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服: 像第二層皮膚的太空衣(圖)

2020-11-22 全球紡織網

生物服: 像第二層皮膚的太空衣(圖)

2008-09-27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全球紡織網9月27日訊 在太空中,體積龐大的傳統太空衣會將太空人的行動能力減少40%,而麻省理工太空航空學院的達瓦教授設計出來的「生物服」卻能更好維持太空人的力量感和行動力。這種緊貼皮膚的太空衣將會像人的第二層皮膚一樣,在提供保護的同時還能讓太空人在太空中感覺更加自如。

幾乎所有在科幻電影中出現過的太空衣,都和我們在現實航天試驗中看到的相去甚遠,前者大多是緊身設計,好像蜘蛛俠身上那層靈活柔韌的外皮,只不過作為太空衣,它們不太會以紅色出現;但是現實中的太空衣似乎總也無法擺脫僵硬笨重的外型,這種太空衣看上去仿佛一個吹脹的氣球,被包裹在其中的太空人無論做什麼動作,都會顯得艱難、笨拙。

雖然科幻電影裡的太空衣不足以形成對比的標準―在真正的航天試驗裡,太空衣的安全性能和實用性功能才是最重要的―但這至少表現出一種期望,更靈活、更輕盈、更人性化,像一件真正的衣服,這才是我們對未來太空衣的設想。

好在航天航空方面的科學家們從來沒有忽視過這樣的期望。更靈活,更人性化,這也是太空衣研究專家們一直以來的研究方向。他們希望能夠研製出一種緊貼皮膚的太空衣來,這種太空衣不會像傳統太空衣一樣妨礙人的行動,重量應該控制在45公斤左右,而傳統太空衣卻往往重達150公斤。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太空航空研究院的教授達瓦?紐曼(Dava Newman)是這種輕便式太空衣研究的主創人員之一,她和研究同伴們把這種太空衣叫做「生物服」(Biosuit)。去年年底,他們推出「生物服」的一個樣板,這個樣板已經解決了很多生命維持方面的問題,只是作為最初版本,還不適於用作太空行走。但是達瓦教授和她的同事希望能儘快研製出改良的版本,以便能在2012年的「美國再次登月」計劃中擔當重任。

緊貼皮膚的太空衣

麻省理工大學太空航空研究院的科學家常常會把這種能夠緊貼在皮膚上的太空衣稱作是「雜交產物」,從傳統太空衣的150公斤降到現在的45公斤。「生物服」實際上採用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工作原理,但是它的生命維持系統卻幾乎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太空衣的設計,它將被背在太空人的身後,在太空活動的過程中為太空人提供氧氣和食物。

和傳統太空衣一樣,「生物服」必須為太空人創造一個和地球環境類似的微環境,以確保人類的存活;然而傳統太空衣採用的是一種「太空衣內加壓」的方式為太空人創造大氣壓強,這也是傳統太空衣看起來十分臃腫的原因。

「生物服」則採用了一種「機械反壓」的方式來實現加壓。和傳統太空衣一樣,「生物服」也是採取多層結構的設計,除了內衣層、排汗和散熱層之外,達瓦教授還是用一種可以被準確塑形的記憶合金,為「生物服」做了一付輕便的、富有彈性的「骨骼」。在這付「骨骼」外面,達瓦教授蒙上了一層高級混合纖維做成的隔熱防輻射面料,然後再在這層面料上塗上一層塗層,為的是讓面料完全失去延展性。在骨骼和面料之間,達瓦教授用一種高分子聚合物的凝膠填充進去,這些凝膠在受熱的條件下會非常容易膨脹。

穿著這樣的「生物服」,太空人在太空中執行太空行走的任務時,太空衣一旦感受到高溫,無論來自太空輻射還是來自於太空人自己的呼吸過程,這種溫度都足以讓凝膠膨脹起來。但是凝膠的膨脹卻無法向外擴散,因為表層面料是緊繃的,於是只能向內擠壓,這種擠壓到最後會形成一種內壓力,和太空衣內氣體加壓的效果相同,但「生物服」完全不會變臃腫,同時也省去了氣體加壓設備的重量。

「為人設計的太空衣」

那這種緊貼在皮膚上的「生物服」和傳統太空衣究竟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麼?達瓦教授介紹說:「傳統的太空衣都是為了完成某種任務而打造的,但『生物服』卻是一件為人設計的太空衣。」

在太空中,由於失重和太空衣體積龐大,太空人的行動能力往往會減弱40%,當他們在太空中完成某項任務的時候,即使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他們也很難做到得心應手。但是「生物服」卻能在保障安全的同時,能讓太空人保持靈活性和一定的力量感。

達瓦教授和她的研究團隊曾用3D圖像研究人在行走或發力時的肌肉運動,最後他們發現肌肉在運動時會產生一些具有支撐作用的力的線條,於是達瓦教授讓她的「生物服」按照這些線條的紋路縫製起來,以保證這些線條在運動時,始終保持柔韌度和彈性,而太空衣的其他部分則是緊繃的,起到保護和隔離的作用。

