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李淼:500年以後火星可能是下一個地球

2020-11-23 網易科技

浩瀚無垠的宇宙星河吸引著數輩航天人前赴後繼,也激勵著無數人的航天夢想。在被認為是中國航天超級大年的2020年,網易新聞在火星探測器發射之際,聯合科普中國、中國航天科普,策劃重磅系列報導《一起去火星》,為廣大網友呈現完整、新穎的火星科普知識,帶大家一起「穿越」火星。

網易火星知識官介紹:李淼,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新世紀百千萬人工程入選者。研究量子場論、超弦理論以及宇宙學。在超弦理論中的研究有一定的國際影響,特別是在兩維劉維爾理論、D膜以及黑洞的量子物理等方面。最近致力於研究超弦中的黑洞物理、超弦宇宙學以及暗能量。獲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魅力人物獎。著有《超弦史話》《<三體>中的物理學》《給孩子講量子力學》等。


在採訪中,物理學家李淼暢想到,500年以後火星可能會是下一個地球,「如果成功,我們國家將從航天大國升級為航天強國,因為之前只有美國和歐空署成功過。」

此外,李淼認為,年輕一代的天文愛好者肩負著祖國航天的未來,所有的航天專家都是從愛好者裡產生的。

「我們這輩人完成了我們的事,希望新一代的年輕人繼續接力中國人的航天夢想。」李淼坦言。


以下為採訪對話實錄:

網易科技: 多少年以後人類會「登陸」火星?

李淼:30年的「近未來」火星生活可能就像《火星救援》裡演的那樣,「遠未來」的500年以後可能那裡會是下一個地球——當然是小地球。這一切又都無法預測,就像賈伯斯發明iPhone的前一年都無法預測它的最終樣子一樣。

網易科技: 這次火星探測的重點是什麼?

李淼:這次火星探測的重點是「落」。類似我們嫦娥一號的情況,那會兒只能繞一下,嫦娥二號實現了硬著陸,嫦娥三號完成了「繞」的任務然後飛走,嫦娥四號則是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這次也是重複這個過程,只是火星探測時間更長,需要走半年,我們需要到時候看落的情況。

網易科技: 如果中國火星探測成功有什麼意義?

李淼:我們國家將從航天大國升級為航天強國,因為之前只有美國火星探測成功過。

網易科技: 中國的火星探測工程需要花多少錢?

李淼:我個人認為是探月工程的10倍以上。

網易科技: 我們送人到火星和美國花費比有哪些不同?

李淼:我認為中國可以做到美國的五分之一。

網易科技: 您對天文愛好者的建議?

