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古熱帶植物區系的孑遺種,多生於山地雜木林中,珍貴別破壞

2021-01-08 農村草木記

摘要:它是古熱帶植物區系的孑遺種,多生於山地雜木林中,珍貴別破壞。

植物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繁殖力,不論走到哪裡我們都可以看見它們的蹤跡,這點大家都是知道的。然而如果要問到哪些植物是屬於古老的植物,那也許很多的夥伴們就回答不出來了。

當然了,也許有些小夥伴們會說到:這是屬於專業性的問題,又如何能知道呢?是的,其實看似專業,但如果我們了解的話,它也並非專業,也可以成為一種人人皆知的常識。

更何況近年來由於遭到人為的有意破壞和一些無意的破壞,所以目前對於一些古老的野生植物已經逐漸的稀少,有些情況不太好的,甚至已步入瀕危或是極危的狀況,因此若有時間我們可以放下手中的遊戲,都來了解一下植物知識,有時候對於我們來說是有一定幫助的。

以上所說到的幫助並非是破壞這些古老的植物,或者將它們佔為己有,相反,則是要保護好它們或者說告知相關的負責人。

那麼何來幫助呢?像之前小編有跟大家科普過一些比較常見的野生植物,而且都具有著很高的經濟價值,比如:「獨腳金」,「七葉一枝花」,「金線蓮」以及「貝母」等等,像這些野生植物,它們並非古老物種,也非保護植物,大家只要有了解了,見到的話都可以珍惜它們。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只為自己的一己之私而考慮,比如遇見一些古老植物或是保護物種之類的,雖然我們不能利用它們,但我們也要盡最大的可能去保護好它們,退一步說,就算不保護,那也不能去破壞它們。

就比如今天我們要科普的這種野生植物,它便是一種古熱帶植物區系的孑遺種,是一種很古老的野生植物,據了解,是第三紀留下的孑遺植物,距今已有幾千萬年的時間。

而且像如此古老的野生物種,如今在我國已為數不多,換句話說,如果大家能夠一睹廬山真面目,已是相當的難得,也可以說是一種眼福了。

當然了,這種野生植物雖然在我國已是很稀少,但目前所分布的省份卻相當的廣泛,也許就有不少讀者們的家鄉都會有生長,因此大家可以的話,要儘量記住它的植株外貌,尤其是生活在農村的農民朋友,若是有去山裡砍柴,或是在山裡有種植農作物的話,要是遇見了這種野生植物可切莫將其破壞。

這種野生植物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內蒙古自治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黑龍江省,遼寧省,吉林省,河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以及安徽北部等。

它的名稱叫黃檗,黃檗的樹高可達10米到20米左右,是一種落葉喬木,如果是長得較為個別的大樹,則可以長到30米不等。

黃檗的樹皮是灰褐色至黑灰色,木材堅硬,樹幹上有一個相對較為特殊的特點,一般情況下,我們常見的落葉喬木樹皮刮開後,樹幹是呈青白色,而黃檗則不然,它的樹幹內皮為鮮黃色,而小樹枝則橙黃色或是淡黃灰色。

大家可以謹記一下以上的樹幹特點,畢竟其它的外貌方面比較大眾化,若是遇見了也較難區分。

價值參考

這種野生植物在價值方面是很高的,據了解,它的樹幹由於木材堅硬,可用於製作許許多多的用品,如槍託、家具等。果實可作染料,種子含油高,可制肥皂和潤滑油等。

此外,它的樹皮經刨制後還可作為藥用,藥用方面頗為的廣泛,且早在本草綱目就已經被李時珍收錄過。

與此同時,它還具有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

作者建議

這種野生植物在農村多生於山地雜木林中,各位小夥伴們,它的數量真的不多,不僅是古熱帶植物區系的孑遺種,而且它還是屬於我國的保護物種,所以大家今後若是在老家見到了,還請儘可能地保護好它們。

