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宇宙在膨脹,我們也在膨脹嗎?

2020-11-08 科技領航人

上個世紀最革命性的發現之一是,宇宙不是永遠靜止不變的,而是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處於活躍狀態。大約138億年前,在熾熱的大爆炸的最早階段,我們可觀察到的宇宙還不到一個城市街區的大小,甚至可能只有足球那麼小。今天,它在各個方向上的延伸超過460億光年。如果宇宙正在膨脹,那麼這對於其中的物體意味著什麼? 星系正在膨脹嗎? 那麼恆星、行星、人類甚至原子本身呢?

這是一個很深奧的問題,它的答案可能不是你所期望的。

愛因斯坦首次提出相對論時,它永遠改變了我們對時空的看法。空間並非像三維網格那樣固定,任何兩點之間的距離都是公認的。時間也不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實體,您可以在其中同步時鐘,將時鐘移到任意位置,並確信自己的時鐘讀數與其他人一樣。相反,我們將空間和時間視為相對的:您在空間中的運動會影響您在時間中的運動,反之亦然。

這是狹義相對論背後的核心思想,這使我們拋棄了我們關於「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的舊思想,取而代之的是時空概念。根據愛因斯坦的定律,當您相對於另一個觀察者在太空中移動時,您的時鐘似乎以不同的方式運行。相對論對於所有觀察者來說都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它都非常適合,並且代表了我們對牛頓原始運動定律的理解的巨大飛躍。

但是,儘管這個想法很棒,但並不包含引力。牛頓的引力理論只將距離和時間的絕對概念聯繫在一起,而沒有將時空的概念融入其中。愛因斯坦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將引力帶入了其中,使我們從狹義相對論轉向了廣義相對論:將物質和能量納入方程。

物質和能量的存在代替了狹義相對論的平坦時空,而是使時空成為動態實體。宇宙不再局限於靜態,它可以根據其中的內容進行膨脹或收縮。物質和能量告訴時空如何彎曲,而彎曲的時空決定了物質和能量的移動方式。

這種關係最早是在100多年前提出的,已經通過大量的實驗和觀察進行了檢驗,愛因斯坦的理論與實驗和觀察相吻合。廣義相對論不僅適用於我們在地球和太陽系其他地方發現的引力,而且適用於巨大宇宙尺度:星系、星系團、甚至整個宇宙本身。

最後一部分特別令人著迷:如果我們採用一個平均(均勻)充滿物質和/或能量(包括不同形式的物質和/或能量的組合)的宇宙,那麼宇宙必須是膨脹或收縮的。即使它在一開始就不能保持靜態超過一瞬間。1922年,亞歷山大·弗裡德曼(Alexander Friedmann)證明了這一點,它源於愛因斯坦的理論,即弗裡德曼方程:控制宇宙膨脹的方程。

第二年,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測量了距仙女座星系(Andromeda)的距離,確定該「螺旋星雲」實際上是其自身的星系,其位置超出了銀河系的範圍。隨後,我們測量了到大量星系的距離,同時還獨立獲得了來自它們的光的測量結果。我們發現了以下內容。

  • 星系越遠,它的光越紅。
  • 即使距離更遙遠的星系中的恆星平均而言比我們在附近星系中看到的恆星在本質上「更藍」,這也是事實。
  • 對此的解釋與這樣的想法是一致的:宇宙膨脹後,由星系發出的頻率和波長與我們自己的銀河中所發射的光具有相同頻率和波長的光一致。

諸如「疲倦的光」之類的替代性解釋與觀察結果不同,僅保留了那些包括不斷膨脹的宇宙在內的解釋。綜上所述,沒有一個無法迴避的結論:宇宙本身正在膨脹,而膨脹是觀察到的來自遠處的光的紅移的原因。

圖註:這個簡化的動畫顯示了在不斷膨脹的宇宙中,光如何發生紅移以及未綁定對象之間的距離如何隨時間變化。請注意,這些物體的開始距離比光在它們之間傳播所花費的時間更近,由於空間的擴大,光會發生紅移,並且兩個星系的距離比交換的光子所走的光旅行路徑遠得多。

