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地球物理學家:不排除地球數十億年後與火星相撞
中新網3月22日電,據俄羅斯衛星網22日報導,美國科普雜誌《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報導稱,美國地球物理學家史蒂芬·邁爾斯(Stephen Meyers)不排除地球和火星可能在數十億年後相撞。
-
45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撞上了地球,生命才得以在地球出現
46億年前,太陽從分子雲中坍塌成型,它的身邊,是50到100個巖石行星胚胎,大小介於今天的月球和火星之間在此後的1億年間,近百個行星胚胎碰撞融合成了,我們今天所知的四個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但鮮為人知的是,早期太陽系其實有5顆類地行星。
-
地球的自轉周期與月球的公轉周期愈加趨近,數十億年後,一天將等於...
天文學家發現,地球的自轉周期會逐漸與月球的公轉周期重合,也就是說,再過數十億年,地球上的一天將會與一個月一樣長,一日可達1000小時。 當然,這個數據也非一成不變的,地球形成之初,太陽系也不如現在這般平靜祥和,那個時候還不存在月亮,所以地球往往經常遭遇小行星和隕石的"洗禮"。
-
20億年後銀河系可能與大麥哲倫星雲相撞 或將地球甩出銀河系
20億年後銀河系可能與大麥哲倫星雲相撞宇宙碰撞或將地球甩出銀河系科技日報北京1月9日電 (實習記者胡定坤)英國杜倫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聯合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天文學頂級期刊《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撰文指出,大麥哲倫星雲(LMC)可能在20億年後與銀河系相撞。
-
地球生命有可能是金星的後代嗎?科學:不排除這種可能
但是現在金星並不代表過去的金星,數十億年前,金星的大氣成分、溫度、氣候條件就對和現在的地球完全一樣。這些分子雲來自於上一代恆星死亡後遺留下來的物質。主要以氫、氦、碳、氮、氧、矽等一些元素組成,當然還有一些更重的元素,但是含量相比於前幾種要少的多。所以說金星現在失控的溫室效應是後來造成的,一開始不可能有這麼多的二氧化碳。我們還認為金星上的生命比地球起源早的原因在於,它離太陽要比地球近一些。
-
物理學家:遠古生命可能逃離地球,來到了系外行星
兩位哈佛天體物理學家提出了一個關於生命如何在宇宙中傳播的瘋狂理論。想像一下:數百萬或數十億年前,一顆巨大的彗星掠過我們大氣層的外緣。它移動得很快,離地表幾十公裡,且沒有像火球那樣燃燒起來,大氣減緩了它的速度。
-
NASA再次發出警告:4.29號一顆小行星抵達地球,不排除相撞可能
文/行走天涯NASA再次發出警告:4.29號一顆小行星抵達地球,不排除相撞可能小行星撞擊地球一直是人類非常擔心的地球有可能會面對的大型的自然災難危機之一,尤其是這種危機一旦到來的話,人類很可能會因此消失滅絕
-
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將來?這話說對了一大半!
地球當然是隨著早期坍縮成太陽系的星雲一起誕生的嘍,它不可能是流浪行星被太陽俘獲,這一點從地球軌道與太陽系行星公轉的共同平面相差不大,偏心率也不大,年齡上也比較類似等多個方面獲得驗證。下面我們來簡單聊聊地球誕生的過程。
-
當銀河系和仙女星系在45億年後相撞,地球能夠倖存嗎?
據科學家觀測,仙女星系目前正在不斷地向銀河系運動,據數據顯示,在不遠的未來,這兩大星系將會有相撞的一天。假如這兩大星系相撞了,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形式呢?而對於太陽系,尤其是地球又會產生哪些影響呢?通過科學家的觀測和計算,再次肯定了兩者相撞的必然性,不過相撞時間和方式可能會出現更多的變數。
-
毀神星會在2036年與地球相撞嗎?
此前天文學家估計,這顆小行星有可能在2036年撞擊地球。然而,後來的觀測結果顯示,那顆小行星不一定會在2036年與地球碰撞,這個概率極低,它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會撞上地球。因此,題主也就不用太擔心這顆小行星會撞上地球的哪裡。小行星99942發現於2004年,其平均直徑為185米。
-
小行星8日將與地球「擦肩而過」 可排除相撞危險
2010年4月觀測到的2005 YU55行星據美國媒體報導,本月8日將有一顆體積龐大的小行星從地球身邊飛過。不過好在「有驚無險」,可以排除撞擊的可能性。這顆小行星將於11月8日晚23時28分前後到達同地球的最近距離點——32.5萬公裡,這個距離比月球與地球的距離還要近!
