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核酸檢測」這一相對生僻的醫學術語已經成了大家日常談論的高頻詞。6月13日新發地出現聚集性疫情以來,本市對「應檢盡檢」人群,漸次開展核酸檢測。按照「願檢盡檢」原則,市民也可預約登記進行核酸檢測。那麼為什麼新冠病毒的檢測需要用咽拭子核酸檢測?這種檢測方法的準確率有多高?今天,我們來為您詳細解讀。
為什麼用核酸檢測
常用的傳染病化驗檢查包括微生物培養、病毒分離、核酸檢測、抗體檢測等。微生物培養一般用於細菌檢查。例如血液微生物培養可以發現血液中的細菌到底是鏈球菌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咽拭子和呼吸道分泌物培養可以發現呼吸道感染了什麼細菌。例如導致猩紅熱的鏈球菌就可以通過咽拭子培養明確診斷,導致細菌性痢疾的病原體志賀菌可以通過糞便培養來診斷。
對於病毒感染來說,雖然從標本中分離出病毒是最權威的確診依據,但是病毒分離是比較危險的操作,需要在較高防護等級的實驗室進行,一般的醫療機構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目前更多的是通過檢測血液中是否有病毒的抗體來判斷是否感染。例如A肝、B肝、C肝、愛滋病、麻疹等傳染病都是通過檢測標本中是否有病毒抗體來協助診斷的。
抗體檢測的優點是方便快捷,準確率也比較高,通常十幾分鐘到1小時就可以出結果。但抗體檢測的缺點是人感染病毒後往往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產生抗體,從感染到能夠檢測到抗體的這段時間就是窗口期。例如B肝、C肝、愛滋病感染後需要2至3周才能產生抗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需要至少3天以上才能檢測到IgM抗體(免疫球蛋白M,在感染早期發揮清除病毒的作用),一周以上才能檢測到IgG抗體(免疫球蛋白G,體內最重要的抗體)。
核酸檢測也是檢測病毒的方法,它可以更早發現感染。現在臨床中對B肝、C肝、愛滋病都開展了核酸檢測,可以在抗體產生前檢測到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而一些呼吸道疾病可以通過咽拭子或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核酸檢測來判斷是否感染,以及推測是否具有傳染性。季節性流感、禽流感、冠狀病毒感染等通過咽拭子檢測可以方便地判斷出上呼吸道是否存在病毒成份,從而判斷被檢測者是否屬於感染者。
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檢測方法了,只要在咽喉部位擦拭幾秒鐘就可以採集到標本。通過分析判斷是否有新冠病毒的核酸成分,可以儘早發現感染者,甚至在感染者出現症狀前就可以檢測到陽性。感染者經過隔離治療後咽拭子檢測陰性說明病毒已經清除,不具有傳染性了。目前兩次咽拭子核酸檢測陰性是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的標準之一。
咽拭子檢測疼不疼
新冠病毒主要感染人的呼吸系統。下呼吸道檢測需要採集患者深部痰液,採集起來非常困難,患者通常不容易接受。血液檢測的準確率低,容易導致漏診,不能用來篩查。咽拭子檢測操作最簡單,準確率高,漏診率很低,因此咽拭子檢測是目前廣泛使用的檢測方法。咽拭子陽性說明患者傳染的可能性很大。
咽拭子有口咽拭子採樣和鼻咽拭子採樣兩種方式。口咽拭子採樣就是在咽喉部位用棉籤塗擦,刷取咽喉部位上皮細胞的檢測。受檢測者只要放鬆心情,張口發出「啊——」的聲音就可以了,檢測過程並沒有創傷風險,是非常安全的檢測。檢測時可能會有噁心、想要嘔吐的不適感覺,不過這些不適症狀通常只需要半分鐘到兩分鐘左右就可以完全緩解了。鼻咽拭子採樣是將一根細棉籤深入鼻孔,從下鼻道深入抵達鼻咽後壁,然後捻轉棉籤取樣。棉籤進入鼻腔的深度約為鼻尖到耳垂的距離。
陰性結果的有效期是多久
咽拭子核酸檢測最快6小時出結果,但由於目前檢測量非常大,受檢測者通常在24小時後收到檢測報告。一旦發現咽拭子核酸檢測陽性,實驗室一般都會立刻覆核一遍。如果仍為陽性,可以確認為受檢測人員上呼吸道存在病毒核酸,如果受檢測者還有發熱、咽痛、咳嗽等症狀,就可以診斷為確診病例了。如果除了咽拭子核酸陽性,受檢測者沒有任何不適症狀,就診斷為無症狀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也有傳染性,所以同樣需要到隔離點隔離。很多無症狀感染者後來都變成了確診患者。因此只要核酸檢測結果陽性就需要隔離。而核酸檢測為陰性的,一般機構認可的有效期是3到7天。檢測為陰性的人員如果再次接觸了新冠病毒肺炎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或者去了中高風險地區,則需要再次複查。
