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太陽質量大數十億倍的黑洞存在嗎?如果存在,我們該如何去發現

2021-01-16 天文在線

百家號獨家內容。

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數十億倍的觀點長期處於理論階段。赫德福德郡大學的馬丁·克勞斯解釋到,現在的天文學家通過研究更支持了這一觀點的成立。

不論你是在研究雨林或者是外太空,對自然界的觀察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甚至是新的謎團。當射電天文學在20世紀50年代興起時,我們並不知道它會導致這樣新奇的發現,那就是所有的星系包括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在它們中心似乎都有一個質量是太陽數十億倍的令人驚嘆的巨大黑洞。

幾十年後,我們仍然無法證明這些被稱為特大質量黑洞的龐然大物是真實存在的。但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已經發表出來的新研究或許能夠在有一天幫助到我們。

早期的射電天文學家發現了一些星系會釋放無線電波(電磁輻射的一種)。當發現了星系時而碰撞和合併後,他們自然地猜想到這是否會與無線電的釋放有關。但是,通過更加精確的觀察後,這一想法還是被否定了。

可喜的是,他們發現了這些無線電波是通過狹長的噴流釋放出來的。而這意味著這一神秘力量來自星系中心的一個極其小的區域。與此同時,這些無線電波也十分強大,它的亮度經常超過一個星系裡所有星星亮度的總和。這樣巨大的能量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很多的解釋層出不窮。最終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科學家提出來這種巨大能量產生的真正原因是特大質量黑洞的存在。現在,這種物質被稱為類星體。

通過理論模型,科學家估算出這些物質有一整個小型星系的質量,並且在面積上與地球軌道環繞太陽的大小相當。但是基於僅有部分星系會產生能量的大爆發,所以我們並不清楚特大質量黑洞的存在是否具有普遍性。直到1990年哈勃空間望遠鏡的誕生,銀河系附近的星系沒有產生射電爆發的問題終於得到了研究。那麼問題來了,它們的中心包含著特大質量黑洞嗎?

結論是:大多數的不發光的星系中心都是存在特大質量黑洞的,因為天文學家觀測到在星系中心存在著引力質量,它能夠在不發光的情況下影響著周圍的物質。甚至有證據顯示在銀河系的中心也存在著一個特大質量黑洞,目前被稱為人馬座A。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天文學家更加確信特大質量黑洞是真實存在的,並且它也許還能夠解釋有些星系產生異常巨大的能量爆發的現象。

儘管一些特大質量黑洞釋放的噴流來源於黑洞周圍而並非其本身,但是這仍然不足以支撐上述的結論。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究竟要如何證明黑洞的存在呢? 首先,黑洞這一概念是依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而產生的,它是指在太空中從未有光和物質能夠逃離其中的一個限定區域。實際上,對於天文學家來說,探測黑洞是個相當困難的任務,因為他們需要去觀測一種不會釋放任何東西的物質。

從質量相當於一個恆星的小型黑洞來看,有一個證據著實被發現了,那就是當兩個這樣大小的物質合併後會產生引力波。引力波是一種存在於空間的小幅擺動,它在2015年被第一次正式登記。這一發現證明了黑洞有時以一種成對的形式出現並且的確是通過合併產生。這樣的發現可稱為是巨大的成功,並在2017年榮獲了諾貝爾獎。

緊接著,我們也更好地理解了正常大小的黑洞是從何而來。事實上,黑洞是在比太陽的質量還大得多的恆星的生命結束之後所剩下的物質的基礎上形成的。但是,有關特大質量黑洞的存在和起源的謎團仍未被揭開。

自旋黑洞

通過現有的發現,科學家揭示了許多特大質量黑洞產生的射電噴流事實上是這些物質成對出現並且相互盤旋的所導致的結果。這一結論是通過對觀測到的射電圖的範圍在電腦模型下進行比較而得出的。

另外,二級黑洞釋放的射電噴流是由一級黑洞超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周期性方位變動而產生的。與此同時,科學家還意識到噴射方向的周期變化會在星系中心的射電圖中有非常明確的顯現。

通過對射電星系樣品的研究,科學家發現了75%的射電星系樣品存在著這種模式,並且提出了特大質量黑洞的成對現象是一種規律而非例外。事實上,這種成對現象被認為是星系合併後形成的。每一個星系都包含著一個特大質量黑洞,由於它們比其他所有的星球都重,因此他們會沉到新形成的星系的中心,這是它們第一次成為親密的一對,之後在引力波的釋放下合併。

儘管有關觀測提供了特大質量成對黑洞存在的部分證據,但是這還不是一個完整的證明。我們所觀測到的仍然只是由於黑洞而產生的一些間接跡象。就像普通的黑洞的一樣,一個完整的特大質量成對黑洞存在的證據也需要對它們釋放的引力波進行探測。

