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南尤其是雲南地區以高物種多樣性而著稱。蕨類植物也不例外,僅僅在雲南就分布有全球約10%的石松類和蕨類植物。最近的研究表明雲南地區的物種多樣性存在區域異質性,但有關地區間蕨類植物的物種多樣性格局還沒有完全了解。鑑於近年來該地區生物多樣性的快速喪失,了解多樣性格局對實際的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主要關注位於雲南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德宏自治州與鄰近的緬甸東北部和西藏東南部地區在地質地理上有著緊密的聯繫,因此作者提出假說認為該地區的植物區系可能與鄰近地區共享了某些稀有的類群。為了驗證這一假說,版納植物園宏觀進化研究組相關人員與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合作,對德宏自治州及其鄰近地區的稀有物種進行了區系調查。
研究發現如下:1)基於德宏地區的植物區系調查以及形態學觀察研究,首次在雲南發現了稀有物種叢生瓦韋(Lepisorus cespitosus),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在藏東南採集模式標本以來,在野外未發現該物種;2)系統發育和形態學比較分析表明,叢生瓦韋是與瓦韋屬(Lepisorus)內其他組的物種存在明顯差異的譜系;3)生物地理學分析結果表明,與叢生瓦韋關係最密切的種為日本和臺灣特有種,說明該種為孑遺種;4)通過對雲南西部地區的物種分布和化石記錄的回顧,發現了一些在雲南西部與西藏東南部同時出現的共有種,以及中新世以來該地區蕨類植物區系屬組成的連續性。
綜上所述,孑遺蕨類植物叢生瓦韋在雲南西部地區的再次發現,不僅揭示了雲南西部植物區系與西藏東南部植物區繫緊密的親緣關係,也表明了該地區在新生代時期已成為孑遺物種的氣候避難所。因此,作者建議加強對該地區植物區系的調查,更全面地理解和保護該地區的植物區系特徵。同時,基於叢生瓦韋在系統發育和分類學上的獨立性,我們決定將該種歸入一個新的組「Caespes」。
因此,該研究結果不僅為瓦韋屬的進化學和生物地理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見解,也為生物多樣性的熱點之一雲南地區的多樣性地理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見解,同時揭示了雲南西部地區可能擁有著比之前預期更多的孑遺物種。
研究結果以Rediscovery of Lepisorus cespitosus supported the floristic affinities between western Yunnan and southeast Tibet為題發表於Plant Systematics Evolution。
叢生瓦韋Lepisorus cespitosus Y.X.Lin採自雲南德宏州盈江縣
a.習性 b.根狀莖鱗片 c.隔絲 d. 葉片背面的孢子囊群 e.附生於樹幹
中國科學院戰略生物資源計劃
微信號 : BRP CAS
網址:http://www.casbr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