「傳統的太空衣只是把關節的部位設計成軸承,或者把需要活動的地方設計成彎頭,但是這樣太空人的活動範圍仍是有限的,我們希望『生物服』是一種類似於第二層皮膚那樣的太空衣,它能讓太空人按照自己的心意活動。」達瓦教授說,「那麼它將能使太空人在月亮或火星上的行動更加自由,如履平地。」

相關焦點

  • 未來太空衣長啥樣?靈活且輕薄!
    此外,由於空間站時代頻繁的艙外探測活動,未來太空衣不僅要滿足新的太空環境對太空衣功能的新要求,還要為太空衣減重、增加靈活性,以便更好地執行各項空間考察實驗任務。目前,航天服使用的纖維製品主要是尼龍經編織物、PU塗層尼龍織物、氯丁橡膠塗敷尼龍織物以及聚四氟乙烯、Kevlar®和Nomex®等纖維製品。為了保護太空人艙外行走的安全性,阿波羅探月航天服的面料甚至達21層之多,由柔軟部位與剛性部位組合提供支撐、移動和舒適性功能。
  • 艙外太空衣的歷史變遷——第二代艙外太空衣
    和所有太空人一樣,塞爾南體格強壯,精力旺盛,但是艙外活動的勞累對他來說還是不堪負重,塞爾南在艙外活動後,沉重地喘著粗氣,渾身冒汗,太空衣都溼透了,由於太空衣內溼度高的無法處理,他的頭盔面罩上蒙上了一層厚厚的水汽,擋住了他的視線,而且太空衣溫度過高,按計劃,他的艙外活動時間是3小時,但是2小時就達到了極限。他的心跳達到了每分鐘180次。發生了什麼事呢?是什麼讓強健的太空人如此疲憊?
  • 遨遊太空的殼——太空衣
    NASA上周公布了最新一代的太空衣,設計目的主要是針對2024年登月和未來火星探索做準備,這也為太空衣家族又加了一位新後輩。太空衣是為了保護航天員在真空、太陽輻射、高低溫等等特殊的環境中可以正常生存和生活,並可以工作的一種裝備,因為需要太空人穿在身上,所以叫太空衣。
  • NASA公布新一代太空衣關於太空衣的知識你真的了解嗎?
    日前,NASA公布了兩款最新一代太空衣——登月太空衣和獵戶座飛行服,為2024年登月和未來的火星探索做準備。全稱Exploration 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的登月太空衣,簡稱XEMU。
  • NASA公布新一代登月太空衣 百年來太空衣有了多大突
    圖/NASA直播截屏從上世紀70年代阿波羅計劃中的初代太空衣到現在,NASA首次對太空衣進行大升級,更新之後最大的特點就是:「更加靈活」。雖然NASA提升了太空衣的性能,但是其顏值遭到了一波無情的吐槽。推特網友:太空衣的性能很贊,但是真的醜。天啊,太糟了。最新一代的兩套太空衣究竟先進在哪裡?百年來各國是如何一步步改進太空衣設計的?
  • 艙外太空衣的歷史變遷——第一代艙外太空衣
    除此以外,太空的寒冷可以瞬間凍結皮膚、太陽的炙烤又可引起嚴重的燒傷、肉眼看不到的宇宙粒子隨時可能穿透人體,嚴重缺氧會即刻失去意識,沒有大氣壓血液又會如開水般沸騰。想像一下,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中,你需要修煉怎樣的神功來保護自己?天外飛仙鐵布衫。太空人的鐵布衫就是他們的太空衣。
  • 盤點人類太空衣的進化歷程,最新款的生態太空衣高科技滿滿!
    提到太空人大家都就會想起那些穿著厚厚的白色太空衣在太空中行走的樣子,事實上太空衣為了保障生命確實挺笨重的,太空衣主要分為兩種:艙外活動(EVA)太空衣和艙內活動(IVA)太空衣,每一代太空衣的功能都越來越強大,而體積也由臃腫變得越來越貼身
  • NASA 公布下一代太空衣
    NASA展示的這兩套太空衣,一套為獵戶座艙內太空衣,一套在探索月球南極表面時使用,稱為xEMU。xEMU月面艙外活動太空衣是阿波羅太空衣,以及目前國際空間站艙外太空行走時穿著的太空衣的改進版,這種新型的太空衣大範圍地適合太空人的身材,並且在月面的舒適性和移動性都得到了改善。
  • 最強裝甲——太空衣的進化史
    此次任務中,兩位太空人所穿的太空衣,迥異於以往南瓜色笨重的太空梭太空衣,由現代感十足的黑白兩色拼接而成。SK-1做為第一款真正進入太空的太空衣,簡陋到只配備了最簡單的生命維持系統和加壓設計,但這款太空衣的設計奠定了未來太空衣的基礎。
  • 英雄聯盟太空人皮膚預覽,巴德、波比、納爾穿上了太空衣
    今日《英雄聯盟》測試服迎來了一波更新,上線了巴德、納爾、波比三位英雄「太空人」皮膚,這也是「太空人」系列皮膚繼提莫和泰坦之後的新成員,特效還是很可愛的。如之前在設計師視頻裡的預告,巴德、波比、納爾穿上了太空衣,與泰坦、提莫一起成為了太空人。
  • 在太空不穿太空衣,是怎樣的感覺,可以生還嗎?
