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太空人大家都就會想起那些穿著厚厚的白色太空衣在太空中行走的樣子,事實上太空衣為了保障生命確實挺笨重的,太空衣主要分為兩種:艙外活動(EVA)太空衣和艙內活動(IVA)太空衣,每一代太空衣的功能都越來越強大,而體積也由臃腫變得越來越貼身,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第一款太空衣出現直到現在共有七款太空衣,每款太空衣都代表著一個時代,下面我們來看看整個太空衣的變遷史。

1、第一代太空衣SK-1
前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首次進入太空時穿的太空衣,當時SK-1還比較簡陋只配備了簡易的生命維持系統,不過這款太空衣的設計奠定了未來太空衣的基礎,之後的太空衣都延續了這種設計。
1965年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身著第二款名為Berkut(鷲式)的太空衣進行了首次太空行走,這款混合型太空衣被設計成在艙內外都能使用,雖然它非常笨重但內置的氧氣包能提供太空人在真空環境下活動45分鐘,它與SK-1都屬於第一代太空衣。
2、第二代阿波羅太空衣
美國在太空探索中緊跟上了這場競爭步伐,1965年埃德·懷特身穿雙子座太空衣進行了太空首次行走,這種太空衣被一根7.6米長的生命維持管道連接著,也就是說太空人只能走到距離艙門7.6米遠的地方,發現這種設計有缺陷以後太空衣就改用背包式生命維持系統,此後的太空衣都延用了背包式設計。
在整個阿波羅計劃中看到的都是這款專為登月設計的阿波羅A7L太空衣——首個有完整獨立維持系統的太空衣,也是人們最為熟悉的一款太空衣,這款首次出現了在關節處有專為蹲下設計的可彎曲結構,只是整體重量也達到了可怕的90公斤,在稍有重力的地方就會累得太空人大汗淋漓。
3、第三代EVA太空衣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這款EVA(艙外活動)太空衣就一直服役到現在,它的設計結構由一個較硬的防護殼和內置冷卻服組成,生命維持系統能提供8.5個小時的氧氣支持,我國的航天服和俄羅斯的海鷹太空衣都屬於這類太空衣,不過隨著對太空探索的需求不斷提高,這類比較笨重的太空衣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4、第四代生態太空衣
之前所有的太空衣都讓太空人顯得非常笨重而臃腫,於是最符合人體結構的生態太空衣(Biosuit)就已經在研發中,它由鎳-鈦記憶合金構成像人體皮膚一樣包裹著身體,這種特殊的合金纖維產生的壓力能直接作用於人體皮膚,取代了之前通過氣體來增壓的情況,不僅太空人能更輕鬆的活動而且結構也更輕巧舒適了。
5、從未用過的彈射太空衣
在這裡不得不說一款曾出現過但從未被使用過的彈射專用太空衣,以前的太空梭有座椅彈射功能,這款太空衣是為了在太空梭出現緊急情況時把太空人彈射出去而穿的,它沒有配備生命維持系統,只能依靠太空衣自帶的那點氧氣維持短暫的時間,後來發現太空梭在出現事故時這款太空衣根本派不上用場而取消。
太空衣沒有那麼安全
太空行走是個危險性很高的行動,2013年8月國際空間站的義大利太空人帕米塔諾在執行一次艙外任務時就出現了意外,帕米塔諾突然感覺到有大量的水在灌進頭盔,並且很快就沒過了他的嘴和鼻子,由於頭盔上的鏡片被水霧弄得完全看不清,他憑著記憶摸回了氣密艙緊急取下了頭盔,事後檢查是太空衣的水分離器阻塞導致水倒灌頭盔,這場事故讓帕米塔諾差點成為第一個在太空淹死的太空人。
人類在太空探索中慢慢地摸索未知領域,我們必須對這些在太空領域工作的太空人們致敬,每一個太空設備的改進都是這些太空人們不斷探索總結出來的。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給您帶來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