儘管許多流行的概念將不斷膨脹的宇宙顯示為氣球狀,但這種類比有其缺陷。首先,我們的宇宙具有三個維度的空間(一個時間構成了一個三維時空),而不是兩個。氣球具有有意義的「中心」,將空氣注入其中會導致二維表面膨脹。相反,我們的宇宙沒有明確定義的中心,但是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它取決於觀察者。

取而代之的是,也許最好的比喻是麵團中放有葡萄乾的發酵球:葡萄乾麵包。如果您將這個麵團團想像成(我們的三維)空間的結構,而將葡萄乾想像成其中的物體,則可以將任何「葡萄乾」識別為自己:觀察者。從您的角度來看,葡萄乾似乎會遠離您,而距離較近的葡萄乾則顯得更快,更嚴重。實際上,葡萄乾本身並沒有相對於它們佔據的空間移動,而是葡萄乾之間的空間在擴大,導致它們發出的光在到達我們的眼睛之前發生紅移。

但是葡萄乾本身代表的物體呢?它們內部的空間也會擴大嗎?我們可以進行計算以確定該膨脹將是什麼樣。

圖註:膨脹宇宙的"葡萄乾麵包"模型,相對距離隨著空間(麵團)的擴大而增加。請注意,葡萄乾本身沒有膨脹,只有麵團是。然而,個別葡萄乾似乎會遠離所有其他葡萄乾取決於它們之間的距離。

當我們測量時,即使是在我們目前仍在爭論的情況下,宇宙的膨脹率大約為70 km / s / Mpc,這意味著對於每兆兆秒的距離,「葡萄乾」是以70 km / s的速度後退。不幸的是,兆帕秒是巨大的:大約330萬光年。如果我們將其縮小到地球的大小(大約12700公裡),那麼我們期望地球以每秒0.1毫米的速度膨脹。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將大大增加,我們會注意到。

我們的詳細測量顯示,至少在地球上,物體沒有膨脹。即使宇宙的尺度巨大,行星及其上的物體相對較小,也可以做一些實驗來證明。LIGO引力波探測器對距離變化敏感,其距離寬度小於質子寬度的0.1%。量子力學實驗可以測量原子的特性,精確到十億分之一的精度,可以比幾十年甚至一個世紀前的更精確。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知道:地球和地球上的原子都不會隨著時間而以這種方式改變。

如果您考慮正在膨脹的宇宙所對抗的東西是什麼:實際就是力。 一方面,我們在對象之間具有作用力:電磁、引力或您要考慮的任何其他基本作用力。如果宇宙根本沒有膨脹,那麼您只需了解正在發揮作用的物理力和動力學,就可以計算出任何東西的大小——原子、地球、星系,星系團等。

在這些系統中,實際上,在任何受約束的系統中(無論受其約束的力量如何),所涉及的力會導致動力學的幅度大於膨脹的宇宙所能引起的幅度。可以很好地說明物理學家經常說的話:這只是綁定對象之間膨脹的空間。對於綁定對象本身,作用力使原本正在膨脹的宇宙的動力學無法承受,並且克服了擴展。

但這並不意味著正在膨脹的宇宙根本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如果我們在原本為空的、不膨脹的宇宙中考慮點質量,則該點質量將表現為不帶電,不旋轉的黑洞:史瓦西(Schwarzschild)黑洞。會有一個固定半徑的事件範圍:史瓦西(Schwarzschild)半徑,它僅由其質量確定。但是,如果您添加其他成分,例如一點暗能量(或宇宙常數),這是我們現實的宇宙中存在的一種能量形式,則事物會以微小但重要的方式發生變化。

向外的「推動」會導致宇宙在事件視界之外膨脹,但也會導致事件視界的位置稍微超出其在原本為空的宇宙中的位置。這種差異非常微小,對於我們宇宙中發現的能量和質量的實際值是無法察覺的,但它說明了一個觀點:宇宙的膨脹確實會影響其中的物體,但這是通過改變其「平衡」的值來實現的,而不是通過使其膨脹來實現。