    如果沒有太空衣的防護,暴露在太空中的人就會很快憋死、低氣壓脹死、凍死或曬死、宇宙射線殺死。何謂太空?所謂太空,一般認為是極高的天空。準確的說,以地球海平面垂直高度100km為分界線,又稱卡門線,卡門線以上就是外太空。
  • 扒一扒太空衣的內外
    沒錯,他們穿的就是太空衣。而且您或許可以很輕易地在腦海中想像出太空衣的樣子,只是,太空衣真如我們所見那樣,如此簡單嗎?另外,太空衣的內部究竟是什麼樣的呢?並不只是「鐵衣」首先是太空衣的外層,也就是我們在各大媒體上所看到太空人已經完成穿戴的那樣,外表通常是白色的。雖然太空衣看上去是一個整體,但是,它是由具有不同功能的各個部位組合在一起的。
  • 扒一扒太空衣的內外
    沒錯,他們穿的就是太空衣。而且您或許可以很輕易地在腦海中想像出太空衣的樣子,只是,太空衣真如我們所見那樣,如此簡單嗎?另外,太空衣的內部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並不只是「鐵衣」 首先是太空衣的外層,也就是我們在各大媒體上所看到太空人已經完成穿戴的那樣,外表通常是白色的。
  • 太空人在太空中不穿太空衣會發生什麼?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宇宙浩瀚無際,有著無數的奧秘等著人類去破解,人類自從有能力進入太空後,就時不時要派太空人到太空中去完成各種任務,我們都知道,太空人在太空中必須要穿太空衣,那如果太空人任性把太空衣給脫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 我在太空「補衣服」:太空人修復漏水太空衣(圖)
    中新網12月7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援引美國宇航局通報稱,國際空間站(ISS)上的太空人修復了義大利太空人盧卡帕爾米塔諾的艙外太空衣,此前這件太空衣在太空行走之後發現積水。任務結束後,ISS乘組觀察到,他的艙外太空衣套裝(EMU 3004)有約10毫升的積水。報導顯示,在那之後,乘組人員和地麵團隊合作,進行了一系列的故障排除工作,在查明了漏水原因之後,太空人們拆卸和替換了供水通風管總成(WLTVA),修復了帕爾米塔諾的太空衣。
  • Space X公司太空衣獲太空人五星好評,或開創太空衣設計新方向
    Space X公司的太空衣長期以來,太空衣是載人航天技術的一個前沿領域,由於要承擔維持太空人生命保障的複雜功能,無論是前蘇聯,還是美國宇航局的太空衣,都顯得極其笨重且臃腫,以至於阿波羅登月期間,在月球上漫步的太空人只能像兔子一樣在月面跳動
  • 太空衣重量比人類還重,為什麼太空人卻能夠健步如飛?
    太陽發出的輻射不是我們所知道的地球上的太陽輻射,而是含有極高的熱量,如果我們沒有任何防護衣服的話會使我們的皮膚慘遭傷害。第二,太空人在登入太空時,是處在一個真空的狀態中,不受地球引力的影響。如果不穿太空衣的話,人類血液中的氮氣就會轉化為氣體使人體像氣球一樣膨脹。 第三,它還可以保持太空人的體溫不受宇宙氣溫的影響。保持壓力平衡。提供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 NASA公布新一代太空衣,最大特點是「更靈活」
    本文轉載自「科普中國」上個月,NASA公布了兩款用於執行2024年「Artemis」載人登月計劃的最新一代太空衣——登月太空衣(XEMU)和獵戶座飛行服(Orion suit)。頭盔提供面部的保護,並且顯示航天服的當前狀態;硬上衣將太空衣內部和生命維持系統連接起來,並且連接手臂、手套、下衣等組件,它結實且輕巧;下衣由太空衣褲子,靴子和腰封的下半部分組成,腰部支撐零件可以幫助太空人移動和轉動,金屬密封扣將下衣與堅硬的上衣相連;冷卻服由液冷管道和彈性氨綸材料編織成的,它具有降溫和排汗的功能;太空衣的柔性衣服由16層材料組成,每一層具有不同的功能
  • 美國新一代登月太空衣亮相 做了哪些改進?
    太空衣有如迷你版太空飛船,是太空人出艙活動時的必備設施。新型太空衣長什麼樣?與舊裝備有何不同?未來有何「用武之地」?10月15日,在美國華盛頓美航天局總部,一名身穿新一代太空衣的工程師演示舉手動作。 美國航天局15日發布了具有更大靈活性和更高安全性的下一代太空衣,計劃供太空人在2024年登月活動中使用。
  • 俄、美太空衣的四大部件
    頭盔面罩有一活動的遮光板,上有一層很薄的金箔,防紅外線輻射。頭盔內有一通訊罩,上有話筒和耳機,俗稱「窺視帽」。頭盔頸圈處有一容量為0.9升的飲水器,有一吸管。     上衣 胸部位置有指示控制器,這是一種控制溫度、供電和太空衣內部壓力的顯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