準確率有多高
目前還沒有確切的大樣本統計數據證明核酸檢測的準確率,但影響準確率的因素比較多,例如檢測試劑的質量水平、受檢測人員感染時間(過早或者過晚都會降低準確率)、標本取材時受檢測者配合情況(配合度差可能導致標本沒有取到位)以及檢驗人員的操作熟練程度等。
如果核酸檢測的各個環節都能準確無誤,理想狀態下核酸檢測準確率可以達到95%以上。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會出現假陰性的結果。所謂假陰性,就是指受測試者確實是感染者,但是核酸檢測結果卻為陰性,這就是假陰性。隨著技術水平提高,各個醫療機構的準確率都在迅速提高,假陰性率正在不斷降低。
另外,對於和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通常需要兩次核酸檢測才能排除。對於去過新冠病毒中高風險地區的人員,如果出現發熱和呼吸道症狀,一次核酸檢測陰性存在假陰性可能,所以也需要兩次核酸檢測才能排除。除此之外,如果醫生判斷一次核酸檢測陰性仍不能排除的,也需要再次檢測核酸,有時候醫生還會建議做胸部CT、血常規化驗和新冠病毒的血清抗體檢測來判斷是否感染。
(作者: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中心二科副主任醫師)
咽拭子核酸檢測注意事項
1.為避免交叉感染,檢測時請您排隊並戴好口罩,間隔距離1米以上。
2.咽拭子採集過程中可能導致噁心、嘔吐等不適,此為人體正常反應,通常兩分鐘左右就會自行緩解。咽拭子擦拭後如果感覺咽部不適,可以通過適當飲用溫開水等方式改善。如果症狀持續不緩解或者出現其他身體不適症狀,請您及時就診。
3.咽拭子檢測需要張口配合。少數人有顳頜關節前脫位(即下巴脫落)風險,採集前可以適當練習一下張口活動,不要突然用力張口。如果張口確實困難,可以提前告知醫護人員,改為經鼻檢測鼻咽拭子,檢測結果同樣是準確可靠的。
4.採樣前2小時內儘量不要進食過多,不要吃油膩食物,不要過量飲酒,以免導致採樣時噁心和嘔吐。
5.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癲癇、精神類疾病的人員,採集過程中的不適感可能誘發原有基礎疾病突然加重。
6.採集咽拭子是比較安全的、無創的檢測手段,但仍可能存在一些意外風險,希望您能理解並且配合醫護人員的操作過程。
7.咽拭子核酸檢測存在誤差,目前的技術手段無法保證百分之百準確,檢測結果將由醫生根據您的具體情況解讀。
8.檢測後戴好口罩離開檢測點,注意接收檢測報告。如果報告結果為陽性,不要自行外出,可在家中做好防護和隔離,聽從專業人員的指導或者在家中等待專業人員到家中處理。
延伸閱讀
食品衛生莫忽視
蔡皓東
這次新發地出現聚集性疫情進一步證實了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氣溶膠攜帶的飛沫核和直徑小於5微米的飛沫可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飄散至較遠的距離。由於其顆粒較小,容易被易感者吸入呼吸道,甚至進入細支氣管和肺泡,導致呼吸道感染。但是,隨著飛沫離開宿主並逐漸形成氣溶膠,會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水分不斷蒸發,病原體的活性和致病性也會逐漸減弱,直至喪失活性。因此,氣溶膠傳播範圍雖然比飛沫傳播要廣,但只有在氣溶膠中漂浮的病原體仍保持一定活力時,才具有傳染性。
6月1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低風險地區夏季重點地區重點單位重點場所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相關防護指南》。其中特別提出,買回家的肉類和水產品應立即清洗,不要直接放入冰箱冷藏,清洗時不要在水龍頭下直接衝洗,防止濺灑汙染。可以用器皿裝水來清洗,之後再清洗器皿。公眾在處理生肉、禽、水產品之後,要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至少20秒。購買、製作過程接觸生鮮食材時避免用手直接揉眼鼻。不要吃未經加工的生魚或未煮熟的食物,加工食品時生熟要分開,不能使用同一個案板或容器。最後要注意的是,避免去衛生環境差、通風不良和人員密集的市場購物,錯開高峰購物,在市場或超市購物時要戴口罩。
(作者:北京地壇醫院退休主任醫師、現任《藥物不良反應雜誌》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