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海口9月24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高鵬通訊員胡娜)9月20日,在海南高院民事審判第三庭的聽證室裡,一老一少兩位當事人正在愉快的攀談,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份雙方籤字蓋章的《結束全國所有訴訟及和解協議書》。誰能想到,十幾天前,這兩位還劍拔弩張著,今天卻在法官的調解下,將50多宗著作權糾紛系列案一攬子達成和解。
年長的當事人正是這些系列案的原告,70歲的張老師。他編著的近80篇英語短文被刊登在1998年出版的《初三英語閱讀理解200篇》《英語考試嚮導》等書籍中。2009年,張老師發現,本案的被告某教育研究所編著的《英語同步練習冊》《助學輔導用書》等教育輔導材料中有多篇短文與上述英語短文內容基本相同。於是,張老師從2010年開始向北京、安徽、河南、福建、海南等地的多家法院提起多宗訴訟,要求研究所停止侵權、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並銷毀尚未售出的圖書;多宗案件索賠共計逾百萬元。
訴訟期間,海南高院的法官一直在對雙方進行調解。主持調解的法官是時任民三庭庭長的李慶,她指導承辦案件的年輕法官小丁跟張老師「打溫情牌」。調解時,小丁對張老師視之如父、動之以情,好幾次都是流著眼淚在調解。小丁的不懈努力終於感動了張老師,索賠數額從100萬降到80萬、48萬、20萬……今年春節前夕,張老師甚至同意以十萬元和解當時4宗在海南高院審理的案件。
然而,研究所的代表態度卻十分強硬,他們認為張老師在全國提起系列訴訟索賠百萬是惡意維權。雙方當事人一見面就互相咒罵,調解陷入僵局,海南高院只得對4宗案件進行終審判決。張老師一怒之下又在全國追加十幾宗案件提起訴訟,僅海南就受理了6宗。
李庭長畢竟有著十餘年的調解經驗,案件的突破口還在研究所一方。她給研究所的法人代表算了一筆細帳。在已經判決的案件中,全國法院幾乎都支持了張老師的主張。若研究所還要「一訴到底」,每篇短文按2千元計算稿酬,80篇文章至少要賠16萬,而且研究所重複侵權還會被判加重賠償。若案件能調解,調解協議不需要上網公布的,這也不會對研究所的聲譽產生影響。
法官句句在理,聲聲有力,一直態度強硬的研究所代表終於「軟」了。儘管張老師和研究所的代表一直在全國各地應訴,海南高院的法官們仍然抓緊機會,通過電話、簡訊與雙方溝通。在法官的撮合下,張老師和研究所代表的談判從鄭州一直持續到北京,最終達成了《結束全國所有訴訟及和解協議書》。
之後,他們又專程從北京趕到海口,希望在雙方都信任的海南高院法官的主持下,完成法律程序,把全國所有案件都做個了結。剛剛調任三亞的李庭長也專程趕回來,為雙方當事人主持最後一次調解。
「李庭長,前面4宗案件雖然我們敗訴了,但你們的庭審,你們所做的工作都讓我們感動信任,現在的6宗案件我們願意調解。張老師,您也放心,今天在法院的主持下,我們保證不會賴帳。」研究所的律師說。
張老師在海南高院製作的《民事調解書》上簽字,「自願放棄對研究所及相關單位的訴訟,包括對已生效判決,請求強制執行和撤回在全國正在訴訟中的案件的訴訟請求,共計53宗(最終以實際案件數為準)」。研究所則會在所有訴訟的調解書和撤訴裁定生效之日起7日內一次性補償張老師18萬元。
在李庭長的建議下,本身也是多宗著作權糾紛案件原告的研究所還表示,將返聘「維權鬥士」張老師代理研究所起訴應訴,這場著作權糾紛最終以原被告雙方變成一家人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責任編輯:陳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