那本期的植物知識就分享到這裡了,小夥伴們,那你們在家鄉可曾經見過這種野生植物呢?你們還知道它的一些不同知識點嗎?歡迎在下方交流探討。

相關焦點

  •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證明叢生瓦韋的再次發現支持雲南西部與西藏東南部植物區系的親緣聯繫
    該研究主要關注位於雲南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德宏自治州與鄰近的緬甸東北部和西藏東南部地區在地質地理上有著緊密的聯繫,因此作者提出假說認為該地區的植物區系可能與鄰近地區共享了某些稀有的類群。為了驗證這一假說,版納植物園宏觀進化研究組相關人員與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合作,對德宏自治州及其鄰近地區的稀有物種進行了區系調查。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發表東亞植物區系形成新觀點
    1996年,我國著名植物學家吳徵鎰提出「東亞植物區作為一個獨立的植物區,與泛北極和古熱帶植物區並列」的觀點,這是對世界植物區系分區系統的重大突破
  • 「自然科普」千山山梅花:生於山坡雜木林中
    葉近革質,對生,闊卵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邊緣具疏鋸齒;葉脈離基出3~5條。總狀花序有花9~14朵;花萼黃綠色,外面疏被微柔毛;萼筒稍四稜形,萼裂片卵形,先端急尖;花瓣白色,花柱有毛。蒴果半球形。花期6月,果期8—9月。
  • 「自然科普」遼東丁香:生於山坡雜木林中
    生於山坡雜木林中、灌木叢中、林緣或河邊等處。產於鳳城、本溪等地。作者:張淑梅
  • 基因研究助力植物區系分區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青藏高原—喜馬拉雅植物多樣性形成與演變大團隊孫航研究組提出了「譜系地理區劃」新概念,將譜系地理的研究結果與植物區系劃分相結合,改變傳統通過宏觀認知植物區系劃分,幫助人們更為精準地認識大自然。該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期刊《遺傳學前沿》。
  • 銀杏、水杉為什麼珍貴?
    有問必答提個醒 銀杏、水杉為什麼珍貴? 答: 物以稀為貴。 拓展內容: 孑遺種(殘遺種):以前分布比較廣泛,後來由於地質歷史和環境的變遷,分布區縮小或伴隨有遷移,現在僅在某個或某少數幾個局部地區存在的古老現存種。主要指在第四紀冰川活動期存活下來的物種。(《植物學名詞》第二版)
  • 山裡生長的一種野生植物,人稱「樹蘿蔔」,目前價值極為珍貴
    導讀:山裡生長的一種野生植物,人稱「樹蘿蔔」,目前價值極為珍貴!現在多數朋友們對植物有了新的認識,甚至常對一些姿態優美的野生植物進行盆栽,放於家中室內,以供觀賞,而且還可淨化空氣陶冶情操。只是小編發現很多朋友較喜歡人工培育的植物,對於山中野生的卻沒有太多重視。
  • 植物區系進化歷史研究取得新進展
    植物區系(flora)是某一特定地區生長著的全部植物種類,它是人類衣、食、住、行的源泉,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植物區系研究在植物種類清查、生物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國民經濟建設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昆明植物所 揭示雲南被子植物區系形成原因
    本報訊(記者 季徵)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經典分類與植物多樣性團隊李嶸課題組通過區域野生被子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系統發育關係研究,並融合歷史生物地理學信息,揭示了雲南被子植物區系的形成原因。該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植物學主流期刊上。    植物區系是某一特定地區生長著的全部植物種類,它是人類衣、食、住、行的源泉,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 《東莞植物區系與植被》出版—新聞—科學網
    《東莞植物區系與植被》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邢福武等主編的《
  • 科普|穿豹紋的樟樹,它的作用不止觀賞
    傘形花序腋生,苞片交互對生,近圓形,花梗粗短,密被長柔毛;花被裂片卵形或橢圓形,果近球形,果梗頗粗壯。8-9月開花,翌年夏季結果。    豹皮樟分布於中國浙江、江蘇、安徽、河南、湖北、江西、福建。生長於海拔900米以下山地雜木林中。    豹皮樟屬中性偏陰樹種。喜溫暖涼潤氣候。生長在土壤疏鬆、肥沃和比較潤溼的山坡、峽谷以及溪湔兩旁,呈酸性或中性的沙質壤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