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從小都聽說過的黃皮,是不是第一印象就是珍貴的中醫藥材呢,其實呢,黃皮是指的一種樹木哦,它結的果子就叫做黃皮果,樹皮總不能叫做黃皮皮吧,所以也叫黃皮。
黃皮果實含維生素C、糖、有機酸和果膠。鮮食甜中帶酸,不僅風味別致,而且有助消化。古農書記載:「黃皮能滑食,其酸甘如葡萄。」南方俗語說:「飢食荔枝,飽食黃皮」,說明苗皮有助消化的作用。
黃皮又叫黃枇、黃彈子、王罈子。是我國原產優良果樹之一。《齊民要術》中記載:「王罈子,如棗大,味甘,出侯官。越王祭太乙,皮在我國至少已有1500餘年的栽培歷史。因其對壇邊有此果,無知其名,因見生處,逐名王壇。」可見黃土壤適應性很強,並能抗病蟲害,產量又高,果實、種子、木材都有經濟利用價值,故在我國南方栽培較廣。
一、產地和品種
黃皮主產於廣東、幅建。廣西、臺灣、雲南、貴州、四川等地也都有栽培。廣東主要分布在汕頭地區及番禺、增城、仁化、連、英德、樂昌和廣州市郊等地。篇建的幅州、羅源、同安、永春、雲臀及廣西的玉林、梧州、南寧、柳州、百色等地栽培均較多。黃皮屬共約30餘種,我國約有十一種。常見裁培的僅黃皮和細葉黃皮兩種。
黃皮的裁培品種,按果實風味,大致可分為甜、酸兩個系統。現將廣東、幅建所產優良品種,分別介紹如下:
(1)廣東品種
廣東主栽品種分早、中、晚熟三種。早熟種有大圓頭、崛督甜皮(「崛督」廣州方言。「崛」為圓純的意思。「督」指果頂)、細圓頭等品種,中熟種有大甜皮、獨核黃皮等品種,遲熟種有大雞心、細雞心、雞子皮、雞子甜皮等品種。其中部分優良品種的特性如下:
岐山甜黃皮:歧山甜黃皮可細分為5個品系。其中以大媚督最優良。一般果重6-9克,果為橢圓形;果皮黃色,中等厚;味甜而有香味,含核1-2粒。「夏至」成熟。廣州市郊栽培較多。
大甜皮一般果重8.5克,果為圓形,皮薄,鮮黃色,肉白色,味香甜。為甜黃皮中較優良的品種。含核2-4粒,果實大小均勻,6月底成熟。遇雨易落果。
大雞心一般果重8克。果形似雞心,果皮米黃色,成熟時為蜜蠟色,肉黃白色,汁多,初時味較酸,成熟後變甜,富有香味,為遲熟的優良品種。果穗長大,一穗可達0.5公斤以上,果大小整齊,果質結實,含樓1-3粒。較耐賠運。
(2)福建品種
福建品種繁多,有旱種、尖頂白種、棗式種、登河種、紅尾種、圓種、土種、牛腎種、赤金種、圓頭種、章奎種、晚惠種、雞心種、黃皮大王、小雞心種、尖頭圓種、甜種等品種。其中品質以雞心種、章奎種、小雞心種、黃皮大王、赤金種最優良。
雞心種雞心種是幅州最好的品種。果形似雞心,果皮黃福色,有光澤,隨成熟度的增加皮色意美。果粒密生,穗大,每穗重約1公斤,肉厚而堅實,黃白色,味甜汁多,無渣,品質優。含種子1-2粒,一般為獨核,有「獨核種」之稱。小雞心種、章種、黃皮大王皆為雞心種實生苗的變種。
赤金種一般果重9.2克;成熟時果皮呈赤金色,比一般品種都美觀,果肉厚,黃色,組織緻密,多,風味佳,品質良。果穗短,果粒密集,耐藏。8月中旬成熟。
廣西有雞心黃皮與卵形黃皮二種。
二、黃皮的檢驗
黃皮的品質因品種不同而各異,以甜黃皮為最佳。果實極為嬌嫩,皮薄多汁,肉質柔軟,極易破損。在高氣溫下多擱一,二天就會變色、變味、失水、發酵腐爛。因此,品質要求新鮮,果磁完整,充分著色,並具有品種的特有香味。果肉堅厚,果味甜,稍帶酸,核小,無破皮,無黑皮、空殼等。如皮色轉黑褐色,果粒不飽滿,果味不正,均為變質現象。黃皮產銷無一定等級規格,均以統貨購銷。
三,包裝、運輸、貯藏
黃皮果實易破皮,一般不長途運銷,而以地銷較多。地產地銷使用的包裝也不宜過大。如長途運銷,以七、八成熟時柔摘為好。包裝要堅實牢固,通風散熱。運輸以汽車為宜,如火車運輸,應以快件發運。因果實嬌嫩易腐,大都隨到隨銷,不好貯藏。
黃皮除鮮食外,還可以加工制上等果凍、果醬、蜜淺、乾果和清涼飲料。中醫認為黃皮性微溫、味甘酸,具有化痰、滑茄、除積、止痛的功用。生果曬乾水煮或加黃酒衝服,可治肝胃氣痛。
這算是一味有著悠久歷史的藥材,畢竟中醫之道講究調和與中性,黃皮算是非常符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