-
地球記:火星改造計劃
為什麼還是沒有開始改造火星呢?是因為各個國家科技發展不均衡,已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有自己的算盤,相互掣肘,好多意識形態上無法達成共識。2200年元年美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距離西海岸500公裡處太平洋底,發生了人類有記錄以來最大的海底地震10級。瞬間海嘯幾百米,美國西海岸一片浩劫……日本本土也受到了太平洋海嘯影響,一片澤國.同年,美國黃石火山爆發,持續性的全球霧霾中,人口減少數十億,人類出行只能帶著防毒面具,或居住到地底安全區中。
-
歐洲航天局警告小行星可能在幾十年內與地球相撞
歐洲航天局稱編號2019SU3的小行星可能於64年後與地球相撞。
-
物理學家李淼:500年以後火星可能是下一個地球
在被認為是中國航天超級大年的2020年,網易新聞在火星探測器發射之際,聯合科普中國、中國航天科普,策劃重磅系列報導《一起去火星》,為廣大網友呈現完整、新穎的火星科普知識,帶大家一起「穿越」火星。獲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魅力人物獎。著有《超弦史話》《<三體>中的物理學》《給孩子講量子力學》等。在採訪中,物理學家李淼暢想到,500年以後火星可能會是下一個地球,「如果成功,我們國家將從航天大國升級為航天強國,因為之前只有美國和歐空署成功過。」
-
小行星「阿波菲斯」飛越地球 2036年或與地球相撞
科學家推測它將於2036年4月重新「光臨」地球。綜合國外媒體1月9日報導,小行星「阿波菲斯」當天飛過地球上空,由於此次「穿越」距離地球1000多萬公裡,因此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不過,有研究數據顯示,「阿波菲斯」可能在2036年再次「光臨」地球時與地球相撞。科學家於2004年發現了這顆以古埃及毀滅之神「阿波菲斯」命名的小行星,其直徑約為300米。
-
大麥哲倫星雲將與銀河系相撞,地球或將被甩出銀河系
地球從誕生之初,便一直存在於銀河系中。太陽的引力吸引了地球等行星,便有了現如今的太陽系。太陽系已經穩定存在了約45億年了,而地球也因為太陽系的「穩定」,而孕育出了如今地球上如此繁多的生命和人類文明。,銀河系中眾多星系將遭受滅頂之災2019年初,全世界都在為新年到來所慶祝時,英國杜倫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聯合研究團隊在國際天文學頂級期刊《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撰文指出:大麥哲倫星雲(LMC)可能在20億年後與銀河系相撞。
-
新知| 金星是曾經的地球,火星是未來的地球?
月球沒有大氣,缺乏液態水,也就沒有孕育生命的溫床,加上月球常年遭受隕石的撞擊,在其表面形成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隕石坑,隕石的墜落帶來不穩定的生存環境,因此月球是不太「宜居」的。 有說法認為,金星是曾經的地球,火星是未來的地球。對此,劉慧根表示,地球的早期環境確實和現在的金星類似,地球剛開始形成的時候,由於遭遇很多天體的碰撞,地球表面溫度會比現在高的多,到處是巖漿的海洋。
-
天問一號將不在火星最靠近地球時發射?物理學家:必須走彎路
2020年,將是中國航天史上必將被銘記的一年。除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2020年7月,中國將派無人探測器「天問一號」奔赴火星,完成又一個偉大而艱難的探測任務。事實上,2020年,美國等其它國家也將發射火星探測器。
-
45億年前,從地球看升起的月亮是什麼樣的?
幾千年來,月球被不同文化追捧,它始終啟迪著我們。抬頭看著灰色的隕石坑,聽我講述傳奇月亮的故事。 45億年前,從地球看升起的月亮是什麼樣的?
-
45億年前,從地球看升起的月亮是什麼樣的?
幾千年來,月球被不同文化追捧,它始終啟迪著我們。抬頭看著灰色的隕石坑,聽我講述傳奇月亮的故事。45億年前,從地球看升起的月亮是什麼樣的?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月球的形成,及其如何幫助地球上的生命存在數十億年。假設45億年前,火星大小的星球泰亞與年輕的地球相撞。碰撞是如此強烈,以至於數萬億噸碎片盤旋著進入地球軌道,並在多年後形成了熔巖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