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許,你要老婆不要」
聽到這句話,你腦海中一定會閃現出流行於短視頻APP中各種魔性惡搞的畫面,大家熱衷於追捧時下的流行文化,生怕自己落伍,但卻往往忽略了文化的源頭與出處。
這並不只是一句僅供娛樂的段子,這是劇情電影《牧馬人》中,牛犇說的一句臺詞。
而這部電影也是助力牛犇成功斬獲金雞、百花兩大主流電影獎最佳男配的代表作。
12月2日,網友發布的一段有關於牛犇老師的視頻火了,點讚量破20萬,視頻裡牛犇的頭髮和鬍子全白了,額頭滿是皺紋,但精神非常好。
今年已85歲高齡的牛犇,從影75年,現今卻住在老年公寓,省吃儉用攢下來的積蓄幾乎都被他用在了資助一百多名貧困學生,與捐贈養老院上,網友無不感嘆,這才是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
其實在早前的訪談綜藝《魯豫有約》中,就有透露過牛犇的生活現狀,住老年公寓是他自己的選擇。
或許是因為出生在鬧過饑荒的年代,牛犇對於物質生活的要求並不高,勤儉節約也是他一直以來的習慣,甚至於平時連衣服都很少買,基本上都是「撿」兒子穿過的。
他會因大張偉浪費餛飩而不高興,也會在董思成、劉宇寧等人去超市時一再叮囑只許看不許買,這種節儉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在腦海裡,成為了他性格的一部分。
並非是沒有享受物質生活的條件,只是他不貪戀於此,在功成名就後,本應頤養天年的年紀,他選擇奉獻出自己所擁有的全部,即使是在上海和兒子的那套房子也不過才八九十平,他的生活於普通人無異,在牛犇看來,給予他人幫助遠比自己享受更有意義。
這才是真正的德藝雙馨老藝術家的風範。
對於牛犇,多數觀眾了解不深,對他的印象或許只定格在1年前的口碑佳劇《老酒館》中,他所飾演的「老二兩」大概是整部劇中最觸動人心,最讓人心疼的一個角色。
討飯吃的老頭,窮困潦倒到要借住在別人家裡,但他卻有著為人敬佩的高品行,從不差酒館一分錢,即使夥計故意給他多添了二兩酒,他也會將酒錢全數奉上,不佔酒館一絲便宜。
牛犇的「老二兩」被他演出了一種脫俗的「仙」氣。
其實不僅僅是這一部作品,從10歲時開始演戲,牛犇至今從業75年,主演影視作品近200部,代表作比比皆是。
牛犇原名叫張學景,1934年出生在天津的一戶貧困人家,6歲時便父母雙亡,因生活所迫,小小年紀時不得不與大嫂大哥趕去北平投奔親戚,但可惜當時所要依靠的親戚被趕出了打工的工廠,走投無路之下,幸得朋友幫助,大哥才算是有了一個可以養家餬口的工作。
在北平穩定下來後,牛犇與大哥大嫂在廠裡安了家,而在同一個院子中,還有他演藝生涯的恩師兼摯友--謝添、韓濤等人。
因為生活在一起,牛犇與謝添等人日夜相見,而他本人性格外向,也樂於助人,常常會幫他人照顧孩子,或是跑腿買東西。
一來二去,大家都對這個機靈的孩子十分喜愛,或許也是因為如此,在沈浮執導抗日電影《聖城記》,需要一個小男孩演員時,在影片中扮演「金神父」的謝添馬上便想到了牛犇,並極力嚮導演舉薦。
牛犇在那時並沒有想過要拍電影,也沒想過自己會成為明星,但他對此是嚮往的。
《聖城記》是牛犇的第一部作品,他在影片中飾演鄉村男孩「小牛子」,雖然拍攝的過程還算順利,但也發生了一點小插曲。
因為第一次拍戲,牛犇並沒有表演的經驗,在面對片中好友韓濤扮演的「鬼子」時,他並不害怕,甚至還會笑場,這可讓導演犯了難,謝添注意到了沈浮的急躁,生怕牛犇會失去這個機會,於是上去狠打了他一巴掌。
被嚇傻了的牛犇,捂著臉哭了起來,卡了多次的場景,被一個巴掌就給解決了,這一句話讓牛犇醍醐灌頂,也促成了他向演員這條路上發展。
《聖城記》之後,牛犇便有了「小牛子」這個別稱,大家也不再管他叫張學景,直至要前往香港拍電影時,他請謝添再給他起個藝名,牛犇才以此得名。
1947年牛犇在香港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是《火葬》,因為深深記住了在《聖城記》中的「教訓」,牛犇始終按照導演的指導行事,生怕出錯,而在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電影一經上映,好評如潮,牛犇也成為了當時的童星與神童。
之後,牛犇相繼拍攝了《海誓》 《大涼山恩仇記》等電影,也是好評不斷。
對於電影事業的付出,牛犇從不吝嗇,甚至多次險些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1957年,在《沙漠追匪記》的拍攝過程中,牛犇從馬上摔了下來,同時也被狗咬了,傷了腰,手也因此骨折,因為傷情嚴重,牛犇在床上躺了9個月才站起來。
在拍攝電視劇《藏金記》時,牛犇還斷了2根肋骨,之後在帶著傷的情況下,他又馬不停蹄的趕往中國西北部拍攝《牧馬人》,而那時的牛犇已經46歲了。
最為驚險的是,在《高中鋒與矮教練》的拍攝期,牛犇為達到表演的最佳效果,掉進了黃河裡,時逢冬日嚴寒,黃河水又湍急,牛犇險些喪命於此,最後還是拼勁全力才僥倖逃脫。
牛犇對於表演事業的奉獻,大眾有目共睹,時代也深深的記住了這位老藝術家的付出。
82歲那一年,牛犇榮獲演員終身成就獎,同時他也是國家一級演員。
而他的兒子王侃也是演藝圈戲骨級別的存在,在《亂世三義》《辛亥革命》等作品中因飾演的日本軍官角色太過出色,而被大眾稱為「鬼子專業戶」。
牛犇為自己的演藝事業奉獻出75年的人生,雖然現今並無太高的名氣,但卻是大眾公認的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作為演員,他無疑是成功的,他家中所擺滿的獎盃都是時代給予他的最高榮譽。
若說還有什麼遺憾,那或許便是牛犇仍不舍於已逝去的妻子。
現今的他獨自一人居住在老年公寓,但家人會經常來聚會,牛犇並不孤獨,只是在提起妻子時,他眼中難掩遺憾,一句「要是她在就好了」,可見牛犇對於妻子的思念。
老藝術家相濡以沫的感情讓人為之動容。
85歲的牛犇現今仍活躍於演藝圈,與只靠流量博關注的鮮肉相比,牛犇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偶像,以此向老藝術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