但是,目前的引力波望遠鏡僅能夠探測到與恆心質量相當的黑洞所產生的引力波。這是由於它們繞彼此公轉的速度要很快從而產生的更高頻率的引力波,而當前的技術只能夠允許我們探測到這種頻率的引力波。不過下一代的設備將能夠探測到可能來自於特大質量成對黑洞的低頻引力波。在特大質量成對黑洞第一次被提出來的半個世紀後,未來的技術將最終證實它們的存在,而這也會是成為一名科學家激動萬分的時刻。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THE CONVERSATION- cosmosmagazine-王曼婷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所謂「不可能」黑洞被發現,黑洞質量禁區真的存在嗎?
    論文一經上線,迅速引起業界高度關注和熱議,因其涉及所謂「不可能質量」黑洞的問題。但這一黑洞質量「禁區」真的存在嗎?這又一定是雙黑洞併合嗎?中等質量黑洞都存在於哪裡?NASA很顯然在上圖中,從幾百到幾十萬倍太陽質量之間有一個很大的中等黑洞質量區間,難道這一質量範圍內的黑洞不存在嗎?
  • 黑洞「質量禁區」真的存在嗎?
    近日,LIGO-Virgo引力波探測國際合作組宣布發現了至今最強的黑洞碰撞,由85倍太陽質量和66倍太陽質量的兩個黑洞環繞併合成為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其中質量差約8倍的太陽質量轉化為能量巨大的引力波在時空中傳播。論文一經上線,迅速引起業界高度關注和熱議,因其涉及所謂「不可能質量」黑洞的問題。但這一黑洞質量「禁區」真的存在嗎?這又一定是雙黑洞併合嗎?中等質量黑洞都存在於哪裡?
  • 黑洞「質量禁區」真的存在嗎?
    30千克丨圖源:NASA很顯然在上圖中,從幾百到幾十萬倍太陽質量之間有一個很大的中等黑洞質量區間,難道這一質量範圍內的黑洞不存在嗎?至於中等質量黑洞是如何起源的,天文學家認為可能是宇宙早期超新星爆發或氣體雲的坍縮形成。此時恆星的重元素大都集中在其核心,最後會出現更強大的爆發。而後來形成的恆星,重元素就在其表面,在演化中最終可能被星風吹走,導致不易形成大質量的黑洞。如果這種假設成立,最初形成的中等質量黑洞還應該一直存在,可是我們還未發現它們。
  • 存在小於5個太陽質量的黑洞嗎?科學家是如何判斷中子星和黑洞?
    儘管恆星有各種不同的質量,但最大質量的中子星只有大約2個太陽質量,截至2017年,人類發現的質量最小的黑洞是5個太陽質量,在2-5個太陽質量間出現「質量間隙」,這是是怎麼回事,中間有黑洞或中子星嗎?如果在這個低質量區存在中子星或黑洞,我們如何判斷它是中子星還是黑洞?
  • 黑洞「質量禁區」真的存在嗎?-虎嗅網
    ,難道這一質量範圍內的黑洞不存在嗎?至於中等質量黑洞是如何起源的,天文學家認為可能是宇宙早期超新星爆發或氣體雲的坍縮形成。此時恆星的重元素大都集中在其核心,最後會出現更強大的爆發。而後來形成的恆星,重元素就在其表面,在演化中最終可能被星風吹走,導致不易形成大質量的黑洞。如果這種假設成立,最初形成的中等質量黑洞還應該一直存在,可是我們還未發現它們。
  • LIGO-Virgo發現所謂「不可能」黑洞,黑洞質量禁區真的存在嗎?
    論文一經上線,迅速引起業界高度關注和熱議,因其涉及所謂「不可能質量」黑洞的問題。但這一黑洞質量「禁區」真的存在嗎?這又一定是雙黑洞併合嗎?中等質量黑洞都存在於哪裡?而後來形成的恆星,重元素就在其表面,在演化中最終可能被星風吹走,導致不易形成大質量的黑洞。如果這種假設成立,最初形成的中等質量黑洞還應該一直存在,可是我們還未發現它們。除此之外,中等質量黑洞有可能在球狀星團的中央區域形成,也有可能在矮球星系中心存在。
  • LIGO-Virgo發現所謂不可能黑洞黑洞質量禁區真的存在嗎
    ​近日,LIGO-Virgo引力波探測國際合作組宣布發現了至今最強的黑洞碰撞,由85倍太陽質量和66倍太陽質量的兩個黑洞環繞併合成為了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其中質量差約8倍的太陽質量轉化為能量巨大的引力波在時空中傳播。論文一經上線,迅速引起業界高度關注和熱議,因其涉及所謂「不可能質量」黑洞的問題。但這一黑洞質量「禁區」真的存在嗎?這又一定是雙黑洞併合嗎?
  • 發現不該存在的天體,瞬間釋放8倍太陽質量能量,將改寫已知理論
    光在走了時候,這兩顆黑洞一直在後退。兩顆合併的黑洞生前是兩顆大質量恆星構成的雙星系統,經歷超新星爆發死亡以後誕生出來了兩個質量分別為85倍和66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它們在空間中經過了漫長雙人舞,由於引力輻射的作用,軌道衰減,最終相撞合併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質量為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
  • 破紀錄的引力波顯示了宇宙中確實存在中型黑洞,且比太陽重數千倍
    雖然科學家們知道有數十個太陽質量的黑洞,還有其他有數百萬或數十億個太陽質量的黑洞,但中間的梯隊仍然難以捉摸。先前聲稱的中間質量黑洞的發現受到質疑。但是,對於新事件,「毫無疑問」,馬裡蘭大學大學公園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科爾·米勒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這表明宇宙中現在至少有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
  • 物理學家發現了不應該存在的黑洞合併現象