我們仍然不知道地球上的空間(從原子中的空間到行星周圍的空間,再到整個銀河系的空間)是否正在影響其中的物體大小的平衡值。我們按原樣測量物體,並且由於宇宙膨脹而產生的任何差異均不會影響我們以能夠測量物體的精度進行測量的物體。膨脹的宇宙的影響只會在您可能認為的過渡區域中開始出現:在結構的郊區,該結構非常靠近受約束與不受約束的邊界。

但是我們可以確定,原子、人類、行星、恆星和星系不會隨著宇宙的膨脹而膨脹。膨脹(或收縮)的宇宙對已綁定結構的唯一影響是稍微改變其大小:通過膨脹空間所帶來的附加影響來增加(或減小)它的大小。正如天體物理學家凱蒂·麥克(Katie Mack)所說的那樣:

「宇宙正在膨脹您的思維方式。它沒有膨脹到任何東西;你只是變得不那麼密集了。」

相關焦點

  • 膨脹的宇宙,膨脹的人心
    [cp] 據科學證明:宇宙在不斷的膨脹,站在地球上能看見的天體,太陽、月亮、所有的星星等,都在離我們慢慢的遠去,結果或宇宙從大爆炸產生,又從膨脹到大爆炸終結,回到原點。正是我們處在這個膨脹的宇宙中無法逃避,人心也就不斷的膨脹,直到爆炸灰飛煙滅。凱撒大帝的羅馬帝國,希特勒的第三帝國,還有從古至今不計其數的商業帝國,收購兼併擴張直至膨脹到爆炸。
  • 你知道宇宙膨脹的真實含義嗎?
    來源:宇宙 生命和一切讓我們回到關於宇宙的話題上來。在談論和宇宙有關的話題時,我們常常會提到,宇宙在膨脹。
  • 宇宙之初:大膨脹②宇宙膨脹時是什麼樣的?
    但是大爆炸並不是宇宙的開始。在它之前,有一個稱為「宇宙膨脹」的時期,它出現得更早,它為大爆炸的產生提供了初始條件。瘋狂的膨脹宇宙膨脹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與我們「可觀測的宇宙」完全不同的景象。想像你(是一個粒子)位於時空結構中的某個位置,你的對象(是另一個粒子)就在你身旁。現在,影響你們距離的唯一因素,是宇宙的膨脹。
  • 宇宙之初:大膨脹②宇宙膨脹時是什麼樣的?
    在它之前,有一個稱為「宇宙膨脹」的時期,它出現得更早,它為大爆炸的產生提供了初始條件。瘋狂的膨脹宇宙膨脹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與我們「可觀測的宇宙」完全不同的景象。想像你(是一個粒子)位於時空結構中的某個位置,你的對象(是另一個粒子)就在你身旁。現在,影響你們距離的唯一因素,是宇宙的膨脹。那麼,你們之間的距離會如何變化呢?
  • 宇宙膨脹,到底是什麼東西在膨脹?
    好比我點一根蠟燭,它的絕對亮度我們是知道的。如果蠟燭在我們眼前,我們知道它的亮度是多少;然後把蠟燭放到10米以外,再去測它的亮度;通過兩個亮度對比,可以反推蠟燭的距離。這種方法可以用亮度來測定距離。超新星被稱為「宇宙標準燭光」。利用超新星,能夠把宇宙的距離測得很精確,這也意味著能夠測量宇宙的幾何性質。
  • 我們如何在膨脹的宇宙中定義距離
    如果這種說法有可能是真的,那麼離我們最遙遠的星系,如果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進行遠移,現在與我們的距離幾乎是他的光束開始地球之旅時的兩倍(如果宇宙是140億歲,那麼這個星系就離我們有近乎280光年遠)!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解釋,接著讀下去吧!首先,宇宙的膨脹並不包括星系在靜態空間的移動,而是宇宙空間自己的「拉伸」。光經過正在膨脹的空間需要穿越的距離,是初始距離加上旅行時因為宇宙膨脹而增加的距離。這就像在一個正在被拉伸的跑道上跑步——你出發的時候,跑道的長度是100米,等你跑完,這段跑道已經被拉長到了400米,那麼你跑的總距離是大於初始距離100米的。
  • 宇宙各向膨脹均勻嗎?
