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總是十大元帥之首,可是很多網絡噴子卻質疑,說朱老總名不副實,沒什麼功績,也沒有指揮過什麼大仗。但金一南將軍的一席話,讓所有質疑的人閉上了嘴巴。
說到紅軍的時候,大家總會記得朱毛紅軍,但是對於朱老總究竟在歷史上有哪些重要的實戰,大家卻並不是特別的了解。
而且很多影視作品中,對朱老總的描述是一個憨厚的,胸襟寬闊的長者形象,所以有時候,就有一些網絡噴子,質疑朱老總的歷史地位和功績。
真相真的如此嗎?在我看來,這些網絡噴子真的該惡補一下歷史,去好好看看金一南將軍的《為什麼是中國》這本書,免得被貽笑大方,把無知當無畏。
實際上,朱老總威望十分的高,他被評為元帥之首是實至名歸,金一南將軍講述的這段真實歷史,讓所有質疑他的人自覺的閉上了嘴巴。
朱老總他真正的威望,來源於八一南昌起義,雖然他不是八一南昌起義的主要負責人,但正是有了朱老總力纜狂瀾,保住了革命火種,才有了如今的新中國。
1927年8月1日凌晨,中國共產黨為反擊國民黨挽救革命,在江西省城南昌發動武裝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的第一槍。
當時兩萬多的起義軍,大部分是葉挺將軍,賀龍元帥的部隊,朱老總並不是核心領導的成員,所以當時朱老總的地位不太重要,也沒有人聽他的話,大家只不過尊重他是個老同志。
後來三河壩分兵後,朱老總率領4000人負責斷後,而不久後朱老總反而成了保留革命火種的核心人物,為創建人民軍隊保存了關鍵的力量,這一戰也成就了他的歷史地位。
當時南下的主力部隊出了大問題,在一次被敵人的圍剿中,主力部隊被打散,普通將領全跑光了,核心領導也被迫四散突圍。而朱老總這邊,他率領的起義軍與敵人激戰幾晝夜後兵力也由原先的4000人,最後減員到了800人。
此時大家的思想都很混亂,很多人提出散夥,但就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刻,朱老總第一個站了出來,穩定軍心。他提出不能散夥,一散夥我們就完了,只要我們團結在一起,我們有隊伍,我們有槍就有辦法。
然而部隊在轉移的途中,大家越走內心越慌亂,越走心越沒底,當走到天心圩時,軍團營連級別的主官紛紛離隊,師以上的軍事指揮官就只剩朱老總一個人,團以上的政治工作者只剩一個陳毅元帥,真正的危機來了。
在這次領導者在危機中,朱老總第一個站了出來,他只說了兩句話卻極大的穩定了軍心,保留了革命的原始火種。
第一句:大革命失敗了,我們南昌起義隊伍也失敗了。但是我們還是要革命的,他說同志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你們可以回去,回家都可以。
第二句:他講俄國革命的例子,他說俄國1905年革命失敗了,但1917年就成功啦!我們今天的局面,跟俄國的1905年的革命一樣,我們將來也有勝利的一天。
但當時臺下的這些將士,又有多少人知道俄國1905年的革命呢?但是大家都從朱老總火焰般的激情中,感覺到革命的信仰,而這種領導者的信仰和激情,傳染給了每一個人,也給大家帶來的信念和希望。
金一南將軍在《為什麼是中國》一書中指出,領導者權威來自以下三點:第一來自於恐懼,就是讓人恐懼害怕,第二來自於利益,就是通過加官進爵和金錢誘惑,第三種來自於信仰,信仰是領導力的驅動裡面最根本的驅動。
朱老總在天心圩給大家傳遞的不是恐懼,也不是利益,而是革命者的信仰,他告訴大家為什麼要革命,只有革命了,我們窮人才能翻身得解放,這是通過信仰和利益驅散恐懼。
人的一生很漫長,但最關鍵的也就是那麼幾步,朱老總在天心圩正處在歷史關鍵時刻一個最最重要的步驟,南昌起義21000人的隊伍,最後剩了800人,而這800人後來都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的核心。
我們暫且不說其它,就朱老總這一個功績,力纜狂瀾,保留了革命火種,組建了中國軍隊的核心力量,他這一生即便什麼都不幹,他的地位也無人撼動,更何況朱老總後面還做了很多重大的事情不為人所知。
這是金一南將軍在2020年新作《為什麼是中國》一書中講述的真實歷史案例,該書入選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以獨特的視角,新奇的觀點,鮮活還原了真實的歷史事實。
這本書是金一南將軍沉澱30多年,搜集大量第一手素材,撰寫了200萬字的筆記,創作的生涯集大成之作,深刻解讀了新中國歷史性變革中所蘊藏的內在力量,講述了中華民族重要歷史進程中的故事,以全新的視角解讀中國道路、書寫中國力量、彰顯中國自信。
讀史使人聰慧,讀史使人明智,希望那些不懂歷史的人不要妄加揣測,要帶著敬畏之心去了解歷史人物背後的故事,從而獲得人生的指引,完成精神內心的升華。
這本書也許不能讓你大富大貴,卻能讓你面對困難時,多一份勇氣、自信和力量!喜歡的家人們點擊下方「看一看」即可購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