    此外,合併產生了一個更大的黑洞,這是太陽質量的142倍,按照標準模型不應該存在。但這怎麼可能呢?LIGO和VIRGO天文臺記錄到了引力波-時空的波紋,這是兩個超大質量黑洞相撞的結果,在2015年證明了這些神秘物體的存在。在我的同事Artem Sutyagin的材料中,詳細了解有關將LIGO創始人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發現。大多數已知的黑洞都是死亡的恆星,它們坍塌成比太陽大幾倍的物體。但是在星系內部,黑洞的質量比我們的恆星大數百萬或數十億倍。
  • 引力波再次被發現,兩個黑洞相撞後,釋放出8倍太陽質量的引力波
    那麼黑洞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它的前身是恆星。恆星演變的結局最終有三種,這是每一顆恆星形成後就已經決定了,因為三種結局都與它們的質量有關係。質量最低的恆星最終會演變成白矮星,它像是宇宙中逐漸熄滅的火種,我們的太陽未來將會迎來這個結局。
  • 引力波再次被發現,兩個黑洞相撞後,釋放出8倍太陽質量的引力波
    經過研究,其中一個黑洞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85倍,另一個是65倍,它們合併之後形成了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合併損失的8倍質量大多數以引力波的形式釋放出去。宇宙為什麼會出現引力波?最早提出存在引力波的人是愛因斯坦,他根據廣義相對論推導出了這一結論。
  • 質量是太陽70倍的超級「怪物黑洞」,科學家驚嘆:它本不該存在
    什麼是星型黑洞?眾所周知,在生命演化的最後階段,恆星會因自身的大小而變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而恆星型黑洞是指質量約為太陽質量3倍的恆星,當內部能量消耗殆盡時,就會坍塌成一個黑洞,按質量大小又可分為迷你黑洞、星型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
  • 太空故事:「羅塞塔探訪彗星」情況如何?中等質量黑洞存在嗎?
    地球表面到太空中,通過尖端的儀器設備,天文學家在2014年取得了幾十項大發現。科學家在土衛二的地下發現了一個蘇必利爾湖大小的水體,在太陽系中又發現了另一顆矮行星,並通過勘測100萬個星系精確測量了宇宙的膨脹。  10.在木衛二和穀神星上觀測到水汽  在2014年,行星科學尤其搶眼。
  • 一萬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可能藏身於宇宙中,而我們對其一無所知
    這比目前已知的最大黑洞大10倍。但是這些怪物真的存在於我們的宇宙中嗎?一組研究人員想出了一個去尋找它們的計劃。如果它們存在,它們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宇宙中第一批恆星是如何出現的謎團。黑暗中的統計如果你想購買宇宙中的黑洞,不幸的是你只有兩種基本尺寸:有點小的和巨大的。
  • LIGO探測到兩大黑洞碰撞:形成「不可能質量」黑洞,是太陽142倍
    這就是科學家們發現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和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能存在的原因。Virgo合作小組成員尼爾森·克裡斯坦森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個(信號)看起來不像我們通常探測到的啾啾聲。」「它更像是『砰』的一聲。」在比以前探測到的任何引力波運行更長的時間之後,「砰聲」只在大約十分之一秒的時間內震動了我們所在的空間區域。
  • LIGO探測到兩大黑洞碰撞:形成「不可能質量」黑洞,是太陽142倍
    穿越太空25億年之後,這比太陽存在的時間還要長,兩個大黑洞碰撞的漣漪被美國和義大利的兩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於2019年5月21日探測到。這些波紋揭示了至少兩個黑洞合併的特徵——一個質量是太陽85倍,另一個質量是太陽66倍。
  • 天文學家發現質量是太陽170億倍的「黑洞」
    在這裡,我們將伴隨大家一起探索宇宙深處的奧秘。宇宙起源,黑洞,蟲洞,多維空間,相對論,量子力學,地外文明,迷失古蹟,不解之謎,科技前沿。從宏觀到微觀,從科技到科幻,我們一一為您呈現!歡迎廣大宇宙愛好者持續關注我們微信平臺!
  • 銀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質量黑洞,那麼太陽繞著黑洞轉?
    如果太陽變成一顆黑洞,那麼它的視界半徑就只有3公裡。當中子星的質量超過奧本海默極限(大約三倍太陽質量)後,也會坍縮成為黑洞。 經過多年的觀測,科學家們找到了黑洞存在的證據,並發現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這個黑洞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
  • 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42倍!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黑洞
    法新社巴黎9月2日發表了題為《科學家發現神秘的「中等質量」黑洞》的報導,相關內容摘編如下:科學家9月2日宣布發現了一個黑洞,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黑洞,根據人們目前對「怪物」黑洞的理解,這個黑洞根本不該存在。「怪物」黑洞的密度非常大,即使光也無法擺脫它們的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