    宇宙的膨脹到處都一樣嗎?新的研究表明事實並非如此,這可能會對我們對宇宙的理解產生巨大影響。米格卡斯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對我們表示:「這是令人激動的結果,具有巨大的未來工作潛力。」 「這可能導致人們重新思考宇宙學。但是在這樣做之前,我們必須確保消除所有其他可能的解釋。」解釋宇宙的現代理論的基石是,它在各方面都是各向同性的,即在各個方向上都是均勻的。
  • 終極探秘:宇宙膨脹究竟是什麼在「膨脹」?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根據天文觀測結果「所有星雲都在彼此互相遠離,而且離得越遠,離去的速度越快」,得出結論:整個宇宙在不斷膨脹。哈勃認為宇宙膨脹的依據是:宇宙空間裡所有星雲都在彼此互相遠離。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宇宙空間在膨脹導致星雲彼此相互遠離,或者理解為星雲在無限宇宙空間裡「向外」運動。宇宙由物質、空間和時間構成,宇宙膨脹究竟是什麼在「膨脹」?假設是「空間」膨脹(宇宙空間變大),則宇宙空間有限有界(宇宙空間膨脹之前始終要比膨脹後小),試問,宇宙之外是什麼?(宇宙之外由什麼構成?)
  • 如果宇宙不再膨脹了會怎麼樣?
    科學家們認為當物質超過臨界點時宇宙會停止膨脹。如果現有的物質含量超過臨界點,那麼宇宙膨脹會先慢下來,最後停止膨脹,然後呢?根據科學家的說法,隨著物質的增加,引力也會增加,所以引力會開始向內吸引所有的物質,宇宙會開始收縮,隨著它持續收縮,它會變得更密更熱,最後它會陷入奇點,科學家們也把這個現象稱為大坍縮,也就是大爆炸的逆反應。另外有研究表明暗物質是宇宙膨脹的主要原因,由於對暗物質了解甚少,所以很難預測其在宇宙坍縮過程中的影響,如果你掉到黑洞裡會怎麼樣呢?
  • 如果宇宙不再膨脹了會怎麼樣?
    科學家們認為當物質超過臨界點時宇宙會停止膨脹。如果現有的物質含量超過臨界點,那麼宇宙膨脹會先慢下來,最後停止膨脹,然後呢?另外有研究表明暗物質是宇宙膨脹的主要原因,由於對暗物質了解甚少,所以很難預測其在宇宙坍縮過程中的影響
  •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我們宇宙會永遠膨脹下去嗎?
    如果宇宙大爆炸理論正確,那麼根據現有的天文觀測數據,宇宙有較大可能會一直膨脹下去,具體結果取決了我們宇宙中暗能量壓強和暗能量密度之比,目前科學家還不知道準確的值。宇宙從何而來?宇宙最終又將如何?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描述,我們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目前宇宙處於加速膨脹當中,關於宇宙未來的探討還存在爭議,如果宇宙大爆炸理論正確,那麼宇宙未來無非就三種情況:大撕裂、大坍縮和臨界膨脹。
  • 宇宙會各向異性膨脹嗎?
    本月初,一項新研究出來了,令人震驚:也許宇宙正在以不同的速度向不同的方向膨脹。他們觀察了800多個發射X射線的星系團,測量了它們的溫度、亮度和紅移,並推斷出它們離我們多遠,以及離開我們的速度。​圖註:如果我們看得越來越遠,我們也會越來越深入地回顧宇宙過去。我們在時間上能看到的最遠的是138億年:我們對宇宙年齡的估計,這是追溯到最早的時代,導致了宇宙大爆炸的概念。雖然我們觀察到的一切都符合大爆炸的框架,但這並不是一個可以證明的東西。
  • 宇宙之初:大膨脹①大爆炸之前就已膨脹?
