他來說還是不堪負重,塞爾南在艙外活動後,沉重地喘著粗氣,渾身冒汗,太空衣都溼透了,由於太空衣內溼度高的無法處理,他的頭盔面罩上蒙上了一層厚厚的水汽,擋住了他的視線,而且太空衣溫度過高,按計劃,他的艙外活動時間是3小時,但是2小時就達到了極限。他的心跳達到了每分鐘180次。發生了什麼事呢?是什麼讓強健的太空人如此疲憊?
  • NASA 公布下一代太空衣
    NASA展示的這兩套太空衣,一套為獵戶座艙內太空衣,一套在探索月球南極表面時使用,稱為xEMU。xEMU月面艙外活動太空衣是阿波羅太空衣,以及目前國際空間站艙外太空行走時穿著的太空衣的改進版,這種新型的太空衣大範圍地適合太空人的身材,並且在月面的舒適性和移動性都得到了改善。
  • 艙外太空衣的歷史變遷——第一代艙外太空衣
    太空人的鐵布衫就是他們的太空衣。4月12日清晨,蘇聯人加加林少校身穿桔色太空衣,頭戴密封的宇航帽,登上了巍然矗立在拜科努爾航天基地上的「東方號」宇宙飛船,成為第一個飛出大氣層的人。5月,美國人阿侖.謝潑德也成功飛出大氣層。謝潑德飛行所用的太空衣,是由當時美海軍的高性能戰鬥機飛行員穿著的MK-4型壓力服加以改進的,內層是塗有氯丁橡膠的尼龍。手肘、膝蓋等關節部位縫入切割線以增加靈活性。
  • 遨遊太空的殼——太空衣
    NASA上周公布了最新一代的太空衣,設計目的主要是針對2024年登月和未來火星探索做準備,這也為太空衣家族又加了一位新後輩。太空衣是為了保護航天員在真空、太陽輻射、高低溫等等特殊的環境中可以正常生存和生活,並可以工作的一種裝備,因為需要太空人穿在身上,所以叫太空衣。
  • Space X公司太空衣獲太空人五星好評,或開創太空衣設計新方向
    Space X公司的太空衣長期以來,太空衣是載人航天技術的一個前沿領域,由於要承擔維持太空人生命保障的複雜功能,無論是前蘇聯,還是美國宇航局的太空衣,都顯得極其笨重且臃腫到了太空梭和空間站時代,儘管運載工具經歷了數代的技術更新,但是在太空衣的設計製作方面,進步甚微,所以在今天的國際空間站上,我們所看到的那些笨重的太空衣,實際上仍然遵循了上個世紀太空衣的設計理念。傳統太空衣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造價昂貴。
  • 扒一扒太空衣的內外
    沒錯,他們穿的就是太空衣。而且您或許可以很輕易地在腦海中想像出太空衣的樣子,只是,太空衣真如我們所見那樣,如此簡單嗎?另外,太空衣的內部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並不只是「鐵衣」 首先是太空衣的外層,也就是我們在各大媒體上所看到太空人已經完成穿戴的那樣,外表通常是白色的。
  • 扒一扒太空衣的內外
    沒錯,他們穿的就是太空衣。而且您或許可以很輕易地在腦海中想像出太空衣的樣子,只是,太空衣真如我們所見那樣,如此簡單嗎?另外,太空衣的內部究竟是什麼樣的呢?並不只是「鐵衣」首先是太空衣的外層,也就是我們在各大媒體上所看到太空人已經完成穿戴的那樣,外表通常是白色的。雖然太空衣看上去是一個整體,但是,它是由具有不同功能的各個部位組合在一起的。
  • 俄、美太空衣的四大部件
    上衣 胸部位置有指示控制器,這是一種控制溫度、供電和太空衣內部壓力的顯示器。此外還有全套心電圖儀表、監控氧氣控制器、溫度調節器、平衡艙連接器(當太空人處於空間站的平衡艙時,通過這些連接器,太空衣就能獲得所需的全部供應,如電力、氧氣、冷卻水)。  在背部有生命保障系統。如無繩裝置,它能使正在工作的太空人之間和太空人與空間站或太空梭之間進行溝通。信號系統能不斷地監視太空衣的狀況並對可能出現的運轉不正常狀況發出信號。水箱裝有太空衣用的冷卻水。
  • 懦弱膽怯的蟲蟲獸,潛力無限不但能多個裝甲進化還能成為強大的番長
    蟲蟲獸是十分弱小的數碼獸,但是和V獸它們一樣是數碼世界創世紀繁榮時代的古代種族後裔所以能輕車熟路地駕馭各種數碼精神裝甲成為強大的數碼獸,雖在動漫中沒有出現,現在為大家介紹一下蟲蟲獸各個裝甲進化的形態
  • ESA公布未來太空衣概念手套
    據外媒報導,歐航局日前公布了未來太空衣概念手套。這款由Comex公司和設計師Agatha Medioni共同設計的模型手套來自於NASA為期兩年的Pextex項目,該項目旨在尋找新的太空衣材料。雖然科幻電影可能會讓很多人相信太空衣是帶著有趣頭盔的潛水裝備,但事實上它們是非常複雜的科技產品。太空衣絕不僅僅是一件防護服,它實際上是一艘微型飛船甚至可能擁有自己的推進系統以及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中保護和支持穿戴者所需的複雜設備。太空衣發展到現在已經走過了近一個世紀的時間,但它們離完美仍有著非常遠的距離。
  • 太空衣目前還有些醜 未來真的能變得更時尚嗎?
    對於太空衣來說,舒適感、時尚度,都必須為功能性需求讓路,因為在要美和要命發生衝突的時候,絕大多數人的選擇都是明智的,因為——太空衣醜得確實有道理。麻省理工學院教授Dava Newman設計的概念太空衣,NASA資助了這項稱為BioSuit的項目,這款太空衣使用緊身的彈性材料來保持壓力,並且給予穿著者最好的機動性。
  • 美航天局發布下一代登月太空衣
    當地時間2019年10月15日,美國華盛頓,NASA發布了新一代太空衣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美國航天局15日發布了具有更大靈活性和更高安全性的下一代太空衣,計劃供太空人在2024年登月活動中使用。美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當天在發布活動上展示了新研發的「探索艙外移動單元」,它由加壓服和像背包一樣的可攜式生命支持系統組成。根據美國正在推進的「阿耳忒彌斯」重返月球計劃,太空人將使用這種太空衣在月球南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