李淼:你們肩負著祖國航天的未來,所有的航天專家都是從愛好者裡產生的。我們這輩人完成了我們的事,希望新一代的年輕人繼續接力中國人的航天夢想。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劉菲_NBJS10390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李淼:天問一號是一次浪漫徵程的開端
    7月25日至7月30日,山中天藝術中心集結王晉康、劉韡、李淼等知名科幻作家、科學家、藝術家、策展人、建築師、學者、航天業者等30位嘉賓,帶來「預言——山中天2020科幻論壇」,其中包括5場不同主題的科幻論壇,暢談科技與人類社會的發展。針對當下最熱的科技新聞,我們就「天問一號」相關問題專訪到了參加此次論壇的著名物理學家李淼,他對於此次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有獨到見解。
  • 物理學家李淼:天問一號是一次浪漫徵程的開端
    7月25日至7月30日,山中天藝術中心集結王晉康、劉韡、李淼等知名科幻作家、科學家、藝術家、策展人、建築師、學者、航天業者等30位嘉賓,帶來「預言——山中天2020科幻論壇」,其中包括5場不同主題的科幻論壇,暢談科技與人類社會的發展。針對當下最熱的科技新聞,我們就「天問一號」相關問題專訪到了參加此次論壇的著名物理學家李淼,他對於此次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有獨到見解。
  • 物理學家李淼眼中的霍金:愛因斯坦後影響最大的科學家 一生三大...
    新京報快訊(記者許雯)據外媒今日報導,被稱為目前地球上最偉大的宇宙物理學家霍金逝世。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淼認為,霍金可能是愛因斯坦之後社會影響最大的科學家,他發現的奇點定理、黑洞蒸發和對宇宙量子起源的研究是他對物理學的三大學術貢獻,並且啟發了公眾對宇宙探索的興趣。
  • 百科| 金星火星,誰可能成為「下一個地球」
    近日,美國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150光年的「超級地球」上可能存在外星生命。這個位於太陽系外的「超級地球」比地球大1.5倍,具備適合生命存活的一些基本條件,包括附近有明亮的恆星、承載液態水的條件以及類似地球的溫暖氣候。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此前預言:未來人類想要活命的話,只有星際移民這一個選擇。
  •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李淼:33年前,我給霍金看了我的計算草稿
    「霍金是愛因斯坦之後對公眾社會影響最大的科學家,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物理學家李淼對封面新聞記者說,「他一去世,大家的微博和朋友圈都刷屏了。」李淼是國內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現任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他的專業研究領域包括超弦理論、宇宙學和粒子物理。他曾經四次見到霍金。
  • 物理學家李淼給孩子講地外文明
    出版方供圖物理學家李淼給孩子講地外文明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解悅)近日,物理學家、文津圖書獎得主李淼教授再推新作——《給孩子講地外文明》,這本關於外星智慧生命的科普讀物由博集天卷和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
  •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李淼:36年前,我給霍金看了我的計算草稿
    此後,李淼又開始了他在美國長時間的求學生涯,期間,擔任過多所知名院校的研究助理等職位。1999年,李淼回到久違的祖國,成為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的一名研究員,後又擔任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客座教授。就連臺灣大學也向他伸出了橄欖枝,聘請他擔任客座教授。2004年,是李淼名聲大噪的一年。
  • 科學頑童李淼的人生三味
    這是一個自我懷疑的循環,那些容易讓人產生焦慮感的時刻包括:讀了很多文獻卻不知道該幹嗎;幹到瓶頸期卻看不到路在何方;寫了論文卻遲遲發不出去;論文發了,卻找不到下一個目標在哪裡,該如何實現。心理學上,有人稱之為成功者的「冒充者恐懼」,即便足夠優秀,也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就好像一個冒名頂替的人,佔用了別人的資源。「我目前被引用最多的物理論文發表於2004年,那時我42歲,該文引用次數超過500次,我預言將超過千次。現在,如果遇到傑出的學生我可能會做出更好的工作,否則,做個好老師才是本份。」
  • 美國地球物理學家:不排除地球數十億年後與火星相撞
    中新網3月22日電,據俄羅斯衛星網22日報導,美國科普雜誌《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報導稱,美國地球物理學家史蒂芬·邁爾斯(Stephen Meyers)不排除地球和火星可能在數十億年後相撞。
  • 我是天文物理學家李淼,為什麼要給孩子講量子力學,問吧!
    我是天文物理學家李淼
  • 地球物理學家不排除地球數十億年後或與火星相撞
    中新網3月22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22日報導,美國科普雜誌《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報導稱,美國地球物理學家史蒂芬·邁爾斯(Stephen Meyers)不排除地球和火星可能在數十億年後相撞。
  • 幾十億年後,火星可能成為另一個「地球」,而地球將變為「金星」
    這是一個比較穩定的時期,但是人們所不知道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恆星就會慢慢地、不被人察覺地變得越來越亮。我們的太陽在經過了少年期的耀斑和其他一些急劇變化以後平靜了下來,光輻射量多少有些恆定了。但40億年前,太陽的亮度要比現在小30%左右 。
  • 我是天文物理學家李淼,霍金為什麼偉大,問我吧!
    「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這一天剛好是伽利略的三百年忌日。」
  • 李淼:用才情為科學代言的「詩人」
    不會寫詩的物理學家不是優秀科普達人。曾經有一段時間,「十三不靠的梗」成為了一股潮流,比如,「不懂音樂的廚子不是好裁縫」之類的,而今這種「梗」則更進一步,變成了「你連我都不關注,你關注誰,關東煮嗎?」。如果說在一個網絡科普達人身上可以使用這種「梗」的話,那李淼老師再合適不過了,因為「不會寫詩的物理學家不是優秀科普達人」。
  • 是時候後離開地球了嗎?霍金定下一個200-500年的期限
    【TechWeb報導】6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物理學家霍金日前參加挪威特隆赫姆(Trondheim)舉行的「斯塔爾慕斯節」(Starmus Festival),他再次向人類發出警告,人類若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在200到500年間,離開地球,在太空找到一處新家。
  • 天問一號將不在火星最靠近地球時發射?物理學家:必須走彎路
    2020年,將是中國航天史上必將被銘記的一年。除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2020年7月,中國將派無人探測器「天問一號」奔赴火星,完成又一個偉大而艱難的探測任務。事實上,2020年,美國等其它國家也將發射火星探測器。
  • 南科大教授李淼,演講時說黑洞是女性的……
    原來,李淼在演講時,說黑洞是女性的陰道口,現場有女生反駁。李淼應該道個歉就算了吧,但他不,先是污衊深圳大學生是廢青曱甴,企圖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繼而扯出愛國大旗,最後甩鍋給已故的物理學家霍金。下面先看看李淼的簡歷介紹。李淼,1962年出生,2013年加盟中山大學,創立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並任院長。2019年11月加盟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
  • 500年後和5000年後的地球會是什麼樣?
    現在,讓我們展望一下500年後的世界,想像一下26世紀的地球會是怎樣的。對21世紀的我們來說,500年後的世界會不會像我們眼中的16世紀一樣不同呢?26世紀的地球會是什麼樣子?首先,我們來聊一聊天氣。這取決於你問的對象是誰。26世紀的地球也許會有點冷,也可能熱得要命。
  • 不遠的火星,下一個「地球」?人類在火星該如何生存?
    地球人經常談論移民火星。但如果這已經發生了,且第一批人類已經在這紅色星球上定居下來了呢?生活在火星上的生命會是什麼樣的呢?我們是可以生活在地面還是必須藏在地下來避免暴露在太陽輻射之下呢?我們可以地球化火星麼?你要知道的火星:是否曾想過離開這個星球?那麼,考慮下火星。離太陽第四遠的行星。
  • 百度聯合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推出火星知識直播「下一站,火星」
    關於火星你知道多少?按照計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在2020年7至8月執行。屆時「天問一號」將帶著中國人的飛天夢,駛向宇宙,探索未知。為了讓大眾對火星探測和相關知識有更清晰的了解,百度與中國火星探測工程聯合打造「下一站,火星」科普系列直播,從6月11日開始,直到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太空,每周與大家見面。網友只需打開百度App搜索「火星」,即可進入直播。