    大爆炸未解決的問題20世紀的20年代至70年代,科學家們認為,他們已經較為成功地解釋了宇宙的起源,除了以下幾個問題尚未解決:1、如果宇宙誕生自「大爆炸」,那麼,大爆炸本身又來自哪裡呢?「奇點」是從理論物理學允許的範圍一直倒推不斷膨脹和冷卻的宇宙而得出的,本質上,是將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和能量打包到一個點中。
  • 宇宙之初:大膨脹①大爆炸之前就已膨脹?
    3、宇宙並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不同區域熱化並達到平衡狀態,但為什麼宇宙在各個方向上都具有完全相同的溫度(達到99.997%的精度)?4、如果宇宙很早就達到了這些超高能量,為什麼沒有找到預測中的高能遠古粒子,如磁單極子的存在?5、因為系統中的熵總是在增加的,那麼由宇宙今天的結構推斷,宇宙誕生時是屬於低熵構型的。但是事實是這樣嗎?
  • 如果宇宙正在膨脹,它將會變成什麼樣?
    當「膨脹」這一詞在文章中出現時,我認為人們對這個詞普遍存在誤解。從人類目前可以觀測到的情況而言,宇宙並沒有膨脹成任何東西。那麼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一概念,我將宇宙比作一塊薄餅麵糊。將宇宙空間比作麵糊本身,而上面的巧克力碎片則比作各個星系。這些巧克力碎片中的某一小塊就是我們的地球。
  • 宇宙之初:大膨脹④大膨脹真的發生過嗎?
    根據暴脹假說,宇宙在年齡只有約10-36秒時,開始指數式膨脹。在遠遠不足1秒的時間裡,從不到一個原子大小,膨脹到了一個柚子那麼大。暴脹在宇宙年齡為10-33秒時戛然而止,轉而進入更平和的膨脹模式,令星系、恆星和行星得以在往後形成。至於推動宇宙暴脹的幕後力量,又是至今仍讓物理學家抓瞎的什麼「真空能」。
  • 為什麼說光會隨著宇宙的膨脹而被拉伸?
    我們可以觀測到的宇宙始於大爆炸,這句話已經是描述宇宙最基本的設定了!而宇宙在過去就表現的更熱、更密集、更緊湊、膨脹得更快。然而今天的宇宙仍然在膨脹,沒有引力束縛的一切在未來都將無限的膨脹下去。我們可以簡單的想像一下:今天的宇宙可以當作一個有限體積的球體,所有的物質和能量都包裹在裡面。如果我們回溯到過去,同樣數量的粒子會被封閉在一個更小的球體中。
  • 宇宙的膨脹是如何發現的
    這時,人們完全可以假設一下宇宙並不是處於靜止狀態,而是正在膨脹。這樣一來,如果宇宙膨脹得不是很快,那麼引力的作用就會最終導致膨脹停止,並使之開始收縮。但是,如果膨脹的速度超過了某個確定的臨界值,而引力的作用又不足以阻止膨脹,那麼宇宙就會一直不斷地永遠膨脹下去。
  • 宇宙膨脹竟然是假的?科學家:我們也不知道真相!
    於是,宇宙大爆炸理論再次被提出並完善。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誕生於一個質量無限大的奇點的大爆炸!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宇宙,而且我們的宇宙現在仍處於膨脹之中,哈勃定律正是宇宙大爆炸的有力證據!
  • 宇宙在137億年時間裡膨脹到1000億光年?超光速膨脹是真的嗎?
    著名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以懷疑和開玩笑的方式將這個宇宙起源理論命名為「大爆炸」,它從一個熾熱、密集的能量點開始,擴展、發展成為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大規模星系集合體。很多人不相信大爆炸理論,尤其是宇宙如何在137.5億年的時間裡膨脹到1000億光年的尺度?這種膨脹速度不是超光速了嗎?光速不是有限的嗎?光速不是不能被超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