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講過「太陽黑子」形成的原因,並指明了其活動周期是與木星和金星的「澀動周期」有關,它其實就是恆星能耗增減的周期性表觀反映
澀動的概念:等齒距外切異轉向(自轉)同進向運動。
我們由場內質點自轉力矩(角動量)表中可看出,木星和金星是太陽系衡動系統中的能量消耗大戶(金星現自轉角動量是克服公轉力矩後的角動量)。當它們倆分別在太陽兩側時力矩相互平衡恆星動能消耗較小。而當它們在太陽同側時,雖然自轉方向相反但卻互為「澀動」同向公轉,形成雙質點同向力距;恆星能耗反而變大。
它們之間的相互「澀動周期公」式是:{11.86X365.2422-(365.2422-225)X2}/225=18 正好整18。
即:木星公轉一圈金星剛好在其場內軌圈內自轉20(18+2)圈(式中2是面向次數,外側為1內側為2)。其中同側澀動為8圈約4.5年,異側逆動為12圈約為6.5年。這個公式是相對公式是按我們靜態理解把地球和太陽定位以後,讓木星和金星在期間通過時從地球看的結果,而實際上地球和太陽的位置是始終變化的。如果我們以「地球」年為單位以太陽為不動的觀察點來看這個運動周期為:{11.86x365.2422-(365.2422-225)}/365.2422=11.1838年
我們在地球上觀察是這個周期時,因為加入了地—日距離產生的動態觀察時差和地--日相對位置變化產生的觀測差等緣等因素,就形成了22年的鏡像對稱周期。其實這個周期反映的是在地球上看到的木星和金星運行對太陽恆星能量系統的影響;在恆星引力場衡動體系中木星和金星在同側澀動運行時恆星能耗較大為「」黑子」低發期(恆星整體溫度較低),反之為「黑子」高發期。
關於木星和天王星的「齒合周期」也簡單講一下
齒合剛體:兩垂直(或斜交)等齒距咬合互為同向進動的相關剛體(包括遠距齒合),我們想想汽車變速器就理解這個概念了。
天王星和木星的「齒合周期」是1:7大家可以自己算算;記得計算時要加一年,因為我們看它們重合過程等於我們在地球上轉了一圈。
從這個兩公式和太陽衡動系統的運動規律中,我們可以看出地球的地位非常特殊「地球年」也是如此的標準實用,而我們周圍的其它行星好像也是為了維護地球的運動而運行的,也許這就是「主序行星」應有的地位吧!
關於金星、木星和天王星的衡動關係以後還會詳細講,來自引力場下半域的這三顆行星關係是如此的和諧,也許有一天它們還真能形成一個新的「後星動系統」。
本節摘自水泊 進《平行宇宙中太陽系的形成--本原》